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真正讓蔣海山震動的,是報告的第三部分——“項目全生命周期動態信用評估體系”。
    陳捷在報告中指出,很多項目,在招商引“狼”入室,落地之後,就立刻變臉,當初承諾的各種美好願景,都成了空頭支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捷設計了一套動態評估機制。
    項目的星級評定,不是終身制的,而是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復評。
    復評依據,就是企業在過去一年里,是否兌現了當初的承諾,是否在稅收、就業、環保、創新等方面,達到了預期目標。
    如果超額完成,那麼恭喜,你的星級可以提升,明年將享受到更好的政策。
    如果只是勉強達標,那星級不變。
    但如果出現了嚴重違約,比如偷排污水,比如拖欠工人工資,比如承諾的研發投入遲遲不到位,那麼對不起,你的星級將被立刻下調,之前享受的所有優惠政策,不僅要被全部收回,還要面臨高額罰款,甚至被直接列入安宜鎮的“投資黑名單”,永遠失去準入資格。
    這是懸在所有投資者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它告訴所有來到安宜鎮的企業,這里不是法外之地,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
    在這里,契約精神是最高準則,誠信經營是唯一通行證。
    當蔣海山看完這最後一部分,他抬起頭,看著對面那個依舊雲淡風輕的年輕人︰
    “陳鎮長,你這份報告,做得……很好!”
    他是真覺得這個想法好,非常前沿。
    準入評分制,解決了“誰能進”的問題。
    階梯激勵制,解決了“怎麼讓他變得更好”的問題。
    動態信用評估,則解決了“怎麼讓他不變壞”的問題。
    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構成了一個完美的、可以自我調節、自我進化的良性生態閉環。
    這樣一個擁有強大自我調整能力的制度設計,能自動地篩選、激勵、約束所有進入這個系統的參與者,引導他們朝著一個共同的、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不斷前進。
    這不是一份簡單的項目管理方案,而是一種全新的、更高維度的管理哲學!
    “蔣鎮長,你過獎了。”陳捷笑了笑,“這只是我的一些理論構想,紙上談兵,能不能在現實中落地,還很難說,里面肯定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你這樣經驗豐富的實踐家,來幫我斧正。”
    蔣海山看著陳捷,道︰
    “陳鎮長,你就別謙虛了,這份報告哪里還需要我來斧正?我現在唯一想知道的,這份報告,我們……真的能把它變成現實嗎?”
    他眉頭緊鎖,將心中的疑慮和盤托出︰
    “不瞞你說,你這套體系,太……太先進了。”
    “我承認,它非常科學,非常完善,簡直就是為未來的理想城市量身定做的。但是,對于現在的安宜鎮來說,是不是有點……水土不服?”
    “我的意思是,這套體系,可能更適合五年,甚至是十年後的安宜鎮。”
    “等到那個時候,我們的產業結構更優化了,城鎮品牌更響亮了,對資本的吸引力更強了,我們再拿出這套體系,自然是水到渠成,底氣十足。”
    “可現在,安宜雖然是百強鎮,但在全國範圍內,比我們條件好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們現在就擺出這麼高的姿態,制定這麼嚴苛的規則,會不會……有點眼高手低了?會不會把那些原本有意向的投資者,都給嚇跑?”
    蔣海山這番話,說得非常實在。
    他不是反對這套體系,而是覺得時機不對。
    在他看來,陳捷的這套方案,就像是給一個小學生,直接發了一套大學微積分的教材,雖然教材是好教材,但小學生根本學不會,也用不上。
    陳捷靜靜地听著,臉上始終帶著微笑。
    等蔣海山說完,他才不緊不慢地開口︰
    “我明白你的顧慮,你是覺得,我們安宜鎮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來跟那些資本,玩這麼高級的游戲?”
    蔣海山微微一怔,隨即苦笑著點了點頭。
    他確實是覺得,安宜鎮現在還沒有那麼大的“腕”,沒資格制定這麼高的游戲規則。
    你一個鎮,憑什麼對那些動輒投資幾億、幾十億的大老板們挑三揀四?
    人家憑什麼要陪你玩這套復雜的評分游戲?
    這套方案,听起來很美,但實際上,卻有點像是自視過高,有點一廂情願。
    “蔣鎮長,你的顧慮非常現實,也非常重要。”陳捷再次肯定了對方,“你說的沒錯,任何規則的建立,都需要有相應的實力作為支撐,沒有實力,規則就是一紙空文。”
    “所以,”陳捷話鋒一轉,眼中閃爍著強大自信,“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不是降低標準,去迎合資本,而是要迅速地、高效地,提升安宜鎮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
    “提升影響力?”蔣海山追問道,“怎麼提升?靠媒體宣傳?還是去上面要政策?”
    陳捷笑了笑︰
    “宣傳和政策當然重要,但那都是錦上添花,真正的實力,還是來自于我們自己。”
    他看著蔣海山,突然問了一個問題︰
    “蔣鎮長,以你現在的工作方式,一年下來,能親自去拜訪、洽談多少個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家?”
    蔣海山仔細地盤算了一下,回答道︰
    “如果全力以赴,一個月跑四五個城市,見十幾個老板,應該是極限了,一年下來,能深度洽談的,估計也就五六十家吧。”
    “這里面,最終能有三四家願意來投資,就已經算不錯了,總投資額能有個七八億,就算完成任務了。”
    他說的是大實話。
    招商引資,本就是一件極其耗費心力,且成功率極低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