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3年臘月廿三,小年。
往年的此時,未央宮內早已是鐘鳴鼎食,籌備著盛大的宮廷年終祭祀。然而今年,一道由皇帝劉禪親自下詔、丞相諸葛亮附議的旨意,震驚了朝野︰年終大祭,將移駕至長安城北郊新落成的北伐烈士陵園舉行!
消息傳出,無人異議。所有人都明白,在這個決定季漢未來命運走向的關鍵時刻,在關于第三次北伐的爭論懸而未決之際,這場在英魂長眠之地舉行的大祭,必將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北伐烈士陵園,坐落于龍首原一處高坡之上,俯瞰著滾滾東去的渭水,遙望著北方故土。陵園初成,規模宏大,氣象森然。由南向北,一條寬闊的神道直通祭壇,神道兩側,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盡頭地矗立著數以萬計的石碑!每一塊石碑下,都長眠著一位自先帝劉備創業以來,特別是在歷次北伐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將士。石碑依照番號和戰役排列,無聲地訴說著戰爭的慘烈與忠魂的浩蕩。
祭日清晨,天光未亮,鉛灰色的雲層低垂,竟零星飄起了細碎的雪花。寒風卷著雪沫,掠過原野,發出嗚咽般的聲響,仿佛天地也在為即將舉行的儀式而哀慟。
陵園入口,巨大的石闕巍然聳立,上書“大漢北伐烈士陵園”七個蒼勁大字,乃諸葛亮親筆。自石闕始,一條寬闊的神道直通陵園核心的祭壇。神道兩側,密密麻麻,整齊肅立著五千名從各軍挑選出的精銳甲士。他們身著玄甲,手持長戟,面無表情,如同冰冷的雕塑,唯有眼中燃燒著熾熱的火焰。甲冑與兵刃在雪光映照下,反射出森然的寒芒,肅殺之氣直沖雲霄。
更令人震撼的是神道之外。自發前來觀禮的長安百姓、退役老兵、陣亡將士家屬,人山人海,綿延數里。他們沉默著,穿著素服,手中捧著白花、祭品,目光齊刷刷地望向神道盡頭。沒有人喧嘩,只有壓抑的啜泣和寒風呼嘯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悲壯到極致的靜默。
吉時已到,莊嚴肅穆的禮樂響起,打破了陵園的寂靜。
首先出現在神道盡頭的,是皇帝的全套鹵簿儀仗。旌旗幡幢,在風雪中獵獵招展,斧鉞鉤叉,閃爍著冰冷的寒光。儀仗隊步伐整齊劃一,甲葉鏗鏘,透露出不容置疑的皇家威儀。
然而,令所有官員心頭一震的是,端坐于御輦之上的皇帝劉禪,並未穿著繁復華麗的袞冕禮服,而是身披一件略顯陳舊的玄色戰袍,外罩素色大氅,頭上也未戴冠,僅以一根玉簪束發。此時的劉禪,早已非昔日那個懵懂懦弱的少年。多年的帝王生涯,尤其是在諸葛亮悉心教導下,經歷了朝堂風波,甚至御駕親征平定過內部叛亂,使得他眉宇間多了幾分堅毅和沉穩,身上隱隱散發出一種屬于亂世帝王的決斷氣概。
御輦在神道起點停下,劉禪並未讓人攙扶,自己穩步走了下來。他目光掃過兩側那無邊無際的墓碑林,眼神中瞬間涌起巨大的悲慟與敬意,但旋即被他強行壓下,化為一片深沉的堅定。
他拒絕了內侍準備的步輦,沉聲道︰“在諸位為國捐軀的將士英靈面前,朕,當步行!”
說罷,他率先邁步,踏上了那條通往祭壇的神道。丞相諸葛亮身著丞相官服,手持羽扇,默默跟隨在劉禪側後方半步的位置,神情肅穆。其後,文武百官依次默默跟隨。
風雪之中,這支沉默的隊伍,沿著神道緩緩前行。腳步踏在積雪上,發出沙沙的聲響,與呼嘯的風聲、低沉的禮樂交織在一起,更添悲涼與壯烈。每一位官員走過那些石碑時,都不由自主地放緩腳步,目光掃過碑上那些或許陌生、或許熟悉的名字,想象著他們生前浴血奮戰的場景,最終馬革裹尸,長眠于此,心中無不激蕩起難以言喻的情感。
隊伍最先抵達的是關羽的墓前。墓冢高大,碑文銘刻著其輝煌而悲壯的一生。
劉禪停下腳步,內侍早已準備好祭品。他親手斟滿一杯烈酒,那酒色殷紅,並非尋常美酒,而是摻入了犧牲牛羊鮮血的血酒!
劉禪雙手高舉酒爵,面向關羽之墓,聲音洪亮而帶著一絲顫抖,卻清晰地傳遍了寂靜的陵園︰
“關雲長!大漢之大將軍!義薄雲天,威震華夏!昔年荊州之憾,朕與丞相,一日不敢或忘!今日,朕以此血酒,敬你忠魂!願你英靈不滅,佑我大漢王師,再展雄風,克復中原!”
言畢,他將爵中血酒,奮力潑灑在關羽墓前的凍土之上!殷紅的酒液瞬間浸入冰雪,如同泣血,觸目驚心!
隨後,劉禪依次來到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法正、徐庶等功臣墓前,皆親酌血酒,肅然祭奠。每至一墓,他都能準確地說出該功臣的功績與品格,言辭懇切,充滿敬意與追思。這不僅是對個人的緬懷,更是對那段篳路藍縷、共創基業歲月的集體追憶。
當祭奠完所有主要功臣後,劉禪並未立刻前往中央祭壇,而是轉身,面向那漫山遍野、數之不盡的普通將士墓碑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氣,目光緩緩掃過這片由生命鑄就的碑林,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穿透風雪的力量,響徹整個陵園︰
“還有你們!朕的將士們!朕不知道你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朕知道,你們都是為了同一個信念——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為了我大漢的江山社稷,為了你們身後的父母妻兒,將一腔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上!”
他的聲音開始哽咽,但眼神卻愈發灼亮︰
“你們看到了嗎?你們用生命守護的國度,沒有消亡!它變得更加強大!長安恢復了舊觀,百姓得以溫飽,孩童得以成長!你們的熱血,沒有白流!你們的名字,或許不載于史冊,但你們的功績,必將與這渭水同在,與這山河同壽!”
風雪似乎在這一刻變小了,仿佛萬千英靈正在靜靜聆听。
祭奠完畢,劉禪登上陵園中央最高的祭壇。壇上早已設好香案、犧牲。百官按序列于壇下。
劉禪立于壇心,環視下方肅立的文武百官,以及更遠處那無數沉默的墓碑。他猛地解下身上那件御寒的狐裘大氅,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奮力將其擲入祭壇旁熊熊燃燒的銅鼎之中!
名貴的狐裘遇火即燃,迅速化為灰燼,升騰起一股青煙。
“朕!大漢皇帝劉禪,今日于此,在列祖列宗面前,在萬千為國捐軀的將士英靈面前立誓!”
他的聲音如同驚雷,炸響在每個人耳邊,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絕與帝王威嚴︰
“我們這一代人,生于亂世,長于烽火!我們見證了太多的離亂,太多的犧牲!我們知道戰爭的殘酷,知道饑寒的滋味!正因如此,我們才更不願意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再經歷同樣的苦難!”
他指向北方,聲音激越昂揚︰
“北地曹魏,割據稱雄,屢犯我疆!司馬懿,更是在北方倒行逆施,意圖恢復元氣,再度南侵!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一時的安寧,換不來永久的和平!唯有掃平北虜,一統天下,才能讓我大漢的孩童,永遠不必擔憂戰火;才能讓我大漢的百姓,世代安居樂業!才能讓這萬千長眠于此的英烈,得以瞑目!”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諸葛亮,掃過姜維、鄧艾、魏延等將領,掃過每一位官員,最終,他用盡全身力氣,發出了石破天驚的宣言︰
“故朕決意! 開春之後,發動第三次北伐!朕,要御駕親征!朕要親自率領我大漢的虎賁之師,跨過黃河,踏平洛陽!朕要親手將大漢的旗幟,插遍北國山河!”
“我們要用我們這一代人的刀劍,我們這一代人的鮮血,為我們後世的兒孫,打下一個太平盛世!一個再也不用打仗的朗朗乾坤!”
“此戰,有進無退!來年此時,必讓洛陽城頭漢旗飄揚!”
擲地有聲的誓言,伴隨著風雪,回蕩在陵園的每一個角落,撞擊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短暫的死寂之後——
“陛下萬歲!大漢萬歲!”
丞相諸葛亮第一個躬身,聲音沉靜卻無比堅定。
“北伐!北伐!北伐!”
老將軍魏延須發皆張,激動得老淚縱橫,振臂高呼!
“願隨陛下,掃平北虜,一統山河!”
姜維、張翼、向寵等所有將領,乃至文官隊列中,無數人被這悲壯而豪邁的氣氛感染,熱血沸騰,紛紛跪倒在地,山呼海嘯般的聲浪直沖雲霄!
“陛下萬歲!”
“北伐!北伐!”
“誓死追隨陛下!”
文官隊列中,即便是此前反對北伐的譙周、劉巴等人,此刻也被這悲壯的氣氛和劉禪那發自肺腑的誓言所感染,熱淚盈眶,紛紛躬身︰“陛下聖明!臣等願竭盡全力,支持北伐!”
神道兩側的五千甲士,同時以戟頓地,發出整齊劃一、如同雷鳴般的巨響,齊聲高呼︰
“萬歲!萬歲!萬歲!”
“北伐!北伐!北伐!”
這呼聲如同燎原之火,迅速點燃了陵園外觀禮的萬千百姓!老兵們老淚縱橫,高舉著殘存的手臂;陣亡家屬們擦干眼淚,眼中燃起的是支持與期盼;普通的百姓們,無論男女老幼,都跟著振臂高呼︰
“陛下萬歲!”
“大漢萬歲!”
“北伐!北伐!北伐!”
聲音如同滾滾驚雷,沖破風雪,回蕩在長安城上空,回蕩在八百里秦川之間!一股同仇敵愾、誓死北征的悲壯豪情,彌漫在天地之間!
劉禪站在祭壇之上,看著這萬眾一心、氣吞山河的場面,胸中豪情萬丈,眼中卻流下了滾燙的熱淚。他知道,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決定,這是整個季漢,從君王到將士,從朝臣到百姓,共同的選擇!是為了斬斷這持續了近百年亂世的根,是為了給後世開創一個真正太平的未來!
他接過內侍奉上的金樽,里面是殷紅如血的烈酒。他面向北方,將第一杯酒緩緩灑在祭壇之前,敬告天地祖宗。
然後,他高舉第二杯酒,面向壇下所有的文武百官、將士和百姓,朗聲道︰
“這杯酒,敬所有為大漢流過血、捐過軀的英烈!他們的犧牲,絕不會白費!”
酒灑黃土,滲入冰雪。
他再次斟滿第三杯酒,目光掃過那一張張堅毅而充滿期盼的臉︰
“這杯酒,敬所有即將隨朕北征的將士!朕,與你們同飲!生死與共,榮辱同當!”
說罷,他仰頭,將杯中烈酒一飲而盡!辛辣的酒液如同火焰,燒灼著他的喉嚨,也點燃了他胸中所有的熱血與決絕!
“飲勝!!”台下,萬眾齊呼,聲震寰宇!
年終大祭,變成了誓師大會。一場承載著無數犧牲與期望、旨在終結亂世、開創未來的第三次北伐,就在這風雪交加的烈士陵園中,由年輕的皇帝劉禪,以最悲壯、最決絕的方式,正式宣告開啟!
歷史的車輪,伴隨著這震天的吶喊與紛飛的雪花,轟然轉向了一個新的方向。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