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津門這個地方,做到民營第一,是絕對做不到半城這種略帶吹牛的稱呼的,畢竟津門一直以來就是北方工業重鎮,要不大名鼎鼎的京山鐵路也不至于非得繞行津門,後來開闢的京哈二線以及京哈高鐵無不說明了,京哈走走津門純屬多此一舉,更別說還要繞行海邊了。以現在婁家的產業,如果搬到京城去,再稍微吹吹牛,說是半城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這地方外資產業實在是太多了,就一個機器局,就佔了全國重工業的四分之一還多,可惜,二八年完了。易中海和劉海中還美滋滋的學著藝呢,突然听到一個噩耗,整個機器局,要搬家,機器和熟練工人都要搬走,兩個人連同劉海中的爹都因為水平一般被留下了。
怎麼回事呢,第二次北伐成功了,南邊和老西以及西北合作,一起把巡閱使又給打了出去,對于這個巡閱使心知肚明,要不也不至于在整個直隸地區橫征暴斂。哪怕是激起民變都在所不惜。所以這一戰打的不算很激烈,主要是南方不怎麼出力,和第一次北伐完全沒法比。
第一次的時候,在雙方合作的基礎上,北伐軍,信念堅定,政治明確,軍紀嚴明,但是第二次的時候,由于某些人內部分裂,黨同伐異,排除異己,北伐軍軍紀非常混亂,但是怎麼也比軍閥的軍紀要好一點,關鍵是,這支曾經信念堅定的的精銳部隊,現在政治信念一塌糊涂,不知道為什麼而戰都是好的,最牛的都已經重新恢復當兵吃糧的傳統了,俗稱有奶便是娘。
在這種情況下,巡閱使拉開陣勢,關內關外一條心,還真不一定輸,但是他犯了一個和大清差不多的錯誤,他只把關內地盤當成戰利品,瘋狂壓榨,從來都沒有當成過自己的財產,自然也不會玩命的保護。他們當初打進來,一方面是為了擴大勢力,還一個原因就是謀求政治的正統性,可惜,哪怕他打進來了,關內也不怎麼承認他,只想保住自己基本盤的巡閱使就更沒有拼命的決心了。
所以這一戰打的並不激烈,老西因為近水樓台先得月,率先佔領了北直隸地區,他也很清楚,自己畢竟勢力稍弱,現在能夠管理這一片地區,更多的是因為,南邊暫時沒有精力,他撿了一個漏,所以,他也沒有考慮過治理問題,依然是繼續盤剝,老百姓已經沒啥油水了,但是他依然選擇不承認巡閱使這三年收的稅,要求大家補稅,而且由于三年沒交,所以除了原本稅收,還要把這三年不交稅的罰款叫上。
老百姓也是叫苦連天,他也派了清鄉隊,這一次和巡閱使的清鄉隊還不太一樣,他清理的更徹底,連貝勒爺庇護下的小馬各莊也沒跑了,張家又一次被清理的一遍,別說他們家了連保長家都被清理的干干淨淨,連種子都沒給留。萬幸,離秋糧收獲時間不長了,大家吃點草,吃點樹葉,吃點青苗,也能糊弄到秋收。
老百姓是真的榨不出東西來了,所以,他們就把目標放到了,曾經大帥時期建的工廠上面,你別管這個工廠實際管理人是誰只要是名義上屬于大帥,屬于巡閱使的,通通搬走,機器局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財務和管理雖然都在帶英手上,但是他實實在在的是個國企,所以搬走。而堿廠老板也倒霉,當初賣了鹽廠就是為了能讓堿廠活下來,結果這麼一來,堿廠也廢了。
但是由于老西和東洋綁定太深,而且關系很密切,涉及到東洋的工廠,基本上受到的影響並不大,比如婁家的產業,事實就是如此,二四年到四五年,只要是和東洋有關系的工廠,日子過得都還行,受到的騷擾並不算多。而且,經過了三年的清鄉,老百姓很多地方都沒有口糧了,這個時候出現了一批人,他們帶著糧食來到了你的家里。
這些人分兩撥,一波是東洋人,不用說,他們想要侵略我們的計劃從來沒有停止過,所以有了這麼好的收買人心的機會,他們怎麼可能不用,再說了他們運來的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糠和麩子自不必說,酒糟,發霉的糧食也在他們的援助之列。另一波就是各種正經的不正經的教,用糧食拉信徒,而這個里面又有一大批是東洋的手腳,國內的軍閥不做人,有時候真的不能怪老百姓當漢奸。得民心者得天下,一直就是真理。
婁家也在婁老板和他的經理的控制下,以小博大鯨吞了機器局。當然現在的機器局,成了半個空殼,里面只有一大批實在是搬不走的設備,以及過于落後人家看不上的東西,還有人家看不上的工人。易中海和劉海中在一定程度上和張平成了工友。不過有點可惜的是,機器局工業學校被搬走了,只留下一個他們看不上的初級技術學校。
南北四大機器局,不光機器局,所有的帶局的工廠,比如槍炮局,礦務局等在最初成立的時候,除了振興重工業之外,還有一個培養各級工業人才的任務,所以每個廠子里面都有一到三個不等的學校。津門的機器局就有兩個,一個是工業學校,這個玩意相當于是大專,是培養中高水平的工人,以及工程師,還有工業管理人才的。而初級技術工人學校,就類似于中專,職專,技校,就是培養普通工人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一次人家把工業學校搬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看不起這個技校。問題是機器局走了,誰來養活這個技校呢,總不能依靠婁家吧,婁家可沒有養活一個學校的覺悟,這可是一大筆錢。他們現在還欠了一大筆債呢,沒錢,所以這個從大清就開始建設的技校,徹底關門了,張平的求學夢徹底斷了。
這一次婁家之前就已經吃撐了,這一次以小博大,說真的真沒這個個能力了。所以他們的資金來源,一方面是向東洋的銀行貸的款,另一方面則是分給了婁半城他老丈人一個頗為受寵的小兒子一部分股份。不得不說婁半城這個人確實是個人物,他通過出賣自己,出賣自己的國家,成功的把自己的家族擴大了很多倍。進一步闡述了,到底什麼叫資本沒有祖國。
大量工廠被外遷,婁家又急劇擴張,終于,婁家變成了津門機器行業的半壁江山,婁家這個時候也就有了所謂婁半城的說法,婁家也一直在要求不要傳謠,不要傳謠,只不過聲音能讓被窩里的媳婦听到都很難。婁半城這個稱號合著是找他爹這里繼承過來的,而且也不是京城的婁半城是津門的婁半城。京城的半壁江山名頭更大,但是是真的不如津門的半壁更加彰顯實力。
換了新廠之後,易中海和劉海中走的就漸行漸遠了,劉海中深刻意識到一個問題,學不好技術就是廢物,連強盜都看不上。另外,就是他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次搬工廠,技術好與壞,那待遇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技術高的,家屬一起听跟著走了,居所到了那邊還給發房子呢。技術一般的,直接你一個人去,至于你的父母妻兒,人家不管,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想辦法肯定能活下來,要是死了,和我有啥關系。
沒點技術連自己的妻兒老小都保護不了,這件事對劉海中的觸動非常大,也不玩了,也不逛了,也不喝酒了,每天就跟在他爹身邊玩命的學習。而易中海則是完全無所謂,還那句話他有兜底的,哪怕是混不下去了,還有貝勒府以及其他旗人富貴之人都會拉他一把,所以他還是該怎麼辦怎麼辦,人家完全不在乎好嗎。
還一件事就是劉海中是給他爹學習,他爹雖然水平一般,就是簡單的培養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他爹也不藏私,教的時候也不用考慮家長意見,一個不對抬手就打,最狠的時候劉海中睡覺都得趴著睡,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他爹給他上的非常重要的一課,被劉海中牢牢的記在了心里。
易中海就不一樣了,他在機器局的時候,經理給他安排的師父是車間帶班,也就是整個車間里面,技術數一數二的大佬啊。他師父不知道他來歷是什麼,所以很多時候都捧著他說,哪怕是犯了錯,也得小心翼翼的給他指正,防止把人得罪了。
但是現在機器局走了,他師父作為全車間技術最好的人,自然也要被調走。現在廠子歸婁家了,他們這些工人也成了婁家的財產,婁家給他安排的老師就非常一般了,就廠里一個普通師傅,人家不要的那種,和劉海中他爹差不多的情況。教學水平比較刻板,就是念背打,易中海不是一般的反感這個師父,點都不想跟他混。所以易中海現在還是個問題少年呢,婁家也不是沒針對易中海的事給貝勒爺家反映過,結果人家不在乎,但是也別讓他太受罪了。
這不易中海就成了一個人見人厭,狗見狗煩的街溜子,整個廠里都找不到一個喜歡他的人。那麼他是怎麼覺醒,要好好學習的呢,這件事起源于他爹,就是他親爹。他親爹辦的事,把整個基層旗人給得罪了。人家找人直接把他爹弄死了,還連累了易中海,人家都直接放言,這一次也是看在他是個孩子的面子上放過他,否則就讓他和他爹一起下地獄。
這件事就得往後再拖兩年,三零年,三零年發生了不少事情,第一就是咱們的主角張平的大兒子終于出生了,起名叫張永利是他車間管帶起的,年僅二十歲的張平已經算是裝配車間的中堅力量了,月薪漲到了一個月二十三塊錢,不過只發十三塊大洋,剩下的十塊錢,則是以銀行自行發行貨幣以及央行兌換券的形式發放,總得來說社會認可度還比較高,幣值也比較穩定。
二八年張平和韓曉梅兩口子結婚,到三零年才有第一個孩子,就是因為韓曉梅身體太弱了,這兩年,張平一直在給她補身體,再者兩個人結婚的時候,韓曉梅也才十六,他也不敢讓她懷孕。有了孩子,張平也開始琢磨安定下來了,他從廠里借了點錢,買了一個小院,真的挺小的一個院子,只有四間房,還有一個三十多個平方的小院子,不過這可是津門的院子,作為全國治安最穩定的城市之一,也別之一了,就是最穩定的城市,房子不是一般的貴,要不張平也不至于借錢。
第二件事就是婁半城終于學成歸來了,現在的他,可以說就一徹頭徹尾的漢奸,在國外洗腦可成功了。主要是這一年,他爹終于堅持不住了,死了,他也要回來執掌家業,否則他會在東洋繼續學習皇道教育。他的東洋媳婦給他生了兩個兒子,回國的時候,他媳婦牽著一個,抱著一個,他自己則是無事一身輕,所以什麼狗屁愛情,在婁半城眼里根本沒有這一說。甚至後面跟著的他媳婦娘家帶過來的四個下人,都沒有說是幫他們家大小姐分擔一下的意思。這四個人就是完全訓練有素的間諜,專程跟著婁半城來的,看不上一個下人出身的丫頭也不稀奇。
第三件事,就是易中海他爹死了。他爹死的才是真正的活該,我之前就說過,這個時候的京城,那真是三教九流什麼玩意都有,其中,有一個分支于黃教的小型教派,他們的信徒不多,但是基本都是高端人物,這個教派的宗旨就是吃人以求長生。但是怎麼說呢,這個時候雖然很亂,但是畢竟是個正常社會,物理意義上的吃人這種事,是很受排斥的,所以修煉資源就沒有那麼方便,易中海他爹,就這麼進入了他們的視線里。
喜歡日記︰系統請大家收藏︰()日記︰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