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河內太守王觀把劉放新政的告示撕下來墊馬廄時,司馬懿正在邙山別業給一株病梅修剪枝椏——他听著長子匯報各地豪強的“清君側”檄文,剪刀停在半空︰“告訴劉中書,就說老夫的風濕又犯了。”
劉放與孫資,懷著“中興大魏、抗衡司馬”的雄心壯志,強行推出的《富國強兵六疏》,在司馬懿“可詳議之”的冷處理下,並未被直接否決,但也未曾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支持。然而,這對自以為得計的二人來說,已足夠他們興奮一陣子。他們迫不及待地利用手中有限的權力,開始將這些粗糙模仿蜀漢、卻嚴重脫離魏國實際的政策,強行推向各地。
一場注定失敗的鬧劇,就此上演。
“均輸平準疏”率先引發混亂。劉放、孫資派出的“均輸官”手持劉放令牌,奔赴各州郡,試圖強行低價收購糧食、布匹等物資,美其名曰“平抑物價,充實國庫”。然而,他們既無蜀漢那般發達的官營商業網絡和精細的核算體系,更無諸葛亮那般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威信。地方豪強、大商賈豈是易與之輩?他們或陽奉陰違,囤積居奇;或勾結官吏,虛報價格;甚至直接武力抗拒。市場秩序大亂,物價非但未平,反而因官府強行介入而更加波動,民間怨聲載道。一些原本依賴商貿的城鎮,頓時蕭條。
“勸課農桑疏”更是淪為笑柄。工部根據那些漏洞百出的圖紙打造出的“新式農具”,笨重難用,且分配過程中層層盤剝,到了農民手中已是價高質次,還不如舊式犁耙。興修水利的款項被層層克扣,規劃不顧地理水文,有的水渠挖了一半便廢棄,有的甚至引水沖了良田。農夫們看著這些勞民傷財的“新政”,欲哭無淚。
“廣設匠作疏”設立的“將作院”,成了洛陽城中新的笑話。里面聚集的多是些夸夸其談的方士和不得志的文人,整日研究些虛無縹緲的“點石成金”、“永動機關”,耗費錢糧無數,卻連一把合格的環首刀都造不出來,與蜀漢“格物院”產出不斷的實用器械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核檢丁口疏”則直接插了馬蜂窩。清查戶口,整頓賦役,這等于要刨地方豪強和世家大族的根!這些盤踞地方多年的勢力,豈容中樞如此伸手?各地官員,大多出身這些家族,對此政令或消極抵制,或虛與委蛇,或干脆置之不理。政令幾乎出不了洛陽百里。
“興學育才疏”和“整飭武備疏” 更是空中樓閣,連點水花都沒濺起來。
劉放和孫資坐在洛陽的中書省里,看著各地報上來的一片混亂、抵制和訴苦的文書,起初還試圖強壓,發出措辭嚴厲的斥責令,要求地方嚴格執行。但他們手中既無兵權,又無足夠的財權,更無深入人心的高望,他們的命令,在強大的地方勢力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劉放內心︰怎會如此?諸葛亮行之有效之策,為何到了我大魏便處處踫壁?定是這些地方官陽奉陰違,豪強刁頑!
孫資內心︰情況不妙……似乎……玩脫了?司馬懿至今不言不語,究竟是何意?
他們仿佛兩個蹩腳的畫師,對著蜀漢這幅瑰麗的畫卷拙劣模仿,卻只畫出了一地雞毛。他們根本不明白,諸葛亮的成功,不僅僅在于政策的先進性,更在于其超凡的個人能力、在季漢說一不二的權威、以及多年經營打造的相對高效的執行體系。而這些,恰恰是劉放和孫資最欠缺的。
司馬懿在太傅府中,听著幕僚匯報著新政推行以來的種種亂象,嘴角偶爾會掠過一絲幾不可察的冷笑。他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老獵人,看著兩只愚蠢的獵物在自己的領地里橫沖直撞,觸動了所有不該觸動的陷阱,卻毫不知情。
司馬懿內心︰蚍蜉撼樹,可笑不自量。諸葛亮乃世之臥龍,其才豈是爾等腐儒所能企及萬一?也好,且讓你們折騰,正好替老夫……清清院子。
劉放、孫資的新政,尤其是“核檢丁口”和“均輸平準”,嚴重損害了地方豪強、世家的經濟利益和政治自治權。起初,他們還能忍耐,觀望洛陽風向。但當發現司馬懿對此始終保持著詭異的沉默,而劉、孫二人依舊不知死活地強行推動時,積壓的怒火終于爆發了。
首先發難的是冀州。冀州豪強林立,與曹魏宗室關系密切。以清河崔氏、渤海高氏為首的幾個大族,聯合了一批地方官員和將領,公然抗命,拒不執行新政,並上書朝廷,痛斥劉放、孫資“蠱惑聖听,變更祖制,荼毒地方,其心可誅!” 措辭激烈,幾乎等同于宣戰。
緊接著,並州、青州、徐州等地,也相繼傳來豪強聚眾自保,驅逐乃至殺害朝廷派去的“均輸官”、“核檢使”的消息。這些地方勢力,本就擁有大量的部曲、佃客,相當于私人武裝,一旦被激怒,其爆發出的能量是驚人的。
很快,反抗從地方抵制升級為了武裝沖突。
豫州的汝南郡,豪強李韜虛構人物,代表地方勢力)率先聚眾萬人,打出“清君側,誅國賊指劉放、孫資)”的旗號,攻佔縣城,開倉放糧,一時間應者雲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兗州的東郡,太守王凌的族弟王飛虛構人物)也趁機而起,聲稱劉放、孫資的新政是“亡國之政”,要“匡扶魏室,掃除奸佞”。
烽火在曹魏的腹心地帶接連燃起。這些叛亂雖然規模不一,指揮也不統一,但目標明確——直指洛陽城中的劉放和孫資。他們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使得許多原本觀望的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
消息傳回洛陽,朝野震動!
劉放和孫資徹底慌了神。他們本以為只是推行政策受阻,沒想到竟然會激起如此大規模的武裝反抗!他們這才意識到,自己捅了多麼大的馬蜂窩。
“反了!反了!這些亂臣賊子!”劉放在中書省氣得渾身發抖,臉色慘白。
孫資更是六神無主︰“怎麼辦?如今該如何是好?各地烽煙四起,若釀成大亂,你我……你我便是千古罪人啊!”
他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掌控天下兵馬的太傅、大將軍——司馬懿。
劉放和孫資再也顧不得什麼體面和政治斗爭了,連滾爬爬地趕到太傅府,求見司馬懿。
太傅府門前車馬冷落,與中書省的慌亂形成鮮明對比。門房通報後許久,才引二人入內。只見司馬懿披著一件寬松的常服,斜倚在軟榻上,面色似乎有些蒼白,不時還低聲咳嗽幾下,一副病體纏身的模樣。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侍立一旁,面無表情。
“太傅!太傅!大事不好了!”劉放也顧不上禮儀,帶著哭腔喊道,“豫州、兗州……多地豪強作亂,打出清君側的旗號,局勢危殆!請太傅速速發兵平叛,以安社稷啊!”
孫資也急忙補充︰“是啊,太傅!叛軍勢大,非太傅不能平定!望太傅以國事為重,即刻出兵!”
司馬懿抬起眼皮,渾濁的目光掃過二人,聲音虛弱而緩慢︰“哦……竟有此事?咳咳……老夫近日舊疾復發,頭暈目眩,竟不知外界已亂至如此地步……咳咳咳……”
他一陣劇烈的咳嗽,仿佛連肺都要咳出來,半晌才緩過氣,有氣無力地道︰“二位中書……國之棟梁,既有新政強國之志,想必……想必亦有平亂安邦之策吧?老夫……老夫老矣,且沉痾在身,實難……實難勝任戎機啊……”
“太傅!”劉放急了,“此乃國家存亡秋,太傅豈能坐視?各地叛軍皆言‘清君側’,目標直指我二人,實則動搖國本啊!唯有太傅出面,方能震懾宵小!”
司馬懿閉上眼楮,緩緩搖頭,聲音愈發微弱︰“老夫……實是有心無力。兵者,國之大事,豈是兒戲?咳咳……老夫如今這般光景,若貿然統兵,恐誤了軍國大事……二位……還是另請高明吧……或者,陛下……陛下或可有決斷……”
他將皮球輕飄飄地踢給了深居宮中的小皇帝曹芳,也徹底堵死了劉放、孫資的請求。
看著司馬懿那副“奄奄一息”的模樣,劉放和孫資心涼了半截。他們豈能不知司馬懿是在裝病?但這層窗戶紙,他們不敢捅破。司馬懿手握重兵,他不點頭,洛陽周邊的中央禁軍誰也調動不了。
劉放內心︰老賊!你分明是見死不救,欲借刀殺人!
孫資內心︰完了……司馬懿是要借叛亂之手,除掉我等!我等已成棄子!
二人失魂落魄地退出太傅府,如同喪家之犬。司馬懿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對身旁的司馬師淡淡地說了一句︰“告訴下面的人,緊閉營門,沒有我的將令,一兵一卒不得妄動。”
“是,父親。”司馬師躬身應道,眼中閃過一絲冷厲。他知道,父親不僅要借刀殺人,還要借此機會,進一步削弱地方豪強的力量,可謂一石二鳥。
求援司馬懿無果,劉放和孫資被逼到了絕境。叛亂是因他們的新政而起,若不能平息,他們必將被朝廷當作替罪羊拋出去,以平息眾怒。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硬著頭皮,親自來應對這場危機。然而,他們一個是中書監,一個是中書令,都是典型的文官,何曾懂得軍事?
他們先是試圖以朝廷名義,下令各地刺史、郡守自行募兵平叛。但這道命令在已經失控的局面下,效果甚微,甚至有些地方官本身就與叛軍有勾結或持觀望態度。
接著,他們想到了駐守在與蜀漢、東吳邊境的一些將領,如淮南的王基、荊北的州泰等,試圖調他們回師平叛。然而,這些命令要麼被司馬懿的人暗中扣下,要麼邊境將領以“職責所在,不敢擅離”為由拒絕。
最後,他們能直接指揮的,只剩下洛陽城中部分不屬于司馬懿嫡系的城防部隊和少量宮廷禁衛,兵力有限,且戰斗力堪憂。
迫不得已,劉放只好自封“平叛大將軍”,孫資為“參軍”,湊集了約兩萬兵馬,準備親自出征,先去平定距離洛陽最近、威脅最大的豫州李韜叛亂。
這簡直是一場鬧劇中的鬧劇。一個不通兵事的文官,率領著一支倉促拼湊、士氣低落的部隊,去迎戰那些在地方上根深蒂固、熟悉地形、且被激怒了的地方豪強武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結果可想而知。
劉放、孫資的“大軍”剛出洛陽沒多久,便在潁川地界遭遇李韜主力的伏擊。劉放毫無軍事常識,指揮混亂,部隊一觸即潰。混戰中,劉放本人中箭落馬,被亂軍踩踏而死。孫資見大勢已去,在親兵保護下倉皇逃竄,欲回洛陽,卻在途中被另一股亂兵所擒,因其是“國賊”之首,被憤怒的叛軍當場處決。
兩位試圖通過效仿諸葛亮新政來抗衡司馬懿的曹魏“忠臣”,最終卻死在了自己點燃的叛亂烽火之中,成為了這場政治斗爭中最可笑又可悲的犧牲品。
消息傳回洛陽,司馬懿終于“病愈”了。
他立刻以雷霆手段,一方面宣布劉放、孫資“禍亂朝綱,激起民變,死有余辜”,將其定性為罪魁禍首;另一方面,以大將軍名義,調派早已準備就緒的中央精銳,分路出擊,鎮壓各地叛亂。
失去了統一領導和明確政治目標的豪強叛亂,在司馬懿正規軍的打擊下,很快便土崩瓦解。司馬懿借此機會,不僅清除了劉放、孫資這一政治對手,還以平叛為名,沉重打擊了一批不听話的地方豪強,將他們的勢力連根拔起,安插了自己的親信,進一步鞏固了司馬家族對曹魏江山和地方的控制。
一場由東施效顰的新政引發的巨大動蕩,最終以司馬懿的大獲全勝而告終。曹魏的朝堂,經過這番血腥的清洗,再也無人能挑戰司馬氏的權威。而司馬懿,則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不費吹灰之力,便借他人之手,掃清了障礙,穩固了權位。
只是,經此內亂,曹魏的國力,不免又損耗了幾分。西邊長安城中的諸葛亮,或許正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為下一次的北伐,積蓄著更強大的力量。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