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雨後彩虹在林夏的夢里反復出現,每次醒來,唇邊都還殘留著薄荷糖的清涼甜香。
周一清晨,她特意提早到了教室,心卻忐忑不安——經過周五那場雨的洗禮,她和宋言之間的關系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不確定在同學面前,他會如何表現。
教室里只有值日生在擦黑板。林夏走到自己的座位,剛要放下書包,卻看見桌面上放著一本薄薄的詩集。
《寂靜的旋律》。
她怔住了,輕輕拿起那本詩集。扉頁上,除了作者宋辭的簽名外,多了一行新添的字︰
「給能听見沉默回音的人。——宋言」
字體清俊有力,墨跡尚新,應該是今早剛寫下的。林夏的手指輕輕撫過那行字,感覺心跳快了幾拍。
“早。”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林夏轉身,看見宋言站在晨光中,手里拿著兩杯豆漿。他將其中一杯遞給她︰“順路買的。”
“謝謝...”她接過溫熱的豆漿,又舉起手中的詩集,“這個,為什麼送我?”
“覺得它應該屬于你。”他的語氣平靜自然,仿佛送出一本父親的詩集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同學們陸續走進教室,他們的對話不得不中斷。但一整個上午,林夏都能感覺到一種隱秘的聯結——當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難解的數學公式時,宋言會輕輕將他的筆記本往她這邊推一點;當她低頭撿起掉落的筆時,會發現他也在同一時間俯身想要幫忙。
午休鈴聲響起,周雨立刻湊到林夏桌前︰“周末那場雨好大啊!你沒淋濕吧?”
“沒有。”林夏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宋言,他正低頭看書,嘴角卻微微上揚。
“那就好。對了,學生會正在籌備校園文化節,我們文學社要出一個節目,你想參加嗎?”
“什麼節目?”
“詩歌朗誦,或者短劇都可以。”周雨興奮地說,“我覺得你和宋言可以合作一個節目,你文筆好,他台風穩。”
林夏還沒來得及回答,宋言已經抬起頭︰“我可以。”
周雨驚訝地眨眨眼︰“哇,這次答應得這麼爽快?以前這種活動你從來不肯參加的。”
宋言合上書,目光輕輕掠過林夏︰“偶爾嘗試一下新事物也不錯。”
就這樣,放學後的文學社會議上,宋言和林夏被正式確定為文化節文學社節目的負責人。
“我們可以做一個多媒體詩歌表演。”宋言在筆記本上勾勒著想法,“將詩歌、音樂和影像結合起來。”
“這個主意很棒。”陳宇學長贊同地點頭,“林夏覺得呢?”
“我覺得可以圍繞‘信’這個主題展開。”林夏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未寄出的信,收到的信,想寫卻沒寫的信...每個人生命中都有許多與信有關的故事。”
宋言看向她,眼中有著贊許的光芒︰“這個主題很好,可以引起共鳴。”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每天放學後,他們都會在轉角咖啡館討論節目細節,常常一坐就是兩小時。
林夏發現,工作中的宋言與平時判若兩人——依然話不多,但極其專注高效,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而他看她的眼神,也多了幾分不加掩飾的欣賞。
周四傍晚,他們正在討論節目的配樂,窗外忽然又下起了雨。這一次,林夏帶了自己的傘。
“用我的吧。”當他們準備離開時,宋言卻依然拿出了他那把深藍色的傘,“習慣了。”
傘在頭頂撐開,再次創造出一個獨立的世界。雨水敲擊傘面的聲音熟悉而令人安心。
“去吃點東西再回家吧。”走過一家餛飩店時,宋言忽然提議,“這家的鮮蝦餛飩很好吃。”
小小的店面里只有四五張桌子,他們選了最里面靠牆的位置。熱騰騰的餛飩端上來,白色的霧氣在兩人之間裊裊升起。
“我父親生前常帶我來這里。”宋言輕聲說,“他說真正的美食都藏在這種不起眼的小店里。”
林夏咬了一口餛飩,皮薄餡足,湯汁鮮美︰“他說得對。”
“你是我第一個帶來這里的人。”他說。
林夏抬起頭,對上他的目光。在餛飩店溫暖的燈光下,他眼中的情緒不再掩飾,清晰得讓她心跳加速。
“為什麼?”她輕聲問。
“因為覺得你會懂。”他的回答簡單,卻重若千鈞。
吃完餛飩,雨已經小了。他們並肩走在濕潤的街道上,路燈將他們的影子拉長又縮短。
“文化節的節目,”宋言忽然開口,“我想用那封無名信中的詩句,如果你同意的話。”
林夏怔了怔︰“那不是你寫給我的嗎?”
“它首先是詩,然後才是信。”他的聲音在雨後的夜色中格外清晰,“而且,我希望有人能听見這些句子。”
她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想要在一個更大的場合,表達那些曾經只能藏在心底的情感。
“好。”她輕聲答應。
走到林夏家小區門口時,宋言從書包里拿出一個信封︰“這個,給你。”
信封是素白色的,沒有任何字樣。林夏接過,感覺心跳如鼓。
“回家再看。”他輕聲說,然後轉身離去。
林夏快步回到家,關上房門,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里面是一張信紙,上面是宋言熟悉的筆跡︰
「林夏︰
寫下這封信時,窗外正在下雨。這讓我想起我們共撐一把傘的那些時刻——那些短暫而珍貴的距離。
我一直相信,文字比言語更誠實。所以在那些不敢直接表達的日子里,我選擇寫信。那封無名的信,是我小心翼翼試探的第一步。而你讀懂了它,這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切。
父親的詩集中有一句︰‘在茫茫人海中,認出另一個相似的靈魂,是生命最慷慨的饋贈。’
我想,我可能找到了那個靈魂。
宋言」
信很短,林夏卻反復讀了許多遍。每一個字都像是落在心湖上的雨滴,漾開圈圈漣漪。
她打開抽屜,拿出信紙,開始回信︰
「宋言︰
收到你的信時,雨已經停了。陽光透過窗戶,在信紙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就像你筆記本上描述的那樣。
我也一直相信,文字有連接人心的力量。轉學之初,我常常感到孤獨,直到發現有人早已讀過我的文字,理解我表達的情感。
那封無名的信,我珍藏了起來。不僅因為它的美麗,更因為它背後的勇氣——承認自己的情感,需要比寫作更大的勇氣。
謝謝你選擇與我分享你的世界,包括那本詩集,那家餛飩店,和那些沉默中的回音。
林夏」
她把回信折好,放進信封,打算明天交給他。
窗外,夜空清澈,繁星點點。一場雨洗刷了塵埃,也讓某些情感變得更加清晰明澈。
林夏拿起那本《寂靜的旋律》,翻到最後一頁,發現那里夾著一枚書簽——是一片壓制的銀杏葉,金燦燦的,如同凝固的陽光。
葉脈間,用極細的筆寫著兩個字︰
「謝謝。」
她不知道他是在謝謝什麼——謝謝她的理解,謝謝她的回信,還是謝謝她的出現。
但她知道,從今往後,那些未寄出的信,終于有了投遞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