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朔方軍帳的燭影︰老將軍的臨危受命
至德二載的朔方軍帳,燭火在寒風中搖曳。郭子儀盯著地圖上的長安標記,手指劃過涇水與渭水的交匯處,眉頭緊鎖。此時他已五十七歲,歷經玄宗、肅宗兩朝,從朔方節度使到關內河東副元帥,半生戎馬都在與吐蕃、突厥周旋,如今卻要面對更凶險的局面——安史叛軍佔據長安已近一年,唐室江山岌岌可危。
“元帥,回紇he)使者到了。”回紇在公元788年改稱回鶻),親兵掀開帳簾,寒風卷著雪粒撲了進來。郭子儀整理了一下鎧甲,對身旁的兒子郭旰gan)說︰“記住,向回紇可汗借兵此事不能輸了大唐的氣度。”《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此時肅宗李亨在靈武繼位,急召郭子儀回師勤王,而他手中最關鍵的籌碼,正是與回紇的聯盟。
回紇使者走進帳內,見郭子儀端坐不動,故意試探︰“郭元帥,我可汗說了,借兵可以,但得用公主和親。”郭子儀哈哈一笑︰“使者回去告訴可汗,大唐公主嫁的是英雄,不是趁火打劫的人。若肯出兵,金銀布帛管夠;若想趁亂要挾,我朔方軍雖少,也能拼個魚死網破。”這番話不卑不亢,嚇得使者連連改口︰“元帥息怒,我這就回去稟報可汗。”《資治通鑒》)
二、香積寺前的列陣︰唐軍與回紇的合璧
至德二載九月,郭子儀率朔方軍與回紇援軍在香積寺今西安長安區)列陣。對面的叛軍將領是安守忠,他看著唐軍陣中飄揚的“郭”字大旗,對部下說︰“郭子儀老匹夫來了,當年在河北就吃過他的虧,大家小心。”
郭子儀騎著青騅馬,在陣前巡視。他見回紇可汗磨延啜chuo)按兵不動,便派副將僕固懷恩去見回紇軍︰“可汗若再不動手,我軍就獨自沖鋒了。”磨延啜素來敬佩郭子儀,見狀親自率五千騎兵從右翼迂回,大喊︰“為郭公破賊!”《新唐書•郭子儀傳》)
叛軍沒想到回紇騎兵如此凶猛,陣型頓時大亂。郭子儀趁機揮師前進,命郭旰率敢死隊沖擊敵陣。《唐語林》記載了一個細節︰郭旰身中數箭,血流不止,仍大喊“不破賊不還”,直到戰死沙場。郭子儀看著兒子的尸體,只是默默擦干眼淚,繼續指揮戰斗——這種克制,比痛哭更讓士兵們感奮。
三、長安城下的謀略︰不戰而屈人之兵
香積寺大勝後,郭子儀沒有立刻進攻長安,而是繞到城東的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