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瑤的臨時公署里。
沐瑤在等。
等一封來自京城的信,等一場早已寫好結局的戲,落幕。
李世忠掀開厚重的氈簾走進來,步履很輕,帶進一股清晨的涼意。
他站定在三步之外,看著那個伏案的縴細背影,沒有立刻出聲。
沐瑤的筆尖頓了一下,在紙上洇開一個極小的墨點。
她沒有抬頭,繼續將賬簿上最後一列數字核對完畢,用朱筆畫了個圈,才緩緩將筆擱在筆架上。
那動作,不疾不徐,仿佛早已知道他會來。
“說。”一個字,清冷,平直。
“京城的消息,到了。”李世忠的聲音壓得很低,他從懷中取出一只蠟封的銅管,雙手奉上。
沐瑤轉過身,接過銅管。入手冰涼。
她沒有看李世忠,只是用指甲干淨利落地劃開蠟封,抽出一卷極薄的油紙。
她展開紙條,目光掃過上面寥寥數行字。
譽王勝。
議長。
周雲龍,死。
意料之中。
一頭老狐狸,斗過了一只以為自己長了獠牙的肥豬。
沐瑤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她走到一旁的炭盆邊,松開手,那張寫著京城權力更迭的紙條,便輕飄飄地落入盆中。
火苗“呼”地一下竄起,將那幾個字舔舐、卷曲,最後化為一縷灰白的、扭曲的煙。
李世忠看著那縷煙,喉結滾動了一下。
京城議會大權旁落,對于千里之外的這支孤軍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
他看不懂她的平靜。
“總司令……”
“計劃,可以開始了。”沐瑤打斷他,聲音里听不出一絲波瀾。
她走到那張巨大的黑漆長桌前,拂開上面的卷宗,露出下面一疊更厚的、用麻繩捆扎得整整齊齊的圖紙和文書。
她解開繩結,將那些卷軸一一鋪開。
瞬間,整個桌面都被佔滿了。
李世忠的瞳孔猛地一縮。
那不是他熟悉的行軍圖或城防圖。那上面,畫著他從未見過的、結構繁復的巨大建築,旁邊用小字標注著“第一鋼鐵廠”、“紡織車間”、“軸承工坊”。
還有的卷軸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條陳——《共和國義務教育草案》、《軍官速成學堂章程》、《科研所激勵條例》……
每一份,都詳盡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從一座工廠需要多少工匠、多少鐵料,到一所學堂需要多少名先生、多少本教材,預算、工期、人員配給,清清楚楚。
這……這不是一份構想。
這是一份已經可以立刻執行的、龐大到恐怖的建設計劃。
李世忠感覺自己的呼吸都停滯了。
他看著那些圖紙,像在看一部天書。
他戎馬半生,只懂得攻城略地,可眼前這些東西,遠比攻下一百座城池,更讓他感到震撼和……畏懼。
“總司令,這……這是……”他的聲音,沙啞得像被砂紙磨過。
“共和國的骨架。”沐瑤的手指,從“鋼鐵廠”三個字上輕輕劃過,那冰冷的觸感,仿佛能摸到未來的鐵水與鋼筋。
李世忠的目光,死死地盯著那些計劃書末尾,匯總起來的那個天文數字。他感覺一陣頭暈目眩。
“這……這得花多少錢?”
他艱難地問,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京城……京城會給嗎?”
沐瑤終于抬起眼,看向他。
她走到一旁的茶爐邊,拎起那把燒得溫吞的銅壺,給自己倒了半杯水。
殿內沒有茶葉,只有白水。
水汽氤氳,模糊了她清冷的眉眼。
“當然不會。”她說。
李世忠徹底懵了。
他跟不上她的思路。既然知道京城不會給錢,那費盡心血做出這些東西,又有什麼意義?畫餅充饑嗎?
“那……那我們怎麼搞?”他上前一步,聲音里是壓抑不住的焦急。
沐瑤端著那杯溫水,卻沒有喝。
她只是看著杯中那幾不可見的、細小的氣泡,緩緩升起,又破裂。
“不給錢,就給權。”
她轉過身,緩步走到李世忠面前。
“李將軍,我問你,這天底下,是錢更重要,還是名分更重要?”
李世忠一怔,下意識地答道︰“自然是……錢。”
有錢,才能招兵買馬,才能有糧草軍械。
“錯了。”沐瑤搖了搖頭,嘴角勾起一絲極淡的、幾乎看不見的弧度︰“錢,花一分,就少一分。名分,用一次,便更重一分。”
她將手中的水杯,放在沙盤上,正好壓在“汴京”的位置。
“你即刻派人,將這些計劃書的副本,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城。再替我,給新上任的譽王議長,寫一封信。”
她的聲音很平緩,像在下一盤早已算好一百步的棋。
“信里,要寫得慘一點。就說南境初定,百廢待興,偽朝余孽仍在蠢蠢動,我軍將士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若無京城議會撥款,南境民心不穩,恐生大亂。”
李世忠的眼楮,一點點亮了起來。
他好像……抓住了一點什麼。
“譽王是聰明人。”沐瑤的目光,落在那杯水上,仿佛穿透了杯壁,看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看到了譽王那張老謀深算的臉。
“他看到這些計劃,看到那個龐大的預算,他會怎麼想?”
李世忠順著她的思路想下去,只覺得一股寒意從背脊升起。
譽王會覺得,這是個圈套。
是沐瑤在伸手要錢,要一個他根本填不上的無底洞。
他剛剛坐上議長之位,權力不穩,國庫空虛,絕不可能拿出這筆錢。
“他不敢給,也給不起。”李世忠喃喃道。
“對。”沐瑤的指尖,在杯壁上輕輕敲了敲,發出“叩”的一聲輕響。
“所以,他只能拒絕。但他又不能拒絕得太難看,否則,‘苛待功臣、罔顧南境安危’的帽子,就會扣在他頭上。他剛剛坐穩的位置,就又要晃了。”
“所以……”李世忠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所以,為了堵住我的嘴,為了向天下人彰顯他的‘大度’和‘公正’,他只能給我另一件東西。”
沐瑤抬起手,用兩根手指,將那只代表著汴京的水杯,輕輕地、向南推了一寸。
整個沙盤上代表著南境十八州的廣袤疆域,都被籠罩在了水杯的陰影之下。
“他會下發一份議會令,授予我‘南境軍政全權節制’之權。讓我,就地籌款,自給自足。”
“他會覺得,這是個一石二鳥的好棋。既甩掉了我這個巨大的財政包袱,又把我困在了南境這片爛攤子里,讓我自生自滅。他可以在京城,從容地清除異己,鞏固他的權力。”
沐瑤頓了頓,抬起眼,那雙清澈如古井的眸子里,映著李世忠那張因為極度震驚而顯得有些扭曲的臉。
“他以為他贏了。”
“可他不知道,”沐瑤的聲音,輕得像夢囈,卻又清晰地響徹在空曠的大殿里︰
“他給我的,不是一道枷鎖。”
“是一道,君權神授的聖旨。”
“轟——”
李世忠的腦子里,像是炸開了一道驚雷。
他全明白了。
給錢,她們就用京城的錢,養自己的兵,建自己的工廠。這是陽謀。
不給錢,就得給權。
給了權,這片土地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稅、所有的兵,就都只認她沐瑤,不認那個遠在天邊,一毛不拔的京城議會。這更是陽謀!
無論譽王怎麼選,都是輸。
從沐瑤將那些計劃書送到京城的那一刻起,這片南境的土地,就已經在法理上,徹底脫離了京城的掌控!
李世忠看著眼前這個比他女兒還要年輕的女子,一股發自靈魂深處的敬畏和寒意,讓他幾乎站立不穩。
這已經不是權謀了。
這是在……創造規則。
他猛地單膝跪地,甲冑與地面踫撞,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
“總司令……經天緯地之才。末將……心服口服!”
沐瑤沒有去扶他。
她只是端起那杯已經涼透的水,遞到唇邊,輕輕抿了一口。
水的味道,寡淡,清冽。
“起來吧。”她放下水杯,重新走到那張鋪滿藍圖的桌案前。
“傳令下去,從降兵中,招募三萬青壯,即刻開山,采石,伐木。告訴他們,想吃飯,想活下去,就得自己動手,建自己的家園。”
“另外,”她拿起那份《軍官速成學堂章程》,遞給李世忠︰“從全軍中,挑選五百名識字的、有實戰經驗的基層軍官,送到這里來。我要你,親自教他們。一個月後,我要看到五百名合格的連排級指揮官。”
李世忠接過那份沉甸甸的文書,只覺得燙手。
……
轉眼間,半個月過去。
李世忠再次來到沐瑤的辦公室,沐瑤正對著一幅圖紙出神。
那不是輿圖,上面用炭筆勾勒著繁復的線條,標注著“高爐”“轉爐”之類的字眼,像某種鬼畫符。
她面前的黑漆長桌上,沒有茶,只有一杯已經冷透的白水。
他站定在三步之外,將呼吸放得很輕。
“總司令。”
沐瑤的視線從圖紙上移開,沒有回頭︰“到了?”
“到了。”李世忠從懷中取出一卷明黃的絹帛,用紅漆木盒裝著,雙手奉上。
那是京城議會送來的,八百里加急,跑死了三匹馬。
沐瑤放下手中動作,打開木盒,取出那卷絹帛。
沒有半分鄭重,就像在自家書房里,抽出一卷前朝的詩文。
她展開,目光一掃而過。
絹帛上是工整的館閣體,辭藻華麗,引經據典,先是盛贊了她平定南境的功績,然後筆鋒一轉,哭起了窮,說國庫空虛,無力支持南境重建。
最後,才圖窮匕見——特授沐瑤“南境軍政全權節制”之權,望其“就地籌措,以安民生”。
李世忠看不懂那些彎彎繞繞的駢文,但他看懂了沐瑤嘴角的弧度。
那不是笑,那是一種冰冷的、如同獵人看到獵物踏入陷阱的平靜。
“他給了。”沐瑤將那卷價值連城的議會令隨手放在桌上,像扔一塊抹布。
“給了我們一道,在這片土地上,可以為所欲為的聖旨。”沐瑤走到窗邊,推開一扇窗。
清晨的涼風灌了進來,吹動了桌上的圖紙。
“傳我的令,”她的聲音被風吹得有些飄忽,卻字字清晰︰“以南境軍政公署的名義,三日後,在正殿設宴,邀請南境十八州府所有叫得上名號的鄉紳、望族、巨賈,前來赴宴。”
李世忠愣住了︰“總司令,我們……我們沒錢。”
軍中糧草,都是從降兵的武庫里繳獲的,只夠支撐三個月。
拿什麼來宴請那些富得流油的地頭蛇?
“誰說我要出錢了?”沐瑤回過頭,那雙清冷的眸子在晨光里,像兩塊通透的寒玉︰“是他們,要來給我送錢。”
三日後,偽皇宮正殿。
殿內被清掃一新,那張“竊國者之座”的龍椅,已被鐵鏈鎖起,罩上了黑布,像一座沉默的墳。
殿中擺了數十席,菜是軍中伙夫做的大鍋菜,酒是尋常的米酒。
南境最有權勢的一群人,此刻都局促地坐在這里。
他們穿著綾羅綢緞,與這殿中簡陋的陳設格格不入。
他們彼此交換著眼色,都在猜測這位一手覆滅了蕭氏王朝的女子,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沐瑤沒有坐在主位。她只穿了一身尋常的青色勁裝,站在殿中那副巨大的南境沙盤前。
酒過三巡,她才放下酒杯。
清脆的磕踫聲,讓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諸位,”她開口,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今日請諸位來,不為別的,只為兩件事。”
她伸出兩根手指。
“第一,吃飯。第二,分錢。”
“分錢”二字一出,滿座嘩然。
一個坐在前排,身形富態,留著八字須的中年男人,是揚州的鹽商,姓王。
他仗著膽子站起身,拱了拱手︰“總司令說笑了。我等升斗小民,怎敢與總司令分錢?若總司令手頭不便,我等願……”
“這位先生請先坐下。”沐瑤打斷他,目光掃過他那張精明的臉︰“我沐瑤的兵,不拿百姓一針一線。我說分錢,就是分錢。”
她走到沙盤邊,拿起一根細長的竹竿。
“諸位腳下的這片土地,很大。有十八個州,九十七個府,幾千萬的人口。但它也很窮,很破。”
她的竹竿,點在沙盤上,從汴京一路劃到南邊的出海口︰“從這里,到那里,走水路要一個月,走陸路,要兩個月。路上但凡遇上大雨,修橋補路,又是遙遙無期。”
“我想修一條路。”竹竿在沙盤上,畫出一條筆直的紅線︰“一條用鐵鋪成的路。路上跑的,是不用馬拉,能日行八百里的火車。屆時,從汴京到南海,只需三天。”
殿內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像在听天書。
沐瑤沒有理會他們的震驚︰“這條鐵路沿途的土地,商鋪,會值錢十倍,百倍。鐵路的運營,每年帶來的利潤,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她抬起眼,看向那群已經呆住的鄉紳富賈︰“這條路,共和國沒錢修。所以,我想把修路和運營的權力,分給諸位。”
她頓了頓,拋出第一個誘餌︰“我打算成立‘南境鐵路總公司’,以股份制籌款。每一股,作價白銀一千兩。凡認購者,皆為公司股東,日後按股分紅。鐵路沿線三十里內的無主荒地,可由公司優先低價購入,自行開發。”
人群中響起了粗重的呼吸聲。
沐瑤的竹竿,又指向了另一處,那是幾座標注著“鐵礦”的小山︰“這里,是鐵礦。我想建一座鋼鐵廠,以後鐵路要用的鐵軌,軍隊要用的槍炮,百姓要用的犁頭,都從這里出。我也沒錢。所以,‘南境鋼鐵公司’的股份,也賣。”
“還有紡織廠,水泥廠,船運公司……”她每說一句,竹竿就在沙盤上點一下。
每一下,都像一塊巨石,砸進眾人心里。
她不是在要錢。
她是在用一座座金山,砸得他們頭暈目眩。
揚州王員外的八字須,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
他做了一輩子生意,從未見過這樣做生意的。
這已經不是生意了,這是在……印錢!
可他不敢動。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他懂。
沐瑤看穿了他們的心思。
她放下竹竿,從李世忠手里,接過一疊文書。
“當然,錢,不是白分的。”她的聲音,冷了下來︰“從今日起,南境將成立地方議事會,州、府、縣三級。凡向共和國建設出資十萬兩者,可入縣議事會;五十萬兩者,可入府議事會;一百萬兩者,可入州議事會。”
“議事會的議員,有權參與地方政務,有權監督地方官員,甚至……有權彈劾他們。”
“轟——”
如果說剛才的股份是金錢的誘惑,這地方議事會,就是權力的毒藥。
自古士農工商,商為末流。
他們有錢,卻沒地位,在官府面前,永遠是待宰的肥羊。
可現在,這個女人說,他們可以監督官員?可以彈劾官員?
那個一直沉默不語,坐在角落里的一個老者,緩緩站了起來。
他是前朝的致仕大員,如今是姑甦一帶有名的望族族長,姓錢。
他一站起來,整個大殿都安靜了。
“總司令,”他的聲音蒼老,卻很穩︰“老朽有一問。我等若入了議事會,這官,又從何而來?”
沐瑤看著他,笑了︰“錢老先生問得好。”
她從那疊文書里,抽出最上面的一份︰“這是《共和國南境公務員考試章程(草案)》。從今往後,南境所有官吏,不分出身,無論貴賤,皆需通過考試,擇優錄用。考卷由我親自來出。”
她將那份草案,遞給身邊的李世忠,示意他傳給錢老看。
“諸位議員的權力,就是監督這些考上去的官。若他們不作為,亂作為,你們,就可以讓他們滾蛋。”
錢老接過那份草案,渾濁的眼楮里,爆發出驚人的亮光。
他逐字逐句地看著,手抖得越來越厲害。
半晌,他抬起頭,對著沐瑤,深深一揖。
“總司令經天緯地之才,老朽……拜服。”
他直起身,聲音洪亮如鐘︰“我錢家,願出白銀三百萬兩,入股鋼鐵公司!只求總司令,允我錢氏子弟,一個公平應考的機會!”
他這一拜,像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我王家出兩百萬!入股鐵路!”
“我李家也出兩百萬!紡織廠的股份,我們包了!”
整個大殿,徹底瘋了。
一群平日里算盤打得 啪響的鐵公雞,此刻為了那些虛無縹緲的股份和議員席位,爭得面紅耳赤。
沐瑤站在沙盤旁,冷眼看著這出由她親手導演的狂熱戲劇。
她知道,從今天起,南境這片土地,就徹底姓沐了。
這些被她用“利益”和“權力”捆綁上戰車的鄉紳巨賈,會比她手下最忠誠的士兵,更渴望共和國的成功。
因為,共和國的每一塊磚,每一根鐵軌,都刻著他們的名字,流著他們的血汗錢。
夜深了。
殿內的喧囂早已散去,只留下滿地的狼藉和久久不散的酒氣。
沐瑤回到偏殿,身上也沾了些酒味。
她不喜歡這味道。
她走到水盆邊,用冷水洗了把臉。
冰冷的觸感,讓她混沌的頭腦清醒了些。
她換下勁裝,只著一身單薄的白色中衣,坐在燈下,開始處理白日積壓的公務。
一只信鴿,撲稜著翅膀,落在窗欞上。腿上綁著一個極細的竹管。
是北邊來的。
沐瑤解下竹管,抽出里面的紙條。
是陳慶之的字,瘦勁,鋒利,一如其人。
信很短。
譽王駁回了與天胡國的通商條約,下令緊閉國門,嚴查出海商船。
議會因此事大亂,譽王一派的舊臣,與主張通商的新派官員,在議事廳里,幾乎打了起來。
信的末尾,只有一句話。
“子由恐有負雲娥所托,京城風雨欲來,望君珍重。”
沐瑤捏著那張薄薄的紙條,久久沒有動。
燭火在她清冷的眸子里,跳動了一下。
譽王閉關鎖國。
蠢,但意料之中。一個靠著舊勛貴扶持上位的議長,根基不穩,自然要先清除異己,斬斷一切不受他控制的外部聯系。
他想把共和國,變成他譽王府的後花園。
此刻,陳慶之正獨自一人,站在京城那場政治風暴的中心。
他這個“外交部長”,在閉關鎖國的國策下,成了一個笑話。
譽王,是在逼他站隊,或者,是想借機拔掉她安插在京城的這顆釘子。
她該回信嗎?
告訴他如何應對?如何合縱連橫,在議會里為自己爭取生機?
沐瑤的指尖,在紙條的邊緣,輕輕摩挲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