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126章 返回益州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126章 返回益州

    安排妥當荊州事宜,劉長明攜黃月英及部分核心新法官吏,溯江西上,重返闊別數年的成都。此時的益州,在劉備、法正、黃權等人歷時數年的經營下,也已非昔日初定時的暗流洶涌。

    劉備通過封賞、聯姻、以及法正的政治手腕,劉備已基本平衡了荊州舊部、東州士族、益州本土大族之間的矛盾。雖然摩擦仍有,但已形成以劉備為核心的相對穩固的權力結構。

    法正以其毒辣的權謀和務實的策略,分化瓦解了部分死硬派豪族,拉攏了更多觀望者。黃權則以其清正干練,在穩定巴蜀地方、疏通糧道、整飭吏治方面卓有成效。他們雖未大規模推行劉長明那種“離經叛道”的新政,但也采用了部分改良措施,比如有限度地清理無主荒地分給軍屬、改進部分官營工坊管理等等,使益州經濟民生有所恢復,社會趨于穩定,為劉長明歸來推行更深入的改革奠定了基礎。而龐統在漢中秘密研發的“破城雷”技術已相當成熟,可靠性和威力得到實戰檢驗。龐統也已隨劉長明一同返回成都,準備在更廣闊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劉長明回到成都,劉備率文武出城相迎,盛況空前。看著眼前這位為集團奠定半壁江山、如今更攜漢中荊州改革碩果歸來的股肱之臣,劉備緊緊握住劉長明的手,一切盡在不言中。法正看著劉長明身後那群精神抖擻、明顯帶著不同氣質的新法官吏,眼神復雜,既有對其實干能力的認可,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黃權則顯得坦然許多,他對劉長明的治國之才深為欽佩。

    不過劉長明沒有太多時間沉浸在歸來的喜悅中。他深知,益州才是根本,這里的豪強勢力最為頑固,改革阻力最大,但也潛力最大。在獲得劉備的全力支持後,一場比漢中、荊州更為深刻、更為系統的新政風暴,開始席卷巴山蜀水。這一次,劉長明擁有了更雄厚的資本、更成熟的團隊、更完善的理論體系,以及劉備集團內部更穩固的權力基礎,所以在益州的新政推行也開始了。

    1. 雷霆手段清丈田畝︰不再像荊州那樣“勸農”,而是以漢中經驗為模板,結合法正、黃權數年來摸清的底數,以劉備的絕對權威為後盾,動用軍隊配合新法官吏,對益州全境土地進行強制性、徹底的清丈登記!重點打擊隱匿田產、抗拒丈量的頑固豪強,沒收其非法所得土地。同時,將大量無主荒地、部分過度集中的豪族邊緣土地收歸官有。

    2. 大規模授田與屯田︰ 將清丈出的官田,大規模授予無地少地農民、軍屬、流民,頒發“鐵券”田契,實行“十五稅一”甚至“二十稅一”的優惠稅率。在成都平原邊緣、南中要隘等地,建立超大規模的軍屯和民屯基地,由經驗豐富的將領和鄧芝等新法官吏共同管理。

    3. 官營經濟全面升級︰

    蜀錦工坊︰將在漢中、荊州驗證成功的“分段協作”、“計件質核”和部分黃月英改良的工藝,全面引入成都官營織造署,並整合私營大作坊,形成規模效應,牢牢掌控絲綢產業鏈頂端,使其成為蜀漢最重要的外匯來源。

    鹽鐵專營強化︰嚴格管控井鹽和鐵礦開采冶煉,引入更高效的技術,提升產量和質量,確保軍國命脈。

    “工商署”統籌︰設立專門機構,統籌管理官營工坊、協調民間手工業、管理市場、穩定物價、打擊囤積居奇、征收商稅,並引導資金流向屯田、水利等關鍵領域。

    4. 教育體系化建設︰在成都設立“太學”高等學府,培養高級軍政人才)和“格致院”專門研究算學、格物、工技等實用學科)。在各郡縣普遍設立“官學”教授新算符、文書、律法、農工基礎)。在鄉里廣設“蒙館”基礎識字算數)。形成一套覆蓋精英與平民、兼顧經典與實用的教育體系,徹底打破門閥對知識的壟斷,為新政和國家機器源源不斷輸送人才。教材由劉長明親自主持編纂。

    5. 軍制改革深化與“神機營”公開化︰

    將漢中、荊州的軍制改革經驗推廣至蜀漢全軍。進一步強化專業化分、標準化訓練、參謀體系和軍功授田制度。

    龐統的“神機營”從秘密研發轉為半公開的“霹靂軍”,直屬劉備指揮。開始批量生產相對可靠的“破城雷”和用于防御的“蒺藜火球”,並大規模訓練工兵和突擊部隊進行戰術配合。這支掌握著“降維打擊”力量的部隊,成為蜀漢軍中最神秘也最具威懾力的存在。

    6. 南中懷柔與開發︰在軍事威懾的同時,劉長明將新政理念引入南中。派遣新法官吏推廣先進農耕技術,建立官市促進貿易,設立學堂傳播漢文化,選拔當地頭人子弟入成都學習。以經濟和文化紐帶,逐步將南中納入蜀漢的有效治理和資源供給體系。

    時光荏苒,自諸葛亮初入益州推行新政試點算起,至公元224年冬,已歷十載。這十年,是劉長明嘔心瀝血、夙興夜寐的十年,是蜀漢大地在變革中煥發驚人活力的十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曹魏和東吳還在為內部權力交接、邊境摩擦、以及彼此間的勾心斗角而耗費精力時,他們並未真正意識到,那個僻處西南、曾被他們輕視的蜀漢政權,在劉長明及其新政的塑造下,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質變︰

    人口繁盛,倉廩如山︰ 持續的清丈授田、屯田墾荒、低稅政策以及相對安定的環境,吸引了雍涼、中原乃至江東大量流民涌入。官府掌握的編戶齊民數量激增,遠超歷史同期。成都、漢中、江陵三大官倉群,糧食儲備堆積如山,可供全國軍民支用五年以上!“天府之國”的潛力被新政徹底激發。

    財源滾滾,府庫充盈︰ 蜀錦壟斷了西域和南方的高端絲綢貿易,利潤驚人;官營鹽鐵專營穩定獲利;藥材、井鹽、新興的蜀漆、蜀紙等特產行銷四方;高效的商稅體系和繁榮的國內市場得益于道路、水運的改善和統一市場的形成)帶來持續收入。蜀漢的財政收入,在人均和總量上,已不遜于佔據中原富庶之地的曹魏。

    甲兵犀利,士氣如虹︰ 經過系統改革和嚴格訓練的蜀軍,裝備精良,尤其強弩配備率極高,號令統一,紀律嚴明。龐統的“霹靂軍”雖規模不大,但其掌握的攻堅能力,足以對任何堅城構成致命威脅。全軍將士因軍功授田、待遇改善、政治目標明確而士氣高昂。水軍和山地步兵的建設尤為突出。

    官吏精干,政令通達︰通過各級官學、太學、格致院培養和層層選拔的新法官吏,逐漸取代了舊有體系。他們精通“新算符”、“格目法”,熟悉新政流程,務實高效,忠誠度較高。一套基于精確數據、流程化管理的行政體系在蜀漢初步建立起來,政令下達和執行效率遠超曹魏和東吳。

    技術萌芽,潛力巨大︰“格致院”成為實用技術的研發中心,除了改進農業工具、織機、冶金工藝外,對龐統火藥技術的理論研究和安全應用探索也在進行。黃月英主持的器械改良成效顯著。雖然還談不上科技革命,但一種重視實用技術、鼓勵創新的氛圍已然形成。

    民心歸附,根基穩固︰授田農民、屯田軍民、工坊工匠、獲得上升通道的寒門子弟,構成了新政最廣泛的支持基礎。“興復漢室”的大義名分與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相結合,使劉備政權的合法性深入人心。南中地區也漸趨穩定,成為可靠的後方和資源地。

    公元224年的冬天,成都的雪似乎都比往年小了些。丞相府內,燈火通明。劉長明站在巨大的沙盤前,沙盤上清晰地標注著荊南四郡的位置。他身後,站著已成長為獨當一面之才的鄧艾,眼神銳利;龐統摩挲著懷中一個縮小版的“破城雷”模型,躍躍欲試;蔣琬、費、董允等新一代棟梁肅立兩旁,目光堅定。

    數年的積累,已讓蜀漢擁有了不輸于曹魏的雄厚國力。這只羽翼漸豐的臥龍,已悄然積蓄了足以撼動天下的力量。劉長明的眼神穿越沙盤,仿佛看到了長江以北的江東大地。看到了孟建、石韜、黃忠等無數被東吳害死的大漢將士之英魂!他知道,決戰的時刻,正在臨近。滅亡東吳,興復漢室的理想,將在不久的將來,接受最終的考驗。他手中的羽扇,輕輕指向了沙盤上的祁山方向。一場改變天下格局的南征風暴,正在這靜謐的冬夜中醞釀。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126章 返回益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126章 返回益州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