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

第544章 禮節拜會,暗流初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貓啃月亮 本章︰第544章 禮節拜會,暗流初探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我和孔明在魯肅的親自引領下,前往孫權將軍的府邸,參與這場決定江東命運,也牽系我等存亡的正式會晤。

    孫氏府邸坐落于柴桑城中心,佔地廣闊,氣派非凡,卻又不失江南園林的精致秀雅。

    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無不彰顯著江東之主的威儀與財富。

    然而,府邸內外森嚴的守衛,以及往來僕從臉上那份小心翼翼的凝重,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此地正處于風暴的前夜。

    穿過幾重庭院,我們被引至一間寬敞宏偉的正廳。

    廳內早已濟濟一堂,文武官員分列兩側,皆身著朝服,神情肅穆。

    上首正中,設有一主位,此刻尚空懸。

    兩側前排,坐著幾位或年高德劭、或氣度沉凝的人物,顯然是江東集團的核心重臣。

    我目光迅速掃過。

    左側文臣之首,是一位須發皆白、面容清 的老者,神態間帶著一股不怒自威的嚴肅,想必便是那位在江東德高望重,卻力主降曹的張昭,張子布。

    他身旁及身後,多是些上了年紀的文官,神色間或有憂慮,或顯保守。

    而右側武將為首的,則是一位方面闊口、不怒自威的老將,應是程普程德謀。

    他身後站立著數位彪悍將領,或按劍而立,或目露精光,隱隱透出一股鐵血殺伐之氣。

    我的目光重點在人群中搜尋。

    果然,在靠近武將前列的一個位置,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魯肅昨夜私下提及,亦是玄鏡台情報重點關注的人物︰周瑜,周公瑾。

    他看起來不過三十許人,英姿勃發,眉宇間自有一股儒雅與銳氣並存的風采。

    此刻他安坐席上,神色平靜,目光深邃,仿佛對眼前的紛擾置若罔聞,又似將一切盡收眼底。

    他身邊,坐著幾位同樣年輕而氣質不凡的將領與文士,想必是他的心腹與同僚。

    整個大廳的氣氛,莊重,肅穆,卻又暗流涌動。

    主戰與主和兩派的氣場,仿佛無形中已經開始了踫撞,彌漫在空氣中的,是沉甸甸的壓力。

    就在這時,隨著內侍一聲高唱︰“吳侯到——”,一個年輕的身影,在眾人的躬身行禮中,步入了正廳。

    來者正是孫權。

    他身著紫袍,面容俊朗,碧眼紫髯,步履穩健,雖年紀輕輕時年二十六歲),但眉宇間已然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與英氣。

    他徑直走向主位,坐定之後,目光沉穩地掃視全場,最後落在了我和諸葛亮身上。

    “江夏劉豫州使臣,諸葛亮、陸昭,參見吳侯!”魯肅上前一步,高聲引薦。

    我與諸葛亮同時躬身行禮︰“劉備麾下,諸葛亮陸昭),參見吳侯。”

    “二位先生免禮,請坐。”

    孫權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天生的掌控力。

    他微微抬手,示意我們落座于客席。

    “久聞臥龍、子明之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劉皇叔安好?”

    他的開場白中規中矩,既表達了禮貌,也點明了劉備的“皇叔”身份,算是一種微妙的政治姿態。

    “謝吳侯掛懷,我家主公安好。”

    諸葛亮從容應答,不卑不亢。

    “只是曹操背信棄義,席卷荊襄,致使景升公劉表)新喪,基業動蕩,我家主公亦被迫轉戰江夏,處境艱難,故特遣亮與子明前來,欲與將軍共商破曹大計,以安天下。”

    他直接點明來意,將“聯合抗曹”的議題拋了出來。

    話音剛落,還未等孫權表態,左側文臣首席的張昭便站了起來。

    他先是對孫權一拱手,隨即轉向諸葛亮,聲音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

    “孔明先生此言,恕老夫不敢苟同。”

    來了!我心中一動,知道真正的交鋒開始了。

    張昭緩緩說道︰

    “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不臣,虎踞中原,南征之勢,銳不可當。

    昔日袁紹何其強盛?官渡一戰,亦灰飛煙滅。

    如今劉豫州兵敗當陽,軍無百騎,將不過關張趙雲,兵不滿萬,客居江夏,仰人鼻息,自身尚且難保,又有何力與將軍共擊曹操?

    依老夫之見,將軍坐擁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兵精糧足,人才濟濟,更有長江天險可恃。

    若能順天應人,遣使納貢,與曹公結好,方是保全江東基業,安撫萬民之上策。

    何必為一勢單力薄、存亡未卜之劉備,而引強敵入境,致使江東生靈涂炭耶?”

    他這番話說得“懇切”而“務實”,直接點破了劉備集團當前的窘境,將聯合抗曹貶低為引火燒身的不智之舉,可謂是字字誅心,直擊要害。

    一時間,廳內不少文臣紛紛點頭附和,看向我們的目光也多了幾分輕視。

    我注意到孫權並未立刻表態,只是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扶手,目光幽深,似乎在權衡。

    而周瑜則微微皺了皺眉,眼神中閃過一絲不以為然,但並未作聲。

    魯肅面露急色,剛想開口,卻被諸葛亮一個沉穩的眼神制止了。

    只見諸葛亮微微一笑,從容起身,對著張昭拱手道︰

    “張公此言差矣!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篡逆之心,路人皆知。

    其南下之意,豈止荊襄?

    若江東納貢稱臣,無異于開門揖盜,將六郡基業拱手送于虎狼之口!

    昔日強秦欲並六國,六國或降或和,最終皆不免滅亡之禍,前車之鑒,猶在眼前!

    我家主公雖兵微將寡,然上承天子之命,下合萬民之心,乃漢室皇叔,仁義播于四海。

    今雖暫處逆境,然恢復漢室之志,百折不撓!關、張、趙雲,皆萬夫不當之勇;

    亮與子明,亦有綿薄之力。

    更有江夏劉琦公子同心協力,水軍精銳尚存。

    若將軍能與我家主公戮力同心,結為唇齒,憑借長江天險,聯合抗曹,則曹軍遠來疲憊,不習水戰,糧草難繼,定可一戰而破!

    此乃以弱勝強,共存共榮之道。

    若只圖眼前苟安,他日曹賊飲馬長江,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諸葛亮語調平和,卻字字鏗鏘,邏輯清晰,引經據典,將投降的危害與聯合的可能分析得條條是道,瞬間扭轉了部分氣場。

    他巧妙地將問題從“劉備是否有力聯合”轉向了“江東是否應該抵抗”,

    並將抵抗的希望寄托于“天險”、“人心”以及雙方的聯合之上。

    廳內氣氛為之一變。

    武將席上不少人目露贊許之色,連程普也微微頷首。

    孫權敲擊扶的手指停了下來,碧眼中精光一閃而逝。

    周瑜的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我始終保持著沉默,看似只是一個盡職的副使,實則將全部心神都投入到了觀察之中。

    孫權的猶豫、張昭的固執、魯肅的焦慮、周瑜的深沉、程普的穩重,以及其他或激昂、或畏縮、或觀望的官員神態,都被我一一捕捉,與玄鏡台傳送來的信息進行比對和印證。

    “張昭老成持重,確為降派領袖,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周瑜態度曖昧,但傾向主戰無疑,眼神中的銳氣和對諸葛亮言辭的細微反應是證明。他是關鍵,必須爭取。”

    “孫權內心傾向抵抗,但顧慮重重,尤其忌憚內部老臣和士族的壓力,需要強有力的理由和外部支持來堅定其決心。”

    “魯肅是堅定的盟友,但地位尚不足以完全左右局勢。”

    “武將集團普遍傾向一戰,但缺乏統一的聲音領袖周瑜未明確表態前)。”

    ……

    一條條判斷在我腦海中迅速形成,江東內部復雜的權力結構和人際關系,在我眼中變得愈發清晰。

    諸葛亮在明面上的精彩表現,為我們爭取了初步的認可,但要真正促成聯盟,還需要更深層次的運作。

    就在雙方言語交鋒的間隙,我感到魯肅的目光若有若無地掃了過來。

    我微微側頭,迎上他的視線,趁著眾人注意力都在諸葛亮和張昭身上時,極快地用口型傳遞了兩個字︰“今夜。”

    同時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他腰間的玉佩。

    這是我們昨夜約定好的暗號,表示核心情報將在今夜通過特定渠道傳遞給他。

    魯肅不易察覺地點了點頭,眼神中的焦慮略微緩解,多了一絲期待。

    這個微小的互動,快得如同電光石火,淹沒在滿堂的暗流涌動之中,無人察覺。

    我知道,這第一次的禮節性拜會,只是拉開了序幕。

    真正的較量,無論是朝堂之上的唇槍舌劍,還是私下里的合縱連橫,都才剛剛開始。

    而我需要盡快將那些足以影響戰局走向的核心情報,傳遞給魯肅,並通過他,影響周瑜,最終,撬動孫權心中那桿搖擺不定的天平。

    孫權抬手止住了還想爭辯的張昭和躍躍欲試的諸葛亮,沉聲道︰

    “二位先生所言,皆有道理。聯合抗曹,事關江東生死存亡,非同小可,孤需與諸位臣公仔細商議。

    今日天色已晚,二位遠來辛苦,且先回館驛歇息,改日再議。”

    他沒有給出任何明確的答復,結束了這場充滿試探和交鋒的初次會晤。

    我與諸葛亮再次行禮告退,在魯肅的陪同下,離開了這氣氛壓抑卻又暗藏雷霆的吳侯府邸。

    走出大門,回頭望了一眼那巍峨的門樓,我心中清楚,這潭水,比想象中還要深。

    但棋局,已然布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方便以後閱讀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44章 禮節拜會,暗流初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第544章 禮節拜會,暗流初探並對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