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

第60章 孫家挑釁,文會上再交鋒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毒酒飄香 本章︰第60章 孫家挑釁,文會上再交鋒

    院試日期漸近,

    沭陽縣的文學氛圍也愈發濃稠起來。

    這日,城東“雅集軒”茶館辦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文會,

    發起者是本縣幾位頗有文名的老秀才,

    意在讓備考的童生們互相切磋,

    交流心得。

    茶館臨河而建,二樓雅間打通,

    布置得清雅別致,

    牆上掛著幾幅水墨丹青,

    窗外垂柳依依,河風送爽,

    倒是個以文會友的好去處。

    收到帖子的,

    多是本次府試成績靠前或有家學淵源的童生,

    約莫二十來人。

    甦惟瑾本不欲參與,

    但七叔公和趙教諭都暗示他需適當露面,

    既可探听風聲,亦可揚名固譽,

    他便也來了。

    他一襲半舊青衫,

    坐在靠窗的不起眼位置,

    神色平靜,與周遭或興奮、或緊張、

    或故作矜持的學子們格格不入。

    孫志遠自然也來了。

    他今日特意穿了件嶄新的寶藍色直裰,

    頭戴方巾,手持一柄泥金折扇,

    顧盼之間,頗有幾分風流自賞的意味。

    自府試被甦惟瑾壓過一頭,

    他憋屈了許久,

    今日打定主意要在這文會上找回場子。

    他身邊照例圍著幾個以他馬首是瞻的跟班,

    不時發出刻意壓低的奉承笑聲。

    文會伊始,照例是品茗閑談,

    繼而以“臨河詠柳”為題,

    各作詩一首暖場。

    這是常規流程,眾人皆提筆蘸墨,沉吟起來。

    不多時,便有詩作陸續呈上。

    有寫“碧玉妝成綠絲絛”的穩妥之作,

    也有“煙波江上惹離愁”的傷春悲秋。

    孫志遠沉吟片刻,

    揮筆寫就一首︰

    “萬縷千絲拂畫橈,

    春風剪出小蠻腰。

    灞橋煙雨年年似,

    一曲離歌送客遙。”

    詩成,周圍頓時響起幾聲叫好。

    “孫兄此詩,化用古意而出新,妙哉!”

    “尤其‘小蠻腰’之喻,生動俏皮,真乃點楮之筆!”

    孫志遠面露得色,折扇輕搖,

    目光卻瞥向窗邊的甦惟瑾,帶著幾分挑釁。

    甦惟瑾神色不變,略一思索,

    提筆落墨,紙上現出詩句︰

    “不斗華不佔紅,

    自飛晴野雪�鰲br />
    百花長恨風吹落,

    唯有楊花獨愛風。”

    詩風迥異,不詠其形,

    而贊其神,將楊花置于百花對立面,

    贊其不懼風吹、

    獨愛自由的灑脫本性。

    格局立意,瞬間高下立判。

    場內霎時一靜。

    幾位老秀才捻須頷首,

    眼中露出驚異贊賞之色。

    方才夸贊孫志遠的那幾人,

    頓時有些尷尬,

    夸贊之詞卡在喉嚨里,

    不上不下。

    高下立判,無需多言。

    孫志遠臉上的得意瞬間凝固,

    捏著扇子的手指微微發白。

    暖場過後,進入自由切磋環節。

    孫志遠見作詩未能壓過甦惟瑾,

    心中更是不忿,眼珠一轉,

    清了清嗓子,站起身來,

    朝著四周拱了拱手,朗聲道︰

    “諸位同道,今日文會,

    旨在切磋學問,砥礪前行。

    小弟近日讀《禮記•月令》,

    偶有一惑,百思不得其解,

    恰逢其會,想請教一下諸位高才,

    尤其是…府試案首甦惟瑾甦兄。”

    他刻意加重“府試案首”四字,

    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引到了甦惟瑾身上。

    眾人精神一振,心知好戲來了。

    孫志遠這是不服氣,要出難題找茬了。

    甦惟瑾抬起眼,平靜地看向他︰

    “孫兄請講。”

    孫志遠心中冷笑,

    面上卻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子︰

    “《月令》有雲︰

    ‘仲春之月,雷乃發聲,蟄蟲咸動,啟戶始出。’

    注疏皆言,此乃天地陽氣生發,驚醒蟄蟲。

    然小弟愚鈍,想請問甦兄,

    這‘雷乃發聲’與‘蟄蟲咸動’,

    孰為因,孰為果?

    是雷聲驚醒了蟄蟲,

    還是蟄蟲將動引來了雷聲?

    其間道理,還望甦兄不吝賜教。”

    這個問題頗為刁鑽,

    涉及經義中少有人深究的因果關系,

    甚至帶點玄學色彩。

    眾人皆屏息凝神,看向甦惟瑾,

    看他如何應對。

    幾個老秀才也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孫志遠暗自得意,

    這問題是他從家中一本孤本雜記上看來的,

    冷僻異常,尋常學子根本不會想到,

    更別提回答了。

    他料定甦惟瑾要麼答不上來,

    要麼只能含糊其辭,無論哪種,

    都能大大折其顏面。

    然而,甦惟瑾聞言,

    嘴角卻幾不可察地微微揚起一絲弧度。

    超頻大腦瞬間啟動,

    相關經文、歷代注疏、

    乃至後世自然科學研究和考據成果洶涌而至,

    迅速整合成最佳應答方案。

    他不慌不忙地站起身,

    先對幾位老秀才和在場眾人行了一禮,

    才從容開口︰

    “孫兄此問,確實有趣。

    歷代注疏,于此點多語焉不詳,

    或避而不談,或籠統歸之于‘天地之氣感召’。”

    他先肯定了問題的難度,

    隨即話鋒一轉︰

    “然,依小弟淺見,

    糾結于孰因孰果,或落入窠臼。

    《月令》此文,本為述天文、紀時令、明人事,

    並非探討自然機理之專論。

    其文‘雷乃發聲,蟄蟲咸動’,

    乃是並列陳述仲春二候之現象,

    而非斷言其因果關系。”

    眾人听得微微點頭,覺得有理。

    孫志遠卻皺眉︰

    “依甦兄之意,二者並無關聯?

    那為何偏偏將此二事並列?”

    “非是無關聯,而是其關聯並非簡單的孰先孰後。”

    甦惟瑾淡然一笑,

    拋出了更具沖擊力的觀點。

    “實則,據某些散佚古籍及後世…

    呃,一些博學之士考證,

    ‘雷乃發聲’此句,或有訛誤之嫌。”

    “什麼?訛誤?”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質疑經文章句?

    這可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孫志遠像是抓住了天大的把柄,

    立刻提高聲音︰

    “甦兄此言差矣!

    《月令》乃聖賢經典,豈容隨意質疑?

    莫非甦兄自以為能超越先賢注疏?”

    甦惟瑾卻不急不躁,緩緩道︰

    “孫兄稍安勿躁。

    小弟並非憑空臆測。

    考《夏小正》、《淮南子•時則訓》等更古之文獻,

    于仲春物候,多只記‘蟄蟲咸動’,

    而未強系于‘雷乃發聲’。

    且各地物候不同,某些地域春來早,

    蟄蟲動時未必聞雷。

    反之,秋冬時節,偶聞雷聲,

    又何曾見蟄蟲出動?”

    他頓了頓,觀察著眾人陷入思考的神色,繼續道︰

    “故而,有學者推測,

    《月令》‘雷乃發聲’四字,

    或為後人所加,

    意在強化春回大地之聲勢,

    亦或…是版本傳抄過程中,

    將注釋誤入了正文。

    其本意,或許僅是描述‘仲春之月,

    陽氣盛,蟄蟲動’這一整體現象而已。

    如此,則‘孰因孰果’之惑,便可迎刃而解矣。”

    這一番論述,引經據典,邏輯清晰,

    既尊重了經典,

    又提出了新穎且能自圓其說的考據觀點,

    巧妙地化解了那個刁鑽的問題,

    反而顯得提問者有些鑽牛角尖。

    場內一片寂靜,

    眾人都在消化這聞所未聞卻又合情合理的解釋。

    幾位老秀才交頭接耳,頻頻頷首︰

    “妙啊!此解另闢蹊徑,

    卻言之成理!”

    “是啊,跳出因果之辯,

    從文獻流變角度入手,

    高,實在是高!”

    “甦小友之博學深思,老夫佩服!”

    孫志遠站在原地,

    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他本想刁難對方,

    卻反而給了對方一個展示淵博學識和超凡見解的舞台!

    自己再次成了襯托紅花的綠葉,

    背景板!

    他握著折扇的手指關節捏得發白,

    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甦惟瑾卻並未乘勝追擊,

    只是對著孫志遠微微拱手,

    語氣平和︰

    “此乃小弟一家之言,管窺之見,

    未必正確,權當與孫兄及諸位探討,

    若有謬誤,還望海涵。”

    這番謙遜的姿態,更是贏得眾人好感。

    “甦兄過謙了!”

    “听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贊譽之聲紛紛涌向甦惟瑾。

    孫志遠僵在原地,

    勉強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訕訕地坐了回去,再也無心戀戰。

    他原本精心準備的幾個後續難題,

    在甦惟瑾那番降維打擊般的回答面前,

    顯得索然無味,甚至可笑。

    文會接下來的時間,

    幾乎成了甦惟瑾個人的學術沙龍。

    不時有人向他請教經義、詩賦,

    他皆能應對自如,言簡意賅,

    切中要害,令人嘆服。

    夕陽西下,文會散去。

    眾人離去時,大多圍著甦惟瑾拱手道別,

    言語間充滿了敬佩。

    孫志遠則帶著幾個跟班,

    灰頭土臉地最早溜走,連招呼都沒打。

    甦惟瑾走在最後,

    看著孫志遠倉惶離去的背影,神色淡然。

    跳梁小丑,終究難登大雅之堂。

    院試在即,這些不過是開胃小菜罷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方便以後閱讀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第60章 孫家挑釁,文會上再交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第60章 孫家挑釁,文會上再交鋒並對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