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301章 平定遼東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301章 平定遼東

    在淮南的叛亂被快速平息之時,鐘會依照司馬懿之前留下的密令,將諸葛誕以及王凌二將的首級割下,用石灰封好,快馬加鞭的送往遼東,鐘會只以為是司馬懿想通過威懾的手段快速幫助司馬師平定叛亂,但卻沒想到這背後還有更大的謀劃。

    遼東,襄平城。

    毋丘儉同樣在密切關注著洛陽的動向。他起兵“清君側”,打的就是政治仗,希望能得到天下響應,至少是引起內部混亂,讓司馬懿首尾難顧。

    當他通過各種渠道得知,司馬懿似乎被淮南的“潛在危機”牽制,而派來征討自己的,竟然是資歷尚淺、並無太多獨立統兵經驗的司馬師時,心中不禁升起一股難以抑制的“僥幸”和“輕視”。

    毋丘儉內心︰司馬懿老賊,竟如此托大!派其子司馬師前來?哼,黃口小兒,焉知兵事?陳泰雖為名將之後,然亦非統帥之才。此乃天賜良機!

    他認為,司馬師年輕,缺乏獨當一面的經驗,其麾下軍隊雖為精銳,但勞師遠征,必然疲憊。而自己以逸待勞,據守堅城,熟悉地理,更有遼東軍民的支持,只要穩扎穩打,抵擋住司馬師的初期進攻並非難事。

    他甚至開始幻想,只要自己能在這里拖住司馬師,給予其沉重打擊,那麼淮南的諸葛誕、王凌或許就能獲得更多時間發展壯大,其他對司馬懿不滿的勢力也可能趁機而起。屆時,天下烽煙四起,司馬懿縱有三頭六臂,也難挽狂瀾!

    “傳令下去!”毋丘儉意氣風發地對部下將領說道,“加緊城防,多備滾木石!斥候擴大偵查範圍,密切關注司馬師大軍動向!待其師老兵疲,我軍或可出城一戰,若能擒殺司馬師,則大事可成矣!”

    他將主要的防御方向和注意力,都放在了西南方向,即司馬師大軍可能來的路線。他加強了遼隧、房縣等地的守備,準備層層阻擊,消耗魏軍。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真正的致命威脅,並非來自西南,而是來自他意想不到的方向,並且是由他最為忌憚的那個人親自率領。

    就在司馬師、陳泰大軍浩浩蕩蕩北上並州,吸引天下目光的同時,一支規模不大但極其精銳的部隊,正在悄然集結。

    主帥,正是本應坐鎮洛陽或前往淮南的太傅司馬懿!他以年邁多病為由,深居簡出,甚至偶爾還讓替身出現在公眾視野,制造自己仍在洛陽的假象。實則,他已秘密離開洛陽,僅率領一萬五千名精心挑選的騎兵和步兵,人餃枚,馬裹蹄,偃旗息鼓,借著初春的掩護,繞道幽州,直插遼東腹地!

    這是一次極其冒險的軍事行動。司馬懿年事已高,長途奔襲,嚴寒氣候,都是巨大的考驗。但他深知,唯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能以最小代價,最快速度平定遼東,從而騰出手來應對更危險的敵人——諸葛亮。

    司馬懿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他選擇的路線極為刁鑽,避開了毋丘儉重兵布防的遼西走廊,而是從幽州出發,利用部分鮮卑部落提供的向導,穿越燕山余脈的崎嶇小路,渡過尚未完全解凍的遼水支流,如同一條毒蛇,悄無聲息地繞到了襄平城的東北方向。

    時值春寒,道路泥濘難行,但對于意志堅定的精銳之師來說,這反而成了最好的掩護。司馬懿與士卒同甘共苦,日夜兼程,其行軍速度之快,路線之詭異,完全超出了毋丘儉的預料。

    當毋丘儉還在襄平城中,等待著西南方向司馬師大軍到來的消息時,司馬懿的先鋒騎兵,已經如同鬼魅般,出現在了襄平城不到百里的地方!

    公元243年,三月。遼東大地依舊寒冷。

    這一日,襄平城頭的守軍,如同往常一樣眺望著西南方向。突然,東北方的地平線上,揚起了不尋常的煙塵。起初,他們以為是己方的巡邏部隊或運輸隊。但隨著煙塵越來越近,那旗幟的樣式和軍隊的陣型,讓所有人大驚失色!

    那是魏軍的旗幟!而且是他們從未預料會出現在這個方向的魏軍!帥旗之上,那個斗大的“司馬”字,在寒冷的陽光下,散發著令人心悸的寒光!

    “是魏軍!從東北方向來的!”

    “看!那是……那是司馬懿的帥旗?!”

    “怎麼可能?!司馬懿不是在洛陽嗎?怎麼會在這里?!”

    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間席卷了整個襄平城頭。消息傳到毋丘儉耳中,他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隨即是巨大的震驚和恐懼!

    司馬懿?!他……他竟然親自來了?!還是從東北方向?這……這怎麼可能?!我的斥候呢?我的防線呢?!

    他親自來到到城頭,親眼看到了那支雖然人數不多,但軍容嚴整、殺氣騰騰的軍隊,以及軍中那桿無比熟悉的“司馬”大 。那一刻,他所有的僥幸心理,所有的戰略部署,全部崩塌了。

    司馬懿用兵,向來穩狠兼備,一旦出手,便是絕殺。他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這里,必然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襄平城,看似堅固,但在司馬懿面前,尤其是在這種心理被完全擊潰的情況下,還能守多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司馬懿並沒有立刻發動猛攻。他命令部隊在城外擇地扎營,構築工事,擺出了一副長期圍困的架勢。同時,他派出了大量使者,手持檄文,射入城中。

    檄文中,他嚴厲斥責毋丘儉“身受國恩,不思報效,反而勾結外寇,舉兵作亂,罪不容誅”!同時,他也宣布了諸葛誕、王凌已在淮南事敗身亡的消息,徹底粉碎了毋丘儉等待外援的幻想。

    更狠的是,司馬懿宣布,只誅首惡毋丘儉,脅從不問。凡開城投降者,不僅免罪,還可論功行賞。這道命令,如同扔入水中的巨大石子,將每一個人的內心都蕩起了波瀾。

    毋丘儉站在城頭,望著城外森嚴的壁壘和獵獵飄揚的“司馬”大旗,又回頭看了看城中惶惶不可終日的軍民,心中充滿了末路的悲涼。他知道,自己完了。司馬懿親自到來,就意味著絕不會給他任何機會。城破,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可能很快。

    是戰?是降?

    戰,必是城破身死,還要連累全城軍民。

    降?他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如今向“國賊”投降,豈非天下笑柄?且司馬懿絕不會放過他。

    就在毋丘儉頂著巨大壓力和司馬懿依舊對峙中,一匹來自淮南的馬打破了僵局。諸葛誕和王凌二人的頭顱已送了過來,司馬懿拿著兩人的頭顱再次來到了襄平城下,對毋丘儉說道︰“淮南叛賊諸葛誕、王凌已經伏誅,不要再妄想還有援軍,若你此時投降還能保全城中百姓及家人,不然等我破城之日,你與你家人便要共赴黃泉!”

    司馬懿的話,如同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毋丘儉內心所有的防守,也壓垮了城內原本就並非鐵板一塊的守軍意志。

    在巨大的壓力和絕望之下,毋丘儉的結局,與諸葛誕、王凌驚人地相似。

    數日後,在一個寒冷的清晨,部下發現毋丘儉已于府中自刎身亡。他留下遺書,痛斥司馬懿專權,表明自己乃為曹魏社稷而死,但為了保全襄平軍民,願以一死謝罪。

    毋丘儉一死,襄平城群龍無首,抵抗意志徹底崩潰。城門很快被打開,司馬懿兵不血刃,進入了他曾苦心經營的這座遼東重鎮。

    司馬懿以一場經典的“聲東擊西”、“暗度陳倉”之戰,迅速平定了看似棘手的遼東叛亂。他利用精準的情報欺騙和心理戰術,成功地讓毋丘儉產生了致命的誤判,然後以高齡之身,親率精兵,完成了一次足以載入史冊的千里奔襲。

    消息傳開,天下再次為之失聲。

    人們驚嘆于司馬懿用兵之詭譎、狠辣、高效。這位年已六旬的老者,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他依然是那個足以讓任何對手感到恐懼的軍事家。

    洛陽城中,那些原本還對司馬懿有所疑慮或不滿的勢力,徹底噤聲。

    司馬懿在遼東進行了一番雷厲風行的清算,處決了毋丘儉的核心黨羽,同時大力安撫地方,迅速恢復了秩序。他以此向天下宣告,任何挑戰他權威的行為,都將被毫不留情地粉碎。

    當他凱旋返回洛陽時,威望達到了真正的頂峰。曹魏朝堂,經過劉放孫資、諸葛誕王凌、毋丘儉這接連三波的清洗與平定,再也听不到任何雜音。司馬氏的權力,前所未有的鞏固。

    司馬懿內心︰內患已清,如今,終于可以騰出手來,好好會一會西邊那位老對手了。諸葛亮,你我的棋局,該到中盤了。

    他站在洛陽城頭,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萬水,投向了西方的長安。他知道,與諸葛亮的最終對決,即將到來。而這一次,他將不再有後顧之憂。

    遼東的烽火熄滅了,但一場規模更大、更加慘烈的魏蜀決戰,已然拉開了序幕。司馬懿的謀劃,諸葛亮的應對,兩位絕世智者之間的巔峰對決,將決定整個天下的最終走向。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301章 平定遼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301章 平定遼東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