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陽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遠處天際線。夜色尚未完全褪去,晨光從雲層縫隙中漏下幾縷淡金色的光,映在市政府大樓正面的玻璃幕牆上,折射出柔和而冷峻的輪廓。昨夜無人機燈光秀的畫面還在他腦海中流轉,那條數據流圖譜仿佛仍在他眼前流動,連結著莫高市每一個角落的脈搏。
但今天,他要面對的是另一種“數據”——人事變動、權力調整、派系暗涌。
秘書小陳輕輕敲門進來,手里拿著一張打印紙︰“市委通知,見面會安排在上午九點,地點是書記辦公室。”
林海陽接過紙,目光掃過內容,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程書記那邊還沒見過本地干部吧?”小陳試探地問了一句。
“應該沒幾個。”林海陽語氣平靜,“空降的書記,通常不會帶太多人來。”
“听說陳立明調任副書記了。”
听到這個名字,林海陽的手指在紙上頓了一下,隨即恢復如常。他把紙放在桌上,轉身走向辦公桌後的椅子坐下,抽出那本磨舊的筆記本,翻開扉頁。
“真正的權力不在位置,在人心。”
這行字已經有些模糊了,是他幾年前隨手記下的,那時他還不是市長,只是一個分管農業的小副縣長。那時候的他,還不懂什麼是體制內的博弈,只知道埋頭做事。
現在,他知道得太多了。
“你先去準備一下會議議程。”他對小陳說,“我再理一理思路。”
小陳應聲離開,辦公室重歸安靜。
林海陽靠在椅背上,閉上眼,腦海里浮現出昨晚峰會現場的畫面。德國代表團簽約時的笑容,無人機群劃破夜空的軌跡,還有區塊鏈大屏上不斷跳動的數據流……那些畫面像一場短暫的夢,如今醒來,必須面對現實。
現實就是︰市委書記換了,副書記也換了。
一個新面孔,兩個陌生的棋子,正在悄然落定。
見面會在市委大樓三樓舉行。林海陽比約定時間早到了五分鐘,卻意外發現程國棟已經在門口等他。
“林市長,久仰。”程書記伸出手,笑容溫和。
林海陽上前握手,力度適中︰“程書記一路辛苦。”
兩人寒暄幾句,走進辦公室。房間布置簡潔,書架上擺著幾本政策匯編和地方志,桌面整潔,只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杯剛泡好的龍井茶。
“坐。”程書記示意沙發區,“我們聊點輕松的。”
林海陽點頭,在沙發上落座。程書記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吹了口氣,說道︰“昨天晚上的活動很精彩啊,我在電視上看了一眼。”
“謝謝書記關注。”林海陽語氣溫和,“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嗯,年輕人有想法,有干勁。”程書記放下杯子,目光落在林海陽身上,“不過,發展得太快,有時候也會帶來問題。”
林海陽心里一動,面上不動聲色︰“確實,改革總是伴隨著風險。但我們也在不斷優化機制,確保每一步都穩扎穩打。”
程書記笑了笑︰“穩中求進嘛,你說是不是?”
這句話說得輕描淡寫,卻像一根細針,輕輕戳進了林海陽的心口。
“是。”他點頭,“我會繼續把握好節奏。”
程書記似乎滿意了,轉而談起其他話題,比如莫高市的歷史沿革、產業布局、干部結構等等。每一句話都像是閑談,卻又隱隱帶著某種試探的意味。
林海陽一一回應,既不避諱,也不冒進,始終保持著一種“適度”的姿態。
會談持續了四十分鐘,結束時,程書記起身送他到門口,握別時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林市長年輕有為,我很期待你的表現。”
林海陽回以微笑︰“我也很期待在您的領導下,推動莫高市更高質量的發展。”
走出市委大樓,清晨的風拂面而來,帶著一絲涼意。林海陽沒有急著回市政府,而是站在台階上,靜靜地看了幾分鐘樓頂飄揚的紅旗。
他知道,這一場較量才剛剛開始。
回到辦公室,林海陽撥通了小奕的電話。
電話響了幾聲才接通,那邊傳來她略顯疲憊的聲音︰“喂?”
“剛開完會。”他說,“新書記見過了。”
“怎麼樣?”
“表面客氣,內里謹慎。”林海陽頓了頓,“他在觀察我。”
小奕沉默片刻,輕聲問︰“那你呢?”
“我在適應。”他回答,“但方向不會變。”
電話那頭傳來一聲輕微的笑︰“我知道你從來不是為了誰才去做這些事的。”
林海陽嘴角微微揚起,但很快又沉靜下來。他望向窗外,陽光已經灑滿了整條街道,車流穿梭,城市甦醒。
可在這片喧囂之下,另一場無聲的風暴正在醞釀。
他翻開筆記本,在新的一頁寫下八個字︰
適應變化,堅持初心
筆尖停頓了一下,他又添上一句︰
只要百姓需要,我就在。
窗外的風忽然大了些,窗簾被掀起一角,陽光斜照進來,落在桌角那份關于區塊鏈試點項目的匯報材料上,封面上印著一行清晰的標題︰
“數字化轉型與民生保障融合路徑研究”
林海陽伸手將它壓平,指尖在封面停留片刻,像是在確認什麼。
然後,他站起身,走向門口。
新的一天,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