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前初戰受挫,折損大將,諸葛亮不得不暫緩攻勢,對大軍進行安撫和休整,為了防備司馬懿趁此機會率兵來襲,他又命令大軍在關外險要處扎營,深溝高壘,與魏軍對峙。同時,加緊研究應對魏軍仿制火器之策,命龐統、鄧艾等人總結教訓,改進己方裝備與戰術。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諸葛亮苦思破關之策時,來自淮南戰場的緊急軍報,如同又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他的心頭!
軍報由陸遜親筆書寫,字跡略顯潦草,充滿了疲憊與沉痛,信中寫明了近些時間來的淮南戰事,原本一切都很順利,不但守住了壽春,而且還即將勸降諸葛誕,眼看淮南大地就要重歸大漢,但司馬懿所派的近臣鐘會極難對付,他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淮南的戰局,他首先穩住了淮南的局勢,又用詐降之計,導致文欽、徐盛二將戰死,後續雖然陸遜又擊退了鐘會,但他亦傷亡慘重,糧草將盡,也無力再圖進取。淮南戰事……恐難以為繼。
文欽戰死!徐盛戰死!淮南攻勢受挫!
諸葛亮拿著軍報的手,微微顫抖。文欽新附,其反正之舉極大地動搖了魏國東南防線;徐盛乃江東宿將,勇猛善戰。此二人之死,不僅是巨大的戰力損失,更是沉重的士氣打擊。陸遜雖能力超群,但獨木難支,淮南戰場已然陷入僵局甚至劣勢。
淮南的噩耗傳來,蜀軍大營一片悲聲。而最受打擊的,莫過于年輕的先鋒文鴦。他正在潼關整軍,準備隨丞相東征函谷,卻驟然听聞父親死訊!
“父——親——!”文鴦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悲吼,猛地拔出佩劍,狠狠劈向身旁的木樁!木屑紛飛!他雙目赤紅,淚如雨下,狀若瘋魔,“諸葛誕!鐘會!我文鴦不殺汝等,誓不為人!”
諸葛亮深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今文欽父子剛剛歸附,就落得如此下場,雖然劉禪已經對文欽進行了加封,並讓文鴦繼承了文欽的爵位,但是諸葛亮還是怕文鴦這個趙雲一手調教出來的大將因此事情郁郁寡歡,葬送了大好前程,所以諸葛亮對文鴦進行安撫後,讓其前去淮南主持其父喪事,安撫其家里人。
解決完文鴦的事情後,諸葛亮走到帳外,時值深秋,寒風凜冽,萬物蕭瑟。函谷關險峻的輪廓在暮色中如同猙獰的巨獸。關內有司馬懿率領的魏軍主力,擁有仿制火器,以逸待勞。淮南局勢惡化,側翼堪憂。而大軍遠征已久,人困馬乏,糧草轉運日益艱難。最關鍵的是,冬季即將來臨,北方苦寒,不利于長期野外作戰和大規模軍事行動。
天時、地利、人和,似乎都不再站在他這一邊。
繼續強攻函谷關?且不說魏軍火器的威脅,即便不惜代價攻克,背後還有虎牢關、洛陽堅城,司馬懿完全可以繼續後撤,利用縱深消耗漢軍。而己方一旦頓兵堅城之下,淮南若再有失,則全局危矣。
帳內燈火通明,諸葛亮獨自徘徊,內心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掙扎與煎熬。龐統、姜維、魏延等重臣皆肅立一旁,不敢打擾。
諸葛亮看著帳中的眾將,內心不禁想道︰“怪不得丞相北伐五次都沒成功,實在是太難了啊,我做了十年準備,此時蜀漢的國力比當時丞相的蜀漢至少強大了十倍不止,還是遭遇了如此困境,能人真多啊!稍微給一點兒機會,就有如此大的後果,司馬懿這老小子真陰啊!鐘會這小年輕也不得了,這才剛剛二十出頭吧,就有如此能力,唉,真是不能小覷天下英雄啊。
還有火炮這種跨時代產物還真是不能多用啊,用的多了,引人注意了,想要不被人惦記都難啊!現在是終于理解了當時為啥司馬懿要讓夏侯霸大張旗鼓的死守潼關了,為了留有足夠的時間轉移火炮啊!還以為司馬懿是真的為了鏟除異己,不過想來,就算沒有這回事,司馬懿也會想別的理由弄死夏侯霸的,仿制霹靂營的事情,夏侯霸竟然一點兒也不知道,明顯遠離軍事權利中心了啊!
良久,諸葛亮停下腳步,發出一聲悠長的嘆息。他走到案前,提筆的手穩定而沉重。
“傳令︰
淮南陸遜所部,轉入戰略防御,固守壽春等要點,保存實力,以待將來。
魏延總督潼關、武關防務,務必守住此二關,確保關中門戶不失!
全軍……準備撤退。各軍依次序,分批返回長安。沿途謹防魏軍追擊。
發布《罷北伐還師令》,安撫民心,解散此次征召的預備役將士,令其歸家務農。”
命令一出,帳內諸將皆露不甘之色,尤其是魏延,更是急欲請戰。
諸葛亮抬手止住他們,目光掃過眾人,聲音帶著疲憊卻不容置疑︰“諸位,非亮不欲進取。然天時不允,地利已失,淮南又生變故。強行為之,恐非但不能竟全功,反有傾覆之危。今我據潼關、武關,握宛城,已斷魏國一臂,拓土千里,雖未竟全功,亦是大勝!當此之時,回師休整,鞏固根本,方為上策。來日方長,待時機成熟,再圖中原不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做出了最艱難,也最符合現實的選擇——止戈休兵。
公元241年冬,諸葛亮的第一次大規模北伐,在持續了近一年後,終于落下帷幕。
這次北伐雖然沒有統一天下,但是對于蜀漢來說,他們成功奪取並鞏固了潼關、武關兩大戰略要隘,徹底打開了關中通往中原的門戶;攻佔宛城,掌控了南陽盆地大部;攻克合肥、壽春,極大削弱了曹魏的東南防線。疆域和戰略縱深得到巨大拓展。
不過損失也挺慘重的,陣亡名將馬超、文欽、徐盛,西涼鐵騎也損失不小。未能實現攻破函谷關、直搗中原的戰略目標。為此諸葛亮和陸遜、張苞等將同時向劉禪請罪,但是劉禪覺得能打下來魏國這麼多土地已經很厲害了,本來還準備嘉獎,在諸葛亮和陸遜的強烈要求下,變成了功過相抵。
而曹魏方面︰在司馬懿的運籌帷幄之下,在朝局不穩的情況下成功挫敗了諸葛亮攻取函谷關、夾擊中原的企圖,保住了核心區域。而且司馬懿憑借此戰,徹底鞏固了內部權力,平息了高平陵之變帶來的動蕩,威望達到頂峰。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仿制火器“雷火營”初顯威力,雖不成熟,但找到了對抗蜀軍技術優勢的方向。魏國的“雷火營”實際上在蜀漢第一次攻取陽平關所制造出的驚天巨響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不過這個跨時代產物實在是讓他們難以捉摸,雖然他們通過各種途徑來搜尋蜀漢霹靂營的消息以及通過對霹靂營爆炸物的分析想要進行仿制,可依舊歷經了漫長時間也沒有太大成就,直到劉備和諸葛亮兩人唱雙簧,導致很多工匠北逃,雖然核心工匠沒有到達魏國,但是一些不被重視的流水線工人還是流失了一部分,有了這些流水線工人加上魏國長達十數年的研究總算是有了重大突破,有點兒新中國手搓原子彈的味道,就這樣,魏國仿照蜀漢的霹靂營也成立了雷火營,司馬懿本來準備在潼關天險給諸葛亮來一次大的,沒想到諸葛亮對潼關只是佯攻,真正圖謀的是武關,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為了防止雷火營的暴露,他只能讓毫不知情的夏侯霸死守吸引注意,然後悄悄的將雷火營轉移到了函谷關,確實在後面的函谷關防守戰發揮了奇效。
不過這一場大戰,魏國的損失也是很慘重的,丟失潼關、武關兩大天險,宛城陷落,東南防線承受巨大壓力,疆域收縮,戰略態勢轉為被動。
這是一場沒有真正贏家的戰役。蜀漢取得了戰術和疆域上的重大勝利,但未能達成最終戰略目標,且損兵折將。曹魏雖然損失慘重,局勢被動,但頂住了最凶猛的攻勢,保住了政權核心。
隨著蜀漢大軍緩緩撤回長安,預備役解散,各地轉入生產建設,而魏延則肩負起守衛新得雄關的重任。函谷關內外,對峙依舊,只是規模減小。淮南戰線,陸遜依托城防,與鐘會形成拉鋸。
天下,進入了一個短暫的、脆弱的平靜期。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平靜之下,是兩位絕代智者更深遠的謀劃與下一次更加激烈踫撞的醞釀。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如同一場驚天動地的風暴,改變了地緣格局,也留下了無盡的遺憾與未來的懸念。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