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還未散盡,林瑤的木勺已經在陶鍋里攪出第一圈漣漪。新收的絲苗米在涼水里泡了整宿,米粒吸飽水分後泛著珍珠般的光澤,她指尖劃過腕間的系統印記,淡藍色的任務光條正在緩緩跳動︰【碼頭破曉任務︰日出前熬制150碗艇仔粥,解鎖「珠江水脈」高湯圖鑒】。
“阿深,該處理魚片了。”她扭頭喊正在剖魚的少年,案板上躺著三條凌晨四點從碼頭收的新鮮鯇魚,魚腹雪白,鱗片上還沾著未干的海水。陳深握刀的手突然頓住,想起三個月前在老廣茶樓偷師的場景——老師傅說魚片要斜切,刀與魚骨呈45度角,才能片出薄如蟬翼的蝴蝶片。
【米底熬制︰04000530】
陶鍋底鋪著炒香的豬骨,林瑤倒入泡好的絲苗米,加足量的珠江水——系統特別提示,必須用晨潮初漲時打的水,方能熬出“江海交融”的鮮甜。大火煮沸後轉小火,她握著長柄木勺順時針攪動,每圈間隔三秒︰“記得去年在虎門灘,我們用自來水熬粥,老漁民張伯嘗了一口就搖頭。”
陳深在旁準備配料,豬皮炸至金黃後切絲,海蜇頭泡發後切成細條,蔥花香菜分盤裝好,最關鍵的浮皮提前炸好堆在竹篩里。他忽然想起什麼,從鐵皮箱底掏出個玻璃瓶︰“昨天王嬸送的新會陳皮,泡了十分鐘,剛好能用。”
【海鮮預處理︰05300615】
鯇魚肉片用白胡椒粉、姜汁、料酒腌制,陳深特意留了些魚皮——系統菜譜里說,魚皮焯水後切絲,能增加粥的膠質。蝦仁去線後開背,碼在碎冰上保持鮮嫩,他數著數量︰“剛好150份,每份三只,不多不少。”
“該放腐竹了。”林瑤盯著陶鍋,米粒已經開花,米湯開始濃稠。她撒入提前泡發的腐竹段,陳皮的香氣混著米香漫出來,驚飛了停在遮陽棚上的海鳥。陳深趁機將豬骨撈出,骨頭上的肉已經熬得軟爛,拆成細絲備用——這是系統強調的“頭湯精華”。
【碼頭破曉︰06150730】
第一碗粥出鍋時,碼頭的鐵皮燈剛亮起。穿膠鞋的老漁民李伯搓著手︰“小林,給我來碗‘全家福’!”林瑤笑著多舀了勺魚片,撒上炸花生和浮皮︰“伯,今天的浮皮是阿深特意炸的,脆得能听見響。”
系統面板實時跳動︰【已售出23份,剩余127份】。陳深注意到,每碗粥上桌後,顧客都會先喝口湯,再撈食材——這正是艇仔粥的講究,米底綿密,湯頭鮮甜,配料各有層次。穿藍工裝的水手湊過來︰“老板,你這粥里是不是加了大地魚粉?跟我在香港喝的一個味!”
七點整,晨潮退去的瞬間,陶鍋里的粥突然咕嘟冒泡。林瑤眼尖地發現,米底開始呈現“蟹目紋”——這是系統提示的最佳出餐狀態。她快手快腳地分裝,每碗依次加入魚片、蝦仁、豬皮、海蜇、腐竹,最後淋一勺滾燙的米油,撒上蔥花和白胡椒粉。
“阿深,浮皮不夠了!”當賣到第108份時,竹篩見底。陳深不慌不忙地掀開另一個竹簍,里面是提前炸好的備用浮皮︰“昨天夜里炸了三鍋,就知道碼頭的漢子們愛吃脆口的。”他說話時,新炸的浮皮在油鍋里 啪作響,香氣混著海腥味,引來更多漁民。
【潮汐秘語︰07300830】
最後一份粥遞給收網歸來的漁婦時,太陽剛好跳出海平面。系統提示音準時響起︰【任務完成!解鎖「珠江水脈」高湯圖鑒,附贈「防潮保鮮箱」圖紙】。林瑤擦著額角的汗,看見陳深正在幫李伯挑魚刺——老人說,自從兒子出海後,很久沒人這麼耐心地幫他分魚了。
收攤時,老漁民們圍過來攀談。張伯摸著陶鍋說︰“你們這粥,讓我想起五十年前的‘艇仔粥王’老陳頭,他熬粥時總說‘米要吸足潮水,料要帶著晨光’。”陳深和林瑤對視一眼,想起系統新手禮包里的老照片——照片里的老人,竟和張伯描述的“老陳頭”有幾分相似。
暮色漫過碼頭時,兩人坐在新解鎖的防潮餐車里。林瑤在筆記本上記錄︰
【艇仔粥•林氏秘方】
? 米底︰絲苗米200g泡發2小時)、豬骨500g炒香去腥)、珠江水2000,大火煮沸轉小火熬1.5小時,至米粒開花
? 配料︰鯇魚肉300g斜切蝴蝶片,腌制10分鐘)、蝦仁450g每碗3只)、炸浮皮150g、海蜇頭100g、腐竹50g、新會陳皮1片泡發切絲)<,起鍋前淋米油米油=粥面凝結的油層,系統提示必須保留)
? 關鍵︰配料按“先熟後生”原則添加,魚片和蝦仁需在粥離火前30秒下鍋,保持鮮嫩;浮皮現炸現撒,脆度最佳
“張伯說的老陳頭……”陳深盯著系統新解鎖的圖鑒,珠江水脈的地圖上,有個閃爍的紅點——虎門灘老船塢。林瑤點頭,指尖劃過防潮保鮮箱的圖紙︰“明天去虎門灘吧,系統說那里有‘老廣粥鋪’的傳承任務。”
海風掠過餐車,帶來咸濕的潮氣。林瑤靠在陳深肩上,聞著他身上殘留的粥香——那是米的綿、魚的鮮、陳皮的香,還有時光的味道。腕間的系統印記輕輕發燙,下章任務悄然浮現︰【虎門灘傳承︰老船塢里的陳皮普洱粥】。
喜歡美食從系統︰擺攤開始請大家收藏︰()美食從系統︰擺攤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