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了,怎麼感覺這罷工,有種愈演愈烈的感覺?”
罷工進入第三周,小雷石終于感覺到了這次罷工與以往的不同。
與華夏娛樂圈的運作模式截然不同,在米國好萊塢,一個劇本的完成遠非創作的終點,而恰恰是漫長打磨過程的開始。
劇本寫好之後,往往要經歷一輪又一輪的修改,仿佛永遠沒有真正“定稿”的一天。
一遍不行,就來兩遍。
兩遍若還不夠,那就第三遍、第四遍……甚至更多。
若有金主對某處情節不滿意,提出修改意見,編劇團隊就得據此調整——畢竟資本的聲音在好萊塢從來不容忽視。
前前後後歷經多少次修改,常常連參與者自己都數不清。
而編劇也往往不是一個人,可能是一組人、好幾個團隊,甚至歷經多次更換,到最後連最初是誰寫的都可能模糊不清。
這種高度工業化和集體化的創作模式,與華夏影視界中常由單一編劇主導、一稿定乾坤的傳統形成鮮明對比。
有時候,即便劇本已經“定稿”,甚至電影已經開機,某些場景或對話仍可能被要求重寫。更有甚者,電影已經拍攝完成,進入後期階段,仍可能因為試映反饋或高層意見而重新補拍、修改結局。
因此,編劇在好萊塢的地位和作用,遠比在華夏影視界要重要和持續得多。
在米國好萊塢,電影制作完成後並非立即公映,而是先在內部進行小範圍放映,收集導演、制片人、乃至投資方的意見,並依據這些反饋進行微調,哪怕只是修改幾句台詞或者調整鏡頭順序。
這種對細節的苛刻追求,是好萊塢工業體系的一大特色。
即便是進入宣發階段,編劇同樣不能休息,他們需要配合營銷團隊撰寫宣傳材料、訪談提綱,甚至為不同市場設計不同的海報和劇情梗概。
可以說,從項目孵化到最終上映,編劇始終參與其中,深度綁定。
也正是因為這種全程參與和專業性,好萊塢編劇的薪酬與社會地位,普遍高于華夏同行。
當然,二十年後,華夏影視產業逐漸向標準化、工業化靠攏,這種差距才開始慢慢縮小……
…
法版電影《觸不可及》的法版拍攝地主要位于巴黎,其中跳傘場景選在了多龍河畔維拉爾的比桑山,以陡峭壯美的山勢和開闊的天空背景著稱。
而李琦則取景于費城的街道與外景,這座城市特有的工業感與人文氣息為影片注入了不同于歐洲版本的美式現實主義基調。
至于跳傘橋段,則是在賓夕法尼亞州的鷹山保護區完成拍攝,那里地勢起伏、視野遼闊,是完成高空鏡頭的理想之地。
劇組的氣氛,原本頗為嚴肅認真。
然而凱文•哈特一來到費城,整個人仿佛被這座城市特有的市井氣息點燃,變得活躍又略帶痞氣。
“先生們,女士們,歡迎來到我成長的社區——”他笑著對劇組人員說,“我小時候就混在北部第15街與毅力街交界這一帶,費城,說白了,是個犯罪之都。”
“我們這的死亡率全世界排名第三,光這個月就已經發生了五起謀殺案。”
他聳了聳肩,語氣里帶著一種復雜的自豪與無奈,“你們知道,這兒當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但我還是愛它。因為這是我的家,我太了解這里了。”
“這兒有我從小到大支持的超級碗球隊,老鷹隊…我簡直為費城流血。現在如果你割我一刀,流出來的準是綠和白——沒騙你,兄弟,我一生都是老鷹隊死忠。”
凱文•哈特還給大家講了自己在費城成長的經歷“那時我和我媽剛從自助洗衣房走出來,一個拿著槍的男人逼近她,要她交出系在腰上的腰包,我媽不肯,說里面啥也沒有。”
“那劫匪搶過腰包一看,果然只有幾個游戲代幣,一氣之下把它扔回給我媽,還罵她是‘窮女人’。”
講到這里,凱文語氣沉了下來,“兄弟你知道嗎,他搶我們我可以忍,但他羞辱我們,說我們是窮逼——這我忍不了。”
“就是從那時候起,我發誓我一定要變成有錢人,去他媽的窮逼人生…”
布萊恩•科蘭斯頓本來已經快要進入戲劇狀態,繃著的表情瞬間被這段真實又心酸的回憶打破,笑得直不起腰。
凱文就是天生的抽象人,天生自帶荒誕與現實交織的敘事能力。
拍攝間隙,他還跑去給大家買三明治和芝士牛排,並強調“我只吃費城本地的芝士牛排,別地方的?看都不看。”
…
李琦在米國待了這麼久,原定的計劃已基本完成。
《決戰中途島》項目穩步推進,由卓韋緊盯,無需他再多操心。
米高梅與奈飛的合作也已順利拿下,他決定在回國前再跟進一下《觸不可及》的拍攝進展。
因此簽完各項合同後,他便打算飛往費城劇組。
恰巧顏丹辰大學的課程告一段落,她給李琦打電話說要來米國探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李琦干脆建議“你別來洛杉磯了,直接來費城吧,順便當旅行。”
“李琦!”
“這兒!”
顏丹辰站在接機口,一見到李琦就又蹦又跳地跑過來,卻突然瞥見一旁的向英宇,頓時有些臉紅。
在外人面前,她總是放不開。
反倒是李琦非常自然,上前一把抱住她,結結實實地親了一口。
“想死我了。”
“別鬧…有人看著呢。”
向英宇識趣地扭頭看向四周。
經過這段日子的相處,他早已習慣了李琦的“多面作風”在內地和香江,他嚴謹自律,是個典型的有為干部。
而在海外,他當街親吻、不拘小節——相當放得開。
“听說卓韋、孔陽、黃建鑫他們也都來了,他們人呢?”
“都在拍戲呢!正好,我們也去探個班。”
這時,一位米國觀眾認出了顏丹辰,主動上前打招呼,讓她又驚又喜“她居然看過我的《穿藍色條紋睡衣的男孩》!”
這一點,連李琦也不得不服。要說在米國觀眾當中的認知度,顏丹辰確實比他還高。
向英宇開車送他們前往酒店。
回到房間後,顏丹辰聊起在機場巧遇劉小慶的事。
“她來米國干嘛?”
“不太清楚。不過另外一個人,你絕對猜不到是誰。”
“姜紋?”
顏丹辰眼楮頓時睜得老大“你怎麼知道?”
“棒小伙和老嫂子嘛,這組合經典。”
顏丹辰忍不住感嘆“早十年他們倆就被人津津樂道了,想不到十年過去,還能這麼干柴烈火…真不服不行。”
說完她悄悄瞄了李琦一眼,不自覺地聯想自己和他的年齡差。
李撓了撓頭,心里嘀咕其實劉姥姥最猛的年紀還得是二十年後…
那位“老嫂子”才是真開放——後世還有個著名場面,一位大媽見到一位在華夏旅行的小黑博主,竟直接問人家“下面是不是也是黑的?”
這些風雨韻事,就不在此贅述了。
…
第二天一早,兩人精神抖擻地來到劇組。大家一看到李琦出現,都不自覺地停下手中工作。
“不用管我,你們繼續拍,別耽誤進度。”
李琦靜靜在一旁觀察,看著看著卻漸漸皺起眉頭,感覺哪里有些不對。
現場他沒有多說,只對黃建鑫低聲交代了一句“劇組收工以後,開個會。”
導演黃建鑫、制片人孔陽、攝影老包、道具老楊,以及幾位從國內來的幕後人員一听要開會,都有點摸不著頭腦。
“開啥會啊?”
“不知道啊,李總要講話?”
“是要做思想工作?”
盡管很多人總覺得“思想工作”沒必要,但老一輩從業者卻始終堅信思想統一至關重要。尤其是跨國合作中,美方演員自有其表演體系。
而李琦必須要確保中方團隊至少理解《觸不可及》的核心表達是什麼。
…
傍晚時分,所有人準時到場。
“臨時開個會,顏丹辰,你幫忙記錄一下,我簡單總結幾點。”
李琦環視一圈,並沒有空談“思想問題”,而是直入主題“之前我來的時候就說過,要學會用米國人和好萊塢的思維拍戲,而不是我們一貫擅長的宏大敘事。”
“我們不需要試圖為整個社會、歷史或人類經驗某種全面、統一、終極的解釋框架——我們不需要宏大敘事。”
“就拿《觸不可及》來說,它講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相互踫撞、彼此救贖的故事。這就是主線。”
“一邊是年近50的富豪,曾是跳傘愛好者,卻因一場事故導致頸部以下癱瘓,只能靠輪椅和護工生活。他住在市中心頂級豪宅,生活優渥卻極度孤獨。
身體的殘疾讓他與世界隔絕,身邊的家人、朋友、護工都因他的‘脆弱’而過度小心,要麼充滿同情,要麼帶著功利,沒人把他當作正常人看待。”
“另一邊則是出身貧民窟、剛從監獄出來的黑人青年,他來應聘護工只不過是為了拿一張《拒絕錄用證明》,好去領救濟金。他對‘照顧癱瘓富豪’一竅不通,甚至對菲利普的殘疾沒有一絲刻意憐憫。”
“這樣的兩個人撞在一起,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德里斯的‘散漫’令菲利普的家人不滿,德里斯也因家庭瑣事,比如養母和弟弟的困境,情緒崩潰,一度離開。”
“可分開之後,兩人才意識到彼此有多重要,菲利普重新陷入孤獨,連吃飯都失去了滋味;德里斯也才發現,自己早已將菲利普視為家人,而不只是雇主。最終,德里斯回到菲利普身邊,陪他見到筆友,也真正幫他走出了內心的‘癱瘓’……”
“這個故事的內核在于——‘觸不可及’的從來不是身體,而是人心……”
李琦將故事內核層層梳理清楚,突然敲了敲桌子問道“你們憑什麼覺得來了幾天就能拍出真正的米國社會?你們覺得米國觀眾能看懂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全場無人回答。
“華夏人拍的電影為什麼常常不受米國觀眾歡迎?不是因為文化隔閡多難跨越,而是我們總愛故弄玄虛,沒有聚焦于人類共性的情感。”
“……”黃建鑫被說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他想反駁,卻張了張嘴什麼也說不出來。
畢竟相比李琦在米國接連推出的爆款電影和劇集,他自己至今還沒有任何國際成績。
李琦並沒有盯著他,而是繼續看向眾人說道“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是沒有人性的。大家都倡導家庭穩定、親人和睦,都渴望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我們這部片子瞄準的就是這樣的共性題材。為什麼要拍它?我在這里明確說一句就是為了沖刺奧斯卡。”
“別覺得功利,要想拿獎,你就得吃透米國的思想風潮。我知道有人總想夾帶點‘私貨’,但你要明白——只有先贏,才有話語權,贏家通吃,自有大儒替你辯經。”
李琦自己其實有時候也夾帶私貨。
這就好比《意林》總是說外國女人多麼幸福、地位多高,華夏女性權益多麼低、遭遇多麼不公……
可就簡單一件事外國女性結婚後要冠夫姓!這真是女權的體現嗎?
很多華夏女性表示不敢相信“都什麼年代了,世界上還有這種事?”
但你只要問一句“知道希拉麗•克林頓嗎?她為什麼姓克林頓?”
對方準會卡殼。
這時候,如果你再補一個看傻子的眼神補刀就更好了。
這些捅老妹肋條的事情,點一下,他們既難受,又不至動筋骨,但關鍵是你得熟悉怎麼捅肋條,而不是上來就宏大敘事。
“現在明白了嗎?”李琦再次敲了敲桌面。
經他這麼一講,在場所有人的眼神都變得不一樣了。
目標也更加清晰起來。
…
ps冷知識米國在上世紀 70年代才陸續廢除強制冠夫姓的律法,可即便到了 101novel.com04年,還是有超過 80的女人冠夫姓。
拉鏈頓老婆早期沒有冠夫姓,結果被選民教做人,最後還是冠了夫姓。
華夏所謂夫姓,實際上是大清亡了之後,為了西化風潮,玩了一段時間,往後都沒有。
喜歡華娛踩著娜英馮褲子成為頂流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娛踩著娜英馮褲子成為頂流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