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明末,白虎戰神掃八荒

第50章活字印刷︰典籍普及啟民智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雲卷雲舒皆是歌 本章︰第50章活字印刷︰典籍普及啟民智

    秋意漸濃,武昌城外的校場上,新一批招募的士兵正在軍官的呵斥下練習火槍陣列裝填。

    動作生疏,錯誤百出。火器營統領巴勇看得心頭火起,一把奪過身邊親兵手里那本已經被翻得卷邊的《軍訓練則》,狠狠拍在木台上︰ “看清楚!這上面畫得明明白白!裝藥、填彈、壓實、瞄準、擊發!五個步驟,一步都不能錯!你們這幫蠢材,眼楮長到哪里去了?”

    那親兵委屈地嘟囔︰“統領,不是俺們不看,是……是就這一本,弟兄們傳著看,輪到每個人手里才能瞅幾眼,記不住啊……” 巴勇一愣,看著那本孤零零、快要散架的小冊子,一時語塞。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各地的蒙學學堂里。

    柳明嘔心瀝血編撰的《蒙學識字》、《算術基礎》,往往一個學堂只有一套,先生得先在沙盤上畫,學生再跟著描,效率極低。而覃玉主持制定的《華夏律》草案、阿朵整理的《常見草藥圖鑒》、以及向拯民親自口述、柳明記錄整理的《農技改良摘要》,更是只有少數高級官員手中才有珍貴的手抄本。

    知識的傳播,被昂貴、低效的手工抄寫,牢牢地束縛住了。 這一日,向拯民在留守府召集核心人員議事,議題便是這“書”的問題。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向拯民手指敲著桌上那幾本珍貴的手抄本,“法令、農技、軍規、醫書,不能只鎖在衙門里,必須盡快發到每一個需要的人手中!柳明,你之前提過的‘活字印刷’,現在必須立刻搞起來!”

    柳明聞言,精神一振,他早就對此事念念不忘︰“大人明鑒!活字印刷,北宋畢翝已有創舉,以膠泥刻字,火燒令堅。若能尋得精通此道的工匠,加以改良,效率絕非手抄可比!”

    “好!”向拯民當即拍板,“覃玉,立即撥付專款。柳明,你全權負責,在城內尋訪可能懂得活字印刷的工匠,無論原先是在書坊做事,還是自己搗鼓過的,只要有用,一律請來!阿鐵,工坊那邊,需要什麼鐵料、工具,你全力配合!”

    命令一下,整個武昌的民政和工坊系統立刻高效運轉起來。覃玉親自調撥銀錢,選定城東一處寬敞的院落作為未來的印刷坊址。柳明則帶著人,幾乎訪遍了武昌城內所有與書籍、刻印相關的鋪子和匠人。

    幾天後,柳明帶著一位年約五旬、頭發花白、雙手布滿老繭與墨漬的匠人來到向拯民面前。 “大人,這位是宋應星宋老先生的遠房族佷,宋墨師傅。”柳明介紹道,語氣帶著幾分興奮,“宋師傅家中世代與印刷打交道,雖未得宋老先生真傳,但對活字之法,頗有研究,自己私下也一直在摸索!”

    那宋墨師傅顯得有些拘謹,甚至有些惶恐,他這輩子見過最大的官也就是縣衙的書吏,何曾直面過向拯民這等人物,更別提旁邊還趴著一只巨大的白虎。他噗通一聲就跪下了︰“小……小人宋墨,叩見將軍大人!”

    “宋師傅快快請起!”向拯民親自上前將他扶起,態度懇切,“我請你來,是有大事相托!听聞你精通活字印刷之術?” 宋墨見向拯民如此禮遇,心中稍安,老實回答︰“回大人,精通不敢當。小人家中祖上確實傳下些關于膠泥活字的法子,小人也自己刻過一些字,用松脂、蠟混合加熱來排版,印過些家譜、佛經……只是,費時費力,印出來的效果,總不如整版雕刻的清晰,一直……一直沒推廣開。”

    他的聲音越說越小,似乎覺得自己的技術難堪大用。 向拯民卻听得眼楮發亮︰“足夠了!有基礎就好!宋師傅,從今天起,你就是我‘華夏’印刷坊的首席匠師!我要你主持,用活字之法,大規模印刷書籍!人手、材料,隨你調用!”

    他隨即對柳明和阿鐵道︰“膠泥字模可能不夠耐用,我們可以嘗試用木頭,甚至用銅、鉛來鑄造字模!排版用的黏合劑也可以改進!宋師傅,你把你的經驗都說出來,我們集思廣益,一起把這活字印刷,做到最好、最快!”

    向拯民的信任和全力支持,讓宋墨激動得渾身發抖,他渾濁的眼楮里重新煥發出光彩︰“是!是!小人一定竭盡全力,不負大人所托!” 在充足的資金和人力支持下,武昌印刷坊以驚人的速度建立起來。

    宋墨果然是有真本事的,在他的指導下,工匠們先是大量雕刻木活字,阿鐵則帶著幾個徒弟,嘗試用銅水澆鑄字模。柳明整日泡在坊內,負責文字的校對與排版設計。 最大的難題在于固定字版的黏合劑。

    宋墨原先用的松脂蠟混合劑,冷卻後硬度不夠,容易在印刷時移位。阿鐵想起了軍工坊里用來密封炮管接縫的一種土制膠泥,耐熱性更好。幾種材料反復試驗調配,終于找到了一種較為理想的配方。

    半個月後,第一批用活字印刷的書籍終于誕生了!那是薄薄的《軍訓練則(步兵篇)》。雖然墨色略有深淺不均,個別字跡邊緣有些模糊,但整體清晰可讀,最關鍵的是,它一次就印出了上百本!

    當巴勇看到親兵抱來那一摞散發著油墨清香、內容一模一樣的小冊子時,這個粗豪的漢子眼楮都直了。他拿起一本,翻來覆去地看,猛地一拍大腿︰“他娘的!神了!真是神了!這下老子每個班都能發一本,看誰還敢說記不住!”

    他抱著那摞書,如同抱著絕世珍寶,咧開大嘴笑得像個孩子。 初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所有人。印刷坊開始全力運轉。首先是大批量的《軍訓練則》,接著是《蒙學識字》、《算術基礎》。

    然後,是更為重要的《華夏律(草案)》、《農技改良摘要》和《常見草藥圖鑒》。 就在書籍源源不斷產出時,覃玉提出了一個關鍵建議︰“拯民,柳先生,我們如今掌控的地域,不僅有漢人,更有鄂西、湘西大量的土家族、苗族同胞。

    我們的法令、農技,若想真正深入這些地區,光靠漢文恐怕不夠。是否可以考慮,加印一些‘漢土雙語’甚至‘漢苗雙語’的版本,在土司地區推廣?”

    向拯民聞言,擊節贊嘆︰“好!玉兒此言,切中要害!民族融合,文化溝通是第一位的!此事就交由你和柳明負責,盡快招募通曉雙語的文人,進行翻譯校對!” 柳明也深感贊同,立刻著手去辦。

    隨著印刷的書籍越來越多,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如何確保這些官方刊印的書籍是正品,防止有人私自翻刻、篡改內容? 這一日,向拯民和覃玉巡視印刷坊,看著工人們將一頁頁印好的紙張裝訂成冊。

    雪魄也好奇地跟在旁邊,它似乎對油墨的味道有些敏感,打了個噴嚏。

    看著雪魄威風凜凜的樣子,覃玉忽然靈機一動,拿起一本剛裝訂好的《農技改良摘要》,指著空白的封面說︰“拯民,你看。若是在所有官方刊印的書籍封面上,都印上雪魄的圖案,再配上‘華夏官印’的字樣,是否就能作為正品的標識?百姓和士兵一看便知,也便于我們管理。”

    向拯民眼楮一亮︰“妙啊!雪魄的形象,在我們治下已是公認的圖騰和祥瑞,無人可以仿冒!宋師傅,能做到嗎?” 宋墨連忙點頭︰“能!能!小人這就找人精心繪制白虎圖像,刻成版,印在封面上!”

    不久之後,所有從武昌印刷坊出品的官方書籍,無論是軍規、律法,還是農書、蒙學教材,甚至是後來翻譯的雙語版本,都在醒目的位置,印上了一個線條簡潔、卻神韻十足的蹲坐白虎形象,下方是“華夏官印”四個字。

    當這些帶著白虎標識的書籍,被驛卒送往各地軍營,被商隊帶入鄂西山寨,被學堂先生分發給懵懂孩童時,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權威,一種秩序,一種來自“華夏”政權、由“白虎”守護的全新知識體系。

    軍營里,士兵們圍著火堆,借著火光,指著《軍訓練則》上的圖畫和文字,認真討論著動作要領;鄂西的土家村寨,識些漢字的老祭司,拿著漢土雙語的《農技書》,向圍攏的族人解釋著新的堆肥方法;武昌城外的鄉村蒙學里,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第一次如此整齊劃一,因為他們手里拿著的是完全一樣的課本。

    雪魄似乎也明白自己形象的重要性,每次巡視到印刷坊,都會在那些印著它畫像的書籍前駐足片刻,甚至會伸出帶著倒刺的舌頭,小心翼翼地舔一下那未干的墨跡,仿佛在確認著自己的“責任”。

    紙張翻動,墨香四溢。知識,這種曾經被少數人壟斷的寶貴財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在這片飽經憂患的土地上傳播開來。思想的種子一旦播下,便會悄然生根發芽,終將長成支撐一個嶄新時代的參天森林。

    武昌印刷坊那晝夜不息的燈火和規律的機器聲響,仿佛正是在為這個即將到來的新時代,奏響著一曲低沉而有力的序章。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喋血明末,白虎戰神掃八荒》,方便以後閱讀喋血明末,白虎戰神掃八荒第50章活字印刷︰典籍普及啟民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喋血明末,白虎戰神掃八荒第50章活字印刷︰典籍普及啟民智並對喋血明末,白虎戰神掃八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