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定鼎安疆
運河火並,閹黨余孽與蓮尊教水匪兩敗俱傷的消息,如同一陣強勁的東風,吹散了籠罩在朝堂上空的最後一絲陰霾。太子朱常洛的威望借此事件再次攀升,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形象深入人心。朝中那些原本搖擺觀望的牆頭草,此刻也徹底收斂心思,不敢再有異動。
時機已然成熟!
朱常洛不再猶豫,在取得臥病皇帝的默許後,于朝會之上,以監國太子之名,頒布雷霆鈞旨︰
其一,任命心腹大將為主帥,統率京營精銳並抽調部分邊軍,以剿滅危害漕運、劫掠官船、實為蓮尊教羽翼的運河“水匪”為名,水陸並進,對遭受重創的匪幫殘余勢力發動犁庭掃穴般的總攻!旨意中明確指出,務必擒殺匪首,肅清運河,凡有抵抗,格殺勿論!
其二,鑒于西北、東北邊疆因連年抽調兵力內剿閹黨、邪教,防務有所空虛,部分原本臣服的小部落受殘余閹黨或外部勢力蠱惑,開始蠢蠢欲動,劫掠邊民,試探朝廷底線。太子決定,御駕親臨邊境,巡視防務,宣示天威,安撫或懾服諸部,以定邊疆!
此二旨一出,朝野震動!
剿匪乃順理成章,無人異議。但太子要在此刻離京,親赴邊疆,卻讓不少大臣心生憂慮。
“殿下!京師初定,百廢待興,陛下龍體欠安,殿下乃國之根本,豈可輕離?邊疆之事,遣一重臣前往即可!”有老臣跪地懇切勸阻。
“是啊殿下!邊疆苦寒,局勢復雜,若有閃失,如之奈何?”
朱常洛端坐其上,目光掃過眾臣,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眾卿之憂,孤豈不知?然,內憂雖暫平,外患不可不防!運河匪患,乃疥癬之疾,孤遣將征討,必可克日平定。而邊疆安寧,關乎社稷根本,非孤親往,不足以顯朝廷重視,不足以懾服宵小,亦不足以凝聚邊軍將士之心!”
他站起身,走到御階之前,朗聲道︰“父皇雖靜養,然精神尚可,朝中尚有諸位閣老重臣輔政,制度井然,孤離京期間,政務照常運轉,有何可慮?孤意已決,三日後啟程!”
太子意志堅決,且理由充分,反對之聲漸漸平息。
……
三日時間,轉瞬即過。
京郊大營,旌旗招展,刀槍如林。三萬精銳京營將士盔明甲亮,肅立無聲,散發出凜冽的殺氣。中軍大 之下,朱常洛一身金甲,英姿勃發,雖面容尚顯年輕,但眉宇間已具帝王威儀。林雪並未身著宮裝,而是一身利落的銀白色軟甲,外罩素色披風,青絲束起,容顏清麗絕倫,眼神冷靜如寒潭,靜靜地立于朱常洛身側稍後的位置。她傷勢未愈,武功恢復不足三成,但執意隨行。顧清風與傷勢大為好轉的韓奎,則作為侍衛統領與先鋒官,緊隨左右。
“嗚——嗚——嗚——”
低沉的號角聲劃破長空。
“出發!”朱常洛拔出佩劍,直指北方!
大軍開拔,鐵流滾滾,向著邊境方向迤邐而行。
就在太子離京後不久,運河剿匪之戰也正式打響。朝廷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橫掃那些因內訌而實力大損、驚魂未定的水匪殘余。戰斗幾乎呈一邊倒的態勢,匪幫據點被逐一拔除,匪首在絕望抵抗中被亂箭射殺,少數殘匪四散奔逃,很快便被地方衛所擒獲或格殺。困擾漕運多時的“水匪”之患,在太子離京期間,被迅速、徹底地蕩平。捷報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追向太子北巡的隊伍。
……
邊境,雁門關外。
時已深秋,塞外草黃,寒風蕭瑟。朱常洛率領的大軍並未直接進入邊境重鎮,而是在關外一片水草豐茂、同時也是幾個搖擺部落活動區域的交界處扎下大營。
太子御駕親臨的消息,早已像風一樣傳遍了草原。那些原本蠢蠢欲動的小部落,頓時陷入了巨大的恐慌與猶豫之中。他們沒想到年輕的太子竟有如此膽魄,敢親涉險地。
大營剛剛立穩,朱常洛便連續做出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他並未立刻召集各部首領問罪,而是先派出使者,攜帶茶葉、絲綢、鹽巴等草原急需的物資,分頭前往各個部落,言明朝廷此次前來,是為安撫,是為互通有無,只要各部安分守己,承認大明宗主地位,以往過錯,可既往不咎,並可開放更多邊市,允其公平貿易。
同時,他命令大軍嚴守營盤,不得擅自出擊,更不得騷擾附近牧民。甚至,當一支小股部落騎兵按捺不住,前來挑釁試探時,朱常洛也只是下令將其驅離,擒獲的俘虜亦好吃好喝款待後釋放,並讓其帶回太子的親筆信函,信中重申安撫之意,但也明確警告,若再執迷不悟,天兵一至,玉石俱焚!
軟硬兼施,恩威並濟。
太子的誠意與決心,隨著使者的往來和釋放的俘虜,迅速在草原上傳播開來。
幾日後,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搖擺部落——烏洛部的老首領,終于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明軍大營。
中軍大帳內,朱常洛並未端坐于高高在上的主位,而是設下宴席,與烏洛首領相對而坐。林雪坐于朱常洛身側,顧清風、韓奎按劍立于帳門兩旁,目光如電。
宴席並非山珍海味,而是烤羊肉、馬奶酒等草原常見食物。朱常洛舉止從容,談笑風生,並不談論軍事壓迫,反而問起草原風俗、部落生計、牛羊馬匹,言語間充滿了尊重與理解。
酒過三巡,氣氛漸漸緩和。烏洛老首領見太子年輕卻氣度非凡,言辭懇切,毫無天朝上國的傲慢,心中戒備去了大半。
就在這時,帳外忽然傳來一陣騷動。一名部落勇士急匆匆闖入,用胡語驚慌稟報,說是部落供奉的“聖石”所在的山谷,突然被一群來歷不明的黑衣人佔據,族人無法靠近祭祀,人心惶惶。
“聖石”是烏洛部信仰的圖騰,意義重大。老首領聞言臉色大變。
朱常洛與林雪對視一眼,眼中皆閃過一絲了然。蓮尊教余孽,果然無處不在,竟想借此挑起事端,破壞安撫大計!
“首領勿憂。”朱常洛放下酒杯,神色平靜,“既然此事關乎貴族信仰,孤既在此,豈能坐視?顧卿。”
“臣在!”顧清風踏步出列。
“你帶一隊精銳,隨烏洛部的勇士前去查看,若真有不法之徒佔據聖地,驅離即可,勿傷人命,但需查明其來歷。”朱常洛吩咐道,語氣淡然,卻自有一股威嚴。
“遵旨!”
顧清風領命,點了五十名身手最好的侍衛,隨著那名報信的烏洛勇士,快馬加鞭而去。
不過兩個時辰,顧清風便率隊返回,不僅驅散了那些裝神弄鬼的黑衣人,還擒獲了兩名頭目,並從他們身上搜出了蓮尊教的信物!
證據確鑿!
當那蓮尊教的邪異信物被扔在烏洛老首領面前時,老首領又驚又怒,徹底明白了過來!原來一直蠱惑他們與朝廷作對的,竟是這些邪惡的妖人!
“太子殿下明察秋毫!救我部落于水火!老朽……老朽糊涂啊!”烏洛老首領離席跪地,老淚縱橫,徹底歸心,“烏洛部願永世臣服大明,絕無二心!”
有了烏洛部的榜樣,其他觀望的小部落再無猶豫,紛紛前來歸附。朱常洛一一接見,重申朝廷政策,賞賜有加,並當場下令,在邊境增設三處官辦邊市,允許各部公平交易,同時派遣漢人教授農耕、紡織之術,幫助其改善生計。
恩澤如春風化雨,迅速撫平了邊境的躁動。
太子御駕在邊境駐扎月余,期間巡視關隘,犒勞邊軍,處置了幾個與閹黨、蓮尊教有牽連的邊將,整肅了軍紀。邊疆局勢,迅速穩定下來。
當朱常洛率領大軍,攜帶著各部敬獻的良馬、皮毛等貢品,以及邊軍將士與歸附部落的衷心擁戴,班師回朝之時,運河剿匪的最終捷報也恰好送達。
內匪蕩平,外疆綏靖!
太子朱常洛,以其過人的膽識、果決的手段與懷柔的智慧,在他正式登基之前,便已奠定了不容動搖的權威,為大明的“天啟中興”,掃清了最後的內外障礙。
凱旋的隊伍中,林雪騎在馬上,望著身邊意氣風發的年輕儲君,又回頭看了一眼那逐漸遠去的、廣袤而寧靜的草原,清冷的眼眸中,閃過一絲復雜難明的光芒。
定鼎安疆之路,他已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而她的路,似乎也與這片江山的命運,更加緊密地纏繞在了一起。只是,那隱藏在歷史陰影與血脈深處的謎團,依舊如同草原上空盤旋的蒼鷹,等待著下一個俯沖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