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與魯肅那番密談之後,數日的光景悄然流逝。
柴桑城內,關于戰與降的爭論似乎進入了一種微妙的沉寂期,但這平靜的表象之下,是更加洶涌的暗流。
我知道,孫權在權衡,周瑜在判斷,而張昭等一眾老臣,則在不遺余力地施加著影響。
諸葛亮這幾日也顯得頗為低調,據說除了再次拜會過一次孫權,闡述利害之外,多數時間都在館驛中閉門不出,
只是偶爾會派人向我傳遞一些無關痛癢的問候,或是打探些江東的風土人情,仿佛真的只是一個等待最終結果的使者。
但我深知,這位臥龍先生絕非如此簡單。
他在等待,等待一個能夠一錘定音的機會。
而我,同樣在等待,但等待的內容,卻與他有所不同。
魯肅帶來的反饋已經很明確︰
我拋出的誘餌
——那些精準的情報和切實可行的水戰建議,成功地引起了孫權和周瑜的重視,尤其是周瑜。
這位江東大都督對技術層面的認可,以及那句意有所指的“切磋”邀請,都表明他對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及…深深的警惕。
我意識到,僅僅依靠這些還不夠。
周瑜的才智與驕傲,決定了他不會輕易被外部因素完全左右。
孫權的信任固然重要,但要讓江東這艘大船徹底調轉船頭,迎向曹操這股滔天巨浪,周瑜的態度才是那最關鍵的舵。
他不僅需要看到抵抗的可能性,更需要感受到勝利的希望,甚至是…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榮耀前景。
單純的情報和建議,能讓他看到“可行性”,但未必能點燃他心中那團名為“決斷”的火焰。
要讓他徹底堅定抗曹的決心,甚至主動去推動孫權下定決心,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策略——“智激”。
“智激公瑾”,這四個字在我的腦海中盤旋。
完全依賴諸葛亮並非我的行事風格。
我需要有自己的方案,一套能夠配合孔明,甚至在他計劃之外,獨立發揮作用的方案。
我的優勢在于信息差和隱藏的實力。
玄鏡台的情報網絡,可以為我提供比諸葛亮更及時、更深入的關于曹軍動向、內部矛盾、甚至是一些關鍵人物心理狀態的信息。
石秀那邊正在秘密推進的“特殊裝備”,雖然還未到大規模應用的時候,但其潛在的威力,如果以一種巧妙的方式透露給周瑜,足以成為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讓他對水戰的勝算評估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如何“激”?不是簡單的言語挑釁,那太過低級,也容易引起反效果。
我要做的,是精準地觸動周瑜內心最在意的東西
——他的戰略眼光、他對水戰的自信、他對江東未來的責任感,以及,他那不容置疑的驕傲。
例如,我可以“無意間”透露一些曹軍水師看似強大,實則存在致命缺陷的“深度分析”,這些分析要基于玄鏡台的精準情報,細致到具體的船型弱點、將領矛盾、甚至是後勤補給線上某個不起眼的漏洞。
當這些信息被證實後,周瑜的自信心必然會得到極大的鼓舞。
再例如,關于那些“特殊裝備”,我不能直接展示,但可以通過一些側面的描述,或者“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技術細節,讓周瑜意識到,我們手中掌握著某種能夠改變水戰規則的“奇術”。
這對于一個追求極致勝利的統帥來說,誘惑力是巨大的。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時機。
操之過急,只會暴露我的意圖,引起更深的猜忌。
我需要耐心等待,等待玄鏡台傳來關于曹軍下一步動向的最終確認情報
——他們是否真的如我所料,在水營布防或糧草轉運上出現了可以被利用的破綻?
等待石秀那邊傳來關于“猛火油”初步試制成功,以及“千里鏡”改進型用于遠距離觀察)小批量樣品完成的消息。
這些,才是我“智激”公瑾的底牌。
這幾日,我表面上波瀾不驚,每日除了必要的應酬,便是在住處讀書、習字,偶爾也會登上廬江邊的山丘,眺望長江,仿佛在感受這片土地的氣息。
但實際上,我的精神高度集中,時刻留意著玄鏡台通過隱秘渠道傳遞來的每一條信息。
加密的短箋如同不見蹤影的飛鳥,悄然落在我的手中。
最新的消息顯示,曹軍確實在加速整合荊州水師,但磨合問題嚴重,指揮體系混亂,部分降將心懷不滿,小規模的沖突和怠工時有發生。
同時,由于兵力急劇擴張,後勤壓力巨大,糧草轉運確實過度依賴襄陽至烏林一線的水路,且沿途防御布置倉促,存在薄弱環節。
這些情報,正在一點點印證我的推斷,也為我下一步的行動,積累著越來越有力的“彈藥”。
而來自徐庶和糜貞那邊的消息則顯示,“暗線”人員和物資的轉移非常順利,核心的崇文館學者、技術骨匠以及玄鏡台的核心成員,都已經安全抵達預定地點,並開始在糜氏商會的掩護下,建立新的據點和工坊。
石秀也傳來了好消息,“猛火油”的小批量試制已經成功,威力遠超預期,雖然產量有限,但作為奇兵突襲,效果驚人。
“千里鏡”的改進也取得了突破,觀察距離和清晰度都有顯著提升。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這“東風”,便是周瑜的態度,以及一個合適的“智激”時機。
就在我反復推敲著各種方案,耐心等待最終情報確認的時候,諸葛亮派人前來,邀我過府一敘。
我心中了然,看來這位臥龍先生,也準備要有所行動了。
再次來到諸葛亮的住處,他依舊是一身素雅的葛布長袍,神情平靜,仿佛之前的“舌戰群儒”並未發生過一般。
屏退左右後,他親自為我斟茶。
“子明先生,這幾日觀江東氣象,有何感想?”
他微笑著問道,目光清澈,卻仿佛能洞察人心。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
我端起茶杯,輕輕吹散氤氳的熱氣,
“柴桑看似平靜,實則戰與降的較量,已到了關鍵時刻。孫將軍心中已有計較,但似乎還在等待最後的決心。”
“子明先生所言極是。”
諸葛亮頷首道,
“曹操勢大,江東內部意見不一,主公劉備)勢單力薄,欲促成聯盟,非有雷霆手段不可。”
他頓了頓,看向我︰“亮這幾日思慮,欲成此事,關鍵在于一人。”
“都督周公瑾?”我接口道,心中暗道果然。
“正是。”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贊許,
“周公瑾少年英才,執掌江東兵權,深得孫將軍信任。
其人雖有傲氣,卻亦有擔當。
若能令其徹底堅定抗曹之心,則聯盟大事可定矣。”
“孔明先生可是已有良策?”
我問道,想探探他的口風。
諸葛亮微微一笑,卻不直接回答,反而道︰
“亮聞周公瑾素有大志,且與孫策將軍情同手足,對江東基業極為看重。
曹操南下,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其欲效仿王莽篡逆之心,昭然若揭。
若江東歸降,孫氏基業毀于一旦,公瑾豈能甘心?更何況……”
他話鋒一轉,聲音低沉了幾分,
“亮聞曹賊于漳河畔興建銅雀台,網羅天下美女,更曾言‘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大喬乃孫策將軍之婦,小喬乃周公瑾之妻。
此等羞辱,大丈夫豈能忍受?”
我心中一動。
來了,果然還是這套說辭。
雖然不知道這個世界的銅雀台賦具體如何,但以二喬之事來刺激周瑜的個人情感和尊嚴,確實是一招狠棋。
“孔明先生此言,若是傳到公瑾耳中,怕是……”我故作沉吟。
“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
諸葛亮目光灼灼,
“亮打算明日再往都督府拜會,與之詳談天下大勢,並‘無意’間提及此事,觀其反應。”
“此計雖險,卻也直指要害。”
我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只是,周公瑾智謀過人,未必會輕易被言語所激。若他強壓怒火,或心生警惕,又當如何?”
“子明先生思慮周全。”
諸葛亮贊道,
“此事確實需要多做準備。
亮觀子明先生這幾日雖深居簡出,但對江東水軍事宜似有獨到見解,前日與都督一番‘水軍之議’,便頗得贊賞。
不知先生可有良策,能從旁相助,一同促使公瑾下定決心?”
他這是在探我的底了。
他顯然不相信我僅僅是劉備的一個普通謀士,對我之前的表現和情報來源也存有疑慮。
現在,他想看看我是否還有其他的“手段”。
我沉吟片刻,決定透露一部分,既是配合,也是展現價值︰
“昭近日確實對江東水師及曹軍部署做了一些推演。
公瑾都督乃水戰大家,若能有機會再與其深入探討,或許能就一些具體的戰術細節,譬如如何利用我方熟悉水文地理之優勢,針對曹軍不習水戰、船只笨重之弱點,進行有效打擊等方面,提供一些淺見。
若能讓都督看到更多以弱勝強的可能,或許更能堅定其信心。”
我沒有提玄鏡台,更沒有提“猛火油”和“千里鏡”,只是將我的作用,限定在“戰術細節推演”和“利用信息優勢”這個層面。
這既符合我之前展露的能力,也留有足夠的余地。
諸葛亮聞言,眼中精光一閃,隨即笑道︰
“好!子明先生此言,正合吾意!亮主攻其心,先生助攻其謀。雙管齊下,定能讓周公瑾下定決心!”
“但憑孔明先生安排。”我拱手道。
“明日亮先去拜訪,若能激其心志,自是最好。
若他尚有猶豫,亮會設法為先生創造機會,再與其‘切磋’一番。”
諸葛亮道,“無論如何,目標一致,務必促成聯盟,共抗曹賊!”
“自當�齮h 摹!蔽矣Φ饋 br />
我們又就一些細節,例如如何傳遞信息、如何把握時機等,進行了簡短的商議。
雖然彼此都清楚對方有所保留,但在“促成孫劉聯盟,共抗曹操”這個大目標上,我們是高度一致的。
這種既合作又獨立的微妙關系,或許正是眼下最合適的模式。
離開諸葛亮的住處,夜色已深。
江風吹拂,帶著刺骨的寒意,卻讓我的頭腦更加清醒。
與諸葛亮的這次會面,基本確定了下一階段的行動方向︰
目標,周瑜。方式,智激為主,輔以利誘展現勝算)。
步驟,孔明先行,我視情況跟進或補充。
靜待時機,智激公瑾。
這場圍繞著江東大都督的攻心之戰,即將正式打響。
而我的底牌,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