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中軍大帳內,氣氛與外面彌漫的血腥與焦糊味截然不同,卻也同樣熾熱。
數十支牛油巨燭將帳內照得亮如白晝,映照著一張張或興奮、或凝重、或沉思的臉龐。
剛剛取得的輝煌勝利,如同醇厚的美酒,讓每一個在座的江東將領都面色潮紅,
眉宇間洋溢著難以抑制的激動與自豪。
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戰意和某種…權力的味道。
周瑜高坐主位,一身儒雅的錦袍也掩蓋不住他此刻逼人的銳氣。
這位年輕的大都督,無疑是這場盛宴的焦點。
他的臉上帶著勝利者的自信光輝,目光掃視帳下諸將,充滿了掌控一切的氣度。
赤壁的一把大火,不僅燒毀了曹操的艦隊,也徹底點燃了周瑜心中的雄心。
“諸位!”周瑜的聲音清朗而有力,瞬間壓下了帳內低低的議論聲,
“赤壁一戰,賴主公洪福,將士用命,我等幸不辱命,大破曹賊八十三萬大軍!”
帳內頓時響起一片低低的歡呼和贊嘆。
雖然“八十三萬”這個數字帶有夸張的成分,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場勝利的分量有多重。
“然,曹賊雖敗,其本人尚在!”
周瑜話鋒一轉,眼神陡然銳利起來,
“此獠不死,北方終為肘腋之患!
今曹軍新敗,士氣崩潰,組織渙散,正是乘勝追擊,一舉將其擒殺或剿滅,畢其功于一役的天賜良機!
我意,親率精銳,兼程追擊,務必在曹仁援軍趕到之前,截斷其歸路,將曹操及其殘部,徹底殲滅于烏林以北!”
他的話擲地有聲,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決心。
帳內頓時安靜了一瞬,隨即爆發出更為熱烈的響應。
“都督英明!”
年輕氣盛的呂蒙第一個站了出來,他剛剛在戰場上立下大功,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曹賊如今如同喪家之犬,我軍士氣正盛,正當窮追猛打,將其徹底消滅,以絕後患!”
“末將附議!”
韓當、蔣欽等幾位以勇武著稱的水軍將領也紛紛表態,
他們麾下的水軍在此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刻自然希望能將戰果擴大到極致。
追亡逐北,擒殺曹操,這可是足以名垂青史的蓋世奇功,誰不心動?
一時間,帳內主戰之聲甚囂塵上,仿佛曹操已經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被這勝利沖昏了頭腦。
“都督,”魯肅站了出來,他神色凝重,與周圍的狂熱氣氛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乘勝追擊固然是好,但此時是否過于急切了?”
周瑜眉頭微不可查地一蹙,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子敬有何高見?”
魯肅拱手道︰
“曹軍雖敗,但護衛曹操突圍的,皆是其百戰精銳,尤以虎衛軍最為悍勇。
我軍連日大戰,將士疲憊,傷亡亦是不小。
烏林以北,道路崎嶇,地形復雜,非我江東水軍所長。
若貿然深入,糧草轉運困難,一旦遭遇曹軍伏擊,或是被曹仁的援軍纏住,恐陷入不利之境。”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況且,曹軍新敗,必然拼死抵抗,所謂‘困獸猶斗’。
我軍縱能勝之,自身損耗也必定巨大。
與其冒險追擊,不如先穩固江防,肅清殘敵,收繳糧草軍械,擴大戰果。
同時,可分兵略取荊南四郡,將實際利益握在手中,方為上策。”
魯肅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不少頭腦發熱的將領頭上。
帳內的氣氛頓時冷卻了不少。
老將程普也適時開口,聲音低沉而穩重︰
“子敬所言極是。我軍將士多習水戰,陸地追擊,尤其是深入敵境作戰,經驗不足。
曹軍雖敗,騎兵尚有一定實力,若其利用騎兵優勢襲擾我軍後路,斷我糧道,則我軍危矣。
且時近寒冬,北方天氣嚴寒,我軍南人恐難適應,疫病亦不得不防。
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方是萬全之策。”
程普在軍中威望甚高,他的話分量極重。
不少原本支持追擊的將領也開始猶豫起來,覺得魯肅和程普的擔憂不無道理。
周瑜的臉色有些不太好看了。
他目光掃過魯肅和程普,又看向了另一側一直默然不語的諸葛亮。
“孔明先生以為如何?”周瑜問道。
雖然他內心傾向于追擊,但也知道諸葛亮智謀過人,他的意見不能不听。
更何況,諸葛亮代表著劉備,也是這次聯盟的重要一方。
諸葛亮輕搖羽扇,從容起身,微笑道︰
“都督與子敬、德謀程普字)所言,皆有道理。
乘勝追擊,可一勞永逸;穩固防守,則可保萬全。
亮以為,此事需權衡利弊,審慎處之。”
他這話說了等于沒說,滴水不漏,卻又將皮球踢了回來。
但我知道,以諸葛亮的智慧,他絕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判斷。
他如此表態,顯然是不想直接與意氣風發的周瑜產生正面沖突,同時也在觀察局勢,等待更合適的時機。
他繼續說道︰
“曹操勢大,根基在北,非一戰可滅。今赤壁雖勝,然其元氣未傷根本。
若我軍追擊過急,致使損失慘重,則曹操他日卷土重來,我等又將如何抵擋?
況且,荊州之地,百廢待興,劉豫州劉備)兵微將寡,亦需休養生息,方能為聯盟分憂。
依亮之見,窮寇莫追,保存實力,徐圖後計,或更為穩妥。”
諸葛亮的話語雖然委婉,但立場已經很明確,他是站在魯肅和程普這一邊的。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既考慮了江東自身的消耗,也點明了劉備方面的困難,將聯盟的整體利益擺在了台面上。
我注意到,諸葛亮在說到“劉豫州兵微將寡,亦需休養生息”時,眼角的余光似乎若有若無地向我這邊瞥了一下。
我心中了然。
諸葛亮這是在提醒我,也是在暗示周瑜
——劉備現在很需要保存實力,以便在接下來的荊州爭奪中分一杯羹。
如果周瑜執意要進行一場高風險、高消耗的追擊,那麼劉備方面恐怕難以全力配合。
周瑜的臉色更加陰沉了。
他既有擒殺曹操、建立不世奇功的渴望,又不能不顧及聯盟的整體利益和內部的反對聲音。
魯肅、程普、諸葛亮,這三人的分量加起來,足以讓他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的決定。
帳內的氣氛變得有些微妙和緊張。
支持追擊的將領們不再像剛才那樣激動,而是面面相覷,等待著周瑜的最終決斷。
主張穩健的一方則保持著沉默,靜靜地看著主位上的大都督。
我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似平靜地听著各方爭論,實則內心早已思慮萬千。
周瑜的冒進,固然不可取,那會無謂地消耗聯軍的力量,甚至可能導致曹操提前出局,打亂我後續的布局。
但魯肅和諸葛亮的穩健,在我看來,也略顯保守。
僅僅是穩固江防,肅清殘敵,雖然穩妥,卻也錯失了進一步擴大戰果、最大限度削弱曹軍、為後續爭奪荊州乃至圖謀漢中創造更好條件的良機。
我們需要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策略。
既能有效打擊曹軍,奪取實利,又能控制風險,保存實力。
而且,這個策略的提出,必須巧妙,不能直接否定周瑜的權威,也要顧及魯肅和諸葛亮的擔憂,
更要符合我陸昭“江東參軍”的身份,看似是為江東和聯盟著想,實則暗合我自身的長遠規劃。
就在這時,我感覺到諸葛亮的目光再次不易察覺地向我投來,帶著一絲詢問和期待。
魯肅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探尋。
我知道,該我開口了。
我必須給出一個既能說服周瑜,又能安撫魯肅、諸葛亮,還能為我自己下一步棋落子的方案。
這,將是對我來到江東之後,真正意義上參與核心決策的一次考驗。
我緩緩整理了一下衣袖,在心中快速組織著語言,準備迎接帳內所有人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