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司馬懿的先鋒旗在武關道上突然轉向時,王平在埋伏點捏碎了第三塊測風的陶片——諸葛亮在宛城外收到鴿信輕笑︰“不想司馬仲達帳下,竟藏著條能嗅出餌料腥味的幼麟。”
司馬懿親率的五萬中央精銳,如同一條黑色的巨蟒,沿著汾水河谷南下,蹄聲隆隆,煙塵蔽日。軍情緊急,司馬懿下令輕裝疾進,目標直指河東郡,意圖由此東出箕關,進入河內,再擇機南下。然而,在行軍途中,他不斷接到來自宛城方向愈發危急的戰報,以及黃河前線司馬師等人確認“蜀軍主將確為鄧艾、姜維,諸葛亮旗號已多日未見”的消息。
綜合所有情報,一個大膽的念頭在司馬懿腦中逐漸清晰並迅速佔據上風︰強攻宛城外圍蜀軍壁壘,與困守的王昶里應外合,固然是解圍之法,但必然損失慘重,且勝負難料。諸葛亮既然敢傾力圍攻宛城,必然對援軍有所防備。有沒有一條更快捷、更能打亂諸葛亮部署的路徑?
他的目光落在了輿圖上那條連接關中與荊襄的險要通道——武關!
“傳令!改變行軍路線!不去箕關了!全軍轉向西南,經汾陰、臨晉,直撲潼關之後,函谷關之側!目標——武關!”司馬懿在馬上厲聲下令,眼中閃爍著孤注一擲的光芒。
“太尉?”副將有些不解,“武關雖是要隘,然其乃蜀軍控制,亦是天險,急切間如何能下?且我軍舍近求遠……”
司馬懿打斷他,語氣帶著一絲被諸葛亮戲耍後的急躁︰“爾等豈不聞‘攻其必救’?听王昶所報,諸葛亮為攻宛城,竟將守備武關的霍峻也調離!此刻武關必然空虛!我軍驟然而至,必能一鼓而下!拿下武關,則我軍可直入荊州腹地,威脅襄陽!更能與宛城王昶形成東西夾擊之勢!屆時,諸葛亮首尾不能相顧,宛城之圍自解!”
這個計劃听起來確實極具誘惑力。若能成功,不僅能解宛城之圍,還能反將諸葛亮一軍,甚至有機會重創蜀漢在荊州的勢力。眾將聞言,雖覺冒險,但見太尉決心已定,且分析似乎有理,便不再多言,大軍隨即轉向西南。
然而,就在大軍調整方向,斥候前出偵察武關道路之時,一位身披普通校尉盔甲、面容尚顯稚嫩但眼神沉靜的年輕將領,驅馬來到中軍,向司馬懿拱手行禮,聲音清朗︰“太尉,末將羊祜,斗膽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司馬懿正沉浸在自己“妙計”的構想中,聞聲微微蹙眉,打量了一下這個進言的年輕面孔。羊祜,是泰山羊氏之後,其姐羊徽瑜嫁與司馬師為妻,算是姻親,故帶入軍中歷練,平日沉默寡言,未顯山露水。此刻見他貿然進言,司馬懿知道羊枯素有才能,故對羊枯說道︰“講。”
羊祜不卑不亢,清晰地說道︰“太尉欲取武關,偷襲諸葛亮後方,確是高瞻遠矚。然,末將心中有三大疑惑,百思不得其解,恐其中或有蹊蹺,故前來稟報。”
“哦?哪三大疑惑?”司馬懿來了些興趣。
“其一,”羊祜伸出第一根手指,“關平所率荊州兵團,本就雄壯,據探有近十萬之眾,更兼水軍之利。劉封、孟達偏師亦不下數萬。諸葛亮親率之精銳,雖不知具體數目,然觀其能正面壓制王昶將軍,必是虎賁。如此算來,圍攻宛城之蜀軍,兵力已極雄厚。諸葛亮用兵,向以謹慎周密著稱,既已投入如此重兵,何故還要行險,將防守戰略要地武關的霍峻所部也調往宛城?此舉無異于自斷一臂,將側後方暴露于我。此不合常理之一也。”
司馬懿眼神微動,沒有打斷。
羊祜繼續道︰“其二,王昶將軍雖勇,然宛城乃我軍新得之地,城防未固,民心未附。以疲敝之卒,守未固之城,面對諸葛亮親自坐鎮、關平、徐庶、劉封、孟達、霍峻五路大軍輪番猛攻,更有霹靂營這等利器……按常理推斷,宛城能堅守十日已是奇跡。然據軍報,王昶將軍已堅守近半月,雖岌岌可危,卻始終未破。諸葛亮用兵,向來講究雷霆萬鈞,若其真欲速下宛城,豈會給予王昶將軍如此多喘息之機?此不合常理之二也。”
听到這里,司馬懿的眉頭已經緊緊皺起,心中的急躁被一絲寒意取代。
羊祜說出最關鍵第三點︰“其三,也是最可疑之處。諸葛亮既對宛城四面合圍,水泄不通,其用兵何等縝密?豈會如此輕易地,讓王昶將軍派出的求救信使,尤其是能突破重重封鎖、準確找到太尉行軍路線的精銳信使,接連送出消息?這……這簡直像是故意放出的誘餌!末將斗膽揣測,此非諸葛亮疏忽,實乃其圍點打援之計!其真正目標,恐怕並非宛城,而是……而是太尉您親自率領的這支大魏援軍!武關之虛,恐是諸葛亮故意賣出的破綻,意在誘使我軍進入其預設之伏擊圈!”
轟!
羊祜的話,如同三記重錘,狠狠砸在司馬懿心頭!他猛地勒住戰馬,臉上血色瞬間褪去,額角甚至滲出了細密的冷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局者迷!他因急于救援宛城,更因被諸葛亮“聲東擊西”成功所帶來的羞憤感,竟忽略了如此明顯的破綻!一心只想著如何破解宛城之圍,如何反將諸葛亮一軍,卻險些一頭撞進對方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圍點打援……好一個圍點打援!”司馬懿聲音干澀,帶著後怕與一絲贊賞,他目光銳利地看向羊祜,“羊叔子……汝之見地,深諳兵家虛實之要!若非汝提醒,老夫幾誤大事!” 他心中震驚不已,此子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洞察力,看問題直指核心,其才具遠超尋常將領!
司馬懿深吸一口氣,強壓下翻騰的氣血,瞬間恢復了那個冷靜如冰的梟雄本色。他立刻下令︰“傳令!全軍停止向武關前進!後隊變前隊,撤回安邑休整!”
“太尉,那宛城……”有將領遲疑道。
司馬懿眼中寒光一閃,已然有了新的決斷︰“宛城……我自有救援之法!快馬稟報王昶,讓他繼續堅守,援軍不日及到。”
他腦中飛速運轉,一個新的、更為狠辣的計劃迅速成型。既然諸葛亮的主力被牽制在宛城,黃河方向的鄧艾、姜維又只是偏師,那麼……魏軍的反擊方向,或許可以放在別處!一個既能挽回頹勢,又能迫使諸葛亮回援的地方!
“速派快馬,傳令于並州刺史孫禮!”司馬懿聲音冰冷,“命他盡起並州兵馬,出雁門關,佯攻蜀漢代郡、上谷!做出威脅雍涼二州態勢!”
“再令幽州刺史王雄,整頓軍馬,做出西進姿態,策應孫禮!”
“同時,飛鴿傳書與司馬昭,讓他于隴右之地,江東之地,廣布謠言,告知其諸葛亮主力深陷宛城,江東空虛,讓暗探教唆江東舊部于江東故地起事,牽制蜀軍!”
這一系列命令,不再是單純的軍事解圍,而是升級為了全面的戰略調動!他要讓諸葛亮陷入四面起火的境地,逼迫其從宛城撤軍!
“諸葛亮,你想吞下宛城,圍殲我的援軍?胃口不小!就看你能不能消化得了這四面烽火!”司馬懿望著宛城方向,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笑意。
就在司馬懿大軍悄然轉向,退回安邑的同時,武關以東百余里,一處名為“黑風峪”的險要山道兩側。
蜀漢鎮北將軍王平與揚武將軍鄧芝,正率領兩萬精兵,依托山林地勢,早已設下了天羅地網。滾木 石堆積如山,弓弩手埋伏于制高點,精銳步卒藏于山谷密林之中,只等魏軍進入這狹窄的峪口,便給予致命一擊。這是諸葛亮早就安排好的後手,專為司馬懿可能的“圍魏救趙”之舉而設。
“伯苗,斥候回報,司馬懿老兒的前鋒已近五十里外,看方向,確是奔武關而來!”王平蹲在一塊巨石後,壓低聲音對身邊的鄧芝說道,語氣中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丞相神機妙算!此番定要讓司馬懿有來無回!”
鄧芝較為持重,點頭道︰“丞相算無遺策,想必如此。我等只需依計行事,待其大軍過半,便截斷其首尾,縱火燒山,亂其陣腳,而後伏兵盡出!”
兩人摩拳擦掌,靜靜等待。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預計中魏軍大隊人馬出現的時刻已過,峪口外卻依舊寂靜,只有山風呼嘯。
“怎麼回事?”王平皺起眉頭,“斥候再探!”
又過了半個時辰,派出的斥候快馬回報,帶來了一個令人錯愕的消息︰“報二位將軍!魏軍……魏軍前鋒已至三十里外,卻……卻突然停止前進,繼而全軍轉向,後隊變前隊,原路返回了!看方向,是退回安邑去了!”
“什麼?!退了?”王平猛地站起,一臉難以置信,“眼看就要進入伏擊圈,為何突然退了?難道發現了我們?”
鄧芝也面色凝重︰“我軍隱蔽極佳,斥候亦未與敵接觸,被發現的可能性不大。莫非……司馬懿改變了主意?”
他們不敢怠慢,立刻將情況飛鴿傳書,報于正在宛城前線督戰的諸葛亮。
宛城外,蜀軍連營,中軍望樓。
諸葛亮正羽扇輕搖,觀望著宛城守軍在做著最後的掙扎。城牆上多處坍塌,守軍旗幟零落,顯然已到了極限。他心中計算著時間,司馬懿的援軍應該快要進入王平、鄧芝的伏擊圈了。
這時,一只信鴿撲稜著翅膀落下。親衛取下腳筒中的密信,呈給諸葛亮。
諸葛亮展開一看,平靜的臉上首次露出了明顯的訝異之色。他反復看了兩遍,確認信上所言——司馬懿大軍已逼近黑風峪,卻突然轉向撤退!
“哦!何人竟能識破我的玄機”諸葛亮內心震驚不已︰“這不可能啊!我這計劃環環相扣,演技逼真,連霍峻調離武關這步險棋都走了,司馬懿怎麼會在最後關頭剎車?這老狐狸的直覺這麼準?”
他迅速冷靜下來,沉聲問道︰“可探知魏軍軍中有何異動?是何人進言?”
很快,潛伏在魏軍中的細作傳來更詳細的情報︰魏軍轉向前,有一年輕偏將曾于中軍面見司馬懿,相談片刻後,大軍便即轉向。經查,此偏將名為羊祜,字叔子,泰山人,乃司馬師妻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羊祜……羊叔子……”諸葛亮輕聲念著這個名字,羽扇停頓在半空,眼中閃過一絲復雜難明的光芒。那是一種超越時代的感慨,一種“原來是你”的恍然,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欣賞。
帳下眾將,如關平、劉封等人,見丞相神色有異,紛紛詢問︰“丞相,何事?司馬懿為何退了?”
“羊祜是何人?從未听聞。”
諸葛亮緩緩放下羽扇,目光掃過眾將,最終望向北方,喟然長嘆︰“不想司馬仲達帳下,竟藏著如此人物!此子年紀輕輕,竟能洞察我計中關節,一言而退數萬大軍……後生可畏,當真後生可畏啊!”
他看向不明所以的眾將,解釋道︰“爾等或許不知,此羊祜,乃泰山名門之後,其才具……將來恐不在鄧士載、姜伯約之下,乃國士之器也!今日能識破我計,不足為奇。”
諸葛亮內心︰羊祜啊!這可是西晉奠基的重臣,滅吳的頭號功臣!歷史上就是他鎮守荊州,和東吳陸抗搞出了‘羊陸之交’,一步步把東吳給耗死的!沒想到這麼早就冒頭了,還壞了我的好事……司馬家真是走了狗屎運!
諸葛亮的贊嘆,讓帳下諸將面面相覷,他們從未听過羊祜之名,更不解丞相為何對一魏國小將給予如此高的評價。但丞相既然如此說,必有道理。
“丞相,既然如此,司馬懿已退,我軍當如何?是否強攻宛城?”關平請示道。
諸葛亮收斂心神,眼中恢復睿智與冷靜︰“司馬懿雖退,然其既識破我計,必不會善罷甘休。恐另有圖謀。宛城……已是甕中之鱉,破之就在旦夕!傳令各部,加大攻勢,務必在日落前,給我拿下宛城!而後,迅速整頓兵馬,準備應對司馬懿的下一步動作!”
隨著諸葛亮命令下達,蜀軍對宛城發動了最後的總攻,在霹靂營的猛烈轟擊和蜀軍步卒的舍命沖鋒下,宛城東北角一段城牆終于轟然倒塌,蜀軍如潮水般涌入城內……
而與此同時,退回安邑的司馬懿,已然發出了調動並州、幽州兵力以及聯絡江東故地的指令。一場席卷更廣範圍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這場智斗,因羊祜的橫空出世,進入了更加復雜莫測的新階段。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