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

第291章 我們不是在教機器寫歌,而是在學習如何傾听自己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太難得了的炎哥 本章︰第291章 我們不是在教機器寫歌,而是在學習如何傾听自己

    胡逸坐在實驗室的控制台前,眼楮緊緊盯著屏幕上那串不斷跳動的數據。

    錢博士剛才問他的問題,仍在他腦海中回蕩︰“你真的打算提出那個計劃?”而他給出的回答,似乎還在空氣中繚繞。

    “是的。”

    這可不只是一個計劃,而是對音樂本質的一次探索。

    人工智能不該僅僅是模仿者,更不該被當作工具。

    它應該成為一座新的橋梁,連接技術與情感、專業與大眾、過去與未來。

    “我們要做的,不是取代誰,而是創造一種新的可能。”胡逸輕聲自語道。

    錢博士思索了片刻,點了點頭。

    “雙軌訓練機制……听起來很瘋狂,但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突破口。”

    所謂的“雙軌訓練機制”,就是讓人工智能同時學習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路徑︰一方面,是傳統音樂學院所教授的作曲技法、旋律結構、和聲理論等系統化知識;另一方面,則是從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采集到的聲音片段——哭泣、大笑、低語、爭吵、嘆息,甚至是沉默中的呼吸聲。

    “技法是骨架,情緒是靈魂。”胡逸解釋道,“只有兩者結合,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這個設想一提出來,整個實驗室頓時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隨後,一場前所未有的實驗拉開了帷幕。

    錢博士帶領的技術團隊迅速投入研發工作,嘗試構建一個名為“雙神經網絡模型”的系統架構。

    一邊是經過深度學習的傳統音樂數據庫,另一邊則是從社交平台、語音聊天記錄中提取的情緒聲音樣本。

    他們把這兩條數據流輸入人工智能的核心,試圖讓它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找到平衡點。

    與此同時,張老師也受邀來到實驗室參與測試。

    他是一位堅守傳統音樂理念的老派創作者,不過,由于之前那次匿名試听會的結果,他開始重新認識人工智能。

    這次,他親自哼唱了一段即興旋律,既沒有樂譜,也沒有用節拍器,只是憑感覺隨口哼出來的一段旋律。

    這段旋律帶著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波動,就像是深夜里的獨白,又像是一種無法名狀的惆悵。

    人工智能接收這段音頻後,便開始進行處理,並生成了三個不同風格的變奏版本。

    第一個版本保留了原旋律的基調,但在副歌部分加入了一段極具層次感的弦樂鋪墊,讓整首歌的情緒更加飽滿。

    第二個版本則完全打破了原旋律的節奏,變成了一首輕快的流行風格歌曲,節奏明快、旋律跳躍,仿佛能瞬間點燃听眾的情緒。

    第三個版本最讓人驚訝——它不僅保留了張老師哼唱時那種憂郁的底色,還在副歌部分設計了一個極其巧妙的轉折,幾乎完美地解決了張老師多年來一直卡在那里的旋律餃接問題。

    張老師听完後,久久說不出話來。

    他看著胡逸,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真正的敬意。

    “我沒想到……人工智能竟然能理解我的情緒,甚至還能給我啟發。”他低聲說道,“你們不是在教機器寫歌,而是在學習如何傾听自己。”

    這句話,讓整個實驗室都安靜了下來。

    這一刻,他們仿佛真的觸摸到了音樂的本質。

    與此同時,另一個重磅消息傳來。

    孫先生主動聯系了胡逸,表示願意在即將舉辦的“未來之聲”特別展上增設一個全新的展區——“人機共創專區”。

    “我一直想要最前沿的東西。”孫先生在電話里語氣堅定地說,“但現在,我不僅要科技感,還要讓觀眾能感受到溫度。”

    他對胡逸提出了一個要求︰“你這次不要講技術,要講故事。讓觀眾明白,這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有溫度的創作伙伴。”

    胡逸欣然答應了。

    但他並不滿足于此。

    在一次深夜的頭腦風暴會上,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如果我們能讓觀眾自己說出一段心情,由人工智能即時生成旋律,再由真人歌手現場演繹,怎麼樣?”

    眾人都愣住了。

    這個設想,不僅需要高度穩定的人工智能算法,還需要一個可以實時反饋的互動裝置。

    “這是個挑戰。”錢博士皺著眉頭說,“但我們能做到。”

    張老師微微一笑︰“這將是音樂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共創。”

    夜色深沉,窗外繁星密布。

    胡逸站在實驗室的窗前,望著遠處城市的燈火,心中涌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激動。

    而這扇門的另一端,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音樂世界。

    “我們不是在教機器寫歌。”他低聲重復著張老師的話,“而是在學習如何傾听自己。”

    燈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長,仿佛已經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邁向了未來的舞台。

    胡逸站在“人機共創專區”的中央,目光掃過眼前的一幕——人群如潮水般涌來,圍在一台台互動裝置前。

    每個人都對著麥克風低聲傾訴著自己的心事、情緒和故事。

    這是他們團隊連續七十二小時不眠不休設計出的ai互動系統︰觀眾只需用語音描述自己當下的心情,系統會在三秒內生成一段專屬旋律,並由現場簽約歌手即興演唱出來。

    這不是機器寫歌,是人類情感的回響。

    “準備好了嗎?”胡逸問向身旁的錢博士。

    “隨時可以開始。”錢博士點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情緒識別模型已經升級至9.2版本,反饋效率提升了四成。”

    張老師則在一旁調試樂器,眼神中多了幾分期待︰“這不僅是技術展示,更是音樂靈魂的實驗。”

    就在這時,一個身穿舊夾克的年輕男子走上前台,略顯拘謹地靠近麥克風。

    “我……我只是想試試看。”他聲音低沉,帶著些許猶豫,“最近失業了,也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

    話音剛落,ai迅速啟動分析模塊。

    數秒後,一道輕柔卻帶著淡淡憂傷的旋律緩緩響起。

    緊接著,一位女歌手走上舞台,閉上眼楮,隨著旋律輕輕唱了起來︰

    > “夜色太深,夢太遠,

    > 我走在無人街角,回頭看,

    > 燈光碎了一地,

    > 像我未完成的願望。”

    歌聲婉轉而真摯,仿佛把所有人的心都牽動了一下。

    那位青年怔住了,眼眶泛紅。

    全場陷入短暫沉默,隨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我……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態。”他喃喃道,像是不敢相信,“它居然听懂了。”

    胡逸心頭一熱,他知道這一刻的意義不只是感動一個人,而是證明了“人機共創”的價值。

    系統提示音適時響起︰

    【檢測到‘雙軌訓練’模式滿意度達82,ai音樂協作模式認可度提升至83,當前任務完成進度︰4.7\5】

    胡逸嘴角微微上揚。

    “我們離終點,只剩一步之遙。”

    然而就在展覽即將結束之際,一條來自全球頂級音樂節組委會的消息悄然傳入他的手機屏幕︰

    > 【國際音樂節宣布將設立“最佳人機共創作品獎”,並邀請您作為首批參賽代表出席開幕式】

    胡逸望著那條消息,眉頭微皺。

    而這扇門之後的世界,比他想象得還要復雜得多。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方便以後閱讀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第291章 我們不是在教機器寫歌,而是在學習如何傾听自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第291章 我們不是在教機器寫歌,而是在學習如何傾听自己並對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