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屠戶之子的科舉日常

第65章 院試開考上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Diki粑粑 本章︰第65章 院試開考上

    等了一會,幾個穿著皂青色衙役服、挎著短棍的漢子魚貫而出,分列兩旁,眼神像刀子似的掃視著人群。

    “肅靜——!”一個領頭模樣的衙役扯著嗓子吼了一聲,聲音蓋過了嘈雜,“院試入場!按次序排隊!驗明正身!敢有喧嘩擁擠者,叉出去!”

    人群稍微安靜了點,但推搡的力道更大了。

    王明遠被裹在人流里,一點點往前挪。

    王大牛、張文濤、張伯父他們被擋在了外面,只能踮著腳,伸長脖子往里看。

    輪到王明遠了,他走到一張長桌前,核驗完文書。

    書吏在名冊上劃了一下,扔過來一塊半個巴掌大的木牌,上面刻著“丁字七十六號”。

    “拿好號牌,去那邊搜檢!”書吏朝旁邊一努嘴。

    搜檢的地方排著隊,輪到王明遠時,一個眼神冷漠的衙役上前一步,聲音硬邦邦︰“考籃放下!人站直!抬手!”

    依舊是熟悉的搜身,熟悉的“賄賂”,然後被衙役看似粗暴實則溫柔的放過。

    “行了!進去吧!”衙役把翻得有點亂的考籃塞回王明遠手里,揮了揮手。

    王明遠暗暗松了口氣,道了聲謝,拎起考籃,快步走進了府衙旁的考棚。

    一進門,喧囂聲被隔絕大半。

    他捏著號牌,借著天邊剛透出的魚肚白,在迷宮般的考舍里尋找自己的位置。

    找了一會兒,終于在一個靠邊的角落找到了。

    位置不算太偏,而且離那臭名昭著的“臭號”區域也有些距離。

    但……這排號舍看著也太破舊了點!

    王明遠眉頭微皺。

    眼前的號舍明顯比上次府試的要小一圈,牆壁顏色發黑,好幾處都開裂了,縫隙大得能塞進手指頭。

    頂上的瓦片稀稀拉拉,有幾塊還歪斜著,看著就不太牢靠。

    他走進去後,一股濃重的霉味和塵土味撲面而來,嗆得他咳了兩聲。

    號舍里面更窄,放下一張木板桌和一個矮凳後,幾乎轉不開身。

    更要命的是,背後那堵牆的磚縫里,泥土風化了大半,絲絲縷縷的涼風正從那些縫隙里“嗖嗖”地往里灌!

    這真是貨真價實的“空調房”啊!

    不過這要是答卷時一陣風刮進來,把考卷吹跑了或者弄花了墨跡,那可就冤死了!

    王明遠不敢耽擱,立刻放下考籃,從里面翻出幾塊油紙。

    他手腳麻利地把那些透風的牆縫,一條條仔細地塞緊、壓實。

    忙活了好一陣,才把漏風的地方基本堵住。

    他又抬頭看了看頂棚,暫時沒發現明顯的破洞或漏水痕跡,心里稍微踏實了點。

    這要是下雨……只能祈禱老天爺給面子了。

    收拾完號舍,他還是依照上次的經驗,趁著還沒發卷,而且這會茅廁尚無人使用,氣味還沒有那麼濃重,抓緊招呼衙役,起身去了一趟茅廁。

    院試不同于府試,要連考三天,這幾天要合理規劃上廁所的時間和次數。

    等他解決完個人問題回來,考棚里已經安靜了許多,大部分考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壓抑的等待。

    沒過多久,沉重的腳步聲響起。

    幾名衙役捧著高高的、用黃紙封好的考卷,開始按號舍順序逐一發放。

    王明遠接過自己的考卷,他定了定神,沒有立刻動筆,而是先快速瀏覽了一遍所有題目。

    第一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要求︰闡釋此句精義,並論君子當如何于日常踐行此道?

    第二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要求︰何謂“和而不同”?何以“同而不和”?二者關系如何?

    第三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要求︰此句與“民為貴”之思想可有相通?治國者當如何行此道?

    第四題︰“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禮記•中庸》)

    要求︰闡釋“性”、“道”、“教”三者關系。

    第五題(策論)︰“今本府下轄數縣,均有農田灌溉不足之弊,且各縣水利設施各自為政,遇旱時爭奪水源頻發,致府域糧產不穩。若欲統籌府域水利、保障糧產,當以何策為之?”

    第六題(詩賦)︰以“夏日驟雨”為題,作五言律詩一首。

    王明遠心里飛快地盤算著,四道經義題,一道策論,一道詩賦。

    題量不小,但還在預料之中。

    經義題前兩道相對基礎,後兩道稍深;

    策論題緊扣農事水利,相較于上次的府試好像簡單了許多,看來上次的確是考的有點超綱,興許是知府大人的喜好所至吧。

    詩賦題……嗯,“夏日驟雨”,這個題目倒不算刁鑽。

    他深吸一口氣,提筆蘸墨,開始從第一題答起。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此句重在辨析君子小人之別,他就著宣揚真善美,貶低小人這個思路進行破題。

    “君子小人,判若雲泥,其別首在‘成’字。君子所成,必為善舉嘉行,如助人向學、濟困扶危;小人所成,唯恐天下不亂,慣于煽風點火、落井下石。故君子成美,如春風化雨;小人成惡,似雪上加霜……”

    他思路清晰,下筆沉穩,結合歷史典故,闡明君子與小人在行為動機和結果上的天壤之別。

    寫完第一題,已經到了中午時分了,日頭也爬高了些,號舍里開始悶熱起來。

    他放下筆,活動了下手腕,從考籃里拿出早上大哥新烙的餅子。

    餅子被衙役掰得碎碎的,但依舊松軟噴香。

    他小口小口地吃著,就著清水慢慢咽下,不敢吃得太急太多,怕下午犯困。

    吃完東西,稍作休息,他便開始攻克第二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此句點明君子小人處世之道迥異。看來這個出題的學政大人是多討厭小人啊,竟然連出兩道議論君子和小人的議題,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現實中也被小人中傷過,所以才如此做派。

    那自己肯定就不能踩這個雷,要迎合出題人的喜好去寫。

    “君子與人相交,重道義之和,雖見解各異,然能求同存異,和衷共濟;小人則表面附和,實則各懷私心,貌合神離……”

    他引經據典,從朝堂議事到鄉鄰相處,層層遞進,闡明“和而不同”的包容與“同而不和”的虛偽。

    寫完第二題,看了眼天色還早,又接著寫第三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此題由己及人,推及仁政,得好好思索一番然後下筆。

    “仁政之基,在于推恩。親其親,非獨厚己,乃推此心以敬他人之老;愛其子,非止私情,乃擴此念以慈他人之幼。由近及遠,由親及疏,仁心如水,自然流布……”

    他聯系孟子“民為貴”的思想,強調統治者只有將百姓的疾苦當作自己的疾苦,才能真正贏得民心,穩固統治。

    當他剛寫完第三題的最後一個字,窗外天色已經明顯暗了下來。

    號舍里光線變得昏暗,其他號舍里也陸續響起了收拾東西和點蠟燭的聲音。

    王明遠沒有急著點蠟燭。

    他放下筆,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和脖頸。

    肚子里傳來輕微的咕嚕聲,他再次拿出干糧,就著涼水,簡單對付了幾口晚飯。

    吃完飯,他沒有像有些考生秉燭夜戰,依舊是和上次一樣,選擇了早點休息。

    他從考籃底層掏出一塊厚實的油布,仔細鋪在號舍冰冷潮濕的地面上。

    然後拿出早上穿來的那件稍厚的外衫,當被子和褥子,蓋一半鋪一半,把自己卷好。

    最後,拿出張伯母給的驅蚊藥膏,在露出的臉上、手腕、腳踝處薄薄抹了一層。

    做完這些,他才吹熄了蠟燭。

    號舍里瞬間陷入一片黑暗,只有遠處其他號舍透出的微弱燭光,和窗外偶爾傳來的巡夜腳步聲。

    他裹緊衣服,閉上眼楮,快速強迫自己入睡。

    逼仄的空間里,霉味和塵土味依舊揮之不去,但比起上次院試和寒冷和蚊蟲的騷擾,這已經好多了。

    養精蓄銳,明日再戰。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寒門屠戶之子的科舉日常》,方便以後閱讀寒門屠戶之子的科舉日常第65章 院試開考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寒門屠戶之子的科舉日常第65章 院試開考上並對寒門屠戶之子的科舉日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