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掌控魏忠賢,先抄他一個億!

第314章 ︰斷其根,毀其廟,斷其妄念,斬其黑手,敲碎他們的膝蓋骨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那是朕的錢 本章︰第314章 ︰斷其根,毀其廟,斷其妄念,斬其黑手,敲碎他們的膝蓋骨

    時節已是仲秋,整個金陵城,都像是被浸在了一甕淡淡的桂子甜釀里,連風都是香的,燻得人骨頭發軟。

    然這股子又甜又膩的香氣,卻似有千軍萬馬把守著,如何也漫不進那明故宮深處的武英殿。

    殿後一間不甚寬敞的暖閣,便如一方法外之地隔絕了人間煙火。

    正中那張碩大的紫檀雕龍寶座上,當今天子朱由檢端然而坐。

    那對深邃不見底的眸子,在階下兩位重臣的身上緩緩流轉,仿佛在打量兩件新從地底下刨出來的古物,一件是秦川的硬陶,一件是江南的精瓷。

    而後,皇帝又拿起一卷奏章,看那刺目的黃綾封皮,當是自遼東九邊遞來的軍情密報。

    他看得極為專注,長而有力的指節捏著紙頁的邊緣,一動不動,那模樣竟似已神游物外,渾然忘了這暖閣之中還候著兩位年輕的封疆大吏。

    這般無聲的沉默,卻更叫人五髒六腑都揪緊了。

    御座之下的兩張官帽椅上分左右坐著兩人。

    左首那位,是新授了應天巡撫的孫傳庭。

    他年歲稍長,許是常年奔波于西北苦寒之地的緣故,一張清 的面容上刻著幾道風霜的痕跡,唯獨那一道斜插入鬢的劍眉,依舊如出鞘的利劍般,透著股寧折不彎的剛直與執拗。

    孫傳庭的呼吸放得極緩、極長,若非胸口偶有微不可察的起伏,真會讓人以為這是一尊請進了廟里的石胎神像。

    右首的則是自浙江巡撫任上被急召而來的洪承疇。

    他比孫傳庭要年輕幾歲,微須修飾得整整齊齊,根根分明,配上那身簇新的孔雀補子官服,顯得儒雅已極,已有江南文臣的風流氣度。

    可若是仔細去瞧,便會發現他那雙眼角微微上挑的眸子里,卻時而會閃過一絲精悍逼人的光,那光芒一閃即逝,快得如同夜貓的眼楮,透著與他溫雅外表截然不同的狠戾。

    此刻,洪承疇亦是正襟危坐,整個身子像是被一根無形的鐵簽子從尾椎骨穿到了後腦勺,挺得筆直。

    洪承疇心中,實則翻騰著一股子忐忑不安的暗流。

    他本在浙江任上,將那新政的烈火燒得 啪作響,眼看就要燎原。

    聖駕卻忽然一紙旁人看不懂的密詔將他火速召至南京陛見,只說有話要當面問他。

    自他領了浙江巡撫之印,至今已足足兩月有余。

    這兩個多月里,御座上的這位陛下,竟是未發一旨,未下一諭,仿佛將他洪承疇這個人,將浙江那一片富庶繁華的地界,全然拋到了九霄雲外。

    洪承疇在宦海這口滾燙的油鍋里煎熬了也有不少時日,哪里會不明白,這絕非是遺忘,而恰恰是天子給予的至高信任,亦是至為嚴苛的考驗。

    這兩個月,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怕是早已被那些無孔不入的緹騎密探錄入卷宗,雪片般飛呈御前,只待天子給出最終的評判。

    洪承疇料定聖駕北返就在旦夕之間,那麼今日這間香氣詭異的暖閣,便是決定他命運的最終考場!

    成了,則從此簡在帝心,平步青雲,那內閣的座位也未必不能想上一想;若是敗了,那便前途未卜禍福難料,說不得就要落個�進的考語,從此被打入冷宮。

    暖閣內的空氣,沉重得仿佛要擠出水來。

    洪承疇知道,不能再這麼干坐下去了。

    這沉默,是天子手中最厲害的武器,比刀劍更鋒利,他若被這沉默壓垮了心神,那便未戰先敗,先輸了三分氣勢。

    念及此,洪承疇心頭一橫,那股子特有的悍勇之氣陡然涌了上來。

    他緩緩地從那張幾乎要將他吸進去的官帽椅上站起身來,將層層疊疊的袍袖一整,對著御座上那模糊的身影,深深地彎下了腰,一直揖到地,沉聲道︰“陛下,臣洪承疇,蒙受天恩,撫巡浙江兩月有余。期間宵旰憂勞,不敢有一日懈怠。今日奉召前來,特向陛下奏報浙江新政推行之況。臣……斗膽以為,欲安浙江,必先……立威!”

    他的聲音原本有些發緊,但說到最後四個字時,卻陡然變得堅定起來。

    孫傳庭聞言,那如同石雕般的眼皮微微一動,仿佛被這聲音驚擾了禪定,卻依舊垂著頭,未曾言語,只是那捏著膝頭的手,似乎更緊了些。

    御座之上,朱由檢仿佛這才從那卷遼東奏章構築的血肉世界里抽離出來。

    他將那卷黃綾奏章緩緩地擱在御案一角,抬起了眼簾,他直直地望向洪承疇,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頷了頷首,做了一個繼續的手勢。

    沒有一句嘉許,亦沒有半分詰問。

    這般純粹得近乎空白的傾听姿態,反倒給了洪承疇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仿佛任何虛文藻飾,在這樣的一雙眼楮注視下,都只會顯得滑稽可笑,如同小丑涂抹的油彩。

    他必須拿出最堅、最冰冷最無可辯駁的政績,才能填滿這君心深處那深不見底的期許。

    洪承疇暗暗吸了一口氣,將那股子翻騰的心緒強壓下去,腰桿挺得更直了些。

    他不再有半分猶豫,直入正題。

    “回陛下,臣抵浙之後,接手的第一樁差事,便是清田定稅。然江南之地,與別處不同,積弊已如附骨之疽,深可見骨。士紳大戶盤根錯節,宗族姻親連成一片,田畝掛靠、詭寄、隱匿之風,比之秦、晉兩地,何止十倍!

    若按部就班,依著舊例,挨家挨戶去清丈,非但曠日持久,三年五載也未必能有個結果,且必定要為那些油滑如泥鰍的胥吏所乘,上下其手,層層掣肘,最後定然是一事無成,反倒惹得一身騷臭。”

    “故而,臣在浙江各府縣皆設立了‘清丈隊’。此衙門不屬布政司,不歸按察司,更不受地方府縣掣肘。一應人等皆由臣親自簡拔。凡有膽敢阻撓、串聯、煽言者,無論士農工商,一概以對抗新政、動搖國本論處,先斬後奏!”

    他頓了一頓,似乎是在回味那股子血腥氣,語氣也變得愈發冷冽,如同冬日里舔過刀鋒的舌尖︰

    “嘉興府海寧縣陳氏乃是地方上數一數二的望族,其族出過兩任知府,門生故吏遍及全浙。此次清丈,此族倒也識些眉眼高低,不敢學那無知蠢漢公然聚族抗拒。

    卻在背地里指使族人、長工、佃戶,做些陰私的小動作。或謊報畝數,將百畝良田說成十畝薄地;或指東為西,將自家的水田指成鄰家的荒丘;更有甚者,竟敢暗中尋釁,威脅清丈小組成員的家小……”

    “臣聞報後,未曾與地方官府透一個字。當夜便親提撫標營三百鐵騎,一夜之間將那陳氏宗祠並其為首主事的幾房大宅,圍得如同鐵桶一般,連只蒼蠅也飛不出去。

    第二日天明,當著全縣趕來看熱鬧的士紳百姓之面,臣下令將那高大巍峨的宗祠牌坊當場推倒!將為首主事之人,無論老幼,盡皆白布蒙頭,枷鎖鎖頸,從家中拖拽而出,當街示眾!”

    “經連夜審問,其族數代人隱匿的‘寄免田’、‘詭寄田’,竟多達三千一百二十畝!臣當即依陛下欽定之《田畝申報懲獎條例》,將其隱田盡數抄沒充公,主犯渊判流放遼東,與那冰天雪地里的野人為伍。其族中子弟,無論嫡庶,三代之內,不得再與科考,斷了他們讀書做官的念想!

    此雷霆一擊,如利刃剖心。此例一出,全浙震動,人心震懾。不過三日之內,整個嘉興府,那些昨日還滿臉不屑的士紳們便一個個搶著、擠著,主動前來官府申報隱田、補繳歷年欠稅,計一萬七千余戶,衙門前的石板幾被踏破。其景象蔚為壯觀,真真是一夜之間,換了人間。”

    說到這里,洪承疇仿佛才記起什麼似的,從寬大的袍袖中,取出一本裝幀精美的厚厚賬冊,那封面是用上好的湖州藍緞裱糊的。

    他雙手捧著,躬身道︰“此乃臣整理出的總冊,各項數字,毫厘不爽,請陛下御覽。”

    侍立一旁,一直垂手屏息,仿佛不存在的王承恩得了皇帝一個眼色,連忙邁著一雙碎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接過賬冊,又輕手輕腳地轉呈至御案之上。

    洪承疇緩緩挺直了身子,繼續奏道︰“陛下,截至臣離浙赴京之前日,全浙十一府已清出各類隱匿田畝總計八十二萬三千余畝,臣與司官們仔細算過,預計此一項,每年便可為朝廷增補稅銀五十萬兩以上!

    臣自知,此舉之後,全浙士紳已視臣如蛇蠍寇仇,私下里咒罵臣為‘洪屠夫’、‘抄家撫台’者不計其數。

    然國庫不充,則新政無以立足;軍餉無以為繼,則邊關難以安枕;陛下心中那中興大明的宏圖偉業,亦不過是鏡花水月,畫餅充饑。

    為社稷千秋計,臣不敢愛惜己身之羽毛,更不敢顧惜這一身人人唾棄的罵名!”

    他這番話說得是斬釘截鐵,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帶著濃重的血腥味兒。

    一直沉默不語,仿佛神游天外的孫傳庭,在听到“八十二萬畝”、“五十萬兩”這兩個仿佛帶著魔力的數字時,那清 的面容上,緊鎖的眉頭已然擰成了一個疙瘩,幾乎要夾死一只蒼蠅。

    待洪承疇那充滿殺伐之氣的話音剛落,他再也按捺不住,霍然轉過頭來,那雙眼楮里此刻竟是目光如電。

    “亨九兄!”孫傳庭的聲音低沉而嚴肅,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深潭,瞬間打破了洪承疇一手營造的恐怖氛圍,“孫某冒昧,敢問一句,你這究竟是在為浙江刮骨療毒,還是在遍地埋下干柴烈火,只待一顆火星,便要熊熊燃燒起來?”

    “哦?”洪承疇聞言,眉毛輕輕一挑,緩緩轉過身來,對著孫傳庭,那張白淨斯文的臉上竟浮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那笑意冰冷,並未抵達他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眸。

    孫傳庭卻根本不理會他那詭異的笑容,自顧自地繼續說道,聲音里帶著一股子黃土高原的蒼涼與厚重︰

    “浙江不同于你我所熟知的陝西。彼處民貧地瘠,百姓所求,不過一口飽飯,故而人心思定。此處卻是魚米之鄉,文風鼎盛,千百年積澱下來,民富而心驕,士子風流,最重臉面。你這般酷烈手段,不分青紅皂白,將所有士紳一體推向朝廷的對立面,固然是快刀斬亂麻,有一時之奇效。

    可你是否想過,萬一他們從此心懷怨望,將這不滿的種子如同鬼魅一般深埋進心底最陰暗的角落。

    于政令處,他們處處消極應對,陽奉陰違,暗中掣肘;于鄉野之間,他們散播流言,編排出各種香艷不堪的故事,動搖民心;甚至于國朝危難之時,他們振臂一呼,煽動民變……屆時,浙江縱使沒有遍地烽煙,恐也已成了一片處處沒脛的泥沼,你又當如何收場?”

    孫傳庭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沉重,他此番話,並非是空穴來風的揣測,而是有著切身的體會︰

    “撫民之策,在于恩威並施,豈能唯刀是問?我在應天,便已然感覺到了這股子暗流。那些士紳大戶,如同蛛網,牽一發而動全身。

    其中固然有蠹蟲,卻也不乏心懷故國、願為朝廷效力的報國之士,更有大批安分守己的良民。若只知一味舉起屠刀,只怕殺不勝殺,反倒將那些本可拉攏、本可安撫之人,盡數逼到了對立面去!到那時,這些人,實在太多了!多到你我都殺不完!”

    暖閣內的氣氛,霎時間變得劍拔弩張。

    這已非簡單的政務匯報,而是兩條截然不同的治國路線,如同兩條巨蟒,在這小小的暖閣之中,開始血腥的纏斗。

    而御座上的天子,便是那最終的獵物,亦是那最終的判官。

    面對孫傳庭這番飽含憂慮的詰問,洪承疇卻依舊是那副從容不迫的模樣,臉上甚至連那一絲淺淡的笑意都未曾褪去。

    他朝著孫傳庭微微欠了欠身,那姿態優雅標準,仿佛是在進行一場文會上的辯經,但口中吐出的言辭卻是分毫不讓,如針尖對麥芒,字字見血。

    “伯雅此言,恕承疇不敢苟同。”他緩緩開口,聲音依舊平穩得可怕,“敢問伯雅兄,何為‘撫民’?對那些奉公守法、勤耕苦讀的良善之民,朝廷之策自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他們如沐天恩。

    但對那些盤踞鄉里,以‘鄉賢’自居,實則勾連官府、魚肉鄉鄰、架空朝廷、視國法如無物的所謂‘士紳’,任何一絲一毫的寬仁都是對那些良善之民的殘忍,都是對陛下推行新政的無情縱容!”

    “他們,正是伯雅兄口中那‘處處泥沼’的核心所在!是陛下欲掃清寰宇、使大明中興之路上,最大最頑固最油滑的絆腳石!”

    “伯雅兄方才所慮的‘煽動民變’,承疇亦非沒有想過。然則,凡民變之起,其根基何在?承疇以為,無非便在‘鄉議’與‘宗族’二事。一人振臂,百人應和,他靠的是什麼?靠的便是那深入骨髓的宗族之勢,仗的便是那看似公允的鄉議之名。若要釜底抽薪,便須先斷其根,毀其廟!”

    他目光灼灼,如兩團鬼火直視著孫傳庭︰“杭州府蕭山葉氏,其族中先祖乃是前朝的吏部侍郎,門生故吏遍布江南,關系網深不見底。如今雖已無人在朝,然宗族數百人,良田萬畝,在地方上,其族長一言有時竟比知府大老爺的官印還好用。

    朝廷推行官價收糧,以濟災民,此乃天經地義之舉。他便自以為羽翼豐滿,竟敢公然聚眾于那雕梁畫棟的宗祠之內,非議官價,商討對策,欲結連左近大戶,一同抵制朝廷政令,讓官府收不到一粒米!”

    “臣聞報,未等他那勞什子的‘鄉議’議出個子丑寅卯來,便親率撫標營,效海寧陳氏故事,將其宗祠查封!將為首的族長、房頭共計一十七人,一體拿下,罪名便是‘聚眾謀亂,非議國政’!

    臣就是要讓全浙江的人都睜大他們那雙自以為是的眼楮看清楚——在我大明的疆土之上,尤其是在這浙江之地,沒有所謂的‘法不責眾’,只有天子腳下的‘王法如爐’,誰踫誰死!

    更沒有什麼可讓你討價還價的‘鄉議’,只有必須遵從的‘朝廷政令’!

    只要將那帶頭生事的魁首腦袋砍下來,掛在城頭示眾,剩下那些所謂的烏合之眾不過是一盤散沙,甚至不用風吹,自己就散了。”

    孫傳庭听罷,竟是緩緩地搖了搖頭。

    他沒有動怒,那張清 的臉上,反而露出了一抹沉重的神色,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胸中那股郁結之氣吐出,沉聲道︰“亨九,你這……”

    他的聲音里透著一股深深的憂慮與疲憊,仿佛已經親眼看到了未來的血海滔天。

    “我知你手段酷烈,其心可嘉,皆為國朝。然陝西是陝西,江南是江南。在陝西,百姓十室九空,所求不過活命,你給他們安寧,便是再生父母;官紳一體,早已爛到了根子里,不動刀子,無以為治。此乃亂世用重典!”

    “可這江南不同!”孫傳庭的聲音猛地拔高了一瞬,隨即又壓了下去,變得愈發沉重,“此處雖有積弊,卻文風鼎盛,民心富庶而驕,士林更是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你今日以雷霆萬鈞之勢,固能收到奇效,令行禁止,賬冊上的數字也確實漂亮得晃眼。

    可長此以往,官與民離心離德,士與林怨氣沖天。上下之間,再無半分敬愛,只剩下冰冷的畏懼。這股子看不見摸不著的怨氣,如同一條蟄伏的毒蛇,積壓得久了,終有一日,會以更可怕的方式反噬其身,到那時,悔之晚矣。”

    “為政之道,終究譬如治水。大禹治水,在于疏導而非堵塞。人心亦然。陝西那已是處處決堤,唯有重開河道,不惜代價。而江南這潭水,雖是渾濁,堤壩尚在。你今日將這股暗流強行堵住,他日一旦潰堤,其勢之凶,將遠勝于北方之患。“

    ”教化百姓,使其知禮義,明廉恥,感念皇恩,從心底里認同朝廷,方是這承平之地長治久安之本,而非一味地威嚇。你今日以鐵腕毀其宗族之威,固然一時痛快,可他日,鄉里之間的婚喪嫁娶、鄰里糾紛、修橋補路之序,又該由誰來維系?難道事無巨細,皆要官府親為嗎?那需要多少官吏?國朝如今,又如何養得起這百萬循吏?”

    孫傳庭之所以對洪承疇說出這番掏心掏肺的話,倒不全然是為了在御前爭個高下。

    一來,他二人早年在陝西共事,雖時有政見之爭,卻也一同在尸山血海中趟過,彼此知根知底,算得上是有些戰火袍澤的舊情;二來,也是更要緊的一點,他孫傳庭撫巡應天府,用的恰是與洪承疇截然相反的懷柔安撫之策。

    如今,一個在浙江揮舞屠刀,一個在應天施以春風。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手段,便如兩面鏡子,擺在了天子面前。

    他孫傳庭今日之言,既是在勸誡洪承疇這匹已然脫韁的烈馬,更是在為自己的治平之策辯護。

    這使得二人的分歧,被赤裸裸地擺上了台面。

    不曾想,洪承疇聞言,竟是發出一聲極輕的冷笑,那笑聲在寂靜中如同一根冰針,刺人耳膜。

    “鄉里之序,自有我大明朝廷的法度與官吏去維系,何須他們這些口蜜腹劍男盜女娼的鄉賢代勞?”

    他毫不客氣地反駁道,言辭之刻薄,已近乎人身攻擊,

    “伯雅兄所言的‘教化’,或許對那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北方流民有些用處。你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便認你做青天大老爺,能為你立生祠。

    可對這些滿口子曰詩雲,肚子里卻全是孔方兄生意經的江南士紳,你同他講教化,他只當你軟弱可欺,轉過頭去便會與師爺小妾在床上想出一百種法子來算計你,侵吞國帑!”

    “對這些人,”洪承疇的聲音拔高,那雙原本隱藏著精光的眸子,此刻竟是精光迸射,亮得嚇人,“必先以雷霆手段,斷其妄念,斬其黑手,敲碎他們的膝蓋骨,讓他們知畏、知懼、知這天下之主究竟姓朱,而不姓他們自己!而後,方可與他們論及其他,方可再談什麼虛無縹緲的教化與疏導!否則,一切皆是空談!是對陛下、對大明最大的不忠!”

    一番唇槍舌劍,你來我往。

    一個主張“疏導與教化”,以求長治久安,如春雨潤田;一個堅持“高壓與震懾”,以求立竿見影,如烈火燎原。

    兩人觀點針鋒相對,皆是寸步不讓。

    暖閣內的空氣,仿佛在他們激烈的言辭交鋒中被徹底抽干、凝固,緊繃到了極點,似乎下一刻就要爆裂開來。

    話音落盡,兩人皆是將目光不約而同地,如兩只被馴服的獵鷹,投向了那至高無上的御座,等待著他們的主人做出最終的裁決。

    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御座上的朱由檢,那張年輕的臉上,依舊是那副神情,仿佛剛才那一場驚心動魄的辯論,不過是兩只窗外蟋蟀的鳴叫。

    皇帝姿態優雅地端起了御案上那杯早已涼透了的茶盞,送到唇邊,輕輕地呷了一口。

    那冰冷的茶水滑入他的喉中,他似乎也未曾察覺其冷,喉結滾動了一下,僅此而已。

    他始終,沒有說一句話。

    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既沒有贊同洪承疇那充滿血腥氣的果決剛猛,也沒有支持孫傳庭那充滿人情味的穩健持重。

    這無言的沉默,比任何判詞都更具分量,更讓人心毛。

    方才還激烈辯論,氣勢如虹的孫傳庭與洪承疇,心中在同一時刻猛地一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局掌控魏忠賢,先抄他一個億!》,方便以後閱讀開局掌控魏忠賢,先抄他一個億!第314章 ︰斷其根,毀其廟,斷其妄念,斬其黑手,敲碎他們的膝蓋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局掌控魏忠賢,先抄他一個億!第314章 ︰斷其根,毀其廟,斷其妄念,斬其黑手,敲碎他們的膝蓋骨並對開局掌控魏忠賢,先抄他一個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