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又一個尖銳的問題砸了過來。王磊身後的幾個年輕干事,臉色煞白,下意識地就想上前阻攔。
    王磊卻擺了擺手,示意他們退下。
    他沒有躲閃,也沒有生氣。王磊只是不耐煩地皺了皺眉,好像一群蒼蠅打擾了他喝酒。
    他一把抓起桌上那一大杯金黃色的啤酒,對著那群記者,豪氣地舉了起來。
    在所有鏡頭的注視下,王磊仰頭“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然後用手背抹了抹嘴上的泡沫。
    他打了個響亮的啤酒嗝,這才斜著眼楮,看向那個問得最凶的記者,用他那帶著濃重粵語口音的蹩腳英語,扯著嗓子大吼道︰
    “軍方?開什麼玩笑!”
    “你看看我!”他用那只空著的手,指了指自己脖子上的大金鏈子,又指了指手腕上的鑽表。
    “我連槍都不會開!我只懂這個!”
    王磊伸出兩個手指,做了一個全世界都通用的,數錢的動作。
    “炒樓!懂不懂啊?香港的樓盤!我告訴你們,現在買進,年底至少賺百分之三十!”
    “你們誰想買房?找我啊!我給你們打折!”
    王磊的咆哮聲夾著啤酒味,在喧鬧的帳篷里傳開。
    那群記者全都僵在原地。
    他們手里的相機還舉著,話筒還伸著,但臉上的表情都像是看到了鬼。
    現場的樂隊似乎也受了影響,歡快的巴伐利亞民歌,聲音小了下去。
    整個帳篷里,出現了一種很奇怪的安靜。
    無數道目光都聚焦在王磊那張因為酒精而漲紅的臉上。
    一個《明鏡周刊》的記者好像第一個反應過來。他深吸一口氣,強行忽略了王磊那身金光閃閃的衣服,用嚴肅的口氣再次提問。
    “王先生,請您正面回答問題!我們得到的消息是,萊卡的光學技術,涉及高精度的軍事用途。您收購它的目的,真的像您說的那麼簡單嗎?”
    這個問題一出,周圍的記者也立刻反應過來,又一次把話筒對準了王磊。
    閃光燈重新亮起,氣氛又緊張了起來。
    王磊眯著眼,好像在努力看清是誰在提問。他打了個酒嗝,然後一臉茫然地反問道。
    “什麼軍事技術?”
    他的表情不像是裝的,是真的不懂。
    “我買它,就是看中它的牌子夠老,夠響亮!Leica!德國貨!懂不懂?”
    王磊用那只戴著鑽表的手,在空中比畫了一個方框,模仿拍照的樣子,大著舌頭說︰“以後我跟朋友出去玩,人家拿佳能,拿尼康,我‘啪’的一下,掏出一個萊卡!我跟他們說,看見沒,這玩意兒,我買下了!這叫什麼?這叫面子!”
    “面子!Face!你們德國人,可能不懂我們香港人的邏輯!”
    王磊似乎講到了興頭上,他甚至不管不顧地一把摟住旁邊那個《明鏡周刊》記者的肩膀,巨大的力道讓那個記者差點沒站穩。
    “我跟你說,老兄!”王磊的唾沫星子都快噴到對方臉上了,“做生意,就跟我們炒樓一樣!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麼?地段!地段!還是他媽的地段!”
    “萊卡,就是光學這個行業里的黃金地段!一百多年的老字號!買下來,放著,它就能升值!這筆賬,你們會不會算啊?”
    這番話通過現場直播的鏡頭,傳遍了整個德國。
    在場的記者們徹底沒話說了。
    他們本以為會挖出一個深藏不露的間諜,沒想到,刨了半天,刨出來一個如此純粹的蠢貨。
    一個腦子里除了錢、面子和地段,再也裝不下任何東西的香港土包子。
    王磊的表演還在繼續。
    他松開那個快要窒息的記者,臉上忽然露出一陣懊悔,好像想起了什麼傷心事。
    “唉,說起投資,我跟你們講,也不是穩賺的。”他端起酒杯,又灌了一大口,神情落寞地說,“九零年的時候,我听一個日本朋友說,東京的樓市不得了,閉著眼楮買都能賺。我信了,一沖動,五百萬美金就砸進去了!”
    王磊伸出五根粗壯的手指,在鏡頭前晃了晃,臉上滿是肉痛的表情。
    “結果呢?‘啪’一下,泡沫破了!五百萬,水花都沒見一個!我跟你們說,投資,千萬不能听別人瞎忽悠!要自己看準地段!”
    這場采訪已經徹底失控了。
    記者們面面相覷,他們甚至不知道下一個問題該問什麼。
    問他導彈導引頭?他可能會跟你聊聊東京銀座的地價。
    問他偵察衛星?他可能會向你哭訴他當年炒樓虧掉的那五百萬。
    ……
    電視機前。
    柏林,一個普通家庭里。
    正在看新聞的男主人,看著電視里那個抱著一升啤酒杯,滿嘴跑火車的香港“土豪”,再也忍不住,“噗”的一聲,將嘴里的咖啡噴了出來。
    他的妻子一邊手忙腳亂地擦著桌子,一邊看著電視,笑得直不起腰。
    “天吶,漢斯,你確定這個人,是報紙上說的那個危險的間諜?”
    被叫做漢斯的男人,指著電視屏幕,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間諜?如果德國的間諜是這個樣子,那我們早就完蛋了!讓這樣一個人去搞情報,這簡直是在侮辱我們聯邦情報局的智商!”
    同樣的場景,在德國無數家庭和酒吧里上演。
    人們看著電視里那個一會兒吹噓自己有錢,一會兒又懊悔自己虧錢的王磊,就像在看一出喜劇。
    之前被《圖片報》煽動起來的緊張氣氛,此刻已經沒了。
    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嘲笑。
    人們開始覺得,相信這篇報道的自己,可能比電視里那個香港人還要蠢。
    慕尼黑,啤酒節現場。
    記者們已經散去。他們沒能拿到任何想要的猛料,反而拍下了一堆可以參加“年度搞笑新聞獎”的素材。
    王磊則徹底成了這個帳篷里的明星。
    他被一群同樣喝得醉醺醺的德國壯漢圍在中間,勾肩搭背,用誰也听不懂的語言,高唱著跑調的歌曲。
    他那根扎眼的金鏈子和鑽表,此刻非但不奇怪,反而和周圍歡樂的氣氛完美融為了一體。
    沒有人再把他當成什麼威脅。
    他只是一個遠道而來的,有點錢,有點傻,但很對脾氣的酒肉朋友。
    ……
    距離啤酒節幾公里外的一家咖啡館里。
    臨街的窗邊,老K和陸揚正安靜地坐著。
    他們面前的桌子上,擺著一台小小的便攜電視,屏幕上,正定格在王磊舉著酒杯,滿臉通紅地和一群德國人狂歡的畫面。
    電視的背景音里,是德國新聞主持人用一種哭笑不得的語氣,對這場“采訪”做出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