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277章 昆明池暗涌︰忠奸難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277章 昆明池暗涌︰忠奸難辨

    當司馬昭的孤舟切開昆明池的月色時,李嚴的指尖正在袖中碾碎第三顆蠟丸——“李都督何必用五百刀斧手演這出忠義戲?”司馬昭笑著將偽造的文書拋入池中,驚起的漣漪里浮起諸葛亮新政下益州士族二十七份被壓制的田產訴狀。

    公元241年,冬。長安城西,昆明池。

    夜色如墨,殘月孤懸,清冷的光輝灑在廣闊的水面上,泛起片片鱗光。池畔林木幽深,秋風掠過,帶起一陣聲響,更添幾分肅殺與詭秘。此地曾是漢武帝操練水軍之所,如今在季漢新都之側,平日游人尚可,入夜後便罕有人跡,唯有巡夜的更夫和兵丁偶爾路過。

    一艘不起眼的烏篷小船,悄無聲息地滑破水面,停靠在預先約定的偏僻碼頭。船頭立著一人,身著尋常商賈服飾,身形挺拔,面容在月色下顯得有些模糊,唯有一雙眼楮,在黑暗中閃爍著與其年齡不甚相符的沉穩與銳利。正是魏國權臣司馬懿次子,時年三十出頭的司馬昭。

    他冒險潛入敵國都城,所為之事,可謂膽大包天。

    幾乎在他靠岸的同時,碼頭陰影處,悄然涌出數十名身著勁裝、手持利刃的彪形大漢,瞬間將小船團團圍住,殺氣凜然。為首一員將領,按刀而立,眼神警惕地掃視著司馬昭及其身後寥寥數名隨從。

    氣氛驟然緊繃。

    這時,一個低沉而帶著幾分威嚴的聲音從人群後方傳來︰“讓開。”

    人群分開,一人緩步走出。他年約五旬,面容清 ,三縷長須,身著常服,卻難掩久居上位的氣度。正是季漢尚書令、中都護、托孤大臣之一——李嚴,李正方。

    李嚴的目光如鷹隼般落在司馬昭身上,帶著審視與毫不掩飾的冷意。他並未立即開口,而是緩緩抬手,指向司馬昭,聲音冰冷如鐵︰

    “拿下!”

    命令一下,周圍刀斧手立刻上前,眼看就要將司馬昭等人縛住。

    然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圍困,司馬昭臉上卻不見絲毫慌亂。他甚至輕輕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嘴角反而勾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仿佛眼前這劍拔弩張的場面,早在他預料之中。

    “李都督,”司馬昭開口了,聲音平和,竟帶著幾分欣賞,“何必如此大動干戈?若都督真欲拿我向諸葛亮請功,此刻出現在此地的,就不該是都督您本人,而應是長安衛尉的緹騎了。既然都督願移尊駕,夤夜來此僻靜之地相見,又何必再用這些壯士,演這一出‘忠義擒敵’的戲碼呢?”

    他頓了頓,目光坦然地對上李嚴審視的眼神,語氣帶著洞悉人心的銳利︰“都督肯來,便說明……那些‘微不足道’的文書,終究還是入了都督之眼,動了都督之心。不是嗎?”

    此言一出,李嚴的眼神微微閃爍了一下。他揮手示意刀斧手稍退,但並未令其撤離,依舊保持著包圍態勢。他冷哼一聲,算是默認了司馬昭的判斷。確實,若他真想立刻拿下司馬昭邀功,根本無需親自前來,只需派人圍捕即可。他來了,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態度——好奇,疑慮,以及內心深處那被勾起的、連他自己都不願深究的某種期待。

    “司馬子尚,”李嚴的聲音依舊冷淡,“你司馬家如今在洛陽攪動風雲,手段酷烈,沒想到你的膽子更大,竟敢孤身潛入我長安腹地!你偽造的那些所謂‘丞相府排擠益州官員紀要’,筆跡模仿得再像,內容編造得再真,也瞞不過老夫的眼楮!此等拙劣離間之計,也敢拿來賣弄?真當我季漢無人,當我李嚴是那三歲孩童,可隨意愚弄嗎?!”

    他的話語帶著斥責,但司馬昭敏銳地捕捉到,那斥責之下,並非全然是憤怒,更多的是一種被戳中痛處後的色厲內荏。

    面對李嚴的斥責,司馬昭不慌不忙,甚至向前微微踏了一步,拉近了與李嚴的距離。他深知,真正的交鋒,現在才開始。

    “都督明鑒,”司馬昭拱了拱手,姿態放低,語氣卻愈發沉穩,“昭豈敢愚弄都督?那些文書,確是出自昭手,雕蟲小技,徒增笑耳,只為能得見都督一面,陳說利害。”

    他話鋒一轉,不再糾纏文書真偽,而是直指核心︰“然,文書雖是偽造,其中所言之事,樁樁件件,難道不正是都督與諸多益州同仁,如今切身所感,心中所慮嗎?”

    不等李嚴反駁,司馬昭如數家珍般,結合魏國細作精心收集的情報,開始了他精心準備的“攻心”之策︰

    “其一,遷都之弊,益州失勢。”他聲音清晰,每一個字都像針一樣扎向李嚴,“先帝在時,定都成都,益州乃國之根本,士族豪強,與國同休。然諸葛丞相一意孤行,力主遷都長安。美其名曰‘立足中原,俯瞰天下’,然其結果如何?政治中心北移,權力盡歸關中!昔日成都朝堂,益州俊杰濟濟一堂,參贊國是;如今長安未央,尚有幾人能位列樞機,執掌權柄?都督您,這位先帝欽點的托孤重臣,如今不也是遠離中樞,空有中都護之名,卻難及長安決策之核心嗎?益州子弟入仕之途,是否已倍感艱難?此非排擠,何為排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嚴面色不變,但負在身後的手,手指卻不自覺地蜷縮了一下。遷都長安,確實讓益州本土勢力的政治影響力大不如前,這是他心中一大隱痛。

    “其二,新政苛酷,損及根基。”司馬昭繼續發力,“諸葛亮推行所謂‘新政’,勸農重工,看似利國,實則如何?清查田畝,抑制兼並,諸多政令,損及的難道不正是益州諸多士族大家的切身之利?那些由‘格物院’弄出的新奇器械,由朝廷主導的工坊商隊,奪走了多少原本屬于地方豪強的生計?都督或許清廉,然益州鄉梓,對這位‘諸葛丞相’,當真毫無怨言?民心向背,都督身處其境,應比昭更清楚。”

    這一點,更是戳中了李嚴以及他背後許多益州勢力的痛處。諸葛亮的改革,很大程度上觸及了傳統地方豪強的利益,雖然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國力,但也埋下了不少矛盾。

    “其三,用人唯親,荊襄為尊。”司馬昭的聲音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挑撥,“縱觀如今季漢朝堂,掌軍權者,關平、張苞、魏延;掌機要者,蔣琬、費、董允,幾近皆為荊州舊部或北地降臣!再看丞相身邊,姜維、鄧艾,此二人何等受重用?儼然已成丞相左膀右臂!而益州才俊,如張裔、楊洪等,雖有名位,可曾真正執掌核心軍政權柄?丞相口稱唯才是舉,然這‘才’之標準,是否過于偏向其荊襄故舊與降將?”

    他刻意略過了趙雲等非荊州系將領,重點強調荊州派與降臣的崛起,與益州派的相對沉寂形成鮮明對比。

    听著司馬昭一條條列舉,李嚴的臉色雖然依舊努力維持著平靜,但胸膛的起伏微微加劇,眼神中也掠過一絲難以掩飾的陰霾。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也是他內心深處對諸葛亮不滿的根源。

    然而,李嚴畢竟是李嚴,能官至托孤大臣,自有其城府與立場。他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頭的波瀾,發出一聲冷笑,語氣帶著譏諷︰

    “司馬昭!任你巧舌如簧,也改變不了事實!你魏國如今內亂不休,司馬懿弒君欺主,屠戮忠良,天人共憤!外則喪師失地,被我大漢連番北伐,打得丟城棄土,狼狽不堪!如今眼看力不能支,便想行此宵小之計,離間我君臣,妄圖爭取喘息之機?真是痴心妄想!”

    他踏前一步,須發微張,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姿態︰“我李嚴雖不才,蒙先帝不棄,臨終托孤,授以重責!豈能因一己之私欲,而壞國家之大事?爾等未免太小覷我李嚴,太小覷我季漢臣子之忠義了!”

    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擲地有聲。周圍的刀斧手聞言,精神似乎都為之一振。

    面對李嚴這番“忠義”宣言,司馬昭非但沒有氣餒,眼中反而閃過一絲“果然如此”的了然。他知道,李嚴這是在用大義來掩飾內心的動搖,是在為自己設立最後一道心理防線。

    “呵呵,”司馬昭輕輕笑了,笑聲在寂靜的夜空中顯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刺耳,“都督忠義之心,昭,敬佩。”他話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揶揄。

    隨即,他臉色一正,目光如炬,死死盯住李嚴,開始了真正的“釜底抽薪”︰

    “都督口口聲聲國事為重,忠義當先。然,昭有一事不明,還望都督解惑。”他語氣放緩,卻字字千斤,“您與諸葛亮,同為先帝托孤之臣!諸葛亮為主,您與陸遜為輔。托孤之臣, 此四字,重逾千鈞!意味著先帝將社稷、將如今的季漢天子、將整個季漢的未來,同時托付給了您們幾位!”

    他刻意強調了“托孤之臣”和“”字,既點明李嚴的地位,又暗示其“副手”的尷尬。

    “然,觀如今季漢朝局,大小政務,軍事征伐,人事任免,何曾真正經過都督府決議?何曾需要李都督您,這位堂堂正正的托孤大臣,點頭首肯?一切,不皆是出于丞相府一言而決嗎?”

    司馬昭的聲音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便說此次北伐,規模空前,三路並進,關乎國運!如此重大決策,諸葛亮可曾與都督您這位托孤重臣,細細商議?可曾賦予都督方面之任,統兵征戰?沒有!他寧願重用那降將鄧艾、姜維,寧願將十五萬大軍交予關平、徐庶,甚至讓那曾丟失城池的劉封、孟達獨當一面!而都督您,這位先帝指定的輔政大臣,如今身在何處?在這昆明池畔,與我這敵國使者,‘商討’一些無關痛癢的‘文書’!”

    這番話,如同毒刺,狠狠扎進了李嚴心中最敏感、最不甘的角落!權力!他失去的、或者說從未真正掌握過的權力!同為托孤大臣,他卻始終被排斥在核心決策圈之外,這種巨大的落差和屈辱感,日夜煎熬著他。

    看到李嚴眼神中那無法掩飾的劇烈波動,司馬昭知道,火候已到,該投下最後一顆,也是最重的一顆砝碼了。

    他壓低了聲音,語氣變得異常“懇切”,甚至帶著一絲“同情”︰

    “都督,即便您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顧全大局,不與諸葛亮爭這權位名利。但是……”他故意頓了頓,觀察著李嚴的反應,然後緩緩說道,“您可曾想過……舊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舊怨?”李嚴下意識地重復,眉頭緊鎖。

    “不錯!”司馬昭聲音更沉,“當年,劉備與諸葛亮君臣,為使我大魏放松警惕,突襲我長安,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出君臣相疑,諸葛亮‘歸隱’的戲碼。彼時,都督您……以及不少益州官員,可是確確實實,上表彈劾,言辭激烈,指責諸葛亮專權跋扈,總督江東有謀反之疑,甚至質疑其忠誠的!”

    這件事,是李嚴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重大“污點”和隱患。當時他未能洞察劉備與諸葛亮的真實意圖,做出了錯誤的站隊和攻擊。

    “此事,雖然後來先帝與諸葛亮回歸,並未深究,但……芥蒂已生!”司馬昭一字一頓,如同重錘敲擊在李嚴心頭,“諸葛亮其人,外示寬和,內懷機杼,最是記仇!如今他大權獨攬,威加海內,陛下對其言听計從,滿朝文武莫不俯首。他若要清算舊賬,尋個由頭,拿當年之事發難……都督,您覺得,您這‘中都護’的位置,還能坐得穩嗎?您李家的前程,又將如何?”

    “功高震主,權大招嫉。何況,還有這解不開的舊怨心結!”司馬昭最後總結,語氣帶著一種宿命般的悲涼感,“都督,您如今看似位高,實則如履薄冰,危如累卵啊!諸葛亮今日不用您,是輕視;來日若清算,那便是……殺身之禍!”

    “您……真能安然高枕,靜待那一天的到來嗎?”

    司馬昭的話,像一把冰冷的鑰匙,插入了李嚴內心最深處的鎖孔,試圖撬開那扇名為“忠誠”與“野心”的沉重之門。

    昆明池畔,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只有風吹過水面的嗚咽,和遠處隱約傳來的更梆聲。

    月光下,李嚴的臉色變幻不定。時而鐵青,時而漲紅,時而慘白。司馬昭的每一句話,都精準地命中了他心中埋藏已久的不滿、不甘與恐懼。

    他想起了遷都後益州同僚們的抱怨,想起了自己在中樞被日益邊緣化的尷尬,想起了諸葛亮那雙似乎能看透一切、卻又永遠平靜無波的眼楮,更想起了當年那次愚蠢的彈劾……這些畫面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黑暗的漩渦,幾乎要將他吞噬。

    權力、地位、家族的安危、個人的前程……還有那被輕視、被壓抑的屈辱感,在這一刻猛烈地沖擊著他一直努力維持的“忠臣”外殼。

    司馬昭靜靜地站著,不再言語。他知道,火已經點燃,剩下的,只能等待。他賭的,就是李嚴心中那“私欲”的份量,最終能否壓倒“公義”。

    良久,李嚴緩緩抬起頭。他的眼神極其復雜,有掙扎,有痛苦,有一閃而過的狠戾,但最終,似乎又被一種更深沉的東西壓了下去。

    他看向司馬昭,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要將他從里到外徹底看穿。

    “司馬子尚,”李嚴的聲音異常沙啞,帶著一種疲憊,又帶著一種最後的警惕,“你……很好。不愧是司馬懿的兒子,這揣摩人心、挑撥離間的本事,青出于藍。”

    他頓了頓,仿佛在積蓄力量,然後一字一句地說道︰“你今日所言,句句如刀,直指人心。有些事,或許……確如你所言。”

    听到這里,司馬昭心中微微一喜,但面上不動聲色。

    然而,李嚴接下來的話,卻讓他的心又沉了下去︰

    “但是,”李嚴的語氣陡然轉厲,“這依然改變不了你此行的目的!你是魏臣,我是漢臣!你我之間,有國仇,有家恨!你想利用我李嚴,來禍亂我季漢朝綱,為你們司馬家,為那苟延殘喘的曹魏,爭取苟活之機!”

    他猛地一甩袖袍,指向水面︰“今日,我不殺你,非是懼你,亦非被你蠱惑!而是讓你回去告訴司馬懿!季漢君臣,縱有政見之爭,亦是我內部之事!還輪不到你們這些外敵,來指手畫腳,妄圖漁利!滾!”

    最後一個“滾”字,如同驚雷,在夜色中炸響。

    周圍的刀斧手聞言,立刻挺刀上前,逼視司馬昭。

    司馬昭看著李嚴那看似決絕,實則眼神深處依舊波瀾起伏的表情,心中瞬間轉過了無數念頭。他知道,今晚不可能立刻得到李嚴明確的投誠承諾。但,種子已經埋下,裂痕已經顯現。李嚴最後的“不殺”與“放行”,本身就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他動搖了,他猶豫了,他不敢或者說不想,立刻將這“可能性”徹底掐滅。

    “既然如此……”司馬昭拱手,臉上依舊帶著那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昭,告辭。都督……保重。”

    他深深看了李嚴一眼,轉身,從容不迫地登上來時的小船。烏篷船緩緩駛離碼頭,重新融入昆明池深沉的夜色與迷霧之中,仿佛從未出現過。

    李嚴獨立碼頭,望著那消失的船影,久久未動。秋風吹拂著他的衣袍,獵獵作響。他那張威嚴的臉上,此刻充滿了難以言喻的復雜神情。憤怒、不甘、恐懼、算計……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對未來道路的茫然。

    司馬昭的話,如同魔咒,在他腦海中反復回響。

    他會就此罷休,繼續做他那被邊緣化的“忠臣”嗎?

    還是說,那被點燃的野心與恐懼,會驅使著他,一步步走向那條萬劫不復的不歸路?

    昆明池的水,依舊平靜無波。

    但水下,已是暗流洶涌。

    季漢的朝堂,一場更大的風暴,似乎正在這看似平靜的夜色里,悄然醞釀。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77章 昆明池暗涌︰忠奸難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77章 昆明池暗涌︰忠奸難辨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