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陽站在市政府三樓會議室的玻璃窗前,手指輕輕摩挲著桌角的一份文件。窗外陽光明媚,卻照不進這間氣氛凝重的會議室。常委會剛剛結束,空氣中仿佛還殘留著方才交鋒的余溫。
“工業互聯網項目必須暫停審批。”
程國棟的聲音仍在他耳中回蕩。那不是建議,是命令。更可怕的是,竟有幾位常委附議。他們或許不是出于私利,但確實被某種看不見的力量影響著判斷。
林海陽低頭翻開那份數據報告,目光落在一組光伏產業的訂單增長曲線圖上。這是他連夜調取的最新數據,也是他在會上反擊的關鍵武器。可即便如此,陳立明仍以“保護本土企業”為由,將項目擱置審議。
“保護?”他低聲重復這個詞,嘴角浮起一絲苦笑。
門被輕輕推開,小奕端著一杯熱茶進來,放在他面前。她沒有說話,只是看著他,眼神里透出一點關切。
“你看到了吧。”林海陽指著桌上一份會議紀要,“他們在用‘保護’做擋箭牌。”
小奕點點頭︰“商會那邊還在觀望,我昨天聯系了幾個老總,態度都不明朗。”
“他們怕什麼?”
“怕得罪書記。”
林海陽沉默了幾秒,忽然伸手抽出那份數據報告夾層中的信紙。那是一封沒有署名的建議信,字跡工整,內容簡短卻直擊要害︰
“若欲破局,需三線聯動︰技術、政策、市場,缺一不可。”
他盯著這句話看了很久,仿佛從中嗅到了一絲希望的味道。
“技術……”他喃喃道。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方子敬的信息︰
“高校聯盟願意提供技術支持,但需要正式申請和對接流程。我已經整理好相關資料,隨時可以發你。”
林海陽抬起頭,看向窗外。遠處的辦公樓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像是無數雙眼楮,在默默注視著他。
他拿起電話,撥通了商協會會長的號碼。
電話響了五聲才接通,對方語氣有些遲疑︰“林市長,這個節骨眼上……您確定還要推進這個項目?”
“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林海陽語氣平靜,“但我可以向你保證,如果這個項目落地,第一個配套合同就給你們商會的企業。”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終于傳來一聲輕嘆︰“好吧,我會組織一次內部協調會。”
掛斷電話後,小奕輕聲問︰“你覺得他們會支持嗎?”
“不一定。”林海陽合上筆記本,“但他們至少會猶豫。只要猶豫,就有機會。”
小奕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夜色漸深,辦公室燈光依舊亮著。林海陽坐在電腦前,屏幕上是方子敬剛剛發來的高校科研成果清單,還有幾封專家推薦函。這些材料足夠支撐一個完整的項目論證方案。
但他知道,光靠這些還不夠。
他打開另一個文檔,開始重新修訂“留企穩崗”補貼方案。原本只是一個輔助性政策,現在必須讓它成為主攻點。
“我們要讓所有人明白,這個項目不是在搶飯碗,而是在保飯碗。”
他一邊打字,一邊思考。如何把“數字化轉型”與“就業保障”綁定在一起?如何讓企業在面對變革時不再恐懼?
答案就在數據里。
他調出過去三年全市重點企業的用工變化曲線,發現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傳統崗位減少,但技術型崗位需求逐年上升。這意味著,只要引導得當,轉型帶來的不是失業,而是新機會。
凌晨兩點,他終于完成初稿。剛想合上電腦,一條消息彈了出來——
是方子敬。
“我這邊已經聯系好幾位教授,明天上午可以安排視頻會議,解讀高校支持的具體方向。”
林海陽望著屏幕,心里第一次有了些底氣。
他回復了一個“好”,然後關掉電腦,站起身來活動筋骨。肩頸處傳來一陣酸脹感,像是長時間伏案工作後的懲罰。
他走到窗邊,拉開窗簾。外面的城市燈火璀璨,街道上仍有車流穿梭。他知道,這座城市里有太多人正等待著一個機會,一個讓他們安心的機會。
而他,正在努力爭取。
次日上午十點,林海陽走進市工商聯大樓,參加一場臨時召集的企業家座談會。這是他昨晚緊急協調的結果,目的只有一個——爭取更多本地企業的支持。
會議室內已有十幾位企業家落座,見他進來,有人點頭致意,也有人低頭喝茶,神情復雜。
林海陽沒有寒暄,直接走到講台前,開口便說︰“各位,我想先問一個問題——你們最怕什麼?”
全場安靜了幾秒,一位年長的企業主緩緩開口︰“怕政策變,怕沒人管,怕我們這些老廠子撐不到明天。”
林海陽點點頭︰“我也怕。”
這話讓不少人抬起了頭。
“我怕我們的工人失業,怕我們的產業鏈斷檔,怕我們的城市失去競爭力。”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但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就拒絕改變。”
他從公文包里拿出那份修訂後的“留企穩崗”補貼方案,投影到大屏幕上。
“這不是一份普通的財政補貼文件,而是一個承諾。”他指著屏幕上的數字,“如果我們啟動工業互聯網項目,未來一年內,政府將投入專項資金,對主動參與轉型的企業給予最高每人每月三千元的崗位穩定補貼。”
現場響起一片低聲議論。
“也就是說,只要你們願意跟上節奏,我們就不會讓你們的員工流離失所。”
一位年輕企業家忍不住問︰“那如果轉型失敗呢?”
“失敗了,我們承擔風險。”林海陽語氣堅定,“但如果不試,我們就永遠只能守著舊日子等死。”
會議室里陷入短暫沉默。
忽然,那位年長的企業主站了起來,拍了拍手︰“林市長說得對,我們不能只想著護住眼前的攤子,還得想想孩子們以後吃什麼。”
他這一舉動像是一顆火星,點燃了整個房間的氣氛。
掌聲漸漸響起,不算熱烈,卻真實。
林海陽松了口氣,嘴角微微揚起。
他知道,這場仗還沒贏,但至少,他已經撬開了第一道裂縫。
下午三點,營商環境大會如期舉行。林海陽提前二十分鐘到場,走上講台時,一眼便看見程國棟坐在後排,神情淡然。
他沒有理會,徑直走到發言席前。
“今天,我想先給大家看一組數據。”他打開ppt,屏幕上跳出一行醒目的標題︰
《2024年度莫高市重點企業崗位流失率分析》
緊接著,是他連夜整理的“留企穩崗”補貼方案。
“我們不是在逼企業轉型,而是在給企業一個選擇的機會。”他說,“如果你願意留下你的員工,我們就幫你留住他們的飯碗。”
台下響起掌聲,比上午那場更響。
程國棟坐了一會兒,忽然站起身,朝門口走去。
臨走前,他回頭看了林海陽一眼,眼神意味深長。
林海陽沒有追上去,也沒有停下演講。他只是繼續往下說︰
“只要老百姓需要,我就會和老百姓站在一起。”
話音落下,最後一張ppt緩緩展開,上面是商會聯名支持函與高校技術對接意向書的掃描件。
掌聲再次響起,這一次,幾乎蓋過了空調運轉的嗡鳴。
林海陽站在台上,目光掃過全場,最後落在自己手中的講稿上。
他輕輕翻動一頁,指尖觸踫到紙張邊緣的鋸齒狀痕跡。
那是昨夜反復修改留下的印記。
就像此刻,他的信念,也在一次次踫撞中,愈發鋒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