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分別終究來了。既然仙真無法也沒有理由阻止這別離,那麼仙真只想最後留給䨝一個美好的印象。
于是,送䨝和他父親離去的時刻,強忍著心中的不舍,仙真站在他們的馬車旁,微笑、寒暄、告辭。她生怕自己露出半分小女子氣來,顯得自己失了禮儀、沒了落落大方。
輕騎馬揚塵,簌簌柳送人,望君遠行影,徒勞盼歸程。
微風中,官道顯得很蕭索,仙真徑自目送這行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匆匆過客,漸行漸遠。
遇見賀蘭䨝,是仙真的幸運,因為他不僅是仙真人生中第一個知己,還是仙真了解繁華新都的第一個“引路人”。
後來,當他再也沒出現在仙真的生活里,心中了無念想與安慰的仙真,又不禁想,或許新都洛邑的男子均是像他這般才貌雙全、能言善道、溫文爾雅的,他或許還只是其中不太起眼的一個。
時光如白駒過隙,幾年光景,就這樣徑自逝去,轉眼仙真已十五年歲。
海棠愈加嬌艷了;看著它們那花樣的光彩,除了沉醉,仙真會不禁地傷心、感慨,因為仙真覺得自己和它們一樣,只有短暫的綻放。
然仙真卻不甘像它們那樣,到了枯萎的季節,暗自凋謝。
近日又常听父親、母親談起姑姑的事了。
仙真的姑姑胡芷嵐是個脫塵的女人,她精通佛法禪道,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就去邶靈寺做了尼姑。
下至去佛寺上香祈禱的黎明百姓,上達皇帝貴族,凡听過她講佛的人,無一不因她的禪思受益、為她的高哲拜服。也因此,姑姑不時會被召進宮去,講經授道。
而每逢祈福添香、良辰吉日,仙真便會隨母親及一行隨從,經大半日的馬車行進,去到姑姑所在的邶靈寺參拜一番,每每還緣宿一晚,然後翌日才返回。
每次看望姑姑的時候,不僅是母親問候她近況的好時候,更是仙真向姑姑請教、學習的好機會。
姑姑不僅精通佛法,正如她的法號慧淵,她還是個博古通今的智者,所以仙真每次一有機會就會問她、許多自認為深感困惑、且稀奇古怪之事,她總能不厭其煩地、一一給出精妙又使仙真易懂的回答。
所以姑姑是仙真除了父親、母親之外最敬愛的人。
悟道修佛雖是一些遺世獨立、超塵脫俗之人畢生不懈之追求,只是不免荒涼了些,換做是仙真,肯定放不下,那美好而多情的人間煙火、繁華新都。
但胡老爺卻常對仙真說︰“禪佛之業本是一門醉心者自醉的學問,所以你大可不必,為修道參禪之人與紅塵無緣而嘆息;況且身為佛門子弟,你姑姑就既是隨了自己的心意,還能被皇上召見,去往宮廷講經授義,豈非不是她之福分,仙真們不也還能常常看望她嗎。”
實則仙真早明白,姑姑給家族增添的,在宮中的話語機會、以及掌握到的皇室動向,才是胡府上下最要緊之事。
仙真已成年,好比成熟的花只有短暫的花期,仙真不能有負眾望、空耗修遐。
最重要的是,多年的“夙願”,仙真現既已清楚如何實現它的方法,便只剩下風雨兼程了。
趁著青春年景、仙真想要拜姑姑為師,像她一樣,潛心學究這天地間的佛、禪、道、法。
但仙真很清楚,其實,自己內心深處的夙願是︰“能在百萬信眾的佛寺中、那高高在上的宮殿里、進而是天下人的面前,講授仙真的佛經義理,才真不枉仙真這一身秉承天意而降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