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立于藥圃石徑,指尖仍觸著那片干枯姜葉。粉末已封入小瓷瓶,藏于袖袋深處,葉脈的紋路卻似刻進指腹。他未回頭,只听紫甦葉腳步遠去,廊下再無旁人。
宮人來得突然,青緞靴底踏在青磚上無聲,只一句︰“太後口諭,請甘大人即刻入宮謝恩。”
甘草頷首,整衣正冠,將瓷瓶往內襟一塞,步出太醫院側門。馬車候在宮牆外,簾幕低垂,車內無香爐、無坐墊,唯有一紫檀匣置于案幾,匣面貼金箔“參”字。
他不動匣,也不問。一路車輪碾過石板,聲悶如雷滾地底。
宣政殿偏殿,太後未坐主位,而是倚在暖閣軟榻上,面色微白,呼吸淺細。內侍捧參匣上前,開鎖啟蓋,一支長白山野山參臥于冰蠶絲襯里,參須完整,頭臉分明,油潤如玉。
“此參采自深山老林,百年以上。”太後聲音輕而穩,“本為朕調元固本之用。然今知你破御藥大案,滌蕩陰霾,功在社稷。朕意已決——賜你。”
甘草跪地,雙手托盤接參,卻不謝私恩。
“此參至貴,若藏于臣室,反成禍根。”他抬頭,“臣斗膽,請以參入湯,供太後親服,由院判人參主理煎制,三日一劑,以觀其效。如此,物盡其用,上下安心。”
殿中靜了一瞬。
太後凝視他良久,忽笑︰“你不要名,也不要利,那你要什麼?”
“真相。”甘草低頭,“與不再有人因藥而死。”
太後閉目,片刻後揮手︰“依你所請。”
參匣重被合上,轉交太醫院專使。甘草退出時,眼角余光掃過殿角銅鶴香爐——爐嘴微張,一絲極淡苦杏氣隨熱風逸出,旋即消散。
他未停步。
回房途中,天色漸暗。藥童照例灑掃庭院,見他歸來,低聲稟報︰“有信,放在您案上了,不知何時來的。”
甘草步入屋內,燭火映照書案。一張焦邊黃紙靜靜躺著,與昨夜無異,只是這次,紙上壓著一片干枯藜蘆葉,葉下一行墨字︰
“多管閑事,引火燒身。”
他取葉,捻粉,嗅之微辛帶麻,確為藜蘆研末。這味藥能催吐通竅,亦可致人昏厥,常作迷藥輔引。逆藥閣以此代號傳訊,並非首次。
他命藥童焚紙毀葉,獨留粉末另存。隨即差人請防風密議。
值房燈亮不久,防風到了,不帶隨從,也不落座。見甘草遞來瓷瓶,他只蘸少許粉末于指尖,輕擦唇緣,舌尖微觸即收。
“含藜蘆毒質七分,混以烏頭灰三分。”他沉聲道,“這不是警告,是宣戰。他們知道你在查,也知道你尚未動身。”
甘草點頭︰“姜葉昨夜出現,今日藜蘆現身,皆用‘逆藥閣’舊符。內線仍在宮中,且層級不低。”
“為何不斷?”防風問。
“因為他們在等。”甘草緩緩道,“等我離京,等太醫院松懈,等下一個破綻。”
防風盯著他︰“你還打算去西山?”
“不得不去。”
兩人沉默片刻。防風終從袖中取出一份謄抄文書︰“這是黃 供詞副本,我讓人重新整理過。你看看這個。”
甘草接過,目光落在引藥清單末尾。五味已明︰烏頭、遠志、海藻、柴胡、人參。其余七味尚缺。
他忽然抽出假鑰模型,銅柄入手冰涼。借燭光細看,柄身一側原有刮痕,原以為是磨損,此刻以指甲輕撥,竟現出一個極細的“西”字刻痕,深嵌金屬紋理之間,非熟手難以察覺。
“這鑰匙不是臨時偽造。”甘草低語,“是提前備好的通行令。‘西’字為記,指向西山。”
防風皺眉︰“你是說,他們早就在布局?”
“不止。”甘草取出黃 供狀,翻至柴胡條目,“柴胡性升散,疏肝解郁,常配甘草調和藥性。若失甘草,則方不成劑,反傷正氣。逆藥閣集十二味引藥,偏偏繞不開甘草——而柴胡知曉此秘,故被擄為接應。”
他頓了頓︰“西山柴胡藥寮,必有他們的人。遠志既為學徒,便只能在那里習技。”
防風盯著那“西”字,半晌道︰“你要去,就得快。聖諭剛下,各寮主事明日齊聚通報新規,正是混入的好時機。”
“我已決定參會。”甘草收起所有物證,“但在此之前,還需一人印證。”
次日清晨,甘草求見人參。
藥堂東廂,人參正在核對新錄藥材名錄。見他進來,放下筆,未語先嘆︰“昨日你拒收參禮,今日反來尋我,莫非又有變故?”
“非為參,為柴胡。”甘草直問,“若一味柴胡失守,會如何?”
人參抬眼︰“柴胡乃樞機之藥,主升發少陽之氣。若被人摻入異質,或改炮制法,輕則藥效全無,重則引邪入里,傷及心脾。”
“若它本就是毒引呢?”
人參神色一凜︰“你是說……有人借正藥之名,行控心之實?”
“正是。”甘草將假鑰上的“西”字展示,“此鑰仿自參櫃鎖芯,卻刻‘西’記。而柴胡藥性與甘草相須,若逆藥閣欲成其劑,必經西山藥寮中轉。”
人參沉默良久,終道︰“西山柴胡寮主事附子,此人三年前調任,背景清白,但……”他遲疑,“他曾向我申請增購烈性藥材,理由是‘試驗新方’,被我駁回。”
“何時?”
“臘月二十,黃 赴江北之前三日。”
甘草眸光一縮。
線索至此歸位︰黃 江北交接假鑰模具,返京後換參;西山藥寮早有異常采購申請;柴胡為關鍵引藥,遠志為其接應;而“西”字刻痕,正是行動坐標。
他起身告辭,人參未挽留。
走出藥堂,暮色已浸染宮牆。甘草立于藥圃石徑,手中緊握引藥清單。柴胡二字被指腹反復摩挲,墨跡微暈。
遠處宮燈次第亮起,近處方才焚盡的信紙灰燼隨風卷起,飄向井沿。他未言,亦未動,只將手按在胸口,似護住某物。
晚風拂袖,帶起一角衣襟,露出內袋中半張草圖——生姜所繪太醫院後殿布局,邊緣小字“庚子年修繕記錄︰黃 監工”猶清晰可見。
他正欲收回,忽覺袖口一沉。
低頭,一粒烏青粉末自裂帛縫隙滑出,墜向青磚地面,在即將觸地剎那,被一陣疾風卷起,掠過井口,落入幽黑水面。
漣漪輕蕩,一圈,又一圈。
喜歡甘草斷案集請大家收藏︰()甘草斷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