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系統

第486章 前傳的外傳36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徐氏三千金 本章︰第486章 前傳的外傳36

    他們需要童男,所以易中海他爹就到農村去,表演,他的表演水平還是不錯的,也不要錢,就混口飯吃。他帶著三個徒弟,表演,里面就會有吹噓他的成分,說他在京城多麼厲害,有自己的班子和茶樓,來這里表演呢,是因為這三個徒弟經師不到學藝不精,不能上台,但是他又不好去天橋和同行搶買賣,所以,就帶著徒弟下來了,一方面是給徒弟練練活,另一方面是,要是以後誰發達了,進京的時候,把今天這張票補上。

    當然這三個徒弟都是他找人家借的,基本上也就離出師一步之遙,水平是相當過硬的。他們會在相聲里提到,他們師兄一個月能掙多少錢,他們一個月才掙多少錢,心里不平衡之類的話術。他們相聲里嫌棄的工資,卻是廣大農村地區完全難以想象的高薪,所以,相聲說完之後,就會有人來找他們,問他們還收徒弟嗎,一個月不用二十塊大洋,五塊就行。

    然後一番唇槍舌劍之後,他就會優中選優,帶著兩個五六歲的孩子回家,然後把他們賣給那群畜生。但是想想也知道,要是吃人就能長生不老,那麼佛祖怎麼還會圓寂呢。沒有效果就去問大師,儀軌方法什麼的都沒有什麼問題,怎麼就沒有經書上那種異象呢,什麼放大光明光,周邊有人念經之類的情況都沒有出現過。大師經過反復推演得出結論,方法沒有問題,但是原材料有問題,這人的血脈不夠高貴。

    于是在這些人的指揮下,易中海他爹就把目標瞄向了旗人,對他們來說,經過幾代傳承之後,很多人雖然沒啥身份地位,但是他們的血脈那可都是絕對高貴的。實際上,易中海他爹在干嘛,這些人一清二楚,之前呼禍害的不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樂得假裝看不見,但是現在這個老滾蛋居然把目標瞄到他們身上了,這時候不處理,什麼時候處理。

    所以易中海喪父,而且這個人知道他爹什麼情況,連奔喪都沒有回去,反而大義凜然的表示,這種人就應該挫骨揚灰,永世不得超生,這一唱高調,他在廠里的人緣,倒是好了不少,而且知道了自己情況的易中海,也開始奮發圖強了。

    但是還是那句話,他師傅教他,肯定沒有劉海中他爹教兒子那麼盡心,所以,在東洋人管理下,到處都充滿競爭的情況下,易中海不如劉海中那都是擺在門面上的,這讓易中海非常不爽,但是沒辦法,當然廠里也有不少人因為他是罪犯的兒子,對他有異樣的目光,弄得他非常難受。可是貝勒爺卻也不好指使婁半城干點什麼,畢竟相對而言,貝勒爺的媳婦,在東洋地位是比不上婁半城的媳婦的。

    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巡閱使的兒子又打回來了,這件事,也挺簡單,金陵那邊,在名義上一統全國之後就開始推動實際上的統一了,為了對抗這種實際上的統一,老西,西北和巡閱使組成了聯盟,甚至在京城成立了新的政權和金陵對抗,雙方為分裂還是統一,開啟了一場大戰,這一次戰況非常慘烈,之前幾次巡閱使和大帥,以及二次北伐都遠比不上,這一次的戰況,這一仗也是少有的能看到子彈打沒了,直接刺刀見紅的戰況。

    總體來說,北方處于劣勢,不是說北方這些人不行,單論實力,北方並不差,但是問題在哪呢,南方雖然也有一大堆問題,但是參戰的那都是一股勢力,他們內部的一些勢力,為了這一次的統一也都暫停了搞事情,但是北方這邊是三撥人合伙打仗,相互之間別說信任了,各種猜忌,矛盾,讓聯合作戰困難重重,就說一個最簡單的,他們都怕別人會拿自己的部隊當炮灰,所以三支勢力聯合作戰,連個統一的指揮部都沒有,完全是各自為戰。

    相互之間劃分陣地吧,又怕友軍不盡心,所以每支部隊都要布置一個額外的陣地,用來防御友軍陣地被突破之後,防御對手的進攻,而且大家還要預備大量的預備隊,這就導致了,他們不能拉開太寬的陣地,結果就導致南邊在數量和裝備都不如北面的情況下,居然總能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可以說北邊戰敗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巡閱使的兒子,連這個時間也懶得等,直接反叛了北方,出兵佔領了盟友的後方,嚴重打擊了盟友的後勤,一下子就讓北方陷入了內外夾擊的狀態,北方兩個頭頭,一看這個情況,直接選擇了投降,也不能叫投降,應該叫和談。

    在重金收買,武力打壓等雙重手段下,關內基本實現了統一,有些地方沒有統一,實在是無能為力,比如高原,畢竟歷朝歷代都對這里沒有形成有效的統治。對這里治理的最好的應該是大清,但是本質上還是羈縻政策,當地實際控制權,依然在宗教的手里,對于這一點,南邊也沒啥辦法。

    說起來有點意思,佛教在國內不分流派的話,北方一般分為黃教和青教,青教一般對應的是漢傳佛教,黃教對應的並不是藏傳佛教,而是,融入了多地民俗信仰,然後以佛教名義傳播的宗教,里面其實還有很多早期佛教甚至道教的影子。這個時候兩者的信徒之間可謂是涇渭分明,那些見佛就燒香,進廟就磕頭的,不算信徒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青教的信徒多以普通百姓為主,他們相對而言戒律比較嚴,有的寺廟甚至嚴禁僧人下山化緣,完全在山上自給自足,有點類似于道教避世清修的意思,當然也不絕對,也有當著地主,開著當鋪錢莊的存在,有個廟,光給自己種地的長工就多達七百人,和佔山為王的惡霸也沒啥區別。

    有的甚至會壟斷水資源,我知道的京郊有個寺廟,山下四個村子的用水基本都依賴于山上的幾個泉眼,他們就把水給徹底壟斷了。山下幾個村子的村民都是廟里和尚的長工,甚至說就是奴隸,這些和尚干的事比一般地主還要惡心。畢竟在這個封建迷信的時代,很多地主那都是相信陰司報應的,所以很多事情他們也不會太過火。但是和尚不一樣,他們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很清楚陰司報應什麼的都是假的,不存在的,不用在乎,所以他們干的事更絕。

    就比如說,這個水吧,從山里的泉眼流出來,第一道是供寺廟里的和尚以及他們的家人飲用的,他們有家人,有的不光有老婆還有小妾呢,至于是買的還是搶的就不好說了他,畢竟他們連殺戒都干開,更別說色戒了。而有不少寺廟是繼承制,方丈的兒子還是方丈,首座的兒子還是首座。第二道水是清潔用水,比如洗手洗臉,洗菜什麼的。第三道水是寺里洗衣服,擦地等用水。

    然後這些水流出寺廟之後,流到山腳,這個時候依然不是村民的用水,而是以灌溉為主,灌溉剩下的水才是村民的生活用水。就這些水,村民也是要花錢購買的,寺里會統一組織村民出去打工,掙的錢就是水錢。如果踫上旱天,灌溉用水都不夠,那麼就需要村民自行解決用水問題了。挑著水桶,跑個一二十里地,就為了能夠吃上水。建國後,為什麼大家餓著肚子也要修水利,而且一個個干勁十足,原因也簡單,他們真的經歷過不拿人當人的世道。

    但是別管怎麼說,青教門面上還是很光鮮的,而且很多東西非常有利于普通群眾的自我麻痹,比如輪回之說,或者三身三世之說。但是黃教不一樣,黃教和青教的區別,就是很多黃教不修來生,而是休今世和道教有點類似。但是道教不禍害人啊,雖然有些道士也看不上普通人,但是人家只是看不起你不禍害你,但是禍害人的道館也不在少數。

    黃教就不一樣了,他們底層邏輯里面是真的不拿普通人當人,比如吃人以求長生,就我上面說的壞事,青教還需要偷偷的干,有些黃教,就直接可以擺在明面上。就是這種不拿人當人,全世界都應該為我服務的氣質非常受所謂的高層精英的認可,所以黃教得到的宣傳也是最多的,遠比青教多的多,導致了很多人一說佛教,形象上的反應就是青教,以為大家都是普通人熟悉的就是這個,但是大家熟悉的很多習俗,名詞,都來自黃教,因為他們宣傳的最多。

    現在的京城說他是個佛國都沒有問題,因為大清的原因,真就是到處都是佛寺,以至于周邊甚至就是城里,鄉長上位得先到廟里和佛祖打個招呼,要是佛祖不同意,那就不能上任的情況。和朱元璋時代差不多了,朱元璋不是在各地立了城隍嗎,縣城隍,府城隍,最高到都城隍。地方官員到任,要先和自己的同事,城隍爺打個招呼,過年過節的還得去給自己的上級城隍送個禮啥的,當然也有索賄到城隍頭上的。反正都很扯淡。

    相比而言,津門就要好不少,原因也簡單,租界,而且還有教堂,那些西方傳教士,為了宣傳自己是真的會物理意義上攻擊其他宗教的。有租借給他們做後盾,這些傳教士膽子不是一般的大。但是畢竟他們是外來的,還沒有為適應國內市場進行改良,想要在國內擊敗這些深耕國內市場的佛教,道教,難度還是很大的,所以相互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這種平衡就帶來了一種好處,那就是大家不用被工廠主剝削一遍,被官府剝削一遍,還得應付離家不遠的宗教的欺壓,要不我說我選的主角還是有點氣運的呢。何大清生活在京城,就因為不小心得罪了一個和尚,被他爺爺連夜送到津門來了,但是到了津門之後,他不是很高興,原因是他又不得不面對他弟弟了。

    何大清被留在貝勒府,和他爺爺生活在一起,他爸媽來到了津門,跟著貝勒爺走,到了這邊之後,他們就又生了一個兒子,這一次不是何大清的爺爺取的名字了,也沒有給大清朝表表決心啥的,而是貝勒爺的大夫人親自賜的名子,叫何清志,一個很有東洋特色的名字。但是何大清一點都不喜歡這個弟弟在他看來,這個弟弟就是他父母背叛他的標志之一。

    他來到津門的時候,差不多是31年夏天,正是熱的時候,貝勒爺現在家里人不多,所以用不上兩個廚子,就直接把何大清送到津門的某個大飯店里當廚師去了,他是帶藝投師,所以並不算學徒,現在應該處于切墩的狀態。他爹媽,現在也已經在考慮何大清的媳婦問題了,現在的貝勒爺不能依靠皇帝混日子,畢竟皇帝現在還躲著呢,上一次不小心,也不知道誰把皇帝的藏身之所給曝光了,一晚上死了九個侍衛,還有四個東洋士兵,皇帝連夜被轉移了,現在貝勒爺都不知道皇帝住在哪。

    所以這個勢借不上,但是貝勒爺在他大夫人的幫助下,拿到了一個特殊身份,大久洋行的經理,比他原來的身份還要高貴,畢竟這可是洋人最貼心的狗了。現在他在津門基本就是橫著走的,不過現在他有一樁煩心事,那就是,現在東洋人再聯系他們這一批,讓他們重新考慮復國的事情,這一次給他們的選擇並不是在國內張羅,而是直接出國成立流亡政府,然後和東洋簽訂委托協議,讓東洋幫他們復國。

    讓他們勸說一下保皇黨里面的人,主要是皇室成員,尤其是那個皇帝的親爹,他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但是這個人似乎是認命了,不僅僅不同意海外建國,成立流亡政府,甚至連復闢的想法都沒有,很麻煩。

    喜歡日記︰系統請大家收藏︰()日記︰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日記︰系統》,方便以後閱讀日記︰系統第486章 前傳的外傳36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日記︰系統第486章 前傳的外傳36並對日記︰系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