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當然听不到馬睿講得什麼,他只是掃過這兩人一眼,話鋒一轉說︰“剛才馬睿同學介紹了校園易購,其實校園易購平台正在構建的搜索算法里面,就會加入到各種用戶標簽,符合標簽的搜索結果會向前排序,優先展示到用戶面前。比如,一個用戶經常瀏覽考研資料,在考研交流區發帖提問,那麼當他搜索‘英語真題’時,平台會優先展示與考研相關的英語真題資料,而不是四六級或者雅思托福的。這就是讓搜索更貼近用戶的‘興趣’和‘需求’。”
“從平台的目的來說,搜索優化應該是讓每一個用戶與他想要的結果更匹配,所以我們也能分析,再進一步是什麼呢,就是你沒有搜索的情況下,平台也會給你推送相關考研的帖子內容,給你推送考研英語真題的商品,這種機制我們叫千人千面的推薦機制,或者大家也可以簡單地把它叫做——興趣電商”
“未來的電商,可能不再僅僅是用戶有明確需求時去搜索、購買。而是平台通過分析用戶的興趣、行為,主動激發用戶的潛在需求,引導消費。誰能更好地理解用戶的興趣,並高效地匹配商品,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優勢,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校園易購很有可能會成為電子商務的另一個標桿!”
這一番講話,技術話題引回了校園易購,而且是從一個更專業、更落地的角度,高度評價宣揚校園易購,馬睿愣了一下,隨即沖柳妍得意地挑了挑眉,意思是︰看,還是我面子大。
但柳妍根本沒理他,也不知道身後那些同學們議論紛紛說的是什麼,她眼神發亮目不轉楮地盯著李銳,發現每次听他講得東西都不一樣,但又感覺核心是一樣的,這個人肚子里有干貨,卻輕易不會吐露,她之前隱約感覺到校園易購的社區化方向有潛力,但從未像李銳這樣,用如此清晰、前瞻性的語言將其提煉為“興趣電商”的概念!
柳妍覺得這不僅僅是李銳對校園易購的補充說明,更是對整個電商行業未來趨勢的一次精準預判,她除了做筆記,早就在李銳講話的前半段掏出了手機悄悄按下了錄音鍵。
李銳的分享結束了。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激昂的號召,只有平實卻充滿洞見的分析和展望,台下安靜了幾秒鐘,隨即爆發出比剛才馬睿演講時更熱烈、更持久的掌聲,當然還有一些起哄的家伙,那是王富斌、伍澤佑和馬文強他們幾個,來得晚只能坐在後排,但是一起喊“李銳牛逼”吸引了很多女生的目光,李銳下台之前沖他們揮手打招呼更激發了這幾個大公雞的血脈覺醒。
許多學生臉上帶著恍然大悟和興奮的表情,前排的領導和請來的經濟學者們也紛紛交頭接耳,頻頻點頭。林院長臉上更是洋溢著自豪的笑容,腰板都挺直了幾分,大家對于李銳另闢蹊徑地從單一角度切入,然後繞了一大圈回到商業變化趨勢的主題上來十分震驚,畢竟角度新奇思路完整,而且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知識體系,這才是更加難能可貴的地方。
宋楚瑤坐在後排,感覺自己的心跳得有些快。她看著台上那個穿著樸素、神色平靜的男生,听著周圍熱烈的掌聲和議論,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涌上心頭。她听懂了大部分內容,尤其是關于興趣電商的部分,讓她覺得非常新奇和有道理。但讓她震撼的,不僅僅是這些觀點本身,更是李銳在闡述這些觀點時所展現出的那種……掌控感和深度。
那是一種遠超同齡人,甚至超越了許多老師的視野和格局,他站在台上,平靜地講述著未來,但這樣的人他也會給她倒酒,告訴她不能多喝,會送她回宿舍,這種強烈的反差感,讓宋楚瑤感到一陣眩暈。
李銳講話完畢下台後,後面又有一個學校孵化項目的同學講話,然後由領導作總結,再後面就到了觀眾提問環節。
幾個創業代表和學校請來的經濟學者、林院長、主持人坐在台上,由于其他兩個學生創業代表分別是智能控制和生物制劑方面的研究項目,觀眾對于電子商務認知比較好接受,所以基本沒有向另外兩個人提問的,另外兩位研究型項目的學生代表顯得有些尷尬,只能偶爾插一兩句話。
馬睿自然是對這種現象非常滿意,因為他今天的目的就是宣傳校園易購,讓校園易購成為焦點。
馬睿抓住每一個提問機會,滔滔不絕地介紹校園易購的優勢、用戶增長、未來規劃,努力營造一種蓬勃發展的氛圍。然而,一個尖銳的問題打破了這種“和諧”。
一位戴著眼鏡、看起來像是研究生或者年輕老師的觀眾站起來,直接問道︰“馬睿同學,我承認校園易購的模式很有新意。但現實是,電子商務平台競爭異常激烈,巨頭林立。淘寶、京東這些平台擁有巨大的流量、資金和技術優勢,而校園易購,目前體量還非常小,用戶基礎也局限于部分高校,那麼請問,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校園易購靠什麼生存下去?如何避免被巨頭擠壓甚至吞並?”
這個問題像一盆冷水,澆在了馬睿的熱情上,他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隨即努力保持鎮定︰“這個問題問得好!首先,我們校園易購的核心優勢在于精準定位,我們專注于大學生這個垂直群體,深入理解他們的需求,這是巨頭們難以完全覆蓋的精細化市場。其次,我們非常重視線下地推和校園社群運營,建立了強大的本地化服務能力,這是純線上平台難以比擬的,第三,我們正在積極籌備下一輪融資,資金到位後,我們將加速團隊建設和市場擴張,迅速提升目標人群用戶市佔率……”
馬睿的回答雖然有條理,但听起來更像是喊口號,缺乏具體的數據支撐和應對策略的深度,他反復強調“融資”、“擴張”,卻沒能清晰地闡述如何在巨頭的陰影下找到獨特的生存空間和盈利模式。
坐在旁邊的李銳微微皺起了眉頭,眼看這家伙吹牛吹不到點子上,就不動聲色地在桌子下面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胳膊。
馬睿被打斷,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說︰“咳,那什麼,其實我和山海科技的李銳同學也是合作伙伴,在戰略思路上有很多深入的交流和共享,他可以補充一下我剛才的回答。”
這個甩鍋或者說抬轎子非常自然,李銳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話筒,想了一下才開口︰
“剛才馬睿同學提到了垂直人群和精細化市場,這很重要,關乎到校園易購的定位。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補充。”
他看向提問者說︰“其實就是我前面在分享中提到的千人千面和‘興趣電商,校園易購準確來說是一個興趣平台,一個基于大學生共同興趣和需求的‘社區平台’,我們除了提供交易功能,更重要的是構建了各種興趣圈層和交流場景。比如考研板塊設置了專門的交流區,里面有學習方法和成功經驗的內容發布,你可以把這個板塊看作是經驗內容輸出的平台,所以當一個準備考研的同學看過這些帖子之後他知道自己要準備一些什麼材料,經什麼樣的學習過程,那他對于教輔材料的購買只是這個平台一個附帶的價值提供,所以這樣大家就理解了,什麼是興趣電商,我們也會對這樣的用戶打標簽,給他推薦他需要或者可能感興趣的商品。”
“所以,”李銳總結道,“校園易購的核心價值,在于它連接了人,激發了興趣,沉澱了內容,然後才產生了交易。用戶來這里,首先是因為這里有他感興趣的人、事、內容社區屬性),其次才是順便完成購買交易屬性)。這種基于興趣和社區的強粘性,是巨頭們難以通過單純的流量和低價策略輕易打破的。這就是‘興趣電商’的本質——先有‘興趣’社區、內容),後有‘電商’交易)。理解了這一點,就能理解校園易購的獨特性和生存空間。”
李銳的回答,將抽象的概念落到了具體的應用場景考研板塊),清晰地闡釋了校園易購區別于巨頭的差異化競爭策略。他沒有回避競爭,而是從更高的維度定義了校園易購的價值,讓人豁然開朗,提問者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當然,對于興趣電商的定義,更引起了台上兩位經濟學者的濃厚興趣,對學術界來講,這幾段發言簡直振聾發聵。
其中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忍不住拿起話筒追問︰“李銳同學,你剛才提到的‘興趣電商’概念,以及社區驅動交易的模式,非常有啟發性。我想請問,在你看來,這種模式除了在校園場景,是否還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它的邊界在哪里?”
李銳思考了幾秒,回答道︰“教授,興趣電商的核心在于精準匹配用戶的興趣和需求,校園場景有其特殊性,大學生用戶群體相對集中,興趣標簽體系更容易打造,但在更廣闊的消費市場,用戶興趣更加多元和分散,標簽體系會更加復雜,對平台的算法和運營能力要求極高,我認為現在的電商巨頭平台還做不到,未來十年內能不能做到,也未可知。”
忽然想到了什麼,李銳補充道︰“不過,我認為比興趣電商更早到來的,或者說兩者概念接近但是更容易實現的是——網紅經濟,網紅就是網絡紅人,我舉個例子,現在發展勢頭很猛的帆客誠品,除了在各大門戶網站投放廣告,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營銷手段——找一些在博客上很有影響力的名人在自己的博客里分享穿著帆客襯衫,帶動粉絲購買。這些名人依靠自身的影響力,帶動特定商品的銷售和知名度,其實就是‘網紅經濟’的雛形,也可以看作是興趣電商的一種表現形式。”
他再次拋出了一個現在絕對前沿的概念——“網紅經濟”! 並且帆客的案例就在眼前,台下又是一片嘩然!連台上的學者們都露出了驚訝和思索的表情。柳妍的筆尖在筆記本上飛快地滑動,幾乎要擦出火星,她感覺自己像是在挖掘一座巨大的金礦,而馬睿終于也震驚了,震驚于自己和李銳在吹牛方面的能力相差簡直鴻泥之別,看看人家這些話說完台下反應,唉,自己的進步空間竟然這麼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