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屯田固本
凱旋的旌旗還未在京城完全落下征塵,朱常洛便已開始著手消化此番北巡的成果。邊疆暫安,匪患已清,但無論是他還是林雪都明白,一時的武力威懾與懷柔安撫,若沒有堅實的根基,終究如同沙上築塔。
這一日,朱常洛召林雪于東宮暖閣議事,閣內炭火融融,驅散了深秋的寒意,卻驅不散他眉宇間對新得之地的隱憂。
“雪兒,邊疆諸部雖已歸附,然其地廣人稀,部族逐水草而居,生計艱難,與中原隔閡已久。朕……孤總覺心中不安,恐其因生計所迫,或再受奸人挑唆,再生變故。”朱常洛攤開一幅粗略的邊疆地圖,手指劃過那些標注著新附部落名字的廣闊區域。
林雪靜立一旁,目光隨著他的指尖移動。她雖久居宮廷,但江湖漂泊的經歷讓她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底層民生的艱難與人心向背的關鍵。她看著地圖上那些代表著荒涼與不確定的標記,腦海中浮現的卻是邊民襤褸的衣衫、渴望安寧的眼神,以及隱藏在水草豐茂之下的脆弱。
“殿下所慮極是。”她緩緩開口,聲音清越,“武力可懾其膽,恩惠可暖其心,然欲使其真心歸附,長治久安,需使其‘有恆產,有恆心’。”
“哦?詳細說來。”朱常洛眼楮一亮,他知道林雪必有卓見。
林雪走到地圖前,指尖點向幾處水脈附近、地勢相對平緩的區域︰“邊疆之地,並非全然貧瘠。這些地方,水草豐美,若能引渠灌溉,開闢為良田,並非難事。”
她抬起頭,看向朱常洛,眼神銳利︰“可仿效古之屯田制,但需革新。不妨稱之為‘軍民屯墾’。”
“軍民屯墾?”
“正是。”林雪頷首,“其一,可招募內地無地流民、以及部分願意定居的歸附部落牧民,由朝廷提供耕牛、種子、農具,于劃定區域墾荒屯田,三年內免征賦稅,所產糧食,部分自留,部分按價售予朝廷。如此,流民得安身立命之所,部落得穩定生計,朝廷亦可得邊疆糧儲,更可潛移默化,使其漸習農耕,加深與中原聯系。”
朱常洛若有所思︰“此計大善!既能安民,又能實邊!那‘軍’在何處?”
林雪指尖移向幾處戰略要地︰“其二,于此等關隘險要之處,設立‘軍屯’。由駐防邊軍輪番墾殖,戰時為兵,閑時為民。軍士自耕自食,可大大減輕朝廷糧餉壓力,更能使將士扎根邊疆,熟悉地理,成為真正‘土生土長’的邊防力量。其家眷亦可遷來,形成村落,穩固人心。”
她頓了頓,語氣加重︰“而最關鍵者,在于‘民防’。”
“民防?”
“光有屯田,若無自保之力,一旦有變,便是待宰羔羊。”林雪目光沉靜,“可在各屯墾區,以村、堡為單位,建立‘民防團練’。由朝廷派遣退役老兵或武藝精熟之士擔任教頭,農閑時操練青壯,習練弓馬刀槍,乃至簡單的戰陣配合。不需他們如正規邊軍般沖鋒陷陣,但求能守衛家園,預警匪情,協助官軍維持地方。”
她看向朱常洛,一字一句道︰“此舉,可使邊疆之地,村村有防,戶戶皆兵。尋常小股馬匪流寇,不敢輕易來犯。即便遇大敵,亦能遲滯其行動,為官軍集結爭取時間。更可……在其中挑選忠勇可靠、熟悉地理者,編為‘邊情斥候’,專司探查境外動向、搜捕奸細,使朝廷耳目聰靈,防患于未然。”
一番話語,條理清晰,思慮周全,將安民、實邊、強兵、防奸融為一體,構建了一個立體的邊疆防御與治理體系。這絕非深閨女子所能想,分明是融匯了江湖經驗、民生體察與戰略眼光的驚世之策!
朱常洛听得心潮澎湃,擊節贊嘆︰“妙!妙極!雪兒,你真是孤的賢內助,更是孤的良師益友!此‘軍民屯墾,寓兵于民’之策,若能推行,邊疆可定,國本可固!”
他激動地在閣內踱步,腦海中已然開始勾勒藍圖︰“招募流民,可解內地隱憂;安置部落,可化潛在之敵為屏障;軍屯自給,可省巨額糧餉;民防團練,更可築起一道無形的萬里長城!好一個‘屯田固本’之策!”
他猛地停下腳步,目光灼灼地看向林雪︰“雪兒,此策由你提出,細節之處,還需你多多參詳。孤即刻召戶部、兵部、工部官員議事,擬定詳細章程,務求盡快推行!”
林雪微微躬身︰“此乃臣妾分內之事。”
數日後,經過與相關衙門的反復磋商與完善,一套名為《欽定北疆軍民屯墾安邊疏》的詳細章程,由太子朱常洛親自審定,並以監國名義正式頒布。旨意明確,設立“北疆屯墾安邊使”一職,總攬其事,由太子親信大臣擔任,直接對東宮負責。
朝廷機器開始高效運轉起來。招募流民的告示貼遍了北方各省,許諾的土地和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衣食無著的貧民。對歸附部落的引導安撫工作也同步展開,朝廷派出的“農師”帶著中原先進的耕作技術,深入草原,教授定居部落開墾種植。
邊關各處,劃定軍屯區域,邊軍們在操練之余,揮舞起了鋤頭,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出現了阡陌縱橫的雛形。而在一個個新建立的屯墾村落和堡寨中,退役的老兵或東宮派出的武藝教頭,開始利用農閑時間,組織青壯進行操練。起初只是簡單的隊列、強身,很快便加入了弓弩射擊、刀盾配合乃至騎馬偵察等科目。
林雪雖未親赴邊疆,但她通過朱常洛和顧清風等人,持續關注著屯墾的進展。她甚至憑借記憶和對人心的洞察,對民防團練的組織結構、訓練方法、以及如何與正規邊軍協同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建議,被朱常洛譽為“切中肯綮”。
時光荏苒,一年時間在忙碌中飛逝。
當朱常洛再次派出欽差巡視北疆時,帶回的已不再是擔憂的奏報,而是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畫卷︰
昔日荒涼之地,出現了大片大片金黃的麥田與翠綠的草場;新建立的村落炊煙裊裊,雞犬相聞;邊軍的臉上少了些征塵,多了些扎根于此的沉穩;而那些民防團練的青壯,在操演時眼神銳利,動作整齊,已然有了幾分精兵的氣象。更讓人欣喜的是,許多歸附部落的年輕人,主動加入團練,與漢家兒郎一同操演,關系日益融洽。
一條以屯墾點為節點,以民防力量為脈絡,深深嵌入邊疆土地的血肉長城,正在悄然成型。它沒有巍峨的城牆,卻有著比城牆更為牢固的根基——人心與生計。
東宮暖閣內,朱常洛看著欽差帶回的圖冊與報告,臉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握住身旁林雪的手,感慨道︰“雪兒,若非你當日之言,焉有今日北疆之安?此策之功,不下于十萬雄兵!”
林雪依偎在他身側,望著窗外飄落的雪花,輕聲道︰“固本培元,方是長治久安之道。殿下能納此言,力行此策,方是萬民之福。”
她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宮牆,看到了那片正在冰雪下積蓄生機的遼闊土地。
屯田固本,民防安疆。這由她親手參與繪制的藍圖,正一點點變為現實,成為了支撐起大明中興偉業的堅實基石之一。而她的命運,也在這安邦定國的宏圖中,找到了新的意義與歸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