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周瑜、程普那次“水軍之議”後的第二天傍晚,魯肅便匆匆來到了我的住處。
他的臉上帶著一種復雜的神色,既有幾分欣慰,也帶著一絲凝重。
我知道,關于我那些“幕後傳音”和“初獻良策”的反饋,來了。
屏退左右,只留下我和魯肅兩人後,他先是長舒了一口氣,壓低聲音道︰
“子明,你昨日送來的那份關于曹軍水營布防及糧草轉運的密報,還有前日與都督所談的水戰襲擾、伏擊之策,主公和都督都已看過了。”
“哦?不知主公與都督是何看法?”我故作平靜地問道,手指卻在袖中微微蜷起。
這第一步的反饋,至關重要。
魯肅先是露出一絲笑容︰
“主公對子明先生提供的軍情頗為重視,尤其是其中關于曹軍新編水師指揮混亂、糧道轉運節點及可能存在的守備薄弱之處的描述,與他從其他渠道得到的一些零星信息隱隱有所印合。
主公贊嘆子明先生消息靈通,竟能于細微處洞察先機。”
听到這里,我心中稍定。
孫權重視就好,這表明我的情報切入點是準確的,至少引起了他的興趣和關注。
通過玄鏡台整合分析出來的情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大量零散信息、邏輯推演以及對曹軍內部運作模式的理解,其精準度自然遠超這個時代常規的斥候探查。
然而,魯肅接下來的話,又給我提了個醒︰
“不過……”
他頓了頓,面色重新變得嚴肅,
“主公也有些疑慮。如此詳盡且關鍵的軍情,子明先生是從何處得來?
畢竟……曹軍防範嚴密,這等核心機密,絕非尋常探子所能輕易獲取。
主公雖未明言,但言下之意,是對這情報的來源和……子明先生你的真實意圖,尚存一絲保留。”
果然不出所料。
孫權這樣多疑謹慎的君主,絕不會因為一份看似詳盡的情報就完全信任一個“外人”。
他既看到了情報的價值,也必然會警惕這背後可能存在的風險。
是真心相助?是欲擒故縱?還是另有所圖?這些疑問,必然在他心中盤旋。
“主公的顧慮,昭可以理解。”
我坦然道,“亂世之中,謹慎是生存之道。
只是,時不我待,曹軍兵臨城下,若因猜忌而錯失良機,豈不可惜?
至于情報來源,恕昭不能詳告,此乃安身立命之本。
但昭可以保證,此情報絕無虛假,更非曹軍奸細用以誤導江東的誘餌。
昭與劉豫州如今寄身江東,唇亡齒寒,豈會自掘墳墓?”
我這番話,半真半假。來源確實不能說,但動機的解釋,卻是符合當下情境邏輯的。
將自己與劉備的命運牢牢捆綁在一起,是消除孫權部分疑慮的最好方式。
魯肅點了點頭︰
“子明先生的苦衷,肅能理解,也已向主公轉達了類似的意思。
主公並未深究,只是吩咐都督那邊,對情報中提及的幾個要點,設法進行核實。
看來,主公是打算先驗證一番,再做定奪。”
驗證是必然的。
玄鏡台提供的情報,我並不擔心被證偽。
只是這個驗證需要時間,也意味著孫權的最終決策,還需要時間。
“那周都督那邊……”
我將話題引向了另一位關鍵人物。
相比于孫權的政治考量,周瑜的反應更能體現專業層面的認可度。
提到周瑜,魯肅的神情變得更加微妙︰
“周都督……他對子明先生昨日提出的水戰襲擾、伏擊之策,以及改進船只的建議,評價頗高。”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組織語言︰
“都督說,子明先生所言,雖非驚世駭俗之論,卻于細微處見真章,切中曹軍要害,亦符合水戰用兵之精髓。
尤其是襲擾疲敵、伏擊要沖兩策,若運用得當,確能有效遲滯曹軍,挫其銳氣。
至于改進船只之議,都督更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已命軍器監的工匠,就先生所提的加固船舷、優化帆槳等方向,進行研究嘗試。”
這個反饋,比我預期的還要好。
周瑜的認可,尤其是在技術層面的認可,分量極重。
這表明我的“敲門磚”已經起到了作用。
“但是……”魯肅話鋒一轉,“都督對于那份軍事情報的態度,比主公更為審慎。”
“哦?”
“都督乃行家,他深知要獲取如此精準的情報,需要何等強大的滲透能力和情報網絡。
他說,即便是他麾下最精銳的斥候,也難以做到如此地步。
因此,他與主公有同樣的疑慮,甚至更深。”
魯肅看著我,眼神中帶著一絲探尋,
“都督私下問我,子明先生……究竟是何來歷?
莫非劉豫州麾下,還隱藏著一支我們所不知道的精銳細作力量?”
周瑜的警惕性,果然名不虛傳。
他直接從情報的專業角度,判斷出了其來源的不尋常。
這既是對我能力的肯定,也是對我潛在威脅的警示。
我微微一笑,從容應對︰
“都督多慮了。
昭不過一介書生,平日喜好鑽研些雜學,也曾與一些走南闖北的商賈、游俠有過往來,消息來源駁雜了些罷了。
至于什麼精銳細作,更是無從談起。
若劉豫州真有此等力量,何至于落到今日寄人籬下的地步?”
我再次將話題引向劉備的困境,這是最好的擋箭牌。
同時,將情報來源模糊化、歸結于“雜學”和“江湖消息”,雖然難以完全打消周瑜的疑慮,但至少提供了一個可以被接受的解釋框架。
畢竟,這個時代信息閉塞,總有些奇人異士掌握著不為人知的消息渠道。
魯肅嘆了口氣︰
“話雖如此,但要讓都督完全釋疑,恐怕不易。
都督還說……若有機會,想再與子明先生就水戰細節,以及船只改進方面,做進一步的‘切磋’。”
“切磋”二字,被魯肅加重了語氣。
我明白,這恐怕不僅僅是技術交流,更是周瑜對我本人的一次試探和評估。
他想通過更深入的接觸,來判斷我的真實水平、意圖,甚至試圖找出我情報來源的蛛絲馬跡。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我欣然應允,
“能與公瑾都督這等當世名將交流,是昭的榮幸。”
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
只要我能把握好分寸,既展現出足夠的價值,又不暴露核心秘密,就能進一步鞏固我在江東立足的根基。
“除了主公和都督,張子布張昭)等老臣那邊……”
我最後問道。
主戰派的態度是關鍵,但主降派的阻力同樣不可忽視。
魯肅的眉頭皺了起來︰
“子布先生他們……唉,態度依舊強硬。
他們認為曹操勢大,不可力敵,強行抵抗只會玉石俱焚。
這幾日,他們在主公面前陳情哭諫,引經據典,力陳降曹的好處與戰敗的禍患,給主公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這也是主公遲遲未能最終下定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點了點頭,這也在意料之中。
張昭等人的立場,是基于現實力量對比和對江東基業保存的考慮,雖然在我看來短視,卻也符合他們的身份和立場。
指望幾句話、幾份情報就讓他們改變主意,是不現實的。
“看來,這江東的水,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渾濁。”我感嘆道。
魯肅深以為然︰
“是啊。主公雖有英主之姿,但畢竟年輕,又需顧及江東內部各方勢力的平衡。
都督雖掌軍權,力主抗曹,但也需尊重老臣。
這戰與降的博弈,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那……聯盟之事?”
“主公已有聯合豫州共抗曹操之意向,此點毋庸置疑。”
魯肅肯定道,
“但具體如何聯合,何時出兵,以何種方式出兵,恐怕還要等主公徹底統一內部意見,並對曹軍實力和我軍勝算有了更清晰的判斷之後,才能最終定奪。”
也就是說,聯盟的大方向是定了,但具體的行動方案,依然懸而未決。
而我,還有諸葛亮,都需要在這段時間里,繼續努力,推動局勢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
送走魯肅,我獨自站在窗前,望著窗外沉沉的夜色。
暗流已動,反饋傳來。
孫權感興趣但疑慮重重,周瑜認可價值但警惕萬分,張昭等人則堅決反對。
江東的局勢,如同這夜色中的江水,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涌,充滿了變數。
我的情報和建議,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漣漪,引起了關鍵人物的注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思考方向。
但這還遠遠不夠。
疑慮未消,阻力仍在,聯盟的前景,依然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
周瑜的“切磋”邀請,將是下一步的關鍵。
我必須精心準備,既要滿足他的好奇心和試探欲,又要守住我的底線。
同時,玄鏡台在江東的布網,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特別是針對孫權核心決策圈和周瑜水師內部的情報收集,必須更加精準和及時。
這場博弈,才剛剛進入中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