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重生記

第137章 長安行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懶星一枚 本章︰第137章 長安行

    兩天後,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古都長安。

    "看那邊!城牆!"吳珍妮抓住我的手臂,興奮地指向遠處。陽光下,西安古城牆像一條沉睡的巨龍蜿蜒伸展。她的指甲幾乎要掐進我的肉里,但我完全理解她的激動。他們這些在香港長大的孩子,從小見慣了維多利亞港的繁華,卻從未接觸過如此厚重的歷史遺跡。

    "同學們注意了,"帶隊陳老師拍了拍手,他四十出頭,校辦負責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在這群粵語學生中顯得格外突出,"我們先去酒店放行李,下午直接去兵馬俑博物館。記住,大陸與香港不同,大家要遵守紀律..."

    我看了看前排的麻理遜。作為學生會副主席,他今天穿了件淺藍色襯衫,在一眾t恤牛仔褲中格外顯眼。他正認真記錄陳老師的每一句話,時不時推一下金絲眼鏡。麻理遜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香港人,他的混血面孔在我們中間總是很醒目。

    "你覺得他真的對歷史感興趣,還是只是為了履歷好看?"珍妮湊到我耳邊小聲說。我搖搖頭,沒有回答。珍妮總是對麻理遜有些敵意,也許是因為他總是一副精英做派,也許只是因為他是學生會里少數不支持她那些激進提議的人之一。

    酒店比想象中好很多,雖然裝修簡單,但干淨整潔。放下行李後,我們乘大巴前往兵馬俑。車窗外,西安的街景緩緩後退,自行車流如潮水般涌動,偶爾有幾輛老式汽車鳴笛而過。街邊的小販叫賣著我沒見過的水果,空氣中飄蕩著一種混合了香料、塵土和烤面食的復雜氣味。

    "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在死後也能統治他的帝國,就命令制作了這支陶土大軍。"陳老師的聲音從車頭傳來,"兵馬俑的發現改寫了世界對中國古代軍事和藝術的認識..."

    當真正站在一號坑前時,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我屏住呼吸,看著地下排列整齊的數千陶俑,每一個都有獨特的面容、表情和姿勢。陽光從頂棚斜射下來,在陶俑上投下深淺不一的陰影,仿佛這支沉默的軍隊隨時會甦醒過來。

    "天啊..."珍妮的聲音在顫抖,"這真的是兩千多年前做的嗎?他們看起來...就像真人一樣。"

    我無法回答。喉嚨像是被什麼堵住了,眼楮也開始發酸。這些陶土士兵曾經深埋地下,守護著一個早已消逝的帝國,而現在他們就這樣靜靜地注視著——一群來自殖民地的迷茫青年。

    麻理遜不知何時站到了我身邊。"你看那個將軍俑,"他指向遠處一個特別高大的陶俑,聲音里是我從未听過的熱情,"他的盔甲細節如此精確,連甲片的連接方式都清晰可見。這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珍貴的歷史文獻。"

    我驚訝地發現他的眼眶泛紅。在這個瞬間,那個總是冷靜自持的學生會副主席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被歷史震撼的普通青年。

    陳老師走過來,看到我們的表情,微微一笑︰"第一次看到的人都會有這種反應。這些俑不僅改變了世界對中國古代藝術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它們證明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和創造力。"

    "但香港..."珍妮突然開口,又停住了。我知道她想說什麼。他們從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對中國的了解僅限于課本上的幾頁內容。站在這些見證中華文明源頭的文物前,他們突然意識到自己與這片土地的聯系有多麼脆弱。

    第二天,我們前往乾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車子駛出西安市區,窗外的景色逐漸變為連綿的田野和低矮的山丘。乾陵依山而建,遠遠望去,整個陵區像一位仰臥的女性,神秘而莊嚴。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陳老師講解道,"她統治時期,唐朝達到鼎盛,對外交流空前繁榮。這在乾陵的石刻中也有體現。"

    走在司馬道上,兩側排列著華表、翼馬、鴕鳥等石刻,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外國使節模樣的石人。他們高鼻深目,有的頭戴尖帽,有的卷發虯髯,服飾風格明顯不同于中原人士。

    "這些是來自波斯、大食等國的使者,"陳老師指著一個明顯帶有中亞特征的石像說,"唐代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國際化的都市,有數以萬計的外國人居住。武則天時期,這種開放包容達到了頂峰。"

    珍妮蹲下來,仔細端詳一個手捧貢品的胡人石像︰"這些石刻的風格...既有中國傳統技法,又能看出外來影響。就像香港一樣,混合了東西方的元素。"

    麻理遜正在筆記本上快速素描這些石像,听到珍妮的話抬起頭︰"但香港的混合是被動的殖民結果,而唐代的國際化是主動的開放包容。這是本質區別。"

    他的話像一把小刀,輕輕劃開了我們心中某個隱秘的角落。他們這些香港長大的孩子,既不完全屬于東方,也不完全屬于西方,就像這些佇立千年的石像,凝固在兩種文化之間。

    陳老師敏銳地察覺到氣氛的變化,溫和地說︰"文化交融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香港的未來,需要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去思考、去建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天晚上,我們去了回民街。狹窄的街道兩旁擺滿了各式小吃攤,空氣中彌漫著烤肉、香料和烤 的香氣。珍妮像發現了新大陸,拉著我從一個攤位跑到另一個攤位。

    "這個!這個叫什麼?"她指著一碗紅彤彤的湯水問道。

    "羊肉泡饃,"攤主笑眯眯地回答,"要自己掰饃。"他做了個掰碎的動作。

    他們笨拙地學著當地人把硬面餅掰成小塊,然後看著攤主將滾燙的羊肉湯澆在上面。第一口下去,濃烈的羊肉味和香料味直沖腦門,辣得大家眼淚直流,卻又忍不住再吃一口。

    麻理遜居然也放下架子,和我們一起蹲在路邊的小凳上吃烤肉串。他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立刻被辣得咳嗽起來,眼鏡都蒙上了一層霧氣。珍妮哈哈大笑,遞給他一瓶冰鎮汽水。

    "其實...我父親從來沒來過中國,"麻理遜突然說,一邊用紙巾擦拭眼鏡,"我母親說,他當年在香港當兵時認識她,但退伍後就回去了。我對中國的了解,可能比你們還少。"

    夜色漸深,回民街的燈火卻更加明亮。我們穿行在人群中,品嘗著肉夾饃、涼皮、柿子餅...每一種味道都如此新奇,又莫名地有種熟悉感,仿佛這些味覺記憶早已埋藏在基因里,只是等待被喚醒。

    最後一晚,我們登上古城牆。夕陽西下,整個西安城沐浴在金色的光芒中。遠處,現代建築與古老遺跡和諧共存;近處,城牆磚石上斑駁的痕跡訴說著無數歷史故事。

    珍妮靠在城垛上,晚風吹亂她的短發︰"你們說,十年後的香港會是什麼樣子?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沒有人回答。1989年的夏天,我們站在西安古城牆上,身後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面前是無法預知的未來。但此刻,我們能感覺到一種聯系——與這片土地,與這些同伴,甚至與那些沉默的兵馬俑和石刻像的聯系。它們或許不能告訴我未來的答案,但它們提醒我記住自己是誰,從哪里來。

    但有些東西已經改變了——在西安的黃土下,在那些陶俑和石刻中,我們觸摸到了中華文明的心跳。而這心跳,正悄然改變著大家對自己、對香港、對祖國的認知。

    喜歡失敗者重生記請大家收藏︰()失敗者重生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失敗者重生記》,方便以後閱讀失敗者重生記第137章 長安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失敗者重生記第137章 長安行並對失敗者重生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