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關于在技術服務公司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建議,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紅星軋鋼廠的領導層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李廠長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也沒想到林凡步子邁得這麼大、這麼急。承包經營,這意味著要將一個廠屬公司的經營管理權、人事權、利潤分配權,以合同形式在一定期限內交給承包者(個人或集體),這在此時的國企中,絕對是極其大膽的嘗試。
但文件精神擺在眼前,林凡又從部委載譽而歸,底氣十足。李廠長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後,最終決定全力支持林凡,在廠務會上正式提出了這個試點方案。
會議室的空氣幾乎凝固。劉副廠長一系的人馬顯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他們沒想到林凡剛回來就拋出這麼一顆“重磅炸彈”。
短暫的死寂後,反對聲如同預料般地猛烈爆發。
“我反對!”劉副廠長第一個跳起來,臉色鐵青,“承包?這叫什麼話?這分明是把國家的企業交給個人!這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是徹頭徹尾的歪風邪氣!”
“老劉說的對!”供銷科長立刻附和,“這根本就是瞎胡鬧!承包了,他林凡還能听廠里的?到時候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國有資產流失了誰負責?工人權益怎麼保障?這簡直是亂彈琴!”
“就是!文件是說擴大自主權,沒說要拆散集體搞單干啊!”
“利潤他拿大頭,風險廠里承擔,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這要開了口子,其他車間有樣學樣,廠子還不散了架?”
反對的理由冠冕堂皇,核心只有一點︰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和固有的利益格局,並給林凡的改革嘗試扣上政治帽子。
林凡出席了會議,他冷靜地听著眾人的指責,直到聲音稍歇,才平靜地開口︰“各位領導,請允許我說明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第一,承包經營責任制,不是把企業交給個人,而是在公有制基礎上,按照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的原則,以契約形式確定國家、企業、經營者責權利關系的一種經營管理制度。它沒有改變企業的全民所有制性質。”林凡首先厘清概念,堵住“走資”的指責。
“第二,”他拿出準備好的數據,“技術服務公司成立半年多,產值、利潤、上繳額度,都有詳細記錄。如果實行承包,我們承諾,上繳利潤基數將在現有基礎上逐年遞增,保證國家得大頭。虧損,由承包方承擔。這怎麼會是風險廠里承擔?”
“第三,關于工人權益。承包合同會明確規定必須遵守國家勞動法規,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現有的員工,去留自願,待遇只會更好,不會更差。”
“第四,”林凡目光掃過眾人,語氣鏗鏘,“為什麼不從其他車間開始?因為技術服務公司從誕生第一天起,就是市場化的產物,它沒有躺在廠里的計劃任務上吃飯,是自己闖市場找來的飯吃!它最適合也最應該作為改革的試驗田!成功了,可以為全廠摸索經驗;失敗了,影響也控制在最小範圍。這難道不是最穩妥的辦法嗎?”
他的發言條理清晰,有政策依據,有數據支撐,有邏輯推理,將對方的指責一一駁回。
支持改革的幾位中層干部也紛紛發言,表示贊同試點。
會議陷入了激烈的爭論。雙方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楊書記一直沉默地听著,眉頭緊鎖。最終,他敲了敲桌子,讓大家安靜。
“改革嘛,總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楊書記緩緩開口,“林凡同志說的有道理,技術服務公司情況特殊,作為試點,影響可控。部里的文件精神也鼓勵我們大膽探索。我看,這個試點,可以搞。”
他看了一眼臉色難看的劉副廠長,補充道︰“但是,承包方案必須細化,特別是上繳利潤基數、風險抵押、職工安置等條款,要經過廠務會詳細討論,報上級批準後才能簽訂。我們要做到既積極又穩妥。”
書記拍了板,試點的事就算原則上通過了。盡管劉副廠長等人極度不滿,但也無法再直接反對。
散會後,劉副廠長陰沉著臉從林凡身邊走過,冷冷地丟下一句︰“小子,別得意太早!承包?哼,出了紕漏,你第一個負責!”
林凡面無表情地看著他離開,心中毫無波瀾。他知道,這僅僅是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方案審批、合同簽訂、具體實施……每一步都必然充滿阻礙。
但他無所畏懼。時代的閘門已經打開,他必須做那個沖在最前面的弄潮兒。他握緊了手中的文件,目光堅定地望向窗外。那里,是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