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

第545章 文臣詰難,臥龍騰挪 (舌戰群儒 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貓啃月亮 本章︰第545章 文臣詰難,臥龍騰挪 (舌戰群儒 上)

    昨日的初次拜會,不過是這場江東大戲的序幕。

    今日,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孫權果然如期在府邸正廳再次召集文武,名為議事,實則是給江東群臣,尤其是那些力主降曹的文臣們一個向諸葛亮發難,也向他孫權施壓的機會。

    我和孔明依舊由魯肅陪同,再次步入那熟悉而又壓抑的大廳。

    氣氛比昨日更加凝重,仿佛空氣都凝結成了冰。

    張昭為首的文臣集團,個個面色嚴肅,眼神中帶著毫不掩飾的審視與敵意;

    而武將們則大多沉默不語,但目光中也透著對戰局的憂慮和對我們這兩個“外來者”的復雜情緒。

    孫權端坐主位,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但那微微蹙起的眉頭,顯露出他內心的不平靜。

    周瑜依然坐在他慣常的位置,神態自若,仿佛一切盡在掌握,又仿佛只是一個局外人。

    待禮節性的問候完畢,孫權直接切入了主題︰

    “昨日孔明先生與子明先生已陳述聯合抗曹之意,孤召集諸位,便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見。

    曹操大軍壓境,我江東何去何從,還望諸位暢所欲言。”

    他這話音剛落,張昭便再次率先發難,他蒼老的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

    “啟稟吳侯!老臣昨日已言,曹操勢大,不可力敵。

    今聞曹軍號稱百萬,戰將千員,水陸並進,其鋒銳不可擋。

    劉備新敗,兵不滿萬,寄人籬下,如喪家之犬,安能與之聯合?

    孔明先生言辭雖巧,卻難掩實力懸殊之實。

    若為劉備而激怒曹操,致使江東六郡生靈涂炭,宗廟社稷毀于一旦,此非智者所為!

    望吳侯三思,以保全江東為上!”

    他一開口,便定下了基調,直接否定了聯合的可能性,將劉備貶低得一文不值。

    緊接著,另一位重臣,顧雍字元嘆),也站了出來。

    他比張昭年輕些,但同樣是江東士族的代表人物,素以穩重著稱。

    他拱手道︰“張公所言極是。況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

    我江東向來尊奉漢室,若起兵抗拒,豈非悖逆之舉?

    再者,戰端一開,兵戈無情,我江東魚米之鄉,恐將化為焦土。

    百姓何辜?吳侯承父兄基業,當以守成為重,不可輕啟戰端,陷萬民于水火。”

    顧雍從“名分”和“民生”兩個角度入手,進一步強化了投降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隨後,又一位文臣薛綜字敬文)出列,更是言辭激烈︰

    “劉備一織席販履之徒耳,雖號稱皇叔,實無尺寸之功,輾轉流離,四處托庇,反復無常,何足與論天下大事?

    昔日依附袁紹,袁紹敗;

    後投劉表,劉表亡。

    今依江夏,恐亦非久安之計。

    此等‘掃帚星’,吳侯豈可引狼入室?

    孔明先生欲效仿甦秦、張儀,行合縱連橫之策,游說江東,不過是欲將禍水東引,使我江東為其火中取栗罷了!

    其心可誅!”

    薛綜的話語極盡刻薄,直接對劉備的人格和諸葛亮的動機進行了攻擊,引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

    一些年輕的文臣甚至面露鄙夷之色,顯然被這番極具煽動性的言論所影響。

    我冷眼旁觀,心中暗自搖頭。

    這些所謂的“詰難”,看似引經據典,言之鑿鑿,實則大多是基于恐懼和偏見的立場宣泄。

    他們害怕曹操的強大,擔憂戰爭的破壞,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是維護自身家族在江東的利益和安穩。

    他們將劉備視為破壞現有秩序的不穩定因素,自然極力排斥。

    至于所謂的“漢室”、“名分”,不過是用來包裝自身立場的華麗外衣罷了。

    孫權的面色愈發陰沉,他看向諸葛亮的眼神,也帶上了一絲探詢和壓力。

    魯肅更是急得額頭冒汗,幾次欲言又止。

    就在這幾乎一邊倒的聲討中,諸葛亮卻依舊氣定神閑。

    他待眾人稍稍安靜,才緩緩起身,羽扇輕搖,目光平靜地掃過那些義憤填膺或憂心忡忡的面孔,朗聲道︰

    “諸位先生之言,亮一一听聞。然亮以為,諸位皆被曹操虛張聲勢所惑,未見其敗亡之機也!”

    他聲音不大,卻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首先轉向張昭︰

    “張公言曹操勢大,不可力敵。

    然曹操北伐烏桓,深入不毛,兵馬疲憊;

    新得荊州,人心未附,根基不穩;

    驅趕北方士卒,遠涉江湖,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此其一敗也。

    曹軍號稱百萬,實則多為收編袁紹、劉表降卒,魚龍混雜,號令不一,貌合神離。

    此其二敗也。

    曹軍不習水戰,舍鞍馬而乘舟楫,此乃揚短避長。

    此其三敗也。

    糧草補給線漫長,跨越江河,極易為我所乘。

    此其四敗也。

    有此四敗,縱有百萬之眾,亦何足懼哉?”

    他條分縷析,將曹操的劣勢一一列舉,瞬間讓原本看似堅不可摧的曹軍形象出現了裂痕。

    張昭一時語塞,臉色有些難看。

    接著,他又看向顧雍︰

    “顧公憂名分與民生,此乃忠厚長者之言。

    然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其篡逆之心,昭然若揭。

    若尊奉此等國賊,則置漢室于何地?置天下大義于何地?

    至于民生,若今日苟安,他日曹操一統江南,則江東士民,皆為砧上魚肉,任其宰割!

    今日一戰,雖有犧牲,卻是為保江東長遠安寧,保百姓免遭更大涂炭!

    兩害相權取其輕,此理顧公豈能不知?”

    他以“大義”駁斥“名分”,以“長遠安寧”反駁“眼前苟安”,將顧雍置于一個難以辯駁的道德困境。

    顧雍面色微變,吶吶不能言。

    最後,他目光銳利地望向薛綜︰

    “薛公言我家主公出身微末,四處托庇,此言何其淺薄!

    高祖亦起于微末,終成帝業!英雄不問出處!

    我家主公乃漢室宗親,仁德布于天下,雖屢經挫折,然匡扶漢室之志,堅如磐石!

    天下賢士,如雲歸附!

    關、張、趙雲,皆是熊虎之將;

    亮與子明,亦願效犬馬之勞!

    薛公以‘掃帚星’辱之,豈是君子所言?

    至于所謂‘禍水東引’,更是無稽之談!

    曹操欲吞並天下,江東首當其沖,此乃燃眉之急!

    我家主公遣使前來,乃是雪中送炭,願與將軍唇齒相依,共御強敵!

    何來禍水之說?若江東不戰而降,則唇亡齒寒,下一個覆亡的,便是江東自身!”

    諸葛亮語速越來越快,聲音也越來越洪亮,最後幾句更是擲地有聲,在大廳中回蕩。

    他不僅有力地駁斥了薛綜的污蔑,更將孫劉聯合提升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極具感染力。

    薛綜被駁斥得面紅耳赤,張口結舌,狼狽地退回隊列。

    一時間,廳內鴉雀無聲。

    方才還群情激憤的文臣們,此刻大多低頭不語,或面露思索之色。

    武將席上則明顯振奮了許多,看向諸葛亮的目光充滿了敬佩。

    孫權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

    魯肅更是長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心中對諸葛亮的口才和急智暗自贊嘆。

    他確實不愧“臥龍”之名,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硬是憑借一己之力,扭轉了輿論的頹勢。

    然而,我也清楚地看到,諸葛亮的辯駁雖然精彩,但更多的是在“理”和“勢”上壓倒了對方,卻未必能真正改變那些文臣根深蒂固的立場。

    他們的恐懼和利益考量,並非幾句雄辯就能輕易消除。

    張昭、顧雍等人雖然暫時失語,但眼神中的固執並未消散。

    他們只是暫時被諸葛亮的氣勢所懾,一旦緩過神來,恐怕還會有新的詰難。

    真正的關鍵,依然在于孫權,以及他身邊那位始終沉默的周瑜。

    這場“舌戰群儒”,更像是一場必要的表演,一場為孫權最終下定決心掃清部分輿論障礙的儀式。

    果然,短暫的沉默後,又有幾位文臣試圖從其他角度提出質疑,雖然言辭不如之前激烈,但也反映出江東內部的疑慮遠未消除。

    諸葛亮一一應對,雖然依舊從容,但可以看出,要徹底說服這群盤根錯節的江東士族,絕非易事。

    我微微調整了一下坐姿,知道這上半場的“舌戰”即將告一段落。

    接下來,恐怕就輪到那些更具分量、也更難對付的人物登場了。

    而我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個看似平靜,實則可能早已波濤洶涌的年輕人——周瑜。

    他,才是這場博弈中,除了孫權之外,最重要的棋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方便以後閱讀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45章 文臣詰難,臥龍騰挪 (舌戰群儒 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45章 文臣詰難,臥龍騰挪 (舌戰群儒 上)並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