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葛亮在相府地窖展開那幅用血漬與墨跡勾勒的《長安暗流溯源圖》時,龐統的火把恰好照亮卷軸邊緣一枚朱雀紋官印——陸抗的手指在“李嚴”的名字上顫抖著縮回,窗外恰傳來中都護府例行巡夜的梆子聲。
公元241年的冬天,對季漢而言,格外寒冷。這股寒意並非全然來自凜冽的北風,更源于帝國肌體內部悄然滋生、四處蔓延的“病灶”。
自秋末以來,原本在諸葛亮新政下漸趨穩定的各地,風波驟起。益州豪強聯合抵制農具推廣,荊州匠戶聚眾抗議“盤剝”,關中流言誹謗丞相“窮兵黷武”,甚至隱約牽扯陛下……一樁樁,一件件,看似孤立,卻如同約好了一般,在短時間內接連爆發,雖未釀成大規模叛亂,卻極大地牽扯了朝廷的精力,擾亂了地方的秩序,使得原本蓬勃發展的新政勢頭為之一滯。
幸得“天眼”系統高效運轉,蔣琬、費 等能臣竭力安撫,各地駐軍及時彈壓,這些風波在表面上被逐漸平息下去。“天眼”更是順藤摸瓜,成功揪出了多名潛伏較深的曹魏細作,截獲了不少秘密通信。證據指向了洛陽的司馬氏,這並不出人意料。
然而,端坐于長安丞相府內的諸葛亮,眉頭卻並未舒展。
豪強鬧事?意料之中。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老祖宗早就總結過了。我那新政,說到底就是一場深刻的社會主義改造萌芽,打擊土豪劣紳,發展國營經濟,他們不跳腳才怪。不過……
他確實不怎麼擔心豪強本身。他來自的那個時代,早已無數次證明了,真正強大的力量源于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他的新政——推廣農具、興修水利、官營工坊、規範商稅——或許損害了少數豪強的利益,卻實實在在地讓大多數平民百姓得到了實惠比如糧食增產、就業機會增多、物價相對穩定。只要牢牢抓住“人民”這個基本盤,些許豪強掀不起真正的驚濤駭浪。他甚至暗中指示,對某些鬧得凶但罪不至死的豪強,可以采取“分化瓦解,重點打擊”的策略,這招他從《毛選》里學來的,效果顯著。
讓他真正感到不安的,是另一件事。
這次的風波,總覺得有哪里不對。太集中了,太有組織了!就像……就像有一雙無形的手,在背後統一協調,精準地在各個薄弱點同時發力。曹魏的細作被抓了不少,但感覺只是些外圍執行者,真正的核心……好像就在長安?
這種感覺,如同黑暗中被人窺視,芒刺在背。司馬懿,或者說他派來的那個人,目的絕不僅僅是制造混亂那麼簡單。他究竟想干什麼?僅僅是為了拖延季漢的發展步伐?還是有著更深的圖謀?
等到各地事端暫時平息,政務稍緩,諸葛亮立刻召來了他最倚重的兩位謀士——龐統,以及如今“天眼”系統的實際負責人、已故陸遜之子、展現出卓越情報分析能力的陸抗。同時,他以加強長安防務與情報匯總為由,將前任“天眼”負責人、老成持重的徐庶也從荊州緊急調回長安。他要集中手中最頂尖的智謀與情報力量,徹底理清這團迷霧。
丞相府深處,一間絕對隱秘的靜室內,炭火盆驅散著冬日的嚴寒,卻驅不散幾人眉宇間的凝重。牆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季漢疆域圖,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近期發生各類事件的地點、時間、類型以及已抓獲的細作信息。
諸葛亮居中而坐,羽扇輕放在案頭,目光沉靜。左邊是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卻眼神銳利的龐統,他正抓著一把炒豆,嚼得嘎 作響,仿佛在咀嚼著敵人的陰謀。右邊是年輕的陸抗,他面容俊秀,繼承了其父的沉穩,正將一份份情報卷宗分類整理。風塵僕僕趕回的徐庶,則坐在諸葛亮對面,凝神听著陸抗的初步匯報。
“丞相,”陸抗的聲音清晰而冷靜,他指著地圖,“根據‘天眼’數月來匯總的情報,以及對各起事件關聯性的分析,我們發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他拿起朱筆,在地圖上將各個事件發生的地點連接起來,雖然看似雜亂,但當他重點圈出幾個關鍵的信息源和資金流向後,一個隱約的模式浮現了。
“大多數流言的最初版本,尤其是那些編排得最為精巧、最能蠱惑人心的版本,其傳播源頭,經過反復追溯和交叉驗證,都隱隱指向長安。”陸抗的筆尖重重地點在長安的位置,“並非是說所有事端都起于長安,而是那些最具煽動性、指導性的‘核心信息’,似乎是從長安擴散出去,然後才在各地被本地勢力利用和放大。”
龐統停止了嚼豆子,眯著眼楮︰“意思就是,有個家伙躲在長安城里,往外撒‘毒種子’,各地那些蠢貨豪強,撿到種子就在自己地里種出‘毒果子’?”
“可以這麼理解,龐軍師。”陸抗點頭,“而且,我們抓獲的魏國細作,層級較高的那幾個,在最後的通信中,都提到了一個代號為‘燭龍’的上線。這個‘燭龍’權限極高,能直接調動大量資源,指揮各地潛伏人員配合行動。我們推斷,‘燭龍’很可能就潛伏在長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徐庶撫須沉吟,接口道︰“長安乃我大漢新都,戒備森嚴,戶籍管理嚴格,外來人口排查甚緊。若真有如此級別的敵國暗探頭目潛伏于此,並能如此高效地興風作浪,而沒有內部重要人物的掩護、提供信息和便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室內陷入短暫的沉默。結論呼之欲出︰長安城內,有內鬼!而且是一個地位不低、能量不小的內鬼!正是這個內鬼,與曹魏派來的神秘“燭龍”里應外合,導演了這場波及全國的風波。
“這個‘燭龍’……究竟是何方神聖?”龐統摸著下巴,“司馬懿手下,能有這般人物?司馬師?司馬昭?還是其他我們不知道的厲害角色?”
諸葛亮緩緩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不管他是誰,既然敢來長安,既然敢在我眼皮底下攪動風雲,就要有被揪出來的覺悟。”
他看向徐庶︰“元直,你回來的正好。‘天眼’在長安的網絡,由你親自坐鎮,重新梳理,全力運轉!我要知道,近期所有進出長安的可疑人員,所有異常的資金流動,所有……位高權重者,不同尋常的動向!”
他又看向陸抗︰“幼節,你心思縝密,協助元直,重點分析所有與‘燭龍’可能相關的信息碎片,哪怕是最微小的異常,也不要放過。”
最後,他看向龐統︰“士元,你負責統籌外部信息,關注曹魏境內,尤其是司馬懿身邊的動向,看看能否找到‘燭龍’身份的蛛絲馬跡。”
分工明確,一張無形的大網,開始以長安為中心,悄然收緊。
諸葛亮看著眾人前去忙碌的身影,內心不禁想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還是條毒蛇!玩無間道?老子可是看過《潛伏》、《風聲》的!管你是‘燭龍’還是‘燭蟲’,這次非得把你揪出來,連根拔起!
接下來的日子,整個“天眼”系統在徐庶和陸抗的指揮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起來。長安城,這座龐大的帝國心髒,在平靜的表象下,正經歷著一場無聲的、細致入微的“體檢”。
無數明里暗里的探子被調動起來,驛卒、商販、酒保、更夫、甚至某些府邸的僕役……都成為了“天眼”的延伸。市井流言被記錄分析,官員府邸的異常訪客被暗中監視,各大商號的資金往來被秘密核查。
大量的信息如同溪流匯入大海,涌入丞相府旁那座不起眼、卻守衛森嚴的“天眼”總部。陸抗帶領著一批精干的書吏,日夜不休地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歸類、交叉比對。
進展是顯著的,但真相卻似乎隱藏在更深的迷霧中。
他們發現了幾條可疑的資金流入渠道,最終都指向了一些背景復雜的商號,但這些商號背後的真正主人隱藏得很深,一時難以查清。
他們也鎖定了一些行為異常的中低級官員,但經過排查,大多只是收受好處、幫忙傳遞消息的小角色,並非核心。
關于“燭龍”的直接線索,更是寥寥無幾。此人極其謹慎,通信使用復雜的密碼和一次性通道,幾乎不留痕跡。
諸葛亮內心︰高手啊!反偵察意識挺強。看來司馬懿這次是下了血本,派來了王牌。
壓力與日俱增。時間拖得越久,那個隱藏在暗處的“燭龍”和內鬼,就可能策劃出更致命的陰謀。
這天夜里,徐庶、陸抗再次來到丞相府,向諸葛亮匯報進展,龐統也在場。
“丞相,”徐庶面色凝重,“我們幾乎篩查了所有近期入長安的外來人員記錄,包括商隊、學子、游俠等,並未發現明顯符合‘燭龍’身份特征的可疑人物。要麼他偽裝得極好,早已潛入多時;要麼……他擁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合法的身份掩護。”
陸抗補充道︰“根據對資金流的追溯,以及各地事件與長安信息源的時間關聯性,我們大致可以推斷,‘燭龍’及其合作者,主要活動時間集中在去年秋末到今年初春。他們近期似乎有所收斂,可能是察覺到了我們的調查。”
龐統皺著眉頭︰“收斂?怕是暴風雨前的平靜!他們在暗處,我們在明處,他們可以等待,我們卻耗不起。必須盡快把這個家伙揪出來!”
諸葛亮一直沉默地听著,手指無意識地在案幾上輕輕敲擊。他腦海中飛速運轉,將所有的信息碎片拼接、重組。
“有一個問題,”諸葛亮忽然開口,聲音在靜夜中格外清晰,“如果你們是‘燭龍’,你們來到長安,首要任務是什麼?”
幾人一愣。
“自然是建立聯系,找到內應,獲取情報,策劃行動。”徐庶答道。
“不錯。”諸葛亮點點頭,“那麼,他如何與內應建立聯系?如何傳遞指令?如何確保安全?”
他站起身,走到那張巨大的地圖前,目光銳利如刀︰“‘天眼’抓獲的細作,供出的聯絡方式多種多樣,但都指向長安的幾個固定區域。而這些區域……”他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大多靠近皇城周邊,勛貴官邸聚集之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說明,‘燭龍’的活動範圍,或者說他需要頻繁聯系的內應,很可能就居住或活躍在這些區域。”陸抗立刻反應過來。
“還有資金,”諸葛亮繼續分析,“能夠調動如此龐大資金,並且能悄無聲息地輸送到各地豪強手中,這絕非尋常商號或中低級官員所能辦到。背後必然涉及到一個……擁有相當財力、人脈和權力的網絡。”
龐統眼中精光一閃︰“也就是說,那個內鬼,不僅地位不低,而且很可能……很有錢?或者,能調動很多錢?”
線索似乎漸漸清晰,指向了一個範圍——位高權重、居住在皇城周邊、擁有龐大財力或資源調動能力的重臣。
這個範圍,瞬間縮小了許多。
幾人心中幾乎同時浮現出了幾個名字。但茲事體大,沒有確鑿證據,誰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諸葛亮內心想道︰李嚴?他倒是符合條件……托孤大臣,住在皇城邊,在益州勢力根深蒂固,家財想必也不少。而且他一直對權力分配不滿……會是他嗎?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就如同野草般滋生。諸葛亮回想起李嚴近年在朝堂上那些看似“忠直”、實則處處與新政唱反調的言論,回想起他作為托孤大臣卻始終被排斥在核心決策圈外的怨懟,回想起歷史上李嚴最終的結局……疑點越來越多。
但他依舊冷靜。懷疑僅僅是懷疑。
“元直,幼節,”諸葛亮沉聲道,“集中力量,重點排查這個範圍內,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員,尤其是……近期行為異常,或有不明來源大額資金往來者。不要放過任何細節!”
“士元,你想辦法,從曹魏那邊,看能否撬開一條縫,確認‘燭龍’的真實身份,哪怕是側面印證。”
“是!”三人領命,神情肅然。他們知道,這場暗影中的對決,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調查方向明確後,效率陡然提升。盡管目標人物位高權重,調查必須極其小心隱秘,但在“天眼”無孔不入的偵查下,一些蛛絲馬跡還是逐漸顯露出來。
關于李嚴的一些“異常”情況,開始匯攏到諸葛亮的案頭︰
• 其府中一名管事,近半年來與幾家背景復雜的商號往來密切,經手資金數額巨大,用途不明。
• 李嚴有幾名遠房子佷,近期在益州老家動作頻頻,與當地抵制新政勢力的豪強接觸頻繁。
•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李嚴曾在其私人宴飲中,酒後流露出對丞相“獨斷”的不滿。
• 其府邸的采買記錄中,發現了一些並非貢品、卻來自魏國控制區域的稀有藥材和器物,來源可疑。
這些都不能直接證明李嚴就是內鬼,但每一條,都加重了他的嫌疑。
與此同時,龐統通過某些特殊渠道,從曹魏那邊反饋回來一個模糊但極具價值的信息︰司馬懿次子司馬昭,因高平陵之變擅自屠殺曹爽宗親被司馬懿貶為庶人,關入大牢,但約在去年秋季,司馬懿返回洛陽後曾因司馬昭之事的處理結果在朝堂之上與劉放、孫資有所爭論,後听說司馬懿像是與劉放等人達成了協議,讓司馬昭將功贖罪,具體去做了什麼,無從得知,原以為司馬昭可能會去軍中歷練,但如今看來,司馬昭在洛陽消失的時間點,與“燭龍”在長安開始活躍的時間,高度吻合!
諸葛亮听著龐統的分析,內心想道︰司馬昭!竟然是他!這小子歷史上就是個搞陰謀的好手,沒想到這麼早就開始嶄露頭角了。如果是他親自來長安,那一切都說得通了!膽大心細,手段狠辣,確實配得上‘燭龍’這個代號。
目標幾乎鎖定!內鬼很可能是李嚴,而曹魏派來的神秘人,極有可能就是司馬昭!
諸葛亮心中既感到一絲找到目標的清明,又涌起一股沉重的悲哀。李嚴,畢竟是先帝托孤之臣,同殿為官多年……
但他知道,此刻絕非心慈手軟之時。
“證據!我們需要確鑿的證據!”諸葛亮對徐庶和陸抗強調,“尤其是李嚴與司馬昭直接聯系的證據!否則,難以服眾,更會引發朝局動蕩。”
然而,司馬昭和李嚴都極其狡猾,想要抓到他們直接聯系的鐵證,談何容易?
就在調查似乎陷入僵局之時,轉機出現了。
“天眼”監听到一條未經加密、看似尋常的市井對話,內容是關于一批從西域來的“珍玩”將在某日于西市秘密交易。對話本身無奇,但其中提到了一個極其罕見的、用于標記物品等級的暗語,這個暗語,恰好與之前截獲的、疑似“燭龍”指令的密文中出現過!
這是一個誘餌?還是一個疏忽?
無論如何,這可能是抓住“燭龍”尾巴的絕佳機會!
諸葛亮立刻下令︰“盯死這次交易!但要外松內緊,絕不能打草驚蛇!我們要放的,是長線,要釣的,是大魚!”
他看向窗外長安的夜空,目光冰冷。
“司馬昭,李嚴……既然你們選擇了這條路,那就別怪我不講情面了。這場暗戰,該結束了。”
長安城的黑夜,依舊深沉。
但獵手,已經張開了網,等待著獵物自己露出破綻。
最終的較量,一觸即發。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