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午後,蟬鳴在窗外此起彼伏。青山縣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里,渠成順正端起茶杯,電話鈴聲驟然響起。
    “喂,是渠主任嗎?我是青山綠錦實業有限公司的林總,我們被侵權了,想請您幫我們維權!”電話那頭,林總的聲音焦急又憤怒。
    第二天一早,林總帶著厚厚的文件袋匆匆趕來。原來,青山綠錦實業有限公司多年前成功注冊了“錦藝”商標,主打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織錦工藝品,產品暢銷省內外。可最近,他們發現青山縣魯錦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和青山禮邦家紡有限公司在其生產銷售的類似產品上,不僅使用了“錦藝”字樣,還宣稱自家產品是傳承本地千年織錦工藝的正宗代表,這讓綠錦公司的產品銷量和口碑都受到了極大沖擊。
    “他們這是明目張膽地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林總用力拍著桌子,“我們投入了多少心血才打響‘錦藝’這個品牌,不能就這麼被他們毀了!”
    渠成順仔細翻閱著材料,眉頭漸漸擰緊。周萬發湊過來,看著商標注冊證書和侵權產品照片說︰“從表面看,對方確實存在侵權嫌疑,可就怕他們辯稱‘錦藝’是這一帶織錦產品的通用名稱。”張忠民點頭表示贊同︰“沒錯,這種情況下,判斷‘錦藝’是否為通用名稱就成了關鍵。”
    團隊立刻展開深入調查。張彩嬌走訪本地的手工藝品市場、老字號店鋪,收集商家和消費者對“錦藝”一詞的認知;周萬全則鑽進圖書館和檔案館,查閱地方史志、民俗資料,探尋本地織錦工藝的歷史淵源。方梅也緊跟調查進度,準備將事件全過程報道出去。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從走訪結果來看,大部分商家和消費者都認為“錦藝”特指綠錦公司的產品,而非泛指所有織錦;而在歷史資料中,雖然本地織錦工藝源遠流長,但“錦藝”一詞是綠錦公司創立品牌後才逐漸被大眾知曉,並非傳統約定俗成的名稱。
    然而,在法庭上,魯錦工藝品公司和禮邦家紡有限公司的代理律師卻振振有詞︰“‘錦藝’是本地織錦產品的通用名稱,我們使用這個詞是正當合理的,不存在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渠成順站起身,沉穩地回應︰“根據裁判要點,判斷具有地域性特點的商品通用名稱,要從多方面綜合分析。首先,‘錦藝’並非在本地約定俗成、長期普遍使用並為相關公眾認可的名稱,市場調查顯示,多數人認為它代表綠錦公司產品;其次,織錦工藝雖歷史悠久,但‘錦藝’與工藝形成並無直接關聯;最後,織錦原料在本地普遍生產,但這與‘錦藝’是否為通用名稱並無必然聯系。所以,被告所謂‘錦藝’是通用名稱的說法不成立。”
    接著,張忠民展示了侵權產品與綠錦公司產品的對比圖,以及被告不正當宣傳的證據︰“被告不僅在產品上使用‘錦藝’字樣誤導消費者,還虛假宣傳自家產品為正宗傳承,嚴重損害了綠錦公司的聲譽和利益,構成不正當競爭。”
    法官認真听取雙方陳述,仔細審查證據。最終,法院判決魯錦工藝品公司和禮邦家紡有限公司停止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並賠償綠錦公司經濟損失。
    拿到判決書的林總眼眶泛紅︰“感謝你們,讓我們的品牌得到了公正的對待。”這場官司不僅為綠錦公司挽回了損失,也為其他企業在面對類似侵權時提供了參考範例。渠成順和團隊再次用專業和努力,𥕜衛了法律的尊嚴與企業的合法權益 。
    喜歡律政鋒芒請大家收藏︰()律政鋒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