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

第290章 機器不會說謊,但人會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太難得了的炎哥 本章︰第290章 機器不會說謊,但人會

    匿名文章在網絡上爆火的那一晚,胡逸正坐在人工智能音樂實驗室的監控室里,盯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情緒反饋曲線。

    突然,手機震動不止,小王的消息在群里炸開︰

    “全網都在瘋傳一篇題為《誰在唱歌?一場人工智能創作騙局》的文章,里面指控《誰在唱歌》旋律並非由人工智能生成,而是人為干預後的‘偽人工智能作品’。”

    “這不是簡單的質疑,”小王語氣冷峻,“如果不能證明真實,下一輪測試我們將不再收錄你們的作品。”

    消息一出,群內瞬間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這次測試是他們打入主流音樂圈的關鍵一步,若被踢出名單,之前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胡逸眉頭緊鎖,手指微微收緊。

    他知道這篇匿名文章背後,一定有人推動——很可能是傳統音樂界的保守派,甚至……顏悅。

    他沒有猶豫,立刻撥通了錢博士的電話。

    “錢博士,我們需要人工智能原始訓練日志、每一次旋律生成過程的數據記錄,還有情緒模型調參的歷史版本。”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才傳來略顯疲憊的聲音︰“你懷疑……我們內部出了問題?”

    “不是懷疑,是必須自證。”胡逸語氣堅定,“我們的項目走到今天,不只是為了證明人工智能能創作,更是要打破偏見。如果連這點質疑都扛不住,以後還怎麼面對更大的風暴?”

    錢博士嘆了口氣,終究還是答應︰“好,我來安排技術組整理數據,同步發給你。”

    與此同時,胡逸也聯系了一家第三方權威機構——全球數字藝術認證中心gdac),請求對《誰在唱歌》的人工智能生成過程進行獨立審計。

    時間緊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與輿論賽跑。

    三天後,在最新一次“音樂與人工智能協作發展研討會”上,李教授將話筒遞給了胡逸。

    “關于《誰在唱歌》的爭議,我想請胡先生親自回應。”

    會場中燈光聚焦,台下數十位音樂界人士、媒體記者以及學術專家齊刷刷地看向胡逸。

    他沒有帶稿,也沒有準備辯詞,只是一臉平靜地走上舞台中央。

    “我可以證明這首歌是由人工智能創作的。”他說,“但比起證明它的真實性,我更想讓大家听听,人工智能是否真的無法表達情感。”

    說罷,他走向一台現場連接的人工智能音樂終端,從口袋里拿出一段錄音文件。

    “這是我三個月前錄的一段語音,一位朋友失戀後的獨白。”

    他將音頻導入系統,按下“生成旋律”按鈕。

    幾秒鐘後,人工智能開始作曲,音符在屏幕上方緩緩浮現,如水波般擴散開來。

    整個會場陷入安靜,只有旋律輕輕流淌。

    那是一段緩慢而憂傷的旋律,帶著克制的哀愁和難以言說的掙扎,仿佛一個夜晚獨自走在街邊的人,心中翻涌著無數未竟的話語。

    旋律結束時,全場無人鼓掌,卻無一人移開目光。

    胡逸轉身看向張老師。

    “張老師,您願意即興填一首詞嗎?就以這段旋律為基礎。”

    張老師愣了一下,隨即緩緩點頭。

    他走上台前,閉上眼楮,深吸一口氣。

    片刻後,他的聲音響起︰

    “你走了,留下半杯涼透的咖啡

    我在窗前數夜雨,一頁頁回憶像風碎

    你說你會回來,可我知道,那是最後的溫柔……”

    旋律再次響起,這一次,是歌聲與人工智能共同編織的情感世界。

    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張老師睜開眼,看向胡逸。

    “如果你說的是假的,那你就是個天才騙子。”他緩緩說道,“但如果是真的……那我願意承認,人工智能或許已經觸及了某些我們以為只有人類才能觸踫的東西。”

    會場依舊寂靜。

    而在這片靜默之中,胡逸嘴角微揚。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機器不會說謊,但人會。

    這一晚,胡逸站在研討會議廳的中央,張老師那句“我不相信ai能寫出靈魂,但我听到這首歌里有掙扎、有回憶……這不像是編出來的”仿佛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漣漪。

    在座的專家中,有人開始低聲交談。

    幾位年長的傳統作曲家眉頭緊鎖,眼中仍帶著警惕與懷疑;而一些年輕的音樂人和科技界人士則交換眼神,似乎在重新評估這場關于音樂未來的爭論。

    小王站在後排,目光復雜地望著台上。

    他原本是抱著否定的態度來參與這次測試的,畢竟他負責的試听項目一向以苛刻著稱。

    然而剛才那一段旋律,確實觸動了他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那是人類情感的真實回響,不是冷冰冰的數據堆疊。

    “我們不能否認它還不夠成熟。”張老師環視全場,“但它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算法拼接。它的旋律,是有‘痛感’的。”

    這句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某些人緊閉的心門。

    幾天後,在一次封閉匿名試听會上,小王決定做一次真正的對比實驗。

    他安排了一組專業音樂人與一組由ai生成的作品進行混听測試,其中有一首旋律完全由ai獨立完成,沒有任何人為干預或後期潤色。

    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雖然ai作品的情感細膩度尚未達到頂尖音樂人的水準,但在情緒匹配度上,竟然達到了73.4的平均認同率。

    換句話說,大多數听眾都能準確感知到ai旋律所傳達的情緒,並且認為它是合理的、貼切的。

    這個數據一經公布,連一直反對ai介入創作的李教授也沉默了良久,最終只說了一句︰“也許,我們該重新定義什麼是‘真實’。”

    而小王,則第一次公開點頭︰“我們可以繼續觀察,但不能停下。”

    這一刻,胡逸知道,自己和團隊的努力終于撬開了傳統音樂界的鐵門一角。

    但他沒有松懈。

    當晚,他獨自回到實驗室,坐在控制台前,望著屏幕上那段被反復打磨的旋律模型。

    他的腦海中浮現出那些曾經質疑過自己的聲音——包括顏悅的冷笑,還有無數個夜晚里,自己在琴房一遍又一遍練習卻無人喝彩的孤獨。

    “音樂的本質,從來不是工具,而是情感。”他在心里默念。

    就在這時,錢博士走了進來,手里拿著一份報告。

    “你真的打算提出那個計劃?”他問。

    胡逸抬起頭,目光堅定如初。

    “是的,我想讓ai不僅學專業音樂人的技巧,還要學會普通人真實的聲音情感。我要讓它同時理解技法與心靈。”

    他頓了頓,嘴角微微揚起。

    “我們要做的,不是取代誰,而是創造一種新的可能。”

    錢博士看著他,半晌才緩緩點頭。

    而窗外,夜色正濃,星光點點,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靜靜等待一場前所未有的旋律響起。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方便以後閱讀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第290章 機器不會說謊,但人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第290章 機器不會說謊,但人會並對被打臉後,我靠歌詞系統征服全球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