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幾天吃大戶之後,方寧也終于安靜了下來。
所謂的安靜,指的是不在京都里鬧,但在東關城兵馬司衙門里,方寧又開始搞事情,下發通知,次日進行整訓。
通知說的是,所有兵馬司的兵卒與屬員,不論官職高低、文武類別,都要到校場參加整訓,學習軍規、操練武藝,每日卯時集合,不得缺席。
之所以整訓,是因為方寧早就發現了整個東關城兵馬司的戰斗力太拉胯,不說比自己在上陽郡時候帶出來的那支部隊吧,就算是比起漁陽郡的那些老爺兵們都要不如。
要想建立自己一套班底,方寧必須要從嚴開始,從能夠選拔出來的骨干中培養自己的力量。
而兵馬司的兵卒屬員,還是可以磨礪,為方寧所用。
這是方寧突然整訓的目的。
听說了這個通知之後,官衙上下雖然有些議論,但沒有人敢質疑方寧的決斷。
自從方寧靠吃大戶湊齊兵馬司欠薪,還讓參與行動的齊魯、孫大亮等二十多人每人分到上百兩甚至幾百兩銀子,這筆錢對普通兵卒來說,抵得上幾十年的俸祿,方寧在東關城兵馬司的聲望瞬間飆升到頂點。
齊魯等人更是成了方寧的鐵桿宣傳員,不管是在衙門里跟同僚閑聊,還是回家跟鄉里故舊喝酒,三句話不離方寧的威風。
“……你們是沒見著!方大人闖兵部尚書府的時候,一腳踹開大門,韓尚書那官大不?屁都不敢放一個……”
“……可不是嘛,跟著方大人辦事,不僅能出風頭,還能拿銀子,這樣的上官去哪找?當差的不就是要個臉面嗎?跟著方大人辦事,就是有面兒又有錢……”
一時間,整個兵馬司上下,沒人不佩服方寧的膽識與魄力,連之前對他心存疑慮的一些騎牆派,也徹底服了氣。
分到銀子的人自然積極,沒分到的也盼著能在整訓中表現好,得到方寧的賞識。
到了整訓的那一天清晨,校場上黑壓壓站滿了人,連負責文書的小吏都準時到場,唯獨少了指揮使同知沈代。
當按照花名冊點卯的時候,沈代是花名冊上的第一人,竟然沒有人應答,當時方寧的臉色就陰沉了下來。
“沈代沈同知何在?”
有人回答︰“沈同知說自己是文職,不用參加武備整訓,還在書房里看公文呢。”
方寧正在校場中央巡視,聞言腳步一頓,眼神瞬間冷了下來。
“去,把他給我請來。”
沒過多久,兩個兵卒就把一臉不情願的沈代“請”到了校場。
沈代整理了一下官服,對著方寧拱了拱手,語氣帶著不滿︰“方大人,下官是文職,負責文案工作,整訓操練乃是武職之事,與下官無關,還請大人明察。”
“無關?”
方寧冷笑一聲,聲音洪亮地傳遍整個校場。
“《大周兵馬司規制》第三條︰凡兵馬司屬員,不論文武,均需熟知軍規、參與基礎操練,以備不時之需。你說與你無關,是把軍規當耳旁風,還是覺得你這個文職,能凌駕于規矩之上?”
沈代臉色一白,卻仍強撐著辯解︰“下官只是覺得……”
方寧直接打斷沈代的狡辯。
“我不需要你覺得!來人,給我把《大周兵馬司規制》第三條念出來,讓所有人都听听。”
有文吏接過手冊,大聲念出條文,校場上的人都屏住呼吸。
而熟悉方寧的人,如孫大亮等人,看向沈代的眼神帶著幾分幸災樂禍以及幸免于難的神色,他們都知道,方寧這是要立威了。
方寧盯著沈代,語氣冰冷的問道︰“明知故犯,違抗命令,按軍規該如何處置?”
有負責軍法的屬員連忙上前說道︰“回大人,當鞭打二十,以儆效尤。”
“那就按軍規來!”
方寧話音剛落,兩個兵卒如狼似虎地過來,扒掉了沈代上衣,將他綁在了木頭樁子上,拿著皮鞭躍躍欲試。
沈代這下慌了,掙扎著大喊︰“方寧!你敢打我?我可是吏部任命的指揮使同知,你無權處置我!”
方寧卻不為所動,冷冷道︰“軍法無情!在東關城兵馬司,我就是規矩!今日打你,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不管是武職還是文職,只要在我手下當差,就必須守我的規矩,認我這個主官!”
隨著一揮手,軍漢手中的皮鞭輪圓了,抽打在沈代白花花的肉皮上。
沈代當場發出一聲破音的慘叫,但更多的皮鞭結結實實地抽在他的身上,很快血痕遍布。
方寧早也看沈代不順眼了,看了眼校場上噤若寒蟬的眾人,冷聲道︰“今日之事,只是個警告。往後誰再敢違抗命令、無視規矩,沈代就是你們的下場!現在,整訓開始!”
校場上的人瞬間挺直了腰板,沒人再敢有絲毫懈怠。
處置完沈代,方寧便親自督陣整訓。
與以往兵馬司“站軍姿、練劈砍”的老套模式不同,他帶來的訓練科目,讓在場所有人都耳目一新。
比如隊列協同訓練,完全超出了這個時代的訓練範疇。
方寧將二百名兵卒分成十個小隊,每個小隊二十人,要求他們排成四列五排的整齊隊伍,听著鼓點節奏前進、轉向、變陣。
“左右轉要靠腳腕發力,步幅必須一致,前後間距不能超過一拳!”
方寧手持馬鞭,在隊伍旁巡視,發現有人腳步錯亂,便立即喊停糾正。
“你們是一個整體,不是各自為戰。將來在戰場上,隊列亂了,就是給敵人當靶子。”
起初,兵卒們很不適應,鼓點快了就有人踩錯腳,轉向時隊伍也常歪歪扭扭。
但練了一個時辰後,各小隊漸漸找到了節奏,腳步聲、轉體聲整齊劃一,連負責文書的小吏都咬牙跟上,額頭上滿是汗水卻沒人敢掉隊。
休息過後,又開始體能突破訓練。
校場一側被劃分出專門區域,設置了跨越障礙和負重跑兩個項目。
“障礙區要跳過三尺高的木欄、鑽過五尺長的矮洞,負重跑需背三十斤沙袋繞校場跑三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