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城門緩緩洞開。以老臣張昭、顧雍為首,諸葛瑾、朱然等幸存文武緊隨其後,皆身著粗麻孝服,披發跣足,面色悲戚惶恐。隊伍中間,是孫權年幼的長子孫登,同樣滿身縞素。
這支代表著東吳最後尊嚴的投降隊伍,捧著象征權力的吳王璽綬、圖籍冊府,以及那柄沾著孫權鮮血的御用短劍,沉默地走向城外連綿如雲的蜀漢大營。
劉備聞報,率劉長明、關羽、張飛等核心文武,于轅門前肅立相迎。沒有勝利者的驕狂,只有一種沉重的肅穆。看著昔日對手以如此慘淡的方式出現在面前,尤其是看到那柄短劍和孫登,劉備眼中亦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既有勝利的感慨,也有物傷其類的悲憫。
張昭跪伏于地,聲音蒼老嘶啞,帶著無盡的悲痛︰“罪臣張昭等,謹率江東余眾,奉上璽綬圖籍,歸命王師……我主……我主吳王……已于昨夜……自戕殉國……懇請陛下,念在……念在……” 話語哽咽,再也說不下去,只是重重叩首。
盡管早有預感,但當孫權自盡的消息被正式確認時,劉備陣營中仍響起一片低低的驚呼。劉備默然良久,上前一步,親手扶起張昭,又看了看孫登,嘆道︰“孫仲謀亦一世之雄,何至于此……唉。既已如此,朕必不負江東士民所望。爾等既降,便皆為大漢臣子,望日後同心協力,共安黎庶。”
簡單的受降儀式在一種壓抑的氣氛中完成。代表著孫吳政權旗幟的“吳”字大 和朱雀旗,從建業城頭緩緩降下,取而代之的是鮮艷的“漢”字赤旗。一座經營了三世、割據數十年的政權,正式宣告滅亡。
孫權自盡、建業投降的消息,也迅速傳到了被關押的吳軍戰俘營中。
陸遜聞訊,久久不語。他面向建業方向,整了整身上破損的囚衣,鄭重地叩了三個頭。沒有嚎啕大哭,只是那雙深邃的眼眸中,最後一點光芒徹底黯淡下去,變得如同死水般沉寂。他知道,他為之奮斗一生的信念和主君,已然消散。余生,只剩囚徒的屈辱與無盡的追悔。
徐盛被單獨關押在一處營帳,聞此噩耗,他猛地掙扎起身,拖著鐐銬,向東方悲呼數聲︰“大王!臣……無能!未能保全社稷!臣……這就來陪您!” 言罷,便欲觸柱自盡,被看守的蜀兵死死攔住。此後,徐盛水米不進,默然待死,無論何人勸說,只是閉目不語。
傷勢原本就極其沉重的周泰,得知孫權死訊後,大叫一聲︰“主公!” 創口迸裂,鮮血狂噴,竟當場氣絕身亡!這位身上傷痕累累、無數次救孫權于危難之中的真正悍將,最終以最慘烈的方式,兌現了其“以死相報”的諾言,追隨主公于地下。
這些忠臣的悲壯結局,令劉備陣營亦為之動容唏噓。劉備下令,厚葬周泰,並嚴令務必看護好徐盛、陸遜等人,不得讓其再尋短見,試圖以時間化解其心結。
另一方面,隨著東吳政權瓦解,散布于長江沿線各處的殘余吳軍水師部隊,在得知建業已降、大王已死後,也紛紛放棄了抵抗。這些歷經錘煉、熟悉水戰的精銳力量,被劉長明迅速下令收編,打散後並入關羽統領的荊州水軍之中。至此,蜀漢不僅擁有了原本就強大的荊州水軍,更完整接收了東吳積累了數十年的水戰人才、艦船技術和江防經驗,其水軍實力一躍成為天下無雙的存在,為日後與曹魏的決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227年,持續數年的江東戰役,以蜀漢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劉備集團不僅徹底解決了來自東方的巨大威脅,更一舉將揚州、荊州全境、以及此前從曹魏手中奪取的江北淮南部分地域,完全納入版圖。
天下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持續了數年的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徹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以長江、秦嶺淮水為界,南北對峙的兩大巨頭—— 北方的曹魏與南方的蜀漢。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