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295章 蟄伏與礪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295章 蟄伏與礪劍

    當長安格物院的學生們開始用標尺測量日影角度時,諸葛亮在相府地窖里燒掉了最後一卷《基礎物理綱要》——火光照亮他袖口磨損的雲紋,也照亮牆上那幅用朱砂新描的《北伐進軍圖》。“先種樹。”他對著虛空輕聲說,像是在對某個看不見的同行者解釋。

    回到長安的諸葛亮,站在未央宮的高台上,俯瞰著這座日益繁華的帝都。街道上車水馬龍,來自西域的駝隊與江南的商船在此交匯,“格物院”下屬工坊出產的精致器物、改良農具充斥市面,太學里傳來的不再是單一的誦經聲,還夾雜著算盤 啪作響與討論水利工程的爭辯。

    這一切,都源于他帶來的超越時代的知識種子。然而,此刻的他,內心卻異常清醒和冷靜。

    諸葛亮內心︰差不多了……真的差不多了。標準化生產、預備役、重視工商、推廣基礎科學……這些已經是在挑戰這個時代士大夫和傳統豪強的底線了。李嚴的叛亂就是個警告,要不是老子……是本相手段硬、平叛快,加上之前積累的威望,現在估計已經被打成‘妖人’了。再搞什麼‘人人平等’、‘土地革命’、‘議會制度’……怕不是第二天全天下的豪強都要聯合起來清君側了,司馬懿怕是要笑醒。

    他深刻地認識到,社會變革有其內在的規律和承受極限。他能做的,是利用自己的權力和智慧,將這個時代向前推一把,播下種子,但絕不能拔苗助長,企圖一步跨越千年的鴻溝。強行推行過于超前的制度,只會引起劇烈的反彈,最終導致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

    “丞相,這是益州送來關于‘度田令’實施情況的匯總,各地豪強雖仍有陽奉陰違,但阻力已大不如前。”姜維呈上一份文書。

    諸葛亮接過,仔細翻閱,點了點頭︰“很好。告訴蔣琬、費,新政之推行,貴在持之以恆,不在標新立異。當前要務,非是推出更多新法,而是將已有之勸農、重工、興學、練兵諸策,深耕、做實、固化!使之深入人心,成為常態,而非權宜之計。”

    他定下了未來的基調︰鞏固與深化。

    “尤其是官學與太學,”諸葛亮強調道,“此乃百年大計,國之根本!務必確保其教授內容,既承聖賢之道,亦重經世致用之學。要讓那些學了新算學、新格物的學子,將來能真正學以致用,而非僅僅作為晉身之階。”

    他知道,真正的、更深層次的變革,需要一代甚至幾代人的思想啟蒙。而官學與太學,就是這啟蒙的搖籃。只有當一大批接受了新思想、擁有新技能的人才成長起來,並進入朝堂和地方,成為中堅力量時,更進一步的改革才有可能水到渠成。

    急不得,急不得。先把這批‘種子’學生培養出來再說。等他們當了官,掌握了話語權,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現在嘛……是時候把重心放回‘本職工作’了。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東方,投向了輿圖上那片廣袤的、被稱為中原的土地。

    司馬懿掌控下的曹魏,如同一頭受傷但依舊凶猛的野獸,盤踞在中原,時刻威脅著季漢的安全。第一次北伐雖取得了輝煌戰果,奪取了潼關、宛城以及文欽反叛所得淮南部分地區,但也暴露了問題,並付出了慘痛代價——馬超戰死,霹靂營精銳器械折損大半于函谷關下。

    “函谷關……”諸葛亮放下奏報,走到巨大的天下輿圖前,目光凝重地落在那個讓他功虧一簣的地方。魏國仿制的霹靂營,給了他當頭一棒,也讓他清醒地認識到,技術優勢並非永恆,對手的學習和適應能力同樣驚人。

    “北伐,必須繼續。”諸葛亮低聲自語,語氣堅定,“然,不能再蹈覆轍。”

    公元242年夏,長安。

    未央宮在夏日的陽光下顯得格外恢弘壯麗,遷都于此已數年,這座古老帝都重新煥發出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的活力。寬闊的街道上,車馬粼粼,商賈雲集,來自西域的胡商、南中的夷人、荊揚的士子穿梭其間。坊市間,官營工坊出產的精致器物與民間商鋪的各地特產琳瑯滿目,顯示著“新政”推行下經濟的繁榮。

    丞相府內,氣氛卻與外界的喧囂繁華不同,沉靜中透著一股蓄勢待發的銳氣。諸葛亮端坐主位,羽扇輕置案邊,目光掃過在座的幾位核心重臣︰總攬機要的蔣琬、負責財政的費、掌管宮禁與諫議的董允,負責軍事的姜維、鄧艾,陸抗,以及面色依舊有些蒼白、但眼神亢奮的龐統。

    “諸公,”諸葛亮的聲音平穩而清晰,“去歲至今,內平李嚴之亂,外御司馬之師,我大漢雖有小挫指放棄宛城),然根基未損,新政已固,國力日盛。然,克復中原,還于舊都,乃先帝遺志,亦是我輩不可推卸之責!北伐大業,不容久拖!”

    他開門見山,定下了會議的基調︰籌備第二次北伐。

    諸葛亮內心︰呼……種田發育了這麼久,科技樹也點了一些,兵也練得差不多了,國庫也攢了點家底。是時候再出去活動活動筋骨了。一直苟著也不是辦法,司馬老賊可不會等我完全發育成六神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首先,他听取了蔣琬、費關于內政和財政的報告。

    蔣琬道︰“丞相,去歲各地糧賦均已入庫,關中、漢中、益州皆是大熟,荊揚亦平穩。各地官倉充盈,足以支撐大軍半年征戰之需。‘預備役’輪訓有序,可隨時補充前線。”

    費補充︰“國庫歲入,因工坊、商稅大增,較之遷都前已翻倍。然,軍械制造、官道修繕、以及‘格物院’用度亦是不菲,須得精打細算。”

    諸葛亮頷首,對目前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他知道,自己帶來的現代思維與管理方法,結合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已經將季漢的潛力挖掘到了一個相當可觀的程度。

    後勤補給的問題說完了,話題自然轉向了軍事,尤其是第一次北伐的得失。

    提到第一次北伐,氣氛頓時凝重起來。那是一場開局輝煌,卻結局慘痛的戰役。憑借諸葛亮的奇謀和文欽的響應,蜀漢一度拿下潼關、宛城,飲馬黃河,威震天下。然而,在進攻洛陽最後屏障——函谷關時,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敗。

    “馬孟起將軍……”姜維聲音低沉,帶著痛惜,“便是歿于函谷關下。”

    “函谷關,天下雄關,名不虛傳。”鄧艾接口道,“其地狹窄,易守難攻。魏軍又有仿制火器助守,強攻……代價太大。”

    陸抗也道︰“父親在淮南亦曾遭遇魏軍使用類似火器,雖不及我軍精良,然驟然使用,亦造成不小麻煩。可見司馬懿對此物極為重視,暗中發展已久。”

    一直沉默的龐統猛地一拍桌子,他因負責霹靂營,對馬超之死和器械損失一直耿耿于懷︰“孔明!函谷關就是塊啃不動的硬骨頭!還沾著孟起的血!第二次北伐,難道我們還要把頭往這石頭上撞嗎?!就算咱們現在能造出更多、更好的霹靂車,可魏狗也有了啊!在那鬼地方對轟,咱們佔不到便宜!”

    龐統的話,代表了軍中許多將領的看法。函谷關,已經成為蜀軍心頭的一道陰影和執念。

    諸葛亮靜靜听著眾人的討論,臉上看不出喜怒。他知道,第一次北伐的失敗,根本原因在于情報失誤和對新技術擴散估計不足。如今,魏國擁有仿制火器已是既定事實,第二次北伐必須充分考慮這一點。

    “士元所言,不無道理。”諸葛亮緩緩開口,“函谷關天險,加之魏軍亦有火器,強攻確非上策。然,洛陽乃中原核心,欲克復神州,洛陽乃必爭之地。而取洛陽,函谷關……終究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他走到巨大的天下輿圖前,羽扇沿著黃河劃過︰“關鍵在于,如何‘繞’?或者,如何讓這道‘坎’,變得不那麼難以逾越?”

    他看向麾下這群如今已堪稱當世頂尖的謀臣良將︰“都說說吧,不必拘束。北伐乃國戰,需集思廣益。”

    姜維率先出列,他年輕氣盛,銳意進取,指著地圖並州山西)方向︰“丞相,維以為,或可改變主攻方向!函谷關難打,我們可以不打!何不主力出河東,自蒲阪津渡河,奪取並州!並州表里山河,若得之,則可北脅幽冀,南俯瞰洛陽!屆時,洛陽孤懸,函谷關之險,意義大減!”

    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類似于歷史上的“暗度陳倉”,但規模更大。

    鄧艾則提出了不同意見,他更注重實際和後勤︰“伯約之策雖奇,然……河東有魏將郭淮經營多年,防線穩固。我軍主力渡河,糧道漫長,易被切斷。且並州貧瘠,難以就地取糧,若戰事遷延,後勤壓力巨大。”他傾向于更穩妥的策略,“艾以為,仍應以關中為根基。函谷關雖險,然我軍如今國力佔優,可采取長期圍困,多路牽制之策。主力陳兵關前,深溝高壘,與其對峙。同時,遣偏師出武關,威脅南陽,牽制宛城魏軍;令荊州水軍伺機北上,騷擾河內。待其疲敝,或有內變,再尋機破關。”

    這是穩扎穩打的“堡壘推進”策略,充分發揮國力優勢。

    陸抗結合江東經驗,提出了水陸並進的思路︰“丞相,魏軍仿制火器,利于守城及狹窄地形。我軍可發揮水軍優勢。若能以一部兵力牽制函谷關,主力則沿黃河水路東下,或自淮南方向北上,威脅許昌、鄴城,調動魏軍主力,使其首尾難顧。函谷關若成孤關,則不攻自破。”

    龐統依舊念念不忘他的霹靂營︰“打還是要打的!但不能像上次那樣傻乎乎地硬沖!咱們得把霹靂營玩出花樣來!造更大的投石機,射程更遠的火箭!或者……想辦法把他們的火器陣地先敲掉!” 他眼中閃爍著技術狂人的光芒。

    諸葛亮內心︰嗯,姜維想玩大的,鄧艾求穩,陸抗想發揮咱們的制水權,士元還想在技術上碾壓……都有道理。看來不能單走一條路,得組合拳才行。

    諸葛亮听著眾人的發言,大腦飛速運轉,結合著自己對歷史走向的模糊記憶和對當前局勢的精確把握,一個初步的、更加宏大的戰略構想,開始在他腦海中勾勒出輪廓。它既不是單純的強攻,也不是完全的迂回,而是一個融合了多種策略,旨在調動、削弱、最終擊垮魏軍防御體系的綜合性方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會議持續了數日,最終,諸葛亮綜合各方意見,做出了決策。

    “諸公之議,皆有其理。北伐大業,非一蹴而就,亦非一路可定。”諸葛亮總結道,“第二次北伐,我軍當采取主次配合,虛實相濟,長期消耗,伺機突破之總體方略!”

    他下達了初步部署︰

    1. 主攻方向待定,但函谷關不再是唯一目標。 將大力偵查河東、並州、河內等方向的敵情與地理,尋找更佳突破口。

    2. 霹靂營重建與升級。 由龐統全力負責,不僅要恢復產能,更要研發新式火器與對抗手段。目標是形成對魏國仿制火器的技術代差。

    3. 全軍備戰。 姜維、鄧艾等將加緊訓練部隊,尤其是針對魏軍火器的防御和反擊戰術演練。水軍加強黃河、漢水區域的適應性訓練。

    4. 外交與情報。 利用國力優勢,加強對遼東公孫淵、鮮卑、羌等勢力的聯絡,牽制魏國兵力。“天眼”系統全力運轉,務必摸清魏國仿制火器的具體數量、部署、弱點,以及其國內政治、經濟動態。

    5. 後勤保障。 蔣琬、費統籌,開始大規模囤積糧草、軍械,修繕通往各個可能戰場的道路。

    “此戰,將是我大漢與曹魏的國運之戰!”諸葛亮目光灼灼,掃過眾人,“不求速勝,但求穩進!以我日益雄厚之國力,耗其日漸疲敝之根基!待時機成熟,雷霆一擊,則中原可定,天下可復!”

    “臣等謹遵丞相令!”眾臣肅然應諾。

    龐大的季漢戰爭機器,再次高速運轉起來,但這一次,少了幾分急切,多了幾分沉穩與精準。長安城內,格物院的工匠日夜趕工,軍營中殺聲震天,通往各處的官道上,運輸車隊絡繹不絕。

    諸葛亮知道,第二次北伐的號角尚未吹響,但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已經在戰前的謀劃與準備中決定了方向。他站在未央宮的高台上,望著西方如血的殘陽,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凝重。

    未來的戰場,必將更加廣闊,也更加殘酷。

    而他的對手,那個同樣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此刻又在洛陽謀劃著什麼呢?

    烽煙將起,龍爭虎斗,猶未可知。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95章 蟄伏與礪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95章 蟄伏與礪劍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