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278章 暗室密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278章 暗室密謀

    當李嚴的密信在第三處暗樁被炭火舔成灰燼時,司馬昭正在魏國邊境的銅礦里熔鑄第一批“無印官銀”——兩人再見于秦嶺獵戶廢棄的陷阱底,李嚴踢開腳邊的獸夾︰“司馬子尚,若你以為能靠銀錢就扳倒臥龍,那這坑便是你我的葬身之處。”

    長安城的秋意漸深,未央宮飛檐上的銅鈴在風中叮當作響,仿佛在演奏著一曲太平盛世的贊歌。然而,在這片祥和之下,暗流從未停止涌動。

    距昆明池那次驚心動魄的會面,不過半月有余。身處長安的司馬昭,看似正協助當地的暗探部門處理各項事宜,分析各類情報,實則心中一直惦記著李嚴那條若隱若現的“線”。

    這日,一封看似尋常的家書,通過魏國潛伏在長安的隱秘渠道,送到了司馬昭手中。信是來自一位“關中表親”,問候家常,語氣平淡。但司馬昭一眼便看出了其中關竅——信紙的材質、折疊的方式,尤其是落款處一個極不起眼的墨點,都與他留給李嚴的緊急聯絡暗號吻合。

    他不動聲色,按照預定方式處理信紙,顯影藥水作用下,幾行清晰的暗文浮現出來︰

    “池畔風大,恐非久談之地。南山有舊獵屋,可避風雪,三日後午時,盼晤。—— 正方”

    司馬昭的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盡在掌握的笑意。李嚴,果然還是按捺不住了。他所謂的“忠義”外殼,在權力的誘惑與現實的恐懼面前,終究是脆弱的。

    三日後,終南山深處,一處早已廢棄的獵戶木屋。此地遠離官道,人跡罕至,只有野獸的足跡和風吹過林海的嗚咽。

    司馬昭依舊是商賈打扮,只帶了兩名絕對心腹的護衛,提前抵達,仔細檢查了周圍環境。午時剛過,木屋的門被推開,一身粗布麻衣、做山民打扮的李嚴,悄無聲息地閃了進來。他面色沉靜,但眼神中那抹揮之不去的陰郁和決絕,暴露了他此刻真實的內心。

    沒有寒暄,沒有試探。李嚴關上木門,轉過身,目光銳利地直視司馬昭,開門見山︰

    “司馬子尚,那日昆明池畔,人多眼雜,雖皆是我心腹,然世間無不透風之牆。有些話,不便深談。”他語氣直接,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意味,“今日尋你,非為私欲,更非賣國求榮!我李嚴生是漢臣,死是漢鬼,此志天地可鑒!”

    他先給自己立下一個道德的牌坊,隨即話鋒直指核心︰“然,正因心系大漢國祚,方不能坐視諸葛亮如此下去!自其執政以來,表面光鮮,內里弊端叢生!其一,排除異己,獨斷專行!朝堂幾成其一言堂,托孤之制形同虛設!其二,窮兵黷武,虛耗國力!連年北伐,雖拓土而民力已疲,府庫看似充盈,實乃竭澤而漁!其三,新政苛繁,與民爭利!所謂‘格物’、‘工商’,看似新奇,實則盤剝地方,致使益、荊各地士族豪強,怨聲載道,根基動搖!”

    李嚴的指控條理清晰,顯然並非一時沖動,而是長久以來積郁心中的不滿的系統性爆發。他將自己的行為,包裝成了“為國除弊”的“忠義”之舉。

    “如此下去,國將不國!”李嚴最後沉聲道,目光灼灼地盯著司馬昭,“我欲匡正朝綱,扳倒諸葛亮,還政于陛下,使大漢回歸正道!然……”他語氣一轉,帶上了一絲無奈與凝重,“諸葛亮如今權傾朝野,威望如山,深得陛下信任,軍中門生故舊遍布,其自身又智計超群,幾無破綻。撼動他,談何容易?”

    他終于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司馬公子,你既尋我,必有圖謀。如今我已表明心跡,倒想听听,你,或者說你背後的司馬太傅,能為我……不,是為這‘匡正大漢’之事,提供何等助力?”

    司馬昭靜靜地听著李嚴的“宣言”,心中冷笑不已。李嚴這番冠冕堂皇的話,無非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但他並不點破。他要的,是李嚴的合作,至于李嚴用什麼理由來說服他自己,並不重要。

    “李都督憂國憂民之心,昭,感同身受。”司馬昭微微拱手,語氣顯得十分“誠懇”,“諸葛亮確乃世之梟雄,其勢已成,欲要扳倒,絕非易事,需從長計議,多方著手。”

    他踱步到窗邊,望著窗外莽莽山林,仿佛在整理思緒,實則是在給李嚴施加心理壓力,讓他更加依賴自己的“智慧”。

    “都督方才所言三大弊端,實為諸葛亮三大命門!然,直接攻擊其本人,無疑以卵擊石。我等需避實擊虛,從其根基著手。”司馬昭轉過身,眼中閃爍著謀士特有的精光,“其根基何在?一在軍權,二在財權,三在……民心,或者說,士族豪強之心!”

    他重點強調了最後一點。

    “諸葛亮新政,勸農重工,看似利國,然其‘勸’之手段,清查田畝,規範匠籍,官營工坊,控制商路,哪一樣不是觸動了地方豪強、士族大家的切身利益?”司馬昭分析道,“昔日他們或懾于諸葛亮之威,或礙于北伐大義,敢怒不敢言。然如今,北伐暫歇,內部矛盾必然凸顯。此正是我等可乘之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何乘此機?”李嚴追問,他隱約抓住了司馬昭的思路。

    “銀錢!”司馬昭斬釘截鐵地吐出兩個字。

    “銀錢?”李嚴微微皺眉,似乎覺得這個答案有些“俗”。

    “正是!”司馬昭肯定道,“莫要小看這俗物!世間熙熙,皆為利來;世間攘攘,皆為利往。諸葛亮的新政,斷了多少人的財路?若此時,有一股‘匿名’的財力,暗中支持那些受損最重的豪強,助他們對抗新政盤剝,甚至制造事端,您覺得會如何?”

    他詳細闡述他的計劃︰

    “其一,資助對抗,制造事端。我可提供大量無法追查來源的金銀,由都督通過可信渠道,暗中資助益州、荊州乃至關中那些對新政最為不滿的豪強。鼓勵他們抵制清查田畝,暗中破壞官營工坊,煽動工匠、農戶對‘將作大匠府’和‘格物院’的不滿。不必是大規模叛亂,只需小規模的沖突、訴訟、怠工,不斷發生,便能有效牽制諸葛亮的精力,破壞其新政的推行,使其政令不出長安,或出則受阻!”

    “其二,輿論造勢,污名化新政。 利用這些錢財,收買文人墨客,在市井鄉野散布流言。將‘諸葛犁’說成是耗費民力的奇技淫巧,將官營工坊描繪成與民爭利的惡政,將開通商路說成是引來異族、敗壞風俗的禍源。更要緊的是,將這一切都與諸葛亮的‘窮兵黷武’聯系起來——他之所以如此盤剝百姓,就是為了支撐他那無休止的北伐野心!讓百姓和士族都覺得,是諸葛亮的個人野心,導致了他們的困苦!”

    司馬昭看著李嚴逐漸亮起的眼神,繼續加碼︰“其三,團結益州,形成朋黨。 都督您本就是益州領袖之一。有了財力支持,您便可以更有效地聯絡、團結那些失意的益州派官員。不必明言反對諸葛亮,只需以‘體恤民情’、‘反對苛政’、‘保全士族’為由,在朝堂之上,形成一股強大的反對聲浪。開始時,只針對具體政策發難,逐步積累力量和政治資本。待時機成熟……”

    他意味深長地沒有說下去,但李嚴已經完全明白。

    木屋內,氣氛變得越發詭秘。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開始就如何具體實施這場針對諸葛亮的“軟性政變”進行深入探討。

    李嚴提出了實際操作中的困難︰“銀錢固然重要,但如何確保安全?如何送到特定之人手中而不被諸葛亮麾下那些無孔不入的‘天眼’察覺?”

    司馬昭顯然早有準備︰“都督放心。銀錢來源,我會通過蜀錦、茶葉等合法貿易做掩護,利用多家背景清白的商號進行洗白,最終以‘民間借貸’、‘商業投資’甚至‘匿名捐贈’的形式,流入您指定的賬戶或人員手中。鏈條會設計得極其復雜,縱使‘天眼’也難以追查源頭。至于如何使用,則由都督您來把握分寸,選擇那些對諸葛亮積怨已深、且有一定影響力的地方豪強或失意官員,精準投放。”

    李嚴沉吟片刻,又道︰“即便財力到位,輿論也可引導,但諸葛亮在軍中威望極高,關平、張苞、姜維、鄧艾等皆對其死心塌地。若事態擴大,引發軍事干預,如之奈何?”

    司馬昭陰冷一笑︰“所以,我們並非要發動軍事政變,那是下下之策。我們要做的,是從內部瓦解其統治的合法性基礎。當地方豪強怨聲載道,朝中官員,尤其是益州派群起攻訐,民間流言四起,新政推行舉步維艱之時,諸葛亮的威望自然會受到嚴重打擊。陛下雖信任他,但若朝野上下皆言其非,陛下還能毫無保留嗎?屆時,都督您再以托孤重臣、益州領袖的身份站出來,‘順應民意’,‘匡扶朝綱’,請求陛下約束丞相權力,甚至……讓其歸政養病,豈不是順理成章?”

    他刻意回避了“廢黜”等敏感字眼,用了“歸政養病”這樣更溫和的說法,但李嚴自然明白其中的含義。

    “此外,”司馬昭補充道,“我們還可以雙管齊下。我會讓我父親在邊境制造一些摩擦,佯裝攻勢,吸引諸葛亮的注意力,使其無暇他顧。內部,則靠都督您運籌帷幄了。”

    李嚴默默听著,心中盤算。司馬昭的計劃,听起來確實可行。利用經濟手段和輿論攻勢,從內部腐蝕諸葛亮的統治根基,這比直接的軍事對抗或政治冒險要隱蔽和安全得多。而且,司馬昭承諾提供財力支持和外部牽制,大大降低了他的風險。

    權力的誘惑,以及對諸葛亮積壓已久的怨憤,最終壓倒了他心中最後的一絲猶豫和負罪感。

    “好!”李嚴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便依此計!司馬公子,你負責銀錢與外部牽制。內部聯絡士族、引導輿論、串聯朝臣之事,由我李嚴來辦!”

    他站起身,走到司馬昭面前,伸出右手︰“你我今日盟約,只為匡正大漢,清除權奸!事成之後,魏漢之間,或可再議和平之事。”

    司馬昭也站起身,鄭重地伸出手,與李嚴擊掌為誓︰“昭,必竭盡全力,助都督成就大業!願大漢早日廓清妖氛,還于舊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只手緊緊握在一起,一個針對諸葛亮的龐大陰謀網絡,在這終南山的廢棄獵屋里,正式編織成型。

    密謀既定,兩人不再停留,先後悄然離開這危險的是非之地。

    回到長安後,李嚴立刻行動起來。他利用自己中都護的身份和多年在益州經營的人脈,開始秘密聯絡那些對諸葛亮新政最為不滿的地方豪強和失意官員。他並未直接透露與魏國的勾結,而是以“體恤鄉梓”、“反對苛政”、“保全士族利益”為號召,輕易就獲得了許多人的共鳴和支持。

    與此同時,司馬昭承諾的“匿名”資金,也開始通過錯綜復雜的商業渠道,源源不斷地注入蜀漢境內。這些資金化身為“商業貸款”、“合作投資”,流入了那些抵制新政最力的豪強手中,幫助他們對抗官府的清查,暗中破壞官營經濟,甚至賄賂地方官吏,制造各種事端。

    一時間,原本在諸葛亮強力推行下看似順利的新政,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

    在益州,一些豪強聯合起來,抵制“諸葛犁”的推廣,聲稱新式農具破壞地方傳統,耗費巨大。

    在荊州,部分匠戶在“匿名”勢力的支持下,集體罷工,要求提高待遇,反對將作大匠府的“盤剝”。

    在關中,關于諸葛亮“窮兵黷武,耗盡民力以逞私欲”的流言悄然傳播,甚至開始牽扯到皇帝劉禪,暗示諸葛亮有“不臣之心”。

    朝堂之上,以李嚴為首,一些益州籍的官員也開始就某些具體政策發難,雖然語氣委婉,但質疑的態度顯而易見。他們相互呼應,漸漸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政治力量。

    這一切,看似零星分散,互不關聯,但卻像無數細小的毒蟲,開始啃噬諸葛亮苦心經營的帝國根基。

    丞相府內,諸葛亮依舊每日處理著繁重的政務。他敏銳地察覺到了近期地方上匯報的一些不尋常的阻力,以及朝堂上那若有若無的針對氣息。

    不對勁……非常不對勁。這些豪強以前雖然也有不滿,但沒這麼齊心,也沒這麼大膽子。還有李嚴那老小子,最近跳得有點歡啊……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還是……背後有人?

    諸葛亮放下手中的一份關于荊州匠戶騷亂的報告,揉了揉眉心。那股熟悉的、被人在暗處窺視的感覺,再次浮現。他知道,平靜的日子,恐怕要結束了。一場不同于戰場明刀明槍的、更加凶險的暗戰,已然拉開序幕。

    他走到窗邊,望向未央宮的方向,目光深邃。

    “看來,得讓‘天眼’動一動了。不管是誰在搞鬼……想撼動我這棵大樹,也得看看自己有沒有那麼好的牙口!”

    長安的秋色,依舊明媚。

    但在這明媚之下,陰謀的毒株,已然開始悄然蔓生。

    最終的勝負,取決于陽光與陰影,誰先照亮或吞噬對方。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78章 暗室密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78章 暗室密謀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