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深秋。
船隊劈開微瀾的江水,緩緩駛入了柴桑港。
經歷了長阪坡的血腥鏖戰與漢津渡口的劫後余生,此刻腳下堅實的土地,本該帶來一絲慰藉,但我心中卻無半分輕松。
抬眼望去,這座倚靠長江天險的江東重鎮,檣櫓林立,商船穿梭,碼頭上人聲鼎沸,一派繁華景象。
然而,在這繁華的表象之下,我卻敏銳地嗅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緊張氣息,仿佛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在城市的上空,壓抑得人喘不過氣。
這里,便是孫氏經營多年的核心地帶,江東集團的心髒之一。
曹操的數十萬大軍正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兵鋒直指荊襄,下一個目標,不言而喻。
這柴桑城看似平靜的江面下,早已是暗流洶涌,激蕩著恐懼、野心、觀望與決絕。
“子明先生,孔明先生,魯肅在此恭候多時了。”一個溫和而略帶急切的聲音在碼頭響起。
我順著聲音望去,只見魯肅一身儒衫,身形挺拔,正快步向我們走來。
他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熱情,但眉宇間那一抹揮之不去的凝重,卻泄露了他此刻的心情。
長阪坡之敗,劉備集團實力驟降,這無疑給主張孫劉聯合的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子敬先生,一路辛苦。”
諸葛亮羽扇輕搖,上前一步,拱手還禮,風度翩翩,從容不迫。
即便是在這寄人籬下的時刻,他依然保持著大漢使臣應有的氣度。
我也上前拱手︰“有勞子敬先生親自迎接。”
魯肅目光在我們二人身上轉了一圈,重點在諸葛亮身上稍作停留,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賞,隨即轉向我,笑容更顯真摯了幾分︰
“子明先生言重了。二位乃主公與我都督倚重之人,如今親臨江東,共商破曹大計,肅豈敢怠慢?
館驛已備好,請二位隨我來。”
他側身引路,我們一行人便隨著他,穿過喧鬧的碼頭,步入柴桑城內。
街道寬闊,兩旁店鋪林立,往來行人衣著光鮮,雖不比洛陽、許都那般恢弘,卻也自有一番江南水鄉的富庶與精致。
然而,與這市井繁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街道上明顯增多的巡邏士卒,他們盔甲鮮明,步伐整齊,眼神警惕,不時掃過往來行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
更讓我留意的是,那些偶爾乘車或騎馬而過的官員模樣的人物。
他們大多神色匆匆,或眉頭緊鎖,或低聲交談,眼神中充滿了復雜的情緒。
有些人看到我們這一行明顯是外來使節的隊伍,目光中帶著審視、好奇,甚至是一絲不易察覺的敵意。
這一切,都清晰地印證了玄鏡台先期送來的密報。
“報︰江東內部對曹操南征態度分裂嚴重。
以張昭、顧雍為首的江北士族及部分老臣,多受曹操威名所懾,或親身體驗過中原戰亂之苦,傾向于納貢稱臣,以保江東偏安;
而以周瑜、程普等軍功宿將及部分本土豪族、少壯派官員為首者,則認為曹軍遠來疲憊,不習水戰,憑借長江天險尚有一搏之力,且不甘屈居人下,主戰意願強烈。
另有部分官員持觀望態度,立場搖擺不定。
孫權本人雖年輕英主,頗有雄心,然面對空前壓力,亦在猶豫之中,張昭等老臣對其影響甚大……”
玄鏡台的情報簡潔而精準,此刻,我用自己的眼楮和感知,體會著這字里行間所蘊含的驚濤駭浪。
那些擦肩而過的官員,他們的神態、他們的眼神,無不在訴說著這場即將決定江東命運的內部博弈。
張昭、顧雍等“鴿派”文臣的影響力,絕非空穴來風,他們所代表的,是相當一部分江東士族對于戰爭的恐懼和對安逸現狀的留戀。
而潛在的主戰派力量,此刻或許正蟄伏待機,或者,也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個能夠打破僵局的契機。
孫權,這位年僅二十余歲的江東之主,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將牽動無數人的生死,甚至改寫歷史的走向。
而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將他推向抵抗的那一邊。
我不動聲色地觀察著這一切,將所見所聞與腦海中的情報網絡
一一對應、分析、整合。
玄鏡台在江東布下的暗線雖然時間尚短,遠不如在荊州和中原那般根深蒂固,但憑借著糜氏商路多年來在江南打下的基礎,以及貂蟬親自坐鎮後方協調指揮,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有效的信息渠道。
此刻的觀察,便是對這些情報最直觀的驗證和補充。
“子明似乎心事重重?”
走在我身側的諸葛亮忽然低聲問道,他的聲音平靜無波,仿佛只是隨口一問。
我收回目光,微微搖頭,同樣低聲道︰
“初臨此境,為江東之繁盛景象所感罷了。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不知這繁華之下,潛藏著多少風雷?”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了然,他看了一眼領路的魯肅背影,輕輕頷首︰
“子明所言甚是。此地,確是龍潭虎穴,我等此行,任重道遠。”
他沒有多問,我也無需多言。
我們都清楚,接下來的日子,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外交與智謀的較量。
他將在明面上舌戰群儒,說服孫權,展現劉備集團的價值與決心;
而我,則需要在暗地里,利用情報優勢,尋找突破口,甚至可能要動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去影響那些關鍵人物的決策。
想到這里,我不禁握緊了藏在袖中的雙手。
柴桑,這江東的心髒,此刻在我眼中,已然化作一個巨大的棋盤。
棋盤之上,黑白子縱橫交錯,殺機四伏。
而我與孔明,便是劉備集團投下的兩枚關鍵棋子,一枚在明,一枚在暗,共同承擔著撬動整個戰局的使命。
魯肅將我們引至一處臨江的館驛,環境清幽雅致,顯然是精心安排過的。
他客氣地表示,孫權將軍公務繁忙,今日暫難接見,但已安排明日朝會,听取我等陳述。
這既是禮數,恐怕也是一種緩沖,給江東內部留出更多的時間去爭論和權衡。
“二位先生,今夜好生歇息,明日之議,事關重大,還需養精蓄銳。”
魯肅拱手告辭,臨行前,他特意看了我一眼,眼神中帶著一絲期許和詢問。
我心領神會,知道他是在等待我之前承諾的“私下傾談”和可能提供的“有用信息”。
我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
送走魯肅,我與諸葛亮相對而立,館驛外的江風吹拂著我們的衣袂。
“孔明,明日朝堂之上,便要辛苦你了。”我說道。
諸葛亮微微一笑,眼中閃過自信的光芒︰
“份內之事,何談辛苦?倒是子明,此行肩負重任,怕是比亮更需謹慎行事。”
我心中了然,他雖然不知道我的全部底牌,但以他的智慧,必然能猜到我此行絕非僅僅是“輔佐”那麼簡單。
“各盡其職罷了。”我淡淡回應。
夜幕,開始緩緩降臨。
柴桑城的燈火次第亮起,映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但這迷人的夜景,卻絲毫無法驅散我心中的沉重感。
江東,這片英雄輩出的土地,此刻正站在決定命運的懸崖邊上。
龍潭虎穴,我已身在其中。
接下來,就看如何在這險惡之地,攪動風雲,覓得生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