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城樓之上。
秋風卷著細沙拍打在斑駁的城牆上,發出“沙沙”的聲響。夏淮安站在垛口旁,遠眺北方——北狄大軍的營帳已撤得干干淨淨,只留下滿地馬蹄印和熄滅的篝火堆。
“牛總兵,”他轉身看向身旁的將領,“北狄雖退,但未必死心。他們此次退兵,一是懾于我華夏軍火器之威,二是後方另有異動,可能與羅剎國有關。但草原部落向來狡詐,難保不會去而復返。”
牛行遠抱拳,鎧甲發出輕微的金屬踫撞聲“東家放心!末將必死守雁門關,絕不讓狄騎再進一步!”
夏淮安點點頭,走到王振山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振山,你率領的一萬步兵留下,助牛總兵守城。二百步槍軍留給你用。我帶著騎兵營和狙擊手,與中高的十萬大軍匯合。”
查中高統領十萬華夏大軍,原本也要奔赴雁門關,但夏淮安決定議和之後,派傳令兵通傳大軍停在中州邊境,原地休整待命。
“是,東家!”王振山行軍禮領命,沒有多說一字。他當然明白夏淮安與十萬大軍去中州匯合的目的——必定是直指京城!
而他,就是做好北邊的屏障,保證北狄方面無法趁虛而入!
“牛總兵,”夏淮安叮囑道“振山在巴州的日常軍務就是鎮守劍門關,他統領的華夏軍同樣有守關的經驗,另外還有專門配合天雷的戰術和武器。所以,如遇北狄大軍卷土重來,希望你能以振山的指揮為主。”
“是,東家!末將是王將軍的手下敗將,豈敢喧賓奪主!”牛總兵鄭重道“末將用兵雖不高明,但大事上並不糊涂,請東家放心!這雁門關,末將和王將軍,一定將其守衛的固若金湯!”
“很好!”夏淮安贊道,然後壓低聲音,“另外,關內若有朝廷密探,務必盯緊。北狄此次退兵,朝廷必有反應。若有人暗中傳遞消息,或試圖煽動軍心……”
“格殺勿論!”牛行遠眼中寒光一閃。
夏淮安拍了拍他的肩膀,沒再多言。
當夜,雁門關內。
一隊商旅緩緩駛出南門,車馬輜重滿載貨物,粗麻布遮蓋得嚴嚴實實。商隊首領是個面容普通的中年男子,頭戴氈帽,腰間別著一把算盤,活脫脫一個走南闖北的商賈。
守城士兵例行檢查,掀開麻布一角,只見車內堆滿蜀錦、茶葉和琉璃器皿,在月光下泛著瑩潤的光澤。
“放行!”士兵揮了揮手。
商隊緩緩駛出城門,車輪碾過青石磚,發出沉悶的“咯吱”聲。
沒人注意到,商隊最後一輛馬車的麻布下,藏著幾口貼著“巴州老窖”封條的酒壇——壇內裝的不是酒,而是步槍和子彈。
更沒人發現,其中一個普普通通的商隊護衛,正是夏淮安。
三日後,官道旁的密林中。
夏淮安摘下斗笠,抹了把額頭的汗水。秋日的陽光透過樹葉間隙,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東家,”王清芷從樹後閃出,低聲道“前方十里就是中州地界,查將軍的先鋒營已在那里接應。”
夏淮安點點頭,目光掃過身後偽裝成伙計的狙擊手們——這些年輕人眼神銳利如鷹,腰間鼓鼓囊囊的包袱里藏著拆解的步槍部件。
“傳令,”他沉聲道,“所有人更換裝束,棄車騎馬,加快腳程!”
片刻後,商隊搖身一變,成了一支鏢局押鏢的隊伍。旗幟上“威遠鏢局”四個大字迎風招展,馬背上馱著的“貨物”也換成了標著“藥材”“綢緞”的木箱。
一日後,中州邊境,華夏軍大營。
查中高早已率十萬大軍在此駐扎數日。當哨兵通報“威遠鏢局”抵達時,他大笑著迎出帳外“哈哈哈!東家這出‘商旅變鏢師’的戲碼,演得可真像!”
夏淮安翻身下馬,拍了拍查中高的肩膀“老五,軍中可有異動?”
查中高壓低聲音“朝廷派了三波探子,都被咱們的人‘請’去喝茶了。朝廷方面,正在大規模調集軍隊,拱衛京畿,更有四路大軍,從不同方向挺進,意欲切斷我軍與巴州的接應,形成合圍之勢。”
“聖旨怎麼說?”夏淮安問道。
“說咱們謀逆,令所有親王、各州郡府兵、各路大軍,圍攻華夏、進攻巴州。”查中高不屑的笑道“但天下百姓可沒那麼傻,別說燕州百姓對華夏軍十分擁護,就連中州的百姓,都在私下議論,說華夏打敗北狄,是大功臣,皇帝上了奸臣的當,才會誅殺忠良!”
“可不是嗎!”鄭伏虎說道“大乾外戰必敗,已有數十年!每次戰敗朝廷都要賠錢糧,給各州加賦稅,百姓怨聲載道。如今好不容易打敗了北狄,不用交稅,不用賠錢,百姓歡欣鼓舞,卻見朝廷反而要誅殺大功臣,自然有些怨言。”
“不止是百姓,就連朝廷之中,也有大臣為咱們華夏說話。”查中高說道。
“哦?”夏淮安一愣“是誰?”
“兵部侍郎趙岩。”查中高說道“據說他據理力爭,認為此事下旨除掉華夏,讓忠良心寒,讓民意沸騰,此言惹怒了太後,當庭就被革職入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夏淮安點點頭“趙岩這種人越多越好。若是攻破京城,切記將他救出來。”
“屬下記住了!”查中高點點頭“東家,朝廷竟然已經先撕破臉,咱們是否已經做好了直取京都的準備呢?”
夏淮安微微一笑“不急!咱們先用輿論戰。”
“清芷,你字寫得好,幫我擬一份檄文。內容是”
“《討大乾妖後檄》!”
“華夏軍統帥、巴州節度使夏淮安,告天下萬民書
蓋聞社稷之重,非一人可私;神器之尊,豈妖後可竊?
今有大乾太後呂氏,牝雞司晨,穢亂宮闈,與樊相通奸生幼子秦王,結黨營私,禍國殃民!其罪昭昭,罄竹難書!
其一,亂政專權,謀害忠良。
先帝駕崩,本應還政于君,然妖後垂簾,架空天子,誅戮大臣。巴州節度使夏淮安,忠心為國,平定闖逆,收復劍門,保境安民,功在社稷。然妖後忌憚賢能,屢遣刺客暗害,更斷我巴州軍餉糧草,欲置忠良于死地!
其二,勾結外敵,出賣邊關。
妖後為除異己,竟私通北狄,斷雁門關糧械,致邊軍饑疲,狄騎長驅。若非華夏軍星夜馳援,燕州百萬生靈,早已遭狄人屠戮!此乃叛國之罪,天地不容!
其三,縱子橫行,魚肉百姓。
秦王仗母後之勢,強佔巴州貢糧六百萬石、稅鹽一百萬斤,劫掠民脂民膏。去歲各州糧荒,百姓易子而食,而秦王仍高價售糧以謀巨利,致使餓殍遍野!夏淮安參表彈劾,竟遭妖後污蔑‘蔑視皇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其四,倒行逆施,天怒人怨。
妖後偏愛秦王,為偏袒秦王,不顧朝廷法度。更有廢長立幼之心,欲廢當今天子,改立秦王。此乃謀逆大罪,亂我大乾宗法!更兼任用酷吏,橫征暴斂,致使九州沸騰,民不聊生!
嗟乎!
夏淮安本布衣,蒙陛下簡拔,委以巴州重任,數年以來,夙夜憂勤,唯恐負國。然妖後步步緊逼,斷我生路,污我清名,使我巴州軍民,退則家破人亡,進則背負反賊罵名!
今不得已,揮師北上,非為謀逆,實為除奸!
三軍將士,皆為大乾子民,豈忍見妖後禍國,秦王虐民?
天下百姓,皆為我同胞骨肉,豈能坐視奸佞當道,社稷傾頹?
故今日之役,只為四事——
一曰誅妖後呂氏,清君側之奸!
二曰擒秦王逆黨,正國法綱常!
三曰還政于天子,復大乾正統!
四曰開倉賑萬民,解天下倒懸!
凡我大乾軍民,若明大義,當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助紂為虐,則天兵所至,玉石俱焚!
檄文到日,望風響應。倘有愚頑,九族誅滅!
華夏軍統帥 夏淮安。
大乾景和十三年 秋。”
喜歡我為華夏打江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為華夏打江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