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

第587章 劉表奉詔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是昆哥 本章︰第587章 劉表奉詔

    就在這時,一只有力的大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緩緩將他攙扶了起來。

    劉和抬起頭,透過朦朧的淚眼,看到唐王劉昆不知何時已經來到了他的身邊。

    劉昆看著這位年齡和自己相仿、但輩分卻低了一輩的宗室子弟。

    用緩和的語氣說道“玄泰(劉和的表字),節哀順變。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他對劉和有些了解,知道其在吏部左侍郎任上,雖能力尋常,但勝在為人沉穩,兢兢業業。

    劉和急忙收斂起悲聲,恭敬地彎下身子,向劉昆行了一個大禮。

    他的聲音因為悲傷和哭泣而有些沙啞,哽咽著說“多謝唐王的大恩,為吾父操持身後事。給了他如此隆重的哀榮……吾父泉下有知,也一定會感念王叔您的恩德。”

    劉昆的語氣中也帶著沉痛,緩緩說道“伯安公(劉虞的表字)一生清廉儉樸,忠義無雙,勞苦功高。他的離去,是我們朝廷和宗室的一大損失啊。”

    這已是對宗正劉虞極高的評價了,讓劉和感動得再次淚如雨涌。

    風光的葬禮雖然結束了,但哀悼和沉寂之後,朝廷的運轉並不會因為某個人的離去而停止。

    很快,劉昆便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難題,宗正這個重要的職位,從此空缺了出來。

    到底該由誰來接替這位德高望重的漢室宗親,來執掌管理皇族事務的宗人府呢?

    劉昆站在書案前沉思,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打著那份寫有幾位候選宗親名字的奏疏,陷入了抉擇之中。

    數日後,唐王劉昆于王府議事廳召見四大謀士荀攸、賈詡、郭嘉、許攸。

    數日後,唐王劉昆于王府議事廳召見四大心腹謀士——荀攸、賈詡、郭嘉、許攸。

    廳內青銅香爐中青煙裊裊,四人分坐兩側,面色沉靜,皆知此次議事關系重大。

    荀攸率先開口,聲音沉穩“宗正之職,需宗室中德高望重者任之。依某之見,宜從長安宗親中擇一賢能,如工部尚書劉曄。其人才學兼備,且深得王爺信任。”

    賈詡輕撫長須,搖頭道“公達之言雖有理,然劉曄雖賢,資歷尚淺。宗正掌皇族名籍、世系譜牒,非德望深厚者不可服眾。愚以為,當從宗室中選一老成持重者——何不召荊州劉表入長安?”

    眾人聞言,皆面露驚訝之色。

    此時,郭嘉緩緩放下茶盞,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光芒“文和之言,正合我意。以劉表接任宗正一職,此計甚妙,妙呀!”

    廳內頓時一片寂靜。

    許攸蹙眉反駁“此議未免過于激進!當今天下,王爺已統北方,荊、益未附。文和與奉孝欲以宗正之職為餌,試探諸侯。然劉表坐擁荊州,兵精糧足,豈會輕離巢穴?”

    郭嘉輕笑起身,踱步至廳中懸掛的巨幅地圖前,手指荊州方位“此計之妙,正在于此!劉表若來長安,則荊州群龍無首,朝廷可不費一兵一卒收復荊襄九郡;若他不來,便是抗旨不尊,王爺正可名正言順發兵討逆!”

    許攸不以為然“奉孝未免異想天開!劉表豈是三歲孩童?彼在荊州經營十余載,焉能自投羅網?”

    郭嘉轉身,目光炯炯“正因為劉表非愚鈍之輩,此計方可行之。劉表素以漢室忠臣自居,王爺若以宗正高位相召,彼若拒之,必失天下人心;若來之,則荊州易主。且——”

    他壓低聲音,“某聞荊州內部,蔡、蒯二族與劉表已有裂隙,龐、黃兩家態度不明。劉表其人心疑而寡斷,必自陷猶豫之中。”

    荀攸沉吟片刻,緩緩點頭“奉孝之策,雖險而妙。如此一石二鳥,既可試探劉表忠心,又可為日後用兵埋下伏筆。”

    賈詡亦微微頷首“某附議。然需遣一能言善辯者往荊州宣旨,方可成事。”

    劉昆一直靜听眾人議論,此刻終于開口道“奉孝之策,甚合孤意。即刻擬詔,召劉表入長安繼任宗正。另派潁川辛評為使,前往荊州宣旨。”

    詔書抵達襄陽時,荊州牧劉表正于府中賞玩新得的一幅名人字畫。

    聞听長安來使,他眉頭微蹙,吩咐左右迎客于正廳。

    辛評乃潁川名士,舉止從容。

    他展開詔書,朗聲宣讀“陛下詔曰宗正劉虞薨逝,國失棟梁。荊州牧劉表,漢室宗親,德高望重,特召入長安繼任宗正之職,掌皇族譜牒,欽此。”

    劉表接旨,手微微顫抖。

    他屏退左右,獨留辛評于密室。

    燭光搖曳,映照他陰晴不定的面容“仲治先生,此詔何意?唐王真欲劉某離荊州赴長安?”

    辛評拱手道“明公豈不聞劉虞之葬?唐王親自主祭,賜哀榮極盡。今宗正之職,非德高望重之宗親不可任。唐王念明公鎮守荊州之功,故以重任相托。”

    劉表踱步至窗前,望見院中銀杏新葉搖曳“荊州雖安,然東有孫權、曹操……吾若離荊州,此地恐生變亂。”

    辛評輕笑“明公多慮矣。唐王已平北方,天下十得其七。荊州雖重,然較之宗正掌皇族事務、序錄嫡庶之重任,孰輕孰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他壓低聲音,“且明公豈不見劉虞之子劉和?其父逝後,仍得唐王厚待,授吏部左侍郎之職。明公若赴長安,必得唐王倚重,子孫無憂矣。”

    劉表默然良久,辛評的話語在他腦中回蕩,但更深層的憂慮卻如潮水般涌來。

    唐王劉昆與他同出魯恭王一脈,這份血緣在太平年月是助力,在這亂世卻可能是引來猜忌的禍根。

    劉虞剛逝,這位新任唐王便如此急切地召他入京,美其名曰委以宗正重任,實則豈非調虎離山?

    荊州雖大,卻非鐵板一塊。

    蔡瑁、蒯良等人,表面恭順,實則各懷心思,與本土豪族牽連甚深。

    他劉表單騎入宜城,費盡心血才勉強穩住局面,然而這些地頭蛇從未真正臣服。

    更何況,東有孫權虎視眈眈,時刻牢記孫堅之死的大仇心……

    “吾若一走,這荊襄九郡,恐怕轉眼就要易主了。”

    然而,抗旨不遵的罪名同樣沉重。

    唐王已定北方,聲勢正隆,正好缺一個名正言順征伐荊州的理由。

    劉虞之子劉和確受厚待,但這份“仁慈”之下,又何嘗不是一種警示與挾制?

    辛評的話再次浮上心頭“…子孫無憂矣。”

    這話像綿里藏針,是許諾,也是威脅。

    若繼續留在荊州,與日益強大的中央對抗,前景莫測。

    若順從前往長安,雖失去了荊州根基,卻或許能憑宗親身份,在長安權力格局中謀得一席之地,為子孫掙個安穩前程。

    劉表深知自己的優柔寡斷有些誤事,但此刻的抉擇關乎著他這一脈的存亡。

    罷了,眼下形勢比人強,或許暫且順從,以退為進,方是保全之道。

    他長長吁了一口氣,艱難地下了決心道“先生之言甚是。某……自當奉詔。”

    喜歡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方便以後閱讀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第587章 劉表奉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第587章 劉表奉詔並對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