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也去勸了,畢竟這是他東洋爹給他安排的任務,不去不行啊,結果嘛自不必猜,貝勒爺差點被王爺趕出來,這個王爺是個明白人,現在不是明末了,根本沒有機會了,現在雖然內斗的厲害,但是實際上比明末的情況要好的多,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再者現在的大清也不是太宗皇太極時期的大清了,那個時候滿蒙一家,現在,連基層旗人都不願意承認他們了。
    更別說東洋人的狼子野心了,他也很清楚,接二連三的制造事端,以求在國內駐軍,進行大屠殺,阻撓國內統一,甚至還一直謀求什麼直隸地區獨立化等等,只不過南邊的人太慫,不願意抵抗罷了,反正遭殃的不是他們。可以說稍微能看懂報紙的,都知道,現在和東洋合作就是與虎謀皮,根本成功不了,就算是成功了,這個國家也不是他們大清說了算。無論成功不成功,他們老艾家基本都是死無葬身之地,只會任人宰割,所以他不同意,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反正他說了也沒人听。
    他對局勢的判斷有一個正確的地方,那就是國內太大,人太多,指望一個東洋想要幫大清復闢就是開玩笑,而他也判斷錯了一個地方,那就是,他認為,別看現在國內打的熱鬧,只要小鬼子一來,大家就會立刻放下內部矛盾,共同抵御外敵,而且還佔據著國際大義,所以,別看國內窮,真要打起來,東洋是打不過我們的。很明顯,他大大的高估了金陵這群人的智商,人家可是講究攘外必先安內的主,也太高估了洋人的人品。
    他作為大清的王爺,是少有的沒有大規模向外轉移資產的貴族,在一定程度上他比那些天天吆喝師夷長技以制夷,和救亡圖存的王爺強多了,這個人,在大清還能正常運轉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大規模往外轉運資產了,黃金為主。
    可惜聰明人並不算多,很多人都被這個所謂的復闢夢迷惑了心智,甚至有人還在串聯京城的旗人,想要重現八旗騎兵的榮耀,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在這個部隊普遍裝備機槍的時代,居然想要組織一支冷兵器騎射部隊。
    當然我只說這個人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但是他可不是一個好人,壞事他可一點不少干,在家里還端著舊日皇族的架子呢。只能說這個人對于國家沒有大功,但是也沒有大過,畢竟大清最後兩年啥情況,大家也都知道,說是他的責任,也實在是太欺負人了,對外勉強維護國家形象,拒絕當漢奸,嚴重缺乏政治遠見,依然堅持旗人至上的原則,輕視漢人,也挺絕的。
    他們也許是為了能夠在復闢之後,有更多的資產,也許就是為了能讓自己的腰包鼓一點,他們可沒少偷前皇宮里面的寶貝,甚至有的時候就直接大張旗鼓的往外運,一群人就跟沒看見似的,這些偷出來的寶貝,一部分直接運到了東洋人的船上,一部分被這些人私藏了,另一部分則是直接被他們賣給了外國人,我實在于心不忍,所以直接出手買了點,我自己留著也好,捐給這個世界也好,帶回咱們自己的世界也罷,總比流亡國外要好吧。
    我雖然能力很強,在這個世界我幾乎就是望舒的全能力,只不過我的主要任務就是記錄,一般我也不願意插手。這一次,我是絕對有能力搶的,但是考慮再三,我還是決定,花點錢買吧,又花不了幾個錢。反正我買的都是清朝的東西,所以我給他們留了好幾捆大清龍鈔,而且還是放在國庫里沒有發行的,要是按照幣值算,七八億大洋呢,比他們花的錢可多多了。我也是翻了好幾個家庭才找到了這麼多寶貝,也不知道他們收藏這個玩意干嘛,做生意嗎,要以誠信為本,不能光考慮自己,要多為他人著想,所以這一次交易,我就有點吃虧,他們幾百萬大洋買的東西,我給了他們八億大洋,一百多倍的利潤,天底下哪有這麼多好事。
    這就看出東洋和西洋的區別來了,大家都是發現箱子里面是大清龍鈔,東洋人在反復琢磨之後,居然認慫了,只是簡簡單單的把一大堆錢給燒了,並沒有追究皇帝的責任,畢竟他們習慣于拜鬼,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一個問題,排除掉所有的錯誤選項,剩下的那一份無論再不可能,那也是唯一的選擇。他們這一次大規模盜竊就是幾個財閥的行為,不涉及政治,所以,他們自己就能解決問題。就算是涉及政治,那也得裝作和政治無關才行。
    不過有一點,他們不怎麼會過日子,大清龍鈔怎麼了,那也是錢啊,怎麼能直接燒了呢,再過個幾十年一兩百年,這玩意叫文物,他們居然給燒了。至于西洋人,他們沒有那麼多的鬼神崇拜,就一個上帝,他們信不信還兩說呢。一句上帝喜歡有錢人,締造了多少黑惡勢力。他們居然直接就找到賣家頭上了,這群賣家不得已只能再拿出不少東西來平賬,只不過,我又直接給買走了,這一次用的不是大清龍鈔了,畢竟那玩意留到現在的也沒有多少,引火的好材料,我直接用的巡閱使針對關內地區特別發行的紙幣,那可是好東西啊,當千,當萬,幾張紙就能把東西買走,甚至我還給了他們不少小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很可惜,我公平買賣,還給他們留下了接近于成本一百倍的利潤,我已經很不錯了。他們反而貪心不足蛇吞象,在內部調查了起來,畢竟他們上船拍照,貼封條,全程封條沒動,結果下船的時候里面東西就變了,也確實不像是人干的,但是隨行的船員還是都被打死了,慘啊。
    不過他們也不是自擔損失的主,直接找到賣家把錢給要了回來,這一步,我沒有阻止,金銀外流,已經成了定勢,這里攔截了,也沒啥用,畢竟一個白銀法案,直接就造成了國內通貨緊縮,一種銀行發行的貨幣,現在正在北方逐步取代大洋的流通功能,這就導致了大洋的價值略有提升,張平一個月的工資,現在只給五塊大洋了,剩下的全都發紙幣,不過他的日子反而更好過了點。
    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一次的紙幣能堅持多長時間,所以,每個月發下來的紙幣,直接能花就花了,廠里的欠賬也在慢慢還。個人是沒有資格去銀行換大洋的,但是工廠,店鋪可以,所以紙幣幣值比較堅挺,一塊紙幣和過去一塊大洋能買的東西差不多,但是用一塊大洋去買東西,人家都會多給你點。
    張平就是敢花錢,紙幣全花了,大洋全都留著,倒把他媳婦孩子養的還不錯,最起碼臉上能見到肉了。張平和他老丈人關系不錯,但是他媳婦韓曉梅和她爹的關系就非常一般了,畢竟從小都沒看到眼里過,韓師傅看上了張平這個女婿,可不代表他看得上韓曉梅這個女兒,他對張平比對他女兒態度可要好多了,還不是正常那種怕自家閨女在婆家受了委屈,對女婿客氣的那種疏離感。和婁半城和他老丈人相處的差不多,女兒只是維系翁婿之間的紐帶。
    張平一開始也和他老丈人比較親密,多少忽視了他媳婦的心情,最後還是他師父,直接把這件事說到了他臉上,因為張平的腦子似乎都用到工作上了,這情商是真不行。你日子是和你媳婦過得,不是和你老丈人過得,你和你老丈人關系再好,他死了,也不給你一分錢,你媳婦生的每個孩子都姓張。直接說到臉上,張平才弄明白里面的道道,關系重心才轉移到自己的小家上來。畢竟師徒如父子,倒也不存在疏不間親的問題。
    反倒是韓師傅,在家里喝點小酒,就開始罵街,罵張平兩口子,全都是白眼狼,尤其是他閨女,他給他閨女找了這麼好個丈夫,結果結婚之後,只想著他們這個小家,完全忘了爹娘。罵張平,當初要不是他出頭護著,張平早就死到廠里了,別說拜師娶媳婦生孩子了。罵王師傅,多管閑事,當初搶他徒弟的時候就沒安好心。
    其實,就是嫉妒,現在張平一個月工資二十八塊錢,那個東洋經理和婁半城也給他畫好了大餅,要是表現好,有資格收徒弟了,在給他加五塊錢。而韓師傅呢,哪怕是帶著幾個徒弟,現在也才拿著二十二塊錢的工資呢,而且全是紙幣,一個大洋也沒有,自己被一個小輩輕輕松松超越,心里能高興就怪了。另外就是嫉妒他閨女吃的比他好,他閨女居然吃上白面了,這能忍嗎。
    沒辦法,張平掙了錢就想花,根本不敢存,生怕存著存著就成了一堆廢紙。除了買布買棉花之外,他也不知道還能買啥,畢竟金銀之類的,本身就不是他們能接觸到的。而布匹和和棉花也不是隨時買隨時有的東西,所以有錢沒處花的張平,就把錢全都花到吃上了,粳米白面,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著的,畢竟供應量有限,還是優先供應那些所謂的人上人的,甚至說吃肉的頻率還是要高于吃白面的。但是隔三差五的改善一下,他們還是能做到的。
    當然買了棉花可不是讓你在家里純棉花的,現在老百姓家里私藏棉花是要被沒收並罰款的,要是有人舉報了,很麻煩,所以,他們家就做了不少被褥棉衣之類的東西,為了能學會做衣裳,韓曉梅還花了八塊錢,加上兩斤肉,跟一個鄰居學了三天呢,就這她都不允許接裁縫的活,只能在家里給自己人做衣服,人家不讓他搶市場,天底下可沒有白吃的午餐。
    做衣服這件事,建國之前,從來都不是一個默認的大家都會的工作,人家這都是家傳,指望這門手藝過日子的。大家覺得老百姓都會,因為那都是解放區為了降低被服廠的壓力也給群眾找個能掙錢的活計,主動在農村普及的,建國後更是把做衣服作為一個生活必備技能,在民間推廣。這個時候,普通家庭婦女不會做衣服才是常態。城里有裁縫店,有會做衣服的婦女,農村也有會做的,更多的是兩口子拉著板車下鄉做衣服的小手藝人。
    就這還因為時間巧了呢,而且雙方都是鄰居,兩家人關系不錯,韓曉梅才能學到呢。韓曉梅學藝的兩個月以後,就發生了一件事,和她這情況差不多,就是說學門手藝給自己家孩子做衣服,人家收了十塊錢,而且也明說了,不會搶他家生意才教給他的,當然和韓曉梅學藝一樣,就是學個皮毛,過于高深的人家也不教。
    但是就這他都能回去接活了,為了不讓他老師發現,她都是主動上門服務,結果才接了兩單,就被她老師發現了,人家一家上門堵著門打,最後直接把右手食指生生砸斷,這件事才算完。就這個,人家還對他們家指指點點的,說他們家不講究。
    這件事發生在津門,出事的這家人也是機器局的家屬,在廠里傳的很開,但是傳著傳著就傳跑偏了,傳成了當徒弟的主動上門搶老師的客戶了。而韓曉梅的老師也是三條石工廠的家屬,一個老板的工廠,消息流通還可以,傳過來之後,她主動找到韓曉梅,警告了她一番,並且表示再也不教學生了,以後只傳給兒媳婦,這就是他們家的第二門生計。
    當然她手藝一般,做的衣服僅限于能穿,說多舒服,多漂亮,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就一個能穿,就已經吊打絕大多數家庭了,畢竟很多人家里,根本就沒有能穿的棉衣。但是張平也算是疼媳婦,再加上他孩子確實小,家里勉強算是中產,所以韓曉梅也沒有出去找活,就在家里張羅,成了這附近的一個另類家庭,她一個嫁到人家里的兒媳婦 居然比他爹這個當家人還舒服,他這個當爹的能高興嗎。
    喜歡日記︰系統請大家收藏︰()日記︰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