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173章 功勛卓著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173章 功勛卓著

    劉備既得江東,首要之事便是兌現承諾,以示信義。他下詔,追謚孫權為吳懿王取“溫和賢良”之意,蓋棺定論,以示寬容,以諸侯王之禮,將其隆重安葬于鐘山之陽,並允許孫氏宗族按時祭祀。

    對于孫權長子孫登,劉備履行諾言,上表奏請漢室宗正,正式冊封其為吳侯,食邑萬戶,允其世襲罔替,並賜予府邸、僕役,保其榮華富貴。此舉極大安撫了孫氏舊族及江東人心,彰顯了新朝的仁德與氣度。

    隨後,劉備宣布為孫權行國喪三日,建業城內暫停宴樂。此舉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向天下表明,他與孫權的爭斗是理念與利益之爭,而非個人私怨,如今勝負已分,一切當向前看。這番操作,使得許多原本心懷忐忑的江東舊臣徹底安心。

    國喪期過後,劉備于修葺一新的建業宮大宴群臣,舉行盛大的封賞典禮。依據漢室舊制與軍功簿錄,對平定江東之役的功臣們進行封賞。

    首功,自是運籌帷幄、奠定勝局的丞相劉長明。 劉備朗聲道︰“丞相諸葛亮,經緯天地,功冠群臣。朕加封汝為武鄉侯,賜九錫,領益州牧,太子太傅,開府儀同三司,總理陰陽,都督中外諸軍事!” 封賞之重,幾乎無以復加,真正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彰顯其定鼎首功。劉長明從容拜受,神色平靜,並無驕色。

    次功,乃掃蕩荊襄、水陸並進之大將軍關羽。 劉備道︰“雲長鎮守荊州,破夏口,克柴桑,鎖大江,功勛卓著。加賜九錫,假黃鉞,總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此令實將整個南方防務委于關羽,信任無以復加。

    再次,勇冠三軍之車騎將軍張飛。“翼德破敵無數,屢摧敵鋒,加賜九錫,領徐州牧,加封司隸校尉,鎮守合肥,督淮北諸軍事!”

    其余元從舊部,依功厚賞︰

    “尚書令龐統,才略超群,今番平吳,其所創‘霹靂營’,利器驚世,攻堅摧城,無往不利,吳軍喪膽,實乃此戰首功之利器!更于建業困局之時,獻詐降奇計,以身涉險,籌謀細節,方能引陸遜主力出巢,終致其全軍覆沒。加封龐統為“侯”,食邑五千戶。

    關平︰陣斬韓當,功勛顯著,擢升為安東將軍。

    張苞︰陣斬凌統,驍勇善戰,擢升為安西將軍。

    姜維、鄧艾︰平定交州,開拓南疆,功不可沒。姜維拜為安南將軍,鄧艾拜為安北將軍。

    黃權︰督運糧草,保障有力,拜為後將軍,封關內侯。

    馬良、關興︰治理交州,政通人和。馬良拜為交州刺史。關興加撫南中郎將號,輔理軍事。

    陣亡追贈︰傅彤追贈破虜將軍,謚“壯侯”。陳到追贈衛將軍,謚“愍侯”。厚恤其家,子嗣襲爵授官。

    對于歸順之江東臣僚,劉備量才施用,既示恩寵,亦重實效︰

    陸遜︰拜為太尉!此令一出,殿內頓時一片低嘩。太尉乃三公之首,名義上掌全國軍事。張飛等舊將皆露驚疑之色。陸遜本人更是伏地固辭︰“臣新附之將,敗軍之虜,安敢竊據三公之位?乞陛下收回成命!”

    劉備離席,親手扶起陸遜,目光掃視群臣,聲如洪鐘︰“昔高祖不疑韓信,委以大將,遂有垓下之捷。今伯言之才,豈亞淮陰?朕豈能以常理拘泥,而棄國士不用?江東之役,伯言雖為敵手,然其用兵之才,爾等皆親眼所見!今四海未定,北虜未滅,正需此等帥才統御大軍,克復中原!此非賞其降,乃用其才以安天下也!朕意已決,伯言勿再推辭!”

    又轉頭對眾臣道︰“太尉總攬軍事,然具體征伐,仍依大將軍、車騎等舊制。伯言另領揚州牧,替朕撫綏新土,整備江東水陸之師,以備北伐!”

    一番話,既肯定了陸遜之才,又安撫了舊臣之心,更指明了未來方向。群臣聞言,雖仍有驚詫,卻也多被劉備氣度折服,陸遜更是感激涕零,叩首謝恩。

    張昭︰年高德劭,拜為太傅,封婁侯,以示尊崇,咨以政事。

    顧雍︰性情耿介,精通政務,拜為御史大夫,封吳縣侯,肅正朝綱。

    諸葛瑾︰拜為光祿勛,封宛陵侯,以其敦厚,居中調和。

    朱然︰拜為鎮北將軍,封故鄣侯,令其率舊部,屯駐江北要地,助張飛防魏。

    徐盛︰拜為奮威將軍,其勇可用,置于陸遜麾下听用。

    其余如步騭、嚴峻、是儀等,皆授以太守、九卿副職等實職,安定地方。

    劉備又正式下詔,昭告天下,欽定大將軍關羽、車騎將軍張飛、驃騎將軍馬超、鎮東將軍趙雲、前將軍魏延為五虎上將,圖形于未來之洛陽宮闕,以彰其功,激勵天下。

    劉備目光轉向西方,仿佛看向成都方向︰“尚書令、護軍將軍法正,雖早逝于朕前,然其智略,朕未嘗一日或忘。昔日定軍山一戰,獻計斬夏侯,克定漢中,其功甚偉。而其遺策‘攻心為上,定交州之策’,更是深謀遠慮!朕與丞相南征交州,皆依此策行事,廣施仁政,廢除苛捐,收攏俚僚之心,方能使士燮束手,交州速定,免去無數刀兵之災。此乃定國之策,功在千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遂下詔︰

    追贈法正為司徒。

    謚號加譽為“文成侯”文采謀略,成此大功)。

    將其《遺策》宣付史館,永為紀念。于其墓前立碑,銘刻其定漢中、謀交州之功。

    劉備對群臣道︰“孝直性情雖激,然謀國至忠,奇畫策算,僅次于丞相。每念及此,朕心甚痛!”

    最後,劉備語氣轉為無比沉重,甚至帶上一絲哽咽︰“安漢將軍糜竺,字子仲,自徐州便追隨朕,散盡家財,以助軍資,更嫁妹于朕,恩義深重。然其一生,常因其弟糜芳之叛而自責,郁郁寡歡。然此番平吳,子仲公挺身而出,行驚天動地之詐降計!彼時情景,諸位皆在,老將軍不惜自污名節,甘受萬夫所指,更最終殉身于陣前,以死確保陸遜、孫權深信不疑,方能成就此千古奇功!其忠其義,感天動地,非言語所能褒獎!”

    遂下詔︰

    追贈糜竺為鎮軍將軍,封邑倍增。

    追謚曰“節侯”取“守節盡忠”之意,或“忠節侯”)。

    以其事跡昭告天下,明其詐降之忠,洗刷因糜芳而蒙受的污名,令其忠義之名,永載史冊。

    其子糜威,襲爵,擢升為官,格外優遇。于其家鄉及建業,立“忠義碑”以紀其功。

    劉備言至此處,淚灑龍袍︰“子仲公以老邁之軀,行此壯烈之事,朕……朕負子仲多矣!若論此戰首功,子仲當之無愧!”

    此番封賞,可謂煞費苦心。元從舊部,皆據實功授予重號將軍、方鎮重任,掌握實權;江東降臣,陸遜雖居三公之首,然軍事指揮權仍牢牢掌握在關羽、張飛等絕對心腹手中,其太尉之職更側重于戰略規劃與江東整合;張昭、顧雍位列三公,多為榮譽與咨詢性質;其余降將亦得妥善安置,各盡其才。既顯恩寵,又固根本,新舊皆安。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173章 功勛卓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173章 功勛卓著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