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的博弈
    調解無果後,戴世龍帶領團隊全力準備訴訟。張彩嬌再次深入調查,發現農家樂的監控清晰記錄下李強飲酒過程,以及劉剛上車時未系安全帶的畫面;她還找到事故發生路段的監控,證實李強駕車時存在車速過快的情況。周萬發走訪周邊村民,找到一位目擊證人,該證人表示看到面包車行駛軌跡異常。
    張忠民則將這些證據與法律條文緊密結合,撰寫詳細的訴訟材料。“這些證據能證明李強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同時也能體現劉剛自身的過錯。” 他向戴世龍匯報時信心滿滿。而此時的李強,在得知要走訴訟程序後,顯得愈發焦慮,多次試圖托關系說情,但都被戴世龍堅決拒絕。
    暗流涌動
    訴訟前夕,法律服務中心遭遇阻力。戴世龍接到匿名電話,對方言語威脅︰“別把事情鬧大,對誰都沒好處!” 張彩嬌在收集證據時,也感受到有人在暗中監視。面對這些壓力,戴世龍神色堅定︰“越是這樣,越說明我們走的路是對的。周萬全,查查電話來源;大家繼續推進案件,不能有絲毫松懈。”
    與此同時,孫麗的情緒也瀕臨崩潰。看著昏迷不醒的丈夫,她時常以淚洗面。周萬發多次上門安慰,鼓勵她要相信法律︰“我們會盡全力為您爭取公道,別放棄希望。”
    轉機突現
    在進一步調查中,張彩嬌發現一個關鍵線索。李強的手機里有一段與朋友的聊天記錄,聚會當天下午,朋友曾提醒他︰“晚上開車就別喝酒了,安全第一。” 這一證據表明,李強明知酒後駕車的風險,卻仍未克制飲酒。戴世龍立即將其作為重要證據提交法庭,並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法庭上,面對確鑿證據,李強再也無法辯駁。戴世龍據理力爭︰“被告作為聚會組織者和駕駛員,在明知飲酒的情況下,未履行對受惠人的安全保障義務,導致事故發生;而原告方未系安全帶,自身存在一定過錯。根據法律,被告應承擔主要侵權責任,原告自身過錯可適當減輕被告責任。” 被告律師雖試圖辯解,但在鐵證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正義的裁決
    經過激烈的法庭辯論,法院最終作出判決︰李強承擔 70 的賠償責任,需支付劉剛醫療費、護理費等共計 80 萬元;考慮到劉剛未系安全帶的過錯,自行承擔 30 責任。拿到判決書的那一刻,孫麗泣不成聲,她緊緊握住戴世龍的手︰“謝謝你們,讓我看到了希望。” 李強雖對判決結果有些不甘,但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未提出上訴。
    戴世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場判決不僅是對受害者的慰藉,更是給所有人敲響警鐘。好意施惠不是免責盾牌,無論何時,安全責任都不能忽視。”
    法治的回響
    這起案件在青山縣引起強烈反響。法律服務中心接到眾多咨詢電話,都是關于好意施惠與共同飲酒責任的問題。戴世龍借此機會,聯合方梅開展系列普法活動。在社區、學校、企業,周萬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相關法律知識;張彩嬌發放宣傳手冊,解答群眾疑問;方梅通過多篇報道,深入剖析案件背後的法律邏輯。
    青山縣的餐飲場所紛紛在顯眼位置張貼 “飲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搭乘請系好安全帶” 的標語。不少市民表示,通過這起案件,深刻認識到好意施惠中的法律責任,今後一定會更加謹慎。
    信念的堅守
    年終,青山縣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因成功處理這起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獲得市級表彰。在頒獎典禮上,戴世龍作為代表發言︰“每一次對公平正義的追尋,都是法治大廈的一塊基石。我們將繼續以法律為劍,守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孫麗也來到現場,她的眼神中雖仍有悲傷,但更多了一份堅定。她向法律服務中心深深鞠躬︰“是你們讓我相信,法律不會辜負每一個尋求正義的人。” 夜幕降臨,法律服務中心的燈光依舊明亮,張彩嬌在整理新案卷,周萬發在籌備新的普法講座,張忠民在研究新的法律動態…… 他們知道,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還有無數挑戰,但只要心懷信念,就能繼續為公平正義而戰,讓法治的光芒照亮青山縣的每一個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