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熱浪裹挾著蟬鳴,青山縣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的空調嗡嗡作響。渠成順正伏案整理資料,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辦公室的寧靜。
    “喂,是渠主任嗎?我是社區居委會的老張,甲、乙兩個小區因為樹木的事兒鬧得不可開交,都快動手了,您能不能來幫忙調解下?” 電話那頭傳來居委會老張焦急的聲音。
    渠成順眉頭一緊,立刻召集周萬發、張忠民等人。“兩小區因為樹木起了沖突,情況緊急,咱們得趕緊去現場看看。” 他一邊說著,一邊招呼大家準備相關法律資料。法務助理張彩嬌迅速將《上海市綠化條例》等法規文件整理好,裝入文件夾。
    一行人趕到現場時,兩小區的居民正圍著小區隔牆處的綠地爭吵不休。乙小區二樓業主趙某漲紅著臉,情緒激動︰“這些樹十來年沒好好修剪,我家整天暗沉沉的,連衣服都曬不干,必須把樹移走!” 甲小區的居民也不甘示弱︰“這是公共綠地,憑什麼听你的?”
    周萬發趕忙上前,舉起雙手示意大家冷靜︰“鄉親們,別吵了!我們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的,來幫大家解決問題。有話好好說,咱們講道理、講法律。”
    渠成順仔細觀察著現場,只見高大的樹木枝葉繁茂,幾乎將乙小區低層住戶的窗戶遮擋大半。他轉身詢問甲小區物業公司和業委會的負責人︰“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都沒修剪樹木呢?”
    甲小區業委會主任嘆了口氣︰“不瞞您說,小區業主大會一直難以順利召開,維修資金也用不了,實在沒辦法進行大規模修剪。”
    這時,戴世龍從人群中走出來,他有著多年信訪工作經驗,深知群眾矛盾的關鍵點。“我理解大家的難處,但這麼吵下去不是辦法。根據《上海市綠化條例》,擅自遷移、砍伐樹木是不行的。不過,樹木影響采光通風,是可以要求合理修剪的。”
    張忠民翻開帶來的法律資料,補充道︰“確實如此,條例規定,當樹木影響采光通風時,綠化養護單位應當按規範進行修剪。而且,如果要遷移或砍伐,必須經過業主大會表決和綠化管理部門審批。”
    听到這些,趙某的情緒稍微緩和了些,但仍有些擔憂︰“修剪了又怎樣?明年樹長大了,不還是老樣子?”
    周萬全耐心解釋︰“趙先生,您的擔心我們理解。但目前的情況,樹木還沒達到必須遷移或砍伐的程度。咱們可以先讓甲小區進行修剪,同時推動業主大會召開,討論後續的解決方案。”
    方梅作為晨報記者,一直在旁邊記錄著現場情況。她適時說道︰“大家看,把問題解決好,不僅能改善生活環境,還能成為鄰里和諧的典範,我可以報道出去,讓更多小區借鑒。”
    在法律服務中心成員的耐心調解下,兩小區居民的態度逐漸軟化。甲小區物業公司和業委會同意盡快對樹木進行修剪,並承諾後續會推動業主大會討論樹木的長期處理方案。趙某也表示,如果修剪後情況得到改善,願意再協商。
    接下來的幾天,張彩嬌協助甲小區制定了詳細的樹木修剪計劃,並監督其實施。渠成順和周萬發則多次組織兩小區代表進行協商,引導他們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問題。
    修剪工作完成後,趙某家的采光和通風明顯改善。但他還是有些不放心,再次來到法律服務中心。“渠主任,我擔心以後他們不履行承諾,該怎麼辦?”
    渠成順微笑著說︰“別擔心,我們會持續跟進。而且,根據法律規定,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按照程序辦事,問題一定能得到妥善解決。如果甲小區不履行承諾,您也可以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為了避免類似糾紛再次發生,中心決定開展一次關于小區綠化管理法律知識的普法活動。方梅將這次糾紛的調解過程寫成報道,在晨報上發表,引起了廣泛關注。張彩嬌制作了精美的宣傳海報和手冊,詳細介紹綠化條例中關于修剪、遷移、砍伐樹木的規定。
    在普法活動現場,渠成順站在台上,拿著修剪前後的對比照片,向居民們講解︰“大家看,合理修剪既能保護綠化,又能解決采光通風問題。如果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依法依規處理,千萬不能沖動。”
    戴世龍和周萬全在台下耐心解答居民的疑問,周萬發還分享了一些調解類似糾紛的經驗。活動結束後,不少居民表示受益匪淺,對綠化法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甲小區在法律服務中心的協助下,順利召開了業主大會,就樹木的長期管理方案達成了共識。兩小區的居民也因此事增進了理解,關系變得更加融洽。
    青山縣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的成員們,用專業和耐心,化解了一場因樹木引發的矛盾,也在居民心中種下了法治的種子。他們明白,每一次調解、每一次普法,都是為社區和諧穩定貢獻力量,而這份事業,值得他們一直堅守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