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的余香和那群小公子帶來的熱鬧仿佛還是昨日之事,天工苑很快又恢復了往日忙碌而專注的節奏。水泥的試產依舊在磕磕絆絆中積累著經驗,造紙工藝則在魯午的精細把控下日趨穩定,產出的紙張雖然依舊稱不上精美,但已能批量滿足天工苑內部記錄和初步試用之需。
這日清晨,贏昊正與墨非討論著是否能為水泥研磨設計一種借助水力或畜力的簡易機械,以替代純粹的人力碾壓,苑門外傳來一陣沉穩的腳步聲,不同于往日那些小公子們的雀躍。守門內侍匆匆入內通報,語氣帶著一絲緊張︰“公子,長公子扶甦殿下駕到!”
扶甦?他回來了?
贏昊心中一動。對于這位在史書中以仁厚剛直著稱,最終卻落得自刎結局的長兄,他內心感情頗為復雜。有同情,有惋惜,也有一絲“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他知道,與扶甦的會面,將是他在咸陽宮中面臨的又一次重要互動。
他立刻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迎至苑門。只見一位身著淡青色深衣、頭戴進賢冠、年約二十左右的青年正靜立門外,身形挺拔,面容俊朗,眉宇間帶著一股溫和儒雅之氣,但眼神清澈而沉穩,自有長公子的雍容氣度。他身後只跟著兩名隨從,顯得十分低調。
“贏昊不知長兄駕臨,有失遠迎,還望長兄恕罪!”贏昊上前,依禮深深一揖。無論內心如何想,表面上的禮數必須周到。
扶甦微微一笑,伸手虛扶了一下,聲音溫和淳厚︰“昊弟不必多禮。為兄剛自北地歸來,听聞父皇特許昊弟開設此天工苑,研習利國新物,心中好奇,特來拜訪,未曾提前告知,倒是為兄唐突了。”
他的態度謙和,絲毫沒有長公子的架子,讓人如沐春風。
“長兄言重了!兄長能來,小弟這天工苑蓬蓽生輝!兄長快請進!”贏昊側身將扶甦請入院內。
扶甦步入天工苑,目光溫和地掃過院中的景象︰忙碌的工匠,堆積的原料,冒著青煙的窯爐,以及空氣中混合著的木材、礦物和一絲若有若無的飯菜香氣。他的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但更多的是好奇與探究,並未流露出任何嫌棄或不解。
“昊弟此處,倒是……生機勃勃。”扶甦斟酌了一下用詞,微笑著評價道,“與宮中別處大不相同。”
“讓兄長見笑了。”贏昊引著扶甦在前院相對整潔的區域坐下,青禾連忙奉上清水。“小弟閑不住,就喜歡搗鼓些東西,幸得父皇寬容,允我在此胡鬧。”
“昊弟過謙了。”扶甦正色道,“為兄雖遠在北地,亦听聞昊弟揭穿方士奸謀,保全父皇聖體,又造出輕便紙張,此乃大功于國,豈是胡鬧?為兄敬佩不已。”
他這話說得誠懇,並非虛言敷衍。扶甦性情正直,對贏昊所做之事的利國之處,他是真心認可的。
贏昊連忙擺手︰“兄長謬贊,小弟只是恰逢其會,盡了本分而已。”他不想在功勞上過多糾纏,便將話題引向扶甦,“听聞兄長此次北地之行,巡察邊塞,安撫民情,辛苦了。北地風物與關中大不相同吧?”
提到北地,扶甦的話匣子也打開了些許,他描述了邊塞的蒼茫,戍邊將士的艱苦以及沿途所見民生之艱難,言語中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懷。“……百姓生計不易,邊關安危系于一線,為兄深感責任重大,只恐才疏學淺,有負父皇重托。”
贏昊認真地听著,內心OS︰“果然是仁厚之人,心系百姓和邊疆。只是這思路……似乎更多是傳統的巡察、安撫,缺少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利器’想法。得想辦法讓他開開眼。”
待扶甦說完,贏昊便順勢道︰“兄長心系天下,小弟佩服。正因民生多艱,邊關重要,小弟才覺得,若能多造出些便利之物,或可稍解民困,強固邊防。”他指著不遠處堆放的一些紙張,“譬如這紙,若能量產價廉,邊關軍情傳遞便能更快數倍。”
他又引扶甦看向那邊還在冒煙的窯爐方向,壓低聲音道︰“不瞞兄長,小弟近日正在嘗試煉制一種名為‘水泥’之物,若成,其凝固後堅如磐石,不懼水火。兄長試想,若以此物修築邊關烽燧、加固城牆,乃至鋪設通往邊塞的馳道,是否能使邊防更加堅固,物資調配更加快速?”
扶甦聞言,眼中露出深思之色。他不同于那些只知空談的儒生,是真正接觸過實務的。贏昊所說的紙利于通信,他能夠理解。而這“水泥”若真如所言,其對邊防和工程的助益,無疑是巨大的。這與他所學的“仁政”“德治”似乎路徑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強固國家。
他沉吟片刻,道︰“昊弟所思所想,確是為兄未曾深入涉獵之域。若此等器物果真能利國利民,自是善莫大焉。只是……器物終是外物,治國之本,仍在仁政愛民,在禮義教化。”
贏昊知道,這便是扶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需要潛移默化去影響的地方。他並不直接反駁,而是笑道︰“兄長說的是。器物如同良馬,還需善御者駕馭。仁政教化是方向,便利器物則是助力,二者相輔相成,或許能讓百姓更快地感受到父皇與兄長的仁德呢?”
他這個比喻頗為巧妙,將技術置于工具的地位,並未挑戰扶甦的根本理念,卻暗示了其重要作用。
扶甦听了,微微頷首,似乎覺得有些道理,但好似又並未完全認同。他又在天工苑內盤桓了片刻,看了看造紙的過程,對工匠們的巧思表示贊賞,這才起身告辭。
送走扶甦,贏昊站在苑門口,心中感慨。與扶甦的初次見面,比他預想的要平和許多。這位長兄確實仁厚謙和,果真如歷史中記載那樣,令人如沐春風,但其思想深處的某些堅持,也顯而易見。
內心OS︰“扶甦大哥人是不錯,就是這腦子里的條條框框多了點……得慢慢來,用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明白‘利’與‘義’未必沖突,強大的國力才是施行仁政的基礎。路還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